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北虎"传奇 作者:陈晓东 >

第8部分

"东北虎"传奇 作者:陈晓东-第8部分

小说: "东北虎"传奇 作者:陈晓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运偏爱捉弄人,王立军就遇到了这样棘手的事。

那是一个春天的晚上,王立军接到报案,说一个刚下火车的姑娘,被一个男人弄到了离火车站不远的麦地里,姑娘大声呼救,被过路人发现了,那男人匆匆逃离现场,开着一辆东风车跑了。

根据目击者和受害人提供的情况,王立军顺藤摸瓜,很快在铁法市的一个工程处,查到了那辆东风车。检查这辆车时,发现驾驶室里有一条绸纱巾,经受害人辨认确认是她的。

人证物证俱在,王立军对破案有了把握。但当他把工程处的调度员找来询问这辆车是谁开的,调度员说出司机是陈某时,王立军如同当头挨了重重一棒!

这个陈某,王立军太熟悉了,两个人关系情同手足。既是蒙古族同胞,又是同年入伍同时复员的战友。他们在部队时,就是“哥俩好”,曾在一个饭盒里抢饭吃,有时还钻一个被窝。到地方后,两人照样你来我往,如同走亲戚。几个月前,陈某因交通事故无钱赔偿,还是王立军替他支付了300元钱……就是这种关系,王立军怎么处理他啊?!

王立军在那辆东风车前踌躇了好一阵子,和他同去的办案人员也不知王立军怎么了,他们不明白他今天为什么这么反常,大家只好静静地候着他。王立军平时不怎么抽烟,可这会儿他连续抽了几支,最后他狠狠地甩下烟蒂,又猛地往车的轮胎上踢了一脚,吼道:“你们都大眼小眼瞪着我干什么?还不赶快抓人!”

去抓人的警察扑了个空。王立军说:“你们就在这蹲守,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在铁法没有家,天亮前他肯定回来。”

同去办案的警察觉得事情真有点蹊跷,王立军为什么对案犯的情况那么清楚?于是便问:“你认识他?”

“不认识。”王立军气鼓鼓地走了。

果不其然,陈某在天亮前被抓获。王立军没有去看陈某,他只是给部下交待把他看管好。

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二天,王立军的另一名老战友闻讯赶来了,说:“立军,咱们是一个战壕滚过来的,你手下留情,谅他是初犯,饶了他。”

“他犯法,我不心痛吗?假如我是公事私办,你叫我怎么做人?”

“他毕竟还是你的好朋友嘛!”

“正因为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恨铁不成钢,我见都不想见他!”

老战友走了,带走了王立军一颗破碎的心。

几天以后,陈某的哥哥从内蒙赶来了,他一下火车就直奔王立军家。他曾经是王立军的老师,王立军把他安排在自己家中住下。

他和老师推心置腹地交谈了一夜。他们回顾往事,又叙聊乡情,最后讲到了陈某的失足。老师说:“这案子归你管,就没有别的法子解脱他吗?”

王立军说:“想救他也没辙呀!我能做徇私枉法的事吗?再说,你从前教我们做人要走正道……”

老师:“……”

一夜的灵魂厮杀,直到迎来黎明的晨曦。王立军看到老师睡眼惺忪,但眸子里透出的是理解的目光。

第二天,意料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受害人的亲属赶到了派出所,一见王立军就说:“王所长,这件事就算了,我们想撤诉。”

“为什么?”王立军不解。

“强奸未遂,也没达到目的,听说你也挺难的,我们于心不忍。”

“为了给我面子吗?”

“不完全是。”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我是个执法者就得依法办事。如果你们看在我的情分上那就更不对,我不是那种耿耿于怀、打击报复的人……”

受害人的亲属走了。王立军心里并不平静,这个小小的插曲使他好像又感悟到了什么。

陈某因强奸未遂罪被判了四年徒刑。去劳改前,王立军给陈某捎去了衣物、被褥和牙具等东西。他一见到陈某就骂:“你瞅你,做的什么事,你他妈的图什么呀?!”

陈某无地自容,他垂头哀叹:“啥也不说了,我对不起你,也不配做你的战友。”

王立军的语调缓和下来:“说这些有啥用,关键是别失去信心。”

“我,我真浑啊!……”陈某在撕扯着自己的头发。

“别自责了,事已至此,就当是人生一次教训。你还有啥事没有?”

“忘掉我吧……”

王立军能忘掉他吗?战友的犯罪就像一把刀插在王立军的心上,在淌血啊! 




