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 >

第16部分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第16部分

小说: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靠着一箱子珠宝,秦朝的最后一道防线峣关失守,刘邦先于项羽进了咸阳。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过程果然都是他在斗智、项羽在斗力——刘邦的目标是“先入关”当王,打击秦军的事儿几乎全是项羽在做。
3。 见郦生
郦食其是秦末陈留高阳人,从小喜欢读书,满腹韬略,但生不逢时,家贫无业,乡里称他是“狂生”。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严禁学问,郦食其以给人看大门谋生,但人穷志高,一直想找一位明主。秦末,各路义军蜂拥而起,先后有多路义军将领路过高阳,郦食其多方打探他们为人,觉得其他人都不会有所作为,不值得自己报效,唯独刘邦“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于是在刘邦率领起义军经过陈留时闻讯赶来拜见。
刘邦从西征开始就在各地招贤纳士,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得力助手,到了高阳,驻扎下来后,一边坐在那儿让两个女子为自己洗脚,一边召见了郦食其。郦食其见状,没有下拜,只是问:“足下是想助秦灭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破秦呢?”
刘邦骂道:“该死的儒生!天下百姓长期受秦祸害,所以诸侯才相继起兵反秦,怎么能说我是帮秦灭诸侯呢?”
郦食其回敬:“既然是要破秦,那一定要聚义兵,诛无道,不应当这么没有礼貌地见长者。”
刘邦听郦食其这么说,立刻停止洗脚,穿戴整齐,把郦食其请到上宾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食其向刘邦畅谈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刘邦听了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与郦食其一同进餐,然后问郦食其有什么好的计谋。
郦食其说:“足下初起,收聚散兵,不满万人,就想径入强秦,好比虎口拔牙,凶险非常。陈留这个地方四通八达,城高粮多,我和陈留县令私交不错。不如让我先去劝说一番,如果他听我劝,自然大功告成。如果他不听,你再出兵攻打也不迟,我还可以给你做内应。”
刘邦当即决定就按郦食其的办法去做。
郦食其回到县城,向县令陈说利害,希望他能投降刘邦。县令因惧怕秦法的苛重,不敢贸然从事,予以拒绝。郦食其于是率众杀死了县令,将人头抛到城下。刘邦见状,依计攻入陈留。
                  天纵之圣刘邦(3)
这是刘邦西入秦关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获得了大量粮草和行军物资,为刘邦西进提供了物质条件。
4。 分一杯羹
公元前205年(汉高帝二年)夏,项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险遭灭顶之灾,虽然最后侥幸躲过劫难,但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都被项羽所擒。
刘邦带着汉军退到荥阳,项羽带着楚军乘胜追击,两军在荥阳一带展开了持久的拉锯战,“大战七十,小战四十”。
公元前204年(汉高帝三年),楚军包围了荥阳,刘邦感到形势危急,向项羽求和,答应割让荥阳以西的部分地区给项羽。项羽正准备答应,却遭到了范增的激烈反对。范增说:“现在正是消灭汉军的大好机会,我们如果不趁机消灭刘邦,后悔就晚了。”项羽觉得范增讲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同意刘邦的求和条件,发兵将刘邦包围在荥阳城里。刘邦知道自己的缓兵之计被识破,便接受谋士陈平的建议,对楚军实行反间计,设法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不知是刘邦的计策,果然对范增生疑,并把他驱逐出军。范增返回彭城,途中生病,含恨而死。
公元前203年(汉高帝四年),趁项羽攻打彭越,刘邦出兵夺取成皋,后屯兵广武,阻楚西进。项羽闻知成皋失守,急回师广武,和汉军隔涧对垒。刘邦闭城不出,楚军粮食缺乏不利久战。项羽派人给刘邦传话:要与刘邦单打独斗,一决雌雄。刘邦答复,“我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前来挑战,刘邦当众宣布项羽十罪状。项羽大怒,命人开弓射箭,一箭射中刘邦胸口。刘邦为了安定军心,顺势弯下腰来,不捂胸部伤口而去摸脚,大声说:“臭小子,射中了我的脚趾!”
