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老滑头"处世 >

第9部分

"老滑头"处世-第9部分

小说: "老滑头"处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做事就像这故事中的父亲,人家叫他怎么做,他
就怎么做,谁抗议,就听谁的。结果呢 ?大家都有意见,而且大
家都不满意。
第 81 页
一般来说,会这么做的人有以下几种心理:
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至于是非对
错,不管啦!
)本身就是没有主见的人,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所以谁
说得有理,就听谁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我要告诉你的是:想面面俱到,不
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
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
了,别人却不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都有可能,在做事方
面,你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
要都不同,你要让每个人满意,事实上,就会有人不满意。
结果呢?有两个结果:
为了面面俱到,反而把自己累死,而因为怕对方不满
意,还得小心察颜观色,揣摩他的心思,这多辛苦啊!恐怕非
神经衰弱不可!
)别人摸透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便会软土深掘,得
寸进尺地提出要求,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
人人看不起,给人好处别人还不感谢的天下超级大笨蛋!
那么该怎样做?
做你该做的!也就是说,你认为对的,你就不受动摇地去
做,参考别人意见时要看意见本身,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这
么做有时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你的不受动摇,却可赢得
这些人事后的尊敬,毕竟人还是服从公理的,除非你的坚持纯
是为了私心。这么做,会有人称赞你,也会有人骂你,但想面
面俱到的人,结果是
每个人都笑你!
第 82 页
尊重别人的“领土范围”
别因为疏忽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所有动物都有领土意识,像狗,它们在住处四周撒尿,就
是在划领土,警告别的狗儿别越界闯进,若哪只狗闯了进来,
便上前赶走。不只狗,连蝴蝶也会有这种行为。
基本上,“领土范围”就是自卫意识,人有没有这种意识
呢?当然也是有的,只是和动物昆虫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人最基本的领土意识就是家庭了,谁若未经同意闯入,
轻者责骂,重者恐怕要遭一顿追打。不过,会犯这种错误的人
不多,倒是很多人在办公室忽略了这点。
在办公室侵犯别人“领土范围”的方式如:未经同意就坐
在同事的桌子或椅子上;坐在主管的房间里,到别的部门聊
天等等。
你不要以为这没什么,或是有“我又没什么坏念头”的想
法,事实上,你的举动已经侵犯到别人的领土,对方是会感到
不快的。这不快不会立即表现出来,也不会像狗或蝴蝶那样,
把你“驱逐出境”,但这不快会藏在心底,对你有了坏的印象,
甚至怀 疑:
他对我到底有什么企图?来偷东西的吗?或是来刺探什
第 83 页
么?……你不能怪别人这么想,因为有这种想法是非常自然
的,换成是你,也是如此!
所以,别人的工作地方,没有必要时,不要随便靠近,若主
人不在,你的靠近被诬赖成偷窃,那多划不来呀!
如果你是主管,也要注意:
不要没事就到别的部门去聊天,因为这会对那个部门的
主管造成“侵犯领土”的不安全感,就算你是纯聊天也不行,因
为在他的部门里,他是惟一权力象征,你无缘无故出现,就好
像要和他争夺权力似的。当然,谈公事时例外,但应只限于主
管和主管接触,不可随意去接触他的属下。
如果你下面有几个部门,你也要尊重这些小主管,不要以
为你是大主管,就没事到任何一个部门聊天,除非那个主管也
在现场,偶而为之无妨,长期下来,那么小主管心里就不会舒
服了。
这种领土意识看起来很无聊,但却是很实在的,如果你不
注意而侵犯了别人的领土,是会惹出你想也想不到的麻烦
的 。
第 84 页
像蟑螂一样地活着
人如果有蟑螂的韧性,还有什么日子不能过呢?
我很讨厌蟑螂,因为它到处都有,打了一只,待会又出来
一只,有缝就钻,有洞就躲,连杀虫剂它们也不太在乎!