                         第七章 晓南云开又春晓 




1。调兵山的阴云(缺)



2。危难受命


晓南镇,由于长期处于偏僻、封闭和“三不管”状态,自然这个小镇就成了生长罪恶种子的瘟床。一些不法分子纠集在一起作恶多端,他们打架斗殴、抢劫强奸、聚赌卖淫、欺行霸市……曾一度,晓南被他们搅得乌烟瘴气。

《铁岭日报》在大声呼吁。市人大代表竟联名提案:晓南的治安怎么办…… 
就像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王立军被铁法市公安局长兼党组书记孙佩才找去。孙局长说:“你治安队长干得不错,现在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说吧,我还是军人作风,军令如山倒!”王立军一副痛痛快快的样子。

“派你到晓南去当派出所所长,这事我已考虑许久了,只有你最合适。你一定要去,没什么价钱可讲。”

“就不能容我考虑一下吗?”

“党组已经研究决定,命令已下,你就走马上任吧!”

“假如我干不好呢?”

“干不好就打屁股。”

孙局长就像送爱将出征,为他下了死令,王立军还有什么说的呢?

回去以后,他彻夜失眠了。晓南的情况他早有耳闻,他也知道要派一个人去晓南任派出所所长,曾经物色了几个人选,他们都因心有余悸而推辞了。没有想到这个任务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如果去了就创下纪录了,成了最年轻的派出所所长。可组织就这样安排了,没有回旋的余地。王立军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义无反顾,没有退路,逼上梁山……”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立军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念他的“猫经”。他有一句名言:“耗子不怕猫,不是猫有病就是猫发烧。”

初上任那半个月,他下农村,走街道,连续召开了6次不同层次的警民对话会,商议治安大计,然而,每次会议人们都寡言少语,甚至一片沉默。

后来他打听到,群众不发言是对警察失去了信心。他们说:“说了也没用,如今的事什么都是一阵风,吹过去拉倒。换十个派出所所长也白搭,换汤不换药,你让群众说什么……”

王立军决定改变“猫怕耗子”的局面。

用他的话说:向素质要警力,抓公安队伍的形象塑造。

他一连两个月不回家,先带领干警治理环境,清除垃圾,又从整顿纪律作风入手,制定了“廉政纪律七不准”和“执法办案六不准”。

这两条规定中的具体内容包括不吃群众一顿饭,不抽群众一根烟,办案不过夜等等,有多少公安战士能做到呢?王立军就是要求大家做到。他还把派出所的厨师辞了,要求轮流自己做饭吃。

这两条规定就像两个把门的铁将军,干警们不但约束了自己,连他们的亲属也不敢在社会上去摆威风、乱提要求了,往日的人情风很快刹住。

就连招联防队员,王立军也是高标准、严要求,一律要退伍兵、党员、农村户口,要求他们穿警服。

王立军说:“外表是一个人的精神风貌,警察就要像个警察的样子,不能歪戴帽子斜穿衣,从外表上就要体现一种威慑力和震撼力!”

王立军烧的第二把火就是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体现了一个警察对职业的忠诚。从他上任以后,一气处理了43件积案,挖掉了11个犯罪团伙。

他在谈到这段经历时说:“你们知道我是怎样走过来的?不,我是爬过来的,是从血泊中爬过来的。”

王立军在晓南付出的沉重代价和他内心埋藏的秘密,有多少人知道呢?

就在晓南工作那段时间,王立军的岳母去世了。老人家临终前多想看上他一眼,但他让她失望了。王立军说:“当年我是带着一个破皮箱,几件换洗衣服到老丈人家的。岳母她老人家最疼我,我有了孩子后,又一直由她帮我看管。可她奄奄一息时,我也没赶回去,这是我终生的遗憾啊!”

那段时间,王立军的妻子也跟着他受罪。他不回家不说,最让妻子受不了的是王立军不讲情面得罪了许多朋友。有一次家里请客,他们买了整箱的啤酒和一些好酒,约几个战友上门,叙叙旧情。然而,菜做了一大桌子,酒温了又温,从中午直等到傍晚,连个人影也没有……

这被人遗弃的凄凉,使一家人有说不出的难受,先是妻子悄悄地流泪,流着流着,妻子再也忍不住了,她一下跪到他面前:“立军,我实在受不了,求求你,别那么认真了!” 
就是受了这样的打击,王立军也不改初衷,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然而,晓南的老百姓理解他,党组织理解他。那个受他保护过,开小卖店的军属老大娘拄着拐杖看他来了,还特地为他做了一面锦旗,上写:“蓝盾之光不减锋,当代英杰胜包公”。那个被他及时送到医院,保住了三个手指的小孩,在父母的带领下蹦蹦跳跳地来到派出所向他致谢。还有他为他们办了城市户口的一对聋哑夫妇带着孩子也来了,他们进屋后就跪下,向他磕响头……

