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老滑头"处世 >

第14部分

"老滑头"处世-第14部分

小说: "老滑头"处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产品。
第 130 页
第四章
时时韬光养晦,踏实做人办事
第 131 页
第 132 页
含蓄的力量
含蓄,犹如宣纸上着墨不多的中国画,简洁中藏着丰富,
黑色里孕着五彩,大片大片的空白是留给读者的驰骋纵横的
想象。
露骨的宣泄、单纯的出击,也许只是一种外在力量的张扬
与炫耀,而含蓄则更多地是一种内在力量的体现。
当晋公子重耳在楚成王一再索取报答时,说道:
“如果凭借您的神灵我得以返回晋国,一旦晋楚交兵相遇
中原,我将退避三舍。如果这样还得不到您的宽恕,那我只好
挽弓执鞭,与您驰逐周旋了。”
婉转而含蓄的表达,却让楚成王感到了它那沉重的分
量 。
含蓄,就是藏起锋芒,所以它亦不失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手
段。尤其在君主面前,过分地表现自己,往往会引火烧身,古
人深谙“象有齿以焚(通愤,僵也)其身”的道理。
年),宋太宰皇
鲁襄公十七年(公元前
国父要为宋平
公筑台,大夫子罕以为这样会耽搁农事,故进谏请求忙完农事
后再修建。宋平公没有采纳子罕的意见,遂下诏征调民工兴
建 高台。
第 133 页
当时筑台的工地上广泛地传唱着这样一首百姓自编的歌
谣:
“泽门飞皙,实兴我役;邑中宅黔,实慰我心。(”《左传
襄公十七年》)
“泽门之皙”,指的是皮肤白皙、居在泽门的太宰皇国父;
“邑中之黔”,指的是皮肤黝黑、居在城内的大夫子罕。子罕听
到这一歌谣后赶紧下到工地,提起竹杖亲自答击那些不肯卖
力的役者,并大声呵斥道:
“我们这样的小人,尚还有房舍以避燥湿寒暑。今国君仅
筑一台却难速成,像什么话 ?”
唱歌的人这才止住了歌声。对于“泽门之皙”这一前一后
判若两人的做法,颇令人迷惑不解。故当时有人问他为何这
样做,子罕自解道:
“区区宋国,有人遭诅咒有人被赞扬,这是祸乱的根源
啊!”
按子罕的意思是这样会引起国内大乱,这似乎有点夸张
之嫌。子罕担心有祸乱也并非没有道理,不过这祸乱恐怕多
与他自身有关。筑台虽是太宰皇国父所倡,但却为宋君首肯。
后来子罕谏阻,仍然遭到了宋君的否决。老百姓的歌谣尽管
只是在指责皇国父而颂扬他,可是在支持了皇国父、拒绝了他
建议的宋君听来,也许就是另一番涵义了。如果他不赶紧将
此事平息下去,做出积极配合宋君筑台的样子,恐怕真是祸临
无日了。
再能干,不能比君主能干。再得民心,也不能靠有损君主
的形象来获得。在君主这颗北斗面前,臣子永远是拱卫的群
第 134 页
星。当自己的光辉将要罩住北斗时,得赶快收敛,必要时甚至
要不惜以自毁形象为代价。历史上有几个功高震主的臣子落
得个好下场 ?
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得都显露出来。否则,再陡峭的崖
壁,也不能使灵芝安身;再粗壮的躯体,也难以让象齿自焚。
对于一个谋略家来讲,仅仅自己学会了含蓄仍然是不够
的,他必须学会去破解识读他人的含蓄,昭示那些已被“含”起
来“、蓄”起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鲁襄公三十年(公元前
,楚王郏敖派薳罢出使鲁
国。当时郏敖新立不久,大权掌握在公子围手中。鲁大夫穆叔
于是想讨讨这位楚使的底,便提了一个颇为敏感的问题:“公
子围现在执政的情况如何?”
薳罢回答说“:我等小人,只知一心吃饭听使唤,即便如此
还怕完成不了使命而有所错失,怎么能参与政事呢?”
穆叔再三问起,薳罢还是避而不答。
然而就是这再三避答,使穆叔从中捕捉到了一条非常重
要的信息,他于是很有把握地向大夫们宣告:
“楚国 令 尹公 子围 将有 大事(指篡 位),薳罢 也 将参 与,他
已经开始为令尹隐匿实情了!”
穆叔缘何得出如此结论?因为按常理,在他穆叔的再三追
问之下,薳罢应该有所答复,既或是通过某种暗示也会将他的
或是不满或是赞许的情绪表现出来。而只有当他薳罢心中有
鬼时,才会对公子围的评价这个问题讳莫如深、一再拒答。因
为他若说“是”,怕直接暴露了他与公子围的特殊关系以及那
个“将 有大 事 ”的 秘密;若说“不是 ”,这 既 言不 由衷,又 怕别 人
第 135 页
会从反面去理解而予以戳穿。于是他以为最聪明的办法就是
顾盼左右而言它,或者干脆闭口不答,让别人无从知晓。而这
种讳莫如深、一再拒答的态度恰好表明了这个问题与他有密
切的关联,昭示出他的心结、他的奥秘就在这里。这就好比主
人想让宝物不被偷窃而将装宝的箱子锁上一道又一道,而这
一道道的锁正好是在告诉那想去偷窃宝物的人:喂,主人的宝
贝就在这里!
薳罢本欲通过闭口不答,把自己的秘密含得更死一些、蓄
得更深一些。孰料穆叔这位权谋高手,从他的不答中找到了
答案,从他的含蓄里挖出了秘密。
这样,薳罢的所谓不答,实际上成了不答之答。
第 136 页
点点滴滴地展示你的才华
伟大的导师传授其精妙玄微之术时,其传授之法亦往往
精妙玄微。深藏你的拿手绝技,你才可永为人师。因此你演示
妙术时,必须讲究策略,不可把你的看家本领都通盘托出,这
样你才可长享盛名,使别人永远惟你是依。在指导或帮助那
些有求于你的人时,你应激发他们对你的崇拜心理,要点点滴
滴地展示你的造诣。含蓄节制乃生存与制胜的法宝,在重要
事情上尤其如此。
每人都会遇到一展才华的机会,要善加利用。没人能每
天都成功。有些才华横溢的人会把微小的才干也显露出来,
使它成为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而他们的卓著才能显示出来时
足以令人震惊。当你既有才华又知展示之道时,结果一定惊
人。有些民族知道怎样炫人眼目,在这方面,西班牙人最出
众。这个世界刚被创造,就有光使它显示出来。展示才能令人
满足,弥补缺憾,给事物以出头露面的机会。当所展示的才干
是立足于现实时,收效就更大了。能力在人,尽善在天。上天
赋予我们完美之技,就是鼓励我们展示它。这样做需要技巧,
展示最出类拔萃的才华也有赖于环境,如果在不合时宜时这
样做就会全然徒劳无功。我们也不应矫揉造作,因为炫耀易
第 137 页
流于自大,自大则不免招致轻视。展示也应以谦虚的态度流
露,以免流于粗俗。露才过甚,为智者所不屑,应该是无言胜
有言,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出之。聪明的掩饰是赢得赞扬的最
好途径,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东西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
展露你所有的本领,慢慢来,逐次增多。赢得一次辉煌的成功
后再进行下一次,获得热烈的掌声后再期待更大的成功。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
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
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
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
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
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
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
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
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
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
尾巴,掩饰起你的才华吧。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
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
手 。
第一项目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
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个人来,参
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
箭,以射中靶名将领各射