为了迫使刘邦投降,项羽把俘虏来的刘邦的父亲拉至广武山上,隔涧要挟刘邦说:“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亲下锅煮死。”
刘邦故作镇静地说:“当初你我二人共同反秦,在怀王面前誓盟结为弟兄,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我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
项羽听后更加恼怒,决定杀掉刘太公。这时,项伯出面劝诫说:“天下局势尚未可知,况且为天下者不顾其家,杀了太公没有好处,只会添祸。”项羽听从了他的话,未杀太公。
此后不久,刘邦兵分两路,一路仍在荥阳同项羽相持,一路经武关南下宛、叶,想引诱项羽南下。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从此汉军有了更为巩固的后方,关中的萧何更是源源不断地运来兵员、粮饷。而此时项羽则补给困难,危机四伏。形势发生了逆转,楚军渐弱,汉军日盛。公元前202年(汉高帝五年)秋,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刘太公也随之被项羽放回。
5。 杀丁固
公元前205年(汉高帝二年),刘邦以五十多万人的兵力对阵项羽的三万士兵,却不想竟然被对方以少胜多,击溃于彭城。刘邦逃跑时,后面追赶他的楚将丁固像追赶猎物一样,一路穷追不舍。刘邦曾两次狠心地把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推下车,以减轻车的重量好逃得快些,幸得孩子们两次被一直追随刘邦的将军夏侯婴救起,才没有铸成大错。最后,刘邦穷途末路、无计可施,只得回身求情,卑躬屈膝地对丁固说:“你我都是好汉,何必苦苦相逼呢?”丁固于是放了刘邦。
公元前202年(汉高帝五年),刘邦灭掉项羽后,丁固自恃当年有恩于刘邦,找上门来,想求得一官半职。
听说丁固前来,刘邦很不是滋味。这个人害得刘邦为了逃命把两个孩子推下车,毕竟是自己的至亲骨肉,即使刘邦心再狠,也明白这样做的确有悖人伦,将会被后世耻笑,所以,早把这笔账记到了丁固身上:如果他不猛追,何至于此?更可恨的是,刘邦最后无路可逃,只得回身哀求丁固放他一条生路。以丁固当时的兵力,足以取刘邦的首级,但他却放过了刘邦,就像一只猫放过了被他抓在手里的老鼠。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刘邦即使逃掉,也不可能对丁固有丝毫的感激。
此时,丁固来投,刘邦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于是便找卜师来算卦,看看吉凶。卜师得了一个下坎上乾的《讼卦》,告诉高祖:“此卦上卦为天,气清有上升之性;下卦为水,流动有下降之性。一升一降,各自为行而不相得,则有所争而至于分辩也。故占人事而得此卦,则彼上我下,彼我互异,互不相容。”
刘邦听了这话,决心要杀丁固,下令把正兴高采烈、等待奖赏的丁固捆了起来,牵到各个军营游行示众,罪名是“使项氏失天下者,是子也;为人臣,用两心,非忠也”。意思是说,导致项羽失去天下的人,就是丁固。如果当时他把刘邦杀死或者活捉,胜利者就是项羽而不是刘邦了。游行结束,刘邦立即下令,笞杀丁固。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后人一个警示,如果谁像丁固那样,背叛自己的主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事后,刘邦多次这样对臣下解释自己处死丁固的原因,但有谁知道,他要杀丁固的心,在彭城之战时就有了。
                  有夙根的张良(1)
字:子房
性别:男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50年
职务:留侯
主要成就:帮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死亡日期:前186年
1。 圮上受书
张良的祖父张开地历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的相国,他的父亲张平也曾经是韩国的两朝相国。因为张家做了韩国的五代宰相,秦将韩国灭亡后,张良便拿出全部的家财招募刺客,打算刺杀秦王,结果没碰到秦王,却失误伤着了驾车的人。秦王大为震怒,命手下迅速捉拿刺客。张良无奈,只得更名换姓,逃亡到下邳。
一天,张良从下邳的一座桥上经过,一位穿着褐色衣服的老者来到他面前,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拾上来!”突然听到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这样和自己说话,张良很诧异,但想到他年纪那么大,还是忍气吞声地下去将鞋子取上来,并屈膝给他穿上。老者穿上了鞋子后笑着离开了。走了不多久,老者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是可教之材。五天后天亮时,在这里等我吧。”张良虽然纳闷,但还是答应了。五天后天刚亮,他来到桥上时,老者已经等候在那里了,看到他来,生气地说:“怎么能来得这么晚?你回去吧,五天以后还是在天亮时来见我。”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张良终于让老者满意了,这才得知自己前段时间三番五次被考验的原因。老者从身上取出一部书,告诉张良:“读了这部书,你便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过后天下将大变,十三年后,如果你想见我,便去找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那便是我。”说着便不见了踪影。张良天明后将书打开,才看清书名叫《素书》。从此,他潜心诵读,每天都有收获,感觉自己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