王立军在晓南的家住的是市一级领导标准的房子,为什么?一连四次单位分给他的房子他都让给其他干警了。他当了二级英模后,市里奖给他一套房子,他又让给了一位老太太住(老太太家为房子闹自杀)。最后市领导决定,强令他搬进市长对门那一套空房子。由于王立军常不回家,后来市长开玩笑说:“原指望王立军是公安局的,可以帮我看家,这倒好,他不回家,成了我给他守家了。”

爱心换来了爱心。

忠诚和勇敢换来了崇敬和尊重。

王立军成了晓南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就像一杆大旗,在晓南迎风招展。

王立军在晓南烧的第三把火就是给派出所留下了永恒的纪念。银行听说派出所要搞一些硬件建设,便二话没说给他们贷款。一家企业听说派出所缺资金便无偿地提供赞助。于是,派出所的每一位干警都有了一台摩托车,还添置了三辆小车。派出所的人工作怎么不起劲呢?

王立军还为晓南建起了一个庞大的自动报警网络,所有的企业和城镇重点要害部位都设置了自动报警装置。此外,他亲自设计,画出草图,为派出所修建了一座三层小楼,无论规模还是式样,都堪称全省第一流。办公室里有他亲手浇灌的花草,街道上有他栽种的小树,他和干警们在晓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橄榄绿长城……

春去秋来,王立军在晓南一晃就是三年。这三年里,他出生入死,匡正祛邪,打击和处理了1636名各类人犯,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81起。他被评为全国优秀的派出所所长、二级英模。晓南镇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文明镇”,晓南镇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廉政爱民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获集体二等功、三等功等多项荣誉称号。




3。晓南采访记(缺)



4。依依惜别


1991年的春季,当王立军从北京开完全国优秀派出所所长会议回到晓南后,铁法市公安局的马本成政委找王立军谈话:“立军,你在晓南干出了名,现在大明那边需要你,你到那边当派出所所长去。”

毫无思想准备的王立军这时犹豫了:“我把晓南搞好不容易,这块地皮还没踩热,怎么就让我走呢?再说,这里的老百姓对我那么好,我怎么舍得离开他们?”

马政委说:“这事你想想,局长还要给你谈,我先给你打个招呼。”

第二天,王立军被孙佩才局长找去了,孙局长开门见山:“立军,调你到大明去,不是我们的决定,而是人大代表的呼声。这事韦书记也同意了,他正等着你的回话。”

王立军还想作最后的坚持:“大明派出所比晓南大3倍,地盘也比晓南大多了,我有些信心不足,不一定能干好。我在这里有些人对我还不服气呢!何况大明……”

孙局长:“我们已经答应了人大的要求,你看怎么办吧!”

王立军:“……”

又是背水一战。

离开晓南的头天晚上,派出所给王立军开欢送会。

欢送会上有人啜泣起来。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谁都理解,这是在送王立军啊!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

这是全所战友送给王立军的告别礼物!

夜深了,王立军又到哨位上去走了一遍,又回到办公室来回地踱步。他心潮激荡起伏,无法抑制离别的感情。啊,屋里的一切太熟悉了,沙发上印着他的头印,办公桌边有他摩擦留下的痕迹,台历上有他留下的笔迹,还有屋里他栽种的花草……他望着窗外那一条不知走过了多少遍的路,还有那一扇扇老百姓亮着灯的窗口,他潸然泪下。此时他又想起了牺牲了的王涛,王涛去了,可自己却来了,自己就坐在他办公的地方,明天就要走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警察也一样,就像一条奔流的河,卷起浪花,惊涛拍岸。

第二天清晨(1991年3月11日),莫非天公也动情了,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是在为王立军的离别而哭泣吗?使王立军没有想到的是: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来为他送行,有的农民是披着雨衣从几十里路远的地方赶来的。如潮的人流把王立军的车围在中间。一个老工人递给他一个本子,说:“这是我们60多岁的老人在上面签了名,留个纪念吧。立军,你一定要注意,别让坏人害了你,我们托菩萨保佑你啊!……”

王立军感动了,他噙满了泪花,喃喃地说:“谢谢大家了!谢谢乡亲们!”

汽车启动了,人群仍追着汽车跑。

王立军坐在车里,陪同他去大明上任的孙局长对他说:“群众这样欢送你,你想到了什么?在晓南你一炮打响,到了大明后也要一炮打响啊!”




                          第八章 大明不明又大明


大明,使人想到清流纯净的一汪清水和一个光灿灿的艳阳天。然而,大明一度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