心者为胜。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位上来射箭的
第 138 页
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
箭连
里。只见他搭弓上箭
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
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
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
“嗖嗖嗖”三箭射出,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
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
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的对手。哪知跑了一半时,公
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
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腿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
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
都怀恨在心。
颖考叔果然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
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
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
去,一下子把 颖考叔射 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 下来。另一位
大将假叔盈以为颖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
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
锋芒 太露 而惹 祸上 身的 典型在 旧时 是为 人臣 者功 高震
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
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
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
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
国初期 滥杀功臣 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 杀,明 太祖火
第 139 页
烧庆功楼,无不如此。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后可能注意到,刘
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
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
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
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
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
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
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
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
松懈呢 ?”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
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因
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
外,以防授人“挟制”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
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
葛亮的大聪明。
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
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
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
适可而止。
当今社会,此理仍然,与领导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装
傻”。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
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
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
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 140 页
隐藏你的意图
激情是精神的大门。最实用的知识存在于掩饰之中。亮
出自己牌的人可能会输掉。不要让别人的关注战胜你的谨慎
和小心。当你的对手像山猫一样窥视你的思想时,你要像乌
贼喷墨一样掩饰它,不要让任何人发现你的意图,不要让别人
预见到它,也不要别人阻碍或夸耀你的意愿。
看古典小说《红楼梦》后,特佩服薛宝钗的谋略,其待人接
物极有讲究,且善于从小事做起:元春省亲与众人共叙同乐之
时,制一灯谜,令宝玉及众裙钗粉黛们去猜。黛玉、湘云一干
人等一猜就中,眉宇之间甚为不屑,而宝钗对这“并无甚新
奇”“,一见就猜着”的谜语,却“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
意寻 思”。有专家 们一语破“的 ”,此谓之“装 愚守拙”,因 其颇
合贾府当权者“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训,实为“好风凭借力,送
我上 青云”之高招。读之 而想,不由拍 案:绝 了!
看电视连视剧《武松》时,极喜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
片断:手握酒杯,仰脖而干,身子东倒西歪,步履轻漂虚浮,蒋
门神于漫不经心之际,鼻梁突着一拳,尚未回过神来,眼额又
遭一腿……当其终于醒悟这绝非是酒鬼的“歪打正着“之时,
其身已受重创而无还手之力了。有武林中人告之:此谓“醉
第 141 页
拳”,乃武术中一高难度拳术,委实厉害之极。闻之而思,言
道:懂了!
“醉 拳”之 厉害,在于一 个“ 装醉”,表面 上看来 跌跌撞 撞,
偏偏倒倒,踉踉跄跄,不堪一推,而其实呢,醉醺醺之中却杀机
暗藏,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却挨上了“醉鬼”的狠招。
真醉和装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截
然 相 异 的 两 种 人 。玩“ 醉 拳 ”的 ,是“ 形 醉 而 神 不 醉 ”“,醉 ”是
“醉 ”在“虚 ”处,是 迷惑对手,而“ 拳”却击 在“实“ 处,招招 乃致
命 杀 手。装 愚 的 ,是“ 外 愚 而 内 不 愚 ”“,愚 ”是“ 愚 ”在 皮 毛 小
事,无 关 大 局,而“ 精 ”却“ 精 ”在 节 骨 眼 上,事 关 一 生 命 运。蒋
门神遭武二郎一顿狠揍而退出霸占的快活林,最终死于二郎
刀下,喋血鸳鸯楼,自是恶贯满盈,令人痛快之至;而林黛玉焚
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阁成大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