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矿工雄风 >

第99部分

矿工雄风-第99部分

小说: 矿工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现在科技部的人员方面紧缺了?”
“缺少矿工啊!”国清掐指算了起来,“我们的老基地由于矿藏规模本来就小,目前人员也就算是保和了,但其它基地则严重缺乏。根据主席你提出来的发展规划,前进基地需十三万人,目前有三万人,缺十万人;攀技花需三十万,目前有十万人,缺二十万;南海省的萨马岛建设煤铜基地需三十万人,现有二十万,缺十万;棉兰老岛的铁矿和冶炼基地,需五十万人,现有二十万,缺三十万;长发省的石油和煤基地,需五十万,现有二十万,缺三十万;新西兰的煤铁基地需五十万,现有十万,缺四十万,澳洲的船舶、矿藏基地的人员缺口更是达二百万!总共缺三百四十万人!”
“不是吧!我们中国不是常说什么都缺,唯独人不缺吗?怎么还会缺那么多人?”我听完曾国清的“帐本”大为惊讶,“现在中华帝国的人口已过亿,如果按五比一的青壮劳动力来计算,中华帝国目前至少有二千万人可用,用在矿藏开采方面的人也只有不到二百万人,怎么会缺那么多人?其他的一千八百万人都干什么去了?”
“主席!这事要怪就只能怪你的政策太好了!”
“什么?”
“一个矿工的工资虽可保证一个五口之家不会挨饿,但这比起当农民来还是要艰苦得多。由于我们地盘扩张太快,人均土地占有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人均三十亩,在澳洲的更是达到人均百亩以上!对于五口之家的农户来说,只要有良田五亩以上就可以保障温饱了。现在他们手中有那么多的农田,其生活质量之高都快达到地主水平了。请问有谁会愿意放弃地主生活不过,呆在矿井中在暗无天日的地底终年忙碌呢?这还只是农户,但要比起收入更高的淘金者来说,那差距更大了!现在不仅矿工难招,就连现有的矿工都人心不稳,想着去发财呢!”
“没有人采矿,我们那来的矿石?没有矿石我们那来的武器?没有武器谁又来保障他们的现在富足的生活!这些人总不至于躺在别人拼死拼活挣来的天下坐享太平吧,总得有人为中国做点贡献吧!”大炮在一旁愤怒的插话。
“现在中国人的识字率还不到百分之一!大炮你这话我们都懂,但只知老婆孩子热坑头的文盲们不懂啊!”曾国清冷冷的给大炮发热的头脑浇了一盆冷水。是啊,要想以现在中国人的觉悟,叫他们放弃舒适富裕的生活,去为国作供献,这也有点太难为他们了。
“国清能不能在提高生产效率上多想想办法?比方说多搞出些工程机械,井下用机械采掘,农场都实行机械化!”
“主席你的胃口还真大啊!但机械化也不是想搞就可以搞出来的啊!机械同样需要钢铁煤炭是不是?现在生产出来的钢铁不是用来造枪炮就是用来造船!那还有剩余的用来搞机械化?要想实现机械化,除非你能给我二十年的和平时间着重用来搞机械化!”
“战争武器的生产与民用机械的生产,表面上看这两者都需要花费人力和资源,似乎有点矛盾,但只要我们能够合理的规划好,这两者是可以相辅相乘的,可以互相促进!通过战争我们可以占领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多的人口,扩展我们商品的销售市场。反过来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口又可以为我们的战争提供更多的战争能力。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的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从我们前面走过的路来看就很明显了,要不是我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胜利,怎么会拥有现在如此广阔的地盘?如此众多的人口?如此广阔的市场?和数以百计的矿山和工厂?如果把政治看作是做生意的话,那么战争成本就是这政治生意的本钱!从一场胜战多所获得的利益比起数百次成功的商业投资都要多!前段时间我曾仔细的分析了一下,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源,结果我发现以我们现在战争潜力,中华帝国实际上已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了!”
“不可战胜?主席没那么夸张吧!”众人疑惑的问道。
“现在全球才17亿人口,而我们手中就有1亿!这17亿人口中还要减去中国三亿不可能反对我们的人口,那么剩下的就只有14亿了。这14亿中又有10多亿属于殖民地国家,为了统治这十亿人,西方社会需要消耗大量的军力,如此算来,真正能够用来对付我们的只有二亿人力!而这二亿人力又分散在西方各国,不可能像我们那样高效的调用起来!我们尽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不断的分化和打击他们。这样从人口上来分析我们实际上还占有一定的优势啊!”