在阅读了一本有关昆虫的书之后,我对蟑螂的印象有一
了些改变。
据研究,蟑螂是和恐龙同期的昆虫,可是恐龙都死光了,
蟑螂却仍在地球上存活,并且大量繁衍。那篇文章还说,蟑螂
可以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只要那么一小滴水,它就可以
活下来。
蟑螂的这种生存能耐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但自从我读了
那本书后,对蟑螂却有了一些“尊敬”。虽然我看到蟑螂还是
要追它打它。
我常想,人如果也有蟑螂的韧性,还有什么日子不能过
呢 ?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因为人的一生当中绝对会碰上不如意的时候,这些不如
意有很多种,例如:生意失败、失恋、人事斗争败落、被羞辱、
工作不顺、家道中落……等等,而依各人随程度的不同,这些
第 85 页
不如意也会对各人形成不同的压力与打击,有人根本不在乎,
认为这只是人生中必然会碰到的事,有人则很快就可以挣脱
沮丧,重新出发,但有些人只被轻轻一击就倒地不起。
不管你遭到的不如意程度如何,只要你在主观感受上已
到了沮丧、消极、痛苦,几乎要毁灭的地步,那么我要告诉你的
就是:像蟑螂一样活着!
蟑螂是墙缝里可活、壁橱里可活、阴沟里也可活的昆虫,
当你遇到不如意事,无论是客观环境或主观的感受,不就有如
在墙缝、壁橱、阴沟里?如果你因为过着这阴暗、充满人性脏
臭与羞辱的日子而灰心丧志,失去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连一
只蟑螂都不如。恐龙已经绝迹,蟑螂却仍在世上猖狂,只因它
活下来了,所以你也要在最黑暗的时刻,最卑贱的时刻,最痛
苦的时刻,屈辱地活下来!像一只蟑螂那般活下来!
也就是说,在这种时候,你不要去计较面子、身份、地位,
也不要急着出头,这种日子很容易让人沉不住气,但只要沉得
住气,只要“存在”,就有希望,就有机会!这不是安慰你,而是
事实本
必然会有一些收获:
就如此
重新出头的那一天,你会得到更多的尊敬,因为人虽
然屈服于强者之下,但打不死的勇者却有更强的号召力和感
染 力!
有过蟑螂般的生活经验,便不怕他日横逆之来,换句
话说,对不如意事更能悠然而对,能屈能伸,阴暗的日子能过,
风雨的日子能过,人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事能为难他的?
所以,不要做恐龙,去学蟑螂吧!
第 86 页
置身事外,明哲保身
亲人、
特别是当你的人生的大海
朋友以及熟人
掀起风浪之时。人的社会生活有其自身的跌宕起伏、狂风暴
雨,明智的办法是避在一个平静的港湾里,待惊涛骇浪自己消
退。你的应变措施经常使事情变得更糟。不论是天道还是人
道,一切应顺其自然。明智的医生知道何时应该开药方何时
不用开,有时候不开药方是更见功力的。有时袖手旁观是平
息尘世风波的好方法。如果你现在暂时低头,将来你会将其
征服。要弄脏一条河流是很容易的。但未澄清之水,你却不能
通过动手动脚使其清澈,只能任其自清。拨乱之道,莫善于待
其反正。
明白的不明白,不明白的明白。知道像不知道,这是最高
的境界。
常 言道“:百 病 从口 入,百 祸从 口出。”与人 交谈,该说 什
么,不该说什么,不可不慎。在生活中,矛盾多源于长舌,是非
常起于搬弄是非。很多事情本身并没什么太大干系,人走茶
凉,事过境迁。无奈总有人闲着无事,硬将闲事作谈资,更喜
欢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无风也被掀起三
尺浪。说闲话是闲人的忙事,忙人大可不必去理会。是非终日
第 87 页
有,不听自然无。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喜欢在
人背后说三道四的人,也往往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你对我
不仁,我对你不义”。中国人希望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尽量少
结对头冤家,得罪一人容易,结识一人难。所以古人感叹道:
“平生最爱鱼无舌,游遍江湖少是非。”
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
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韩愈甚至认为不管可不可与言,
都不必言,道“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
已传。”这就是“沉默是金”。多言多舌,往往惹事生非。中国
人向来崇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事尚要生非,多事更易
惹祸。人都有好奇心,有人用得不是地方,专爱了解别人的私
事,以打听奇闻轶事或小道消息为快乐。其实,一个人了解别
人的隐私越多,有可能惹的麻烦就越大。任何人都不喜欢别
人太了解自己,因而对凡是了解自己的人,都存有深深的戒
备,甚至衔恨在心。即使是好友,某天一时高兴把他的私人秘
密告知了你,翌晨或许就后悔不迭,心存芥蒂。秘密落在别人
手里,对自己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恐怕有哪一天被人背后弹
劾,所以就只得先下手为强。有句古语:“知事少时烦恼少,识