十年后,陈涉起义,张良也聚集了百余个年轻人响应。景驹在留地自立为楚假王后,张良想去投奔他,却在去的路上遇上了沛公刘邦。张良曾经多次对他人讲述《素书》中的智慧,但都没有人能够领悟其中的真谛,后来他给沛公讲,沛公听了十分叹服。于是,张良感叹道:“沛公的悟性是上天赐予的啊!”从此,张良开始凭借《素书》辅助刘邦一统天下。
2。 调虎离山
刘邦和项羽接受楚怀王的命令,分路进攻秦国都城咸阳,并当众宣谕“先入关者为王”。
刘邦先入,但权力尽归项羽,反受其控制,改封刘邦为汉中王,驻节南郑。项羽的谋士范增深忌刘邦,开始打算把他杀掉,后来又想把他软禁在咸阳。刘邦为了脱离虎口,问计于张良,张良说:“我有办法。”
第二天,张良先以调虎离山之计向项羽奏请,派范增往彭城催怀王徒居郴州。范增临行的时候,向项羽约法三章:一是不可离开咸阳;二是重用韩信,若不用则杀之;三是不可让刘邦归汉中。
事隔不久,张良再次让刘邦上表说,国家经济拮据,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要节约开支,目前驻咸阳有几十万军队,坐吃山空,不如将诸侯遣回驻地,减少开支。项羽准奏,即令新封诸王五天内起程返国,可是由于与范增有言在先,于是就单独不准刘邦成行。
刘邦大惊,急与张良计议。张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叫刘邦上表,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地省亲。项羽看过了刘邦的表章,沉思了好一会儿,对刘邦说:“你要回乡接取父母,亦是人子孝亲之意,但怕不是出自本心,是不是因为我要你留在咸阳,才有此举呢?”
                  有夙根的张良(2)
刘邦装出悲戚的样子回答:“我父亲年老,无人侍奉,我日夜怀念,无时或已。往日因见陛下初即位,事务繁忙,故不敢启齿。今见各诸侯已返回驻地,能享天伦之乐,独我留在此地,又不知何年何月得见父亲之面了!”说到这里,哭了起来。
这时,张良故意唱起了双簧,他悄悄地对项羽说:“不可以放刘邦回乡取家眷,宁可遣他驻汉中去,使人去沛地把他的家眷带到这里来当人质,就可以好好控制刘邦了。”
项羽认为张良的计策非常有道理,但是仍然不想放刘邦到汉中去。于是,陈平又乘机启奏说:“陛下既封刘邦为汉中王,已布告天下,臣民共知,不使他上任,恐不足取信于天下,大家会说陛下登位便说假话,那对以后的法令,他们不是也会阳奉阴违吗?”
这样也有道理,那样也有道理,项羽想了很久,无可奈何地对刘邦说:“既然大家这样说了,也是合情合理,现在你去汉中上任,不可回沛地,明天就启程吧。”
刘邦要回封国,张良为之送行,一直送到褒中这个地方。张良劝告刘邦,让他把栈道烧掉,这样方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根本没有东还的意思,以便让项王失去提防之心。刘邦听从了这个建议,让张良回到韩王身边做事,自己则一边向前行进,一边把栈道烧光。
3。 重赏三将
刘邦在三秦安定下来,张良便回到刘邦那里,并被封为成信侯,因为身体较弱,常常生病,所以不曾独自一人带领军队四处征战,但他作为谋臣,常常为刘邦出谋划策。
刘邦带军在彭城遭到重创,大败而归。行军到下邑,刘邦翻身下马,背靠着马鞍问身边的人:“能与我共同成就事业的人,我计划用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作为封地奖赏给他,但这个人又是谁呢?”张良答道:“楚国有一位勇猛的将军,就是九江王黥布,他与项王有极深的矛盾。彭越与齐王田荣正联合起来在梁地共同反叛楚国,事情紧急时这两个人都可以委以重任。而在汉王您的将领之中,唯有韩信才可以托付重任,独当一面。如果您现在真想封赏土地,那就赏给这三个人。如能这样,楚国就一定会被打败。”刘邦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派萧何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果然,后来楚国被刘邦打败,这三个人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不封六国
汉三年(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刘邦忧心忡忡,惊恐不已,便把郦食其叫过来,一起谋划削弱楚国势力的办法。郦食其说:“以前商汤伐桀时,把杞地封赏给夏的后代;武王伐纣时,把宋地封赏给殷的后代。但现在秦国对天下人残暴无比,毫无道义可言,它把六国全部消灭,使其后代根本没有立锥之地。如果陛下能把六国的后代重新封立起来,人们就会因此而对陛下感恩戴德。这样做以后,便可逐渐称霸。”刘邦应道:“就这么办吧。”
郦食其还没有付诸行动,张良从外地赶回来见刘邦。正在用餐的刘邦告诉张良说:“门客中有人替我谋划了消减楚国力量的计谋。”然后把郦食其的计谋详细地讲给张良听,并且问:“子房,你感觉这条计策怎么样呢?”张良回答道:“向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