“人力大小不仅在于数量啊,还在于质量!西方各国的人均素质比起我们来说至少要高出十倍!”国清反驳道。
“现在我们的人力素质的确比不上西方,但五年十年后呢?我们现在培养一名合格的人才只需要五年,而西方则需要十年!我们用的都是汉语,而西方用的是复杂的多种语系,从沟通难度上来讲比我们又要困难得多!”
“呵呵,你看我都忘了中国目前搞的快速成才计划了!”曾国清拍拍自己的脑门道。
“我们现在不仅从人力上不可战胜,而且从资源上也是不可战胜的!中华帝国如今控制了二大洋,全澳洲,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六省及北美的二个州。从土地面积上讲,中华帝国相当于欧洲和美国之和!手中掌握的矿产资源除石油外,相当于全世界的一半!试问天下还有谁可以和我们中国争雄?”
“啪啪啪……”众人拼命的鼓起掌来,既为了我,也为他们拼命鼓掌。他们只知道现在自己很强了,但强到什么程度,谁也没想到啊,经我这么一说,才感觉到中华帝国之强,已到了无以伦比的地步了!一个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盛世,出现在众人面前怎么不叫他们为之激动啊!
等他们激动的心态平稳了一些我接着又道:“虽然我们的战争潜力很大,但是潜力毕竟是潜力,要想将潜力发挥出来,那又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还很多,首先在战争方面,国内的满清需要我们去清除,国外又用即将到来的英国远征军,美俄两国对我们也是虎视眈眈。为了赢得眼前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们需要按科技部提出来的发展纲要严格执行。刚才国清已经说了他最缺的就是劳动力,日本人身材矮小正是矿工的最佳人选,我们可以正好可以利用一下。如果这不够,我们还可以出台一些新的管理办法,比如说提高淘金者的征税率,调高农业税,降低工业税用以提高矿工的待遇,这样使得工农二民的差距缩小,有利于保障工业劳力供应。”
“哈哈,主席我就等着你说这句话呢!小鬼子那我早盯上了,他们可是全球最好的矿工啊!人数又多,弄来个几百万没有问题,只不过中日之间隔着大海,需要大量的船只运输,这样的关键就在于海军能不能配合了!”
“曾部长你放心,我们太平洋舰队一定配合你们!”伍长发保证道。
“我们南洋舰队也一定鼎力配合!”
“如有必要我们商队也算上!”
……
众人一听叫小鬼子们下井,一个个都兴奋起来,好像他们在议论着什么金银财宝。我见他们兴奋之极脸上,竟暗暗的露出了凶狠之色,又开始为小鬼子们担忧起来。于是提醒道:“国清你也是知道的要想实现机械化,中国至少得花费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之内我可再找不出同样优秀的矿工为你下井了,你可得给我悠着点用,别时间没到鬼子矿工全挂了!这会影响我们将来发展的!”
“嘿嘿,主席你放心,我保证他们有饭吃,不会饿死的!”
对于粮食问题我倒是可以放心,不过井下那残酷的生存条件,可不是光有粮食就行的!在井下的矿工随时都要面临着塌方、瓦斯、水淹、爆炸等等致命危胁。这样对日本矿工也许残酷了一点,不过想到日本人曾经在中国犯下的涛天巨恶这不算什么,我们至少没有搞南京大屠杀,没有将平民当练习刺杀的靶子,也没有搞731活体细菌实验,更没有万人坑之类的。中国人太仁慈,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怎么也狠不下心来,我也不能例外啊!真不知道将来我们所创造的这个世界会怎样,会不会有一天中国人因为仁慈而再次倒在日本人手中了?
“报告!主席!新式武器实验一切准备就绪,请检验!”