人多 处是非多。”因 此“,东 家长,西家短”的杂谈,对于有 自己
的正事要做的人,都莫去有心打听。乐于大街上围观的人都
是些闲散人。
“本身不作亏心事,世上应无切齿人”。中国的父母经常
教育自己的孩子切莫多管闲事,以免惹祸上身。在中国传统
社会里,国家法制从意识形态到上层建筑皆不完善,在没有法
律的保护下,哪怕是出于好心卷入他人的纠纷,不但不能解决
第 88 页
矛盾,可能还会吃力不讨好,连自己也赔了进去。由于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大多是道德、习俗来协调,缺乏严格完备的法律保
护,因此每个人学会自我保护尤为重要。“各人自扫门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只要大家能管住自己不出差错,人与人之
间自然就不会发生冲撞。古人虽崇尚见义勇为,但除了少数
侠客外,大多数普通百姓没有这种习惯。中国人遇事不愿出
头,因为社会并不欣赏这样的人,也不太多宣扬他们的事迹,
因而司马迁说道“: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之前,匹夫之侠,
湮灭不见。”对此,社会也不提供必要的条件。中国人向来重
视社会团体的能力,虽然衙门的管辖范围并不广,但一些民间
的调停纠纷组织(如宗族祠堂和现在的居民调解小组等等)却
弥补了它的不足。单靠一个人出头露面而打抱不平未见得吃
得开,别人会说你多管闲事,甚至怀疑你有什么不轨。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冤家少一堵墙。”常常被
人们视为处世艺术而津津乐道。这也是为子女后辈着想,所
谓“当路莫栽荆棘树,他年免挂子孙衣”。所以从表象看,中国
人大都是好人佬、和事佬。待人接物,讲究礼尚往来“你敬我
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处世格言,常被人引用。中国人相信人
的所作所为,都是因果报应。所以,处世应当遵循古人之教
训:沉默是金。
两千多年来,鲁仲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崇高的
地位。作为一个对历史进程没有任何重大影响又没有留下什
么了不起的文章论述的人物,却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这是
中国历史上的怪事。事实上鲁仲连不过是迎合了中国文人的
传统思想,取巧才是他一生最大的本事,几千年来也没几个人
第 89 页
能学到家。
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境界在李商隐的《安定城楼》里说得
最明白“:永忆江湖成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以帝王之师辅
佐乱世逆转乾坤,然后功成身退隐居世外,追随老庄的天地大
道。集孔孟的入世和老庄出世于一身,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
心目中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有没有过?有,但只有一个。五
千年以下,留侯张良一人而已。既然达到这样的境界太难,那
就退而求其次,于是鲁仲连这样的人物就成了最佳选择:以世
外高人的身份指点卿相名将,又以世外高人的身份从不真正
介入,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声名得来更是容易,这样的划算
买卖到哪找去 ?
世人都在传颂鲁仲连义不帝秦的高妙风范。但鲁仲连凭
着三寸不烂之舌滔滔宏论的时候,信陵君已经窃得虎符锤杀
晋鄙,统帅八万精锐之师杀奔邯郸之围而来。有没有鲁先生
的那篇宏论邯郸平原君都已经得救了。鲁仲连所保住的不过
是本人的面子和保住邯郸城的重要性实在是难分彼此高下,
所以他才对鲁仲连如此感激涕零。可怜信陵君费这么大周折
担负这么大风险最后还要浴血奋战解救邯郸之围,在平原君
心目中未必就比鲁仲连更值得感激,这投入产出比的相差也
实在太大了点。如果鲁仲连肯去经商,肯定是古今中外最精
明最成功的商人。不过话说回来,咱们的鲁仲连游历天下,不
求仕不求利,他靠什么来养活自己?没准跟孔老夫子的得意
门生子贡先生一样是兼营珠宝生意的。也只有商人才能有这
样精明的智慧。
除了不义帝秦,我们鲁先生另外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就是
第 90 页
聊城之围了。但再仔细分析当初的形势,燕将攻占聊城之后
在本国被人谗言,已经断了退路。田单举齐国之兵围聊城,虽
然一年多也打不下来,但也是早晚的事情。摆在那位聊城燕
将面前只有死路一条。我们鲁先生所作的不过是写了一封
信,卖弄了一下当时纵横说客人人精通的煽情手法把人人都
知道的事实再说了一遍,逼得这位将军提前自杀了。说到底
他也没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说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出
手,这就是鲁先生的智慧。他在信里说的得是好听,一开头摆
出一副忧心聊城平民苍生的架势来。问题是当田单攻占聊城
之后屠城的时候,我们的鲁先生跑到哪儿去了?嗯,屠城不屠
城那是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