一个身着少尉军服的战士在我面前大声报告着,将我从沉思中拉了出来。
“好吧!开始!”我挥了挥手示意实验开始。
首先测试的是战场指挥员用的手枪。科技部搞出来了二种,一是左轮二是仿制的五四式手枪。
第八十二章新式武器(2)
    左轮手枪的历史。
通常,人们认为左轮手枪是美国人塞缨尔&;#8226;柯尔特于1835年发明的,因为在1835 年10月22日,柯尔特获得了专利号为6909号的英国专利,其专利产品就是转轮手枪。 尽管有人认为柯尔特并不是左轮手枪的最早发明人,因为在英国白厅皇家联合部队的博物馆中,还珍藏着一支1650年前制造的打火左轮手枪,其口径12.7 毫米,枪管和转轮均为铜制。不过,人们普遍认为,柯尔特发明的左轮手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左轮手枪。 
实际上,在火绳枪和燧发枪时代,就出现过多种原始的左轮手枪,但需用手拨动转轮,使用相当不便。当然,这种早期左轮手枪也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使用安全等优点。1818年,美国人科利尔等3 人发明成功一种燧发左轮手枪,首次将击发机构的动作与左轮结合在一起,成为应用较早的左轮手枪。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较差,价格昂贵,加上没有应用火帽,故未能获得广泛应用。 
柯尔特1835年发明的那种左轮手枪为火帽击发式,使用口径10.16毫米的纸弹壳锥形弹头,与现代左轮手枪相差无几,为此,不少史书将柯尔特称为“左轮手枪之父”。 柯尔特1814年6 月19日出生于美国康狄格涅州卡特伏德市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是一个手枪迷,担任丝绸厂老师的父亲给他买来了各式各样的手枪,小柯尔特总要把每一种枪都拆开,以探究其内部奥妙。 1830年~1831年间,完成大学预科和阿默斯特学院学业后的柯尔特登上了一艘名叫“科沃”号的双桅船,开始了经好望角到英国和印度旅行。大海茫茫,水天一色,双桅船在海上静悄悄地行驶着,在漫长的旅途中,柯尔特除了登上甲板,远望海鸟追逐轮船外,还经常跑到驾驶舱。舵手手扶舵轮,时而向左转,时而向右转,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一直琢磨着如何把新式击发枪原理与旧式转轮枪结合在一起的柯尔特突然爆发出灵感,他高声喊到:“成功了!成功了!”把整个驾驶舱里的人弄得莫名其妙。 柯尔特连忙跑回船舱,模仿舵轮的结构绘制出一种全新的手枪图纸,并急不可待地用木头雕出击发式转轮手枪的模型。 回到美国后,柯尔特一头扑进转轮手枪的研制工作中。1834年,在来自巴尔的摩的机械工约翰&;#8226;皮尔逊的协助下,柯尔特很快就制造成功了可以发射的样枪。 在柯尔特发明左轮手枪之前,所有的转轮手枪都是手动转轮手枪,而柯尔特的转轮是由待击发的击锤转动,这种自动转轮手枪的诞生使过去所有的手动转轮手枪相形见细。与过去的转轮手枪相比,柯尔特转轮手枪有如下独特之处:弹仓作为一个带有弹巢的转轮,能绕轴旋转,射击时,每个弹巢依次与枪管相吻合。转轮上可装5 发子弹,枪管口径为9 毫米。而且它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撞击式枪机,击发火帽和线膛枪管,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功能完善。 
柯尔特是一个技术和经营两方面的全才,他在发明转轮手枪后,一方面不断改进,从1847年至1860年间,他共改进与推出12种转轮手枪;另一方面,他将发明与实业结合在一起,他申请专利时,申请的专利要求范围达8 项,其中包括转轮手枪上的枪管、转轮弹膛和枪底把的连接方法等,而且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 ——柯尔特武器制造公司。不过,这其间他也遇到过挫折,自己的兵工厂创办6 年后因难以维系——曾经倒闭。 
不过,转轮手枪1846年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战争使他时来运转,在陆军上尉S &;#8226;H &;#8226;沃克的支持和合作下,柯尔特在家乡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重建了自己的公司,他设计制造的0 .44英寸M1847 式转轮手枪被美国联邦政府大量购买。当然,柯尔特的转轮手枪也确实使美军得心应手。战后,柯尔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公司,至今,该公司在世界上仍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与其他所有枪械不同的是,转轮手枪的枪管和枪膛是分离的,转轮手枪通常由 3 部分组成:枪底把、转轮及其回转、制动装置和闭锁、击发、发射机构。枪底与一般枪上的机匣相类似,上面开有许多槽孔,以便将所有的机构和零件结合在一起,如枪管、框架、握把等;转轮、回转和制动装置通过回转轴固定在框架上,转轮既是弹膛又是弹仓,其上有5 ~7 个弹巢,最常见的是6 个,故人们又把这种转轮手枪叫“六响子”;闭锁、击发、发射机构是转轮手枪最复杂部分,按动作原理可分为单动式和双动式。单动式在发射时要先用手压倒击锤,使它处于待击状态,然后扣动扳机射击。双动式既可用手压倒击锤使之待击,也可直接扣动扳机进行自动待击的射击。早期的转轮手枪多属单动式,而后期的多属双动式。 转轮手枪是手工装填弹药,子弹打空之后就得退壳或重新装填。有3 种方法将转轮推出框架,最常用的是转轮摆出式,就是将转轮甩向左侧或右侧,甩向左侧的叫左轮手枪,甩向右侧的叫右轮手枪,但是,从古至今,右轮手枪基本上没有,所以,左转手枪成了转轮手枪的代名词,甚至比转轮手枪这个词用得还像。 
由于左轮手枪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很快受到各国官兵的喜爱,19世纪中期以后,这种枪更是风靡全球,许多国家都在研制和生产这种手枪,许多军官都以拥有一支左轮手枪而自豪。 
自动手枪出现后,左轮手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