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堞残阳 >

第6部分

乱堞残阳-第6部分

小说: 乱堞残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振标、黄开智拿不住何抚南,又见王参将和他的兵勇皆往外退去,知道硬拚也不成功,反可能吃亏,便也返身往大门外边打边撤。
柳良图是个极重义气的汉子,虽然明知自己不是哈德曼的对手,却硬着头皮打硬拚,终是抢着重伤在地的赵志申,挟着他冲出院来,将他这位老乡交给龙振标,又要冲进院里去,龙振标急拉他:“柳兄,不行,蛮干不得。”
“董年兄还在里头呢!”柳良图眼早红了,拉着沙哑的嗓子大喊大叫,朝龙振标发脾气。
王参将劝道:“你进去也是白送死。龙兄,拉住他,别让他去。”
这时,何抚南在里面关上大门,放开他那些被捆的跟从,守住院墙。
王参将只吆喝兵勇们将小小巡检司衙门四面围住,却不敢冲进去。
他得琢磨着如何与马师爷搭上话,把事情讲清楚,消除误解,才好拿住这些西域来的细作。
二进院里仍是刀光剑影,激斗正酣。董大全被何抚南、艾克西等堵在内院里,除了那个忠心耿耿的小僮来旺在房顶上乱蹦乱跳,揭瓦胡打,助他一臂之力外,其他人皆已抛下他逃出去了。
此时,董大全面对着马师爷、何抚南、艾克西、哈德曼四大强手,再加上“黄面三郎”宁德轩、“铁臂和尚”齐盛隆,真正是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第七章
    吴素梅不知忙什么事情,抽不出空来陪他。
“福庆,你和姐姐何时树旗拉起了这支人马?”伍云起拨着柴火,低声问。
福庆把腰上的剑鞘解下来,放在盘着的腿上,坐得更舒服点儿,抬头说道:“咱们冲散以后,我和姐姐到处找你。可天地那么大,当时又乱得很,哪儿找得到呢?后来,我们一直逃过大江以北,往西走到了安徽的庐州。”
“庐州?”伍云起抬起头,问:“咱在那儿没有亲戚呀?”
“原本是往扬州去的,听人说祖庚大哥在那儿的清军大营里当个什么翼长。绕过江宁以后,我和姐姐差点又被打仗的冲散了,这才随着逃难的人们到了庐州。恰好太平军陈玉成的队伍占领了那儿,我们便投了太平军。”福庆道。
他看了哥哥一眼,又说:“幸亏没有跑到扬州,要不我们岂不也随着祖庚大哥做了清妖!”
祖庚是翁心存的长子翁同书的字。
翁同书又字药房,是道光廿六年中的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詹事府中允等官。
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江宁,在那儿建立了“天京”,朝廷派重兵围困,遂在江宁城南设立“江南大营”,在扬州设立“江北大营”,对太平天国进行围攻,翁同书奉旨前赴江北大营,充翼长之职,后于咸丰八年,升任安徽巡抚。
当初,翁同书与胜保、袁甲三各自为战,并不合军,他不擅长军事,屡为太平军所挫,至咸丰十一年正月即革职。
当他北上进京路过寿州,恰好寿州陷落,他连夜奔逃方才脱身。
钦差大臣曾国藩却饶不过他,上折参劾。
于是清廷将翁同书拿问进京,下入刑部大牢中。
虽然翁心存的好朋友大学士周祖培等一力庇护这位世侄,强调他已交卸巡抚官印,无守士之责,但桂良等大员却坚持以统兵大吏守备不善,以致失陷城池,按律治罪。
桂良乃是皇上的六弟恭亲王奕訢的岳父,在朝中说话是颇有份量的。
尽管这时翁心存也已入阁拜相,以东阁大学士衔管理工部事务,并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皇子载淳读书,可是朝廷仍将翁同书定了“斩监候”,秋后处决。只是由于翁心存忧悸惭愤,一病而亡,加之清军在安徽对太平军作战取得一系列胜利,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方才赦免了翁同书的死刑,发往新疆效力赎罪。
翁同书没有走到新疆,行次山西途中又奉旨改发甘肃军营效力,病死在那里。
翁心存与吴善举交好,故翁同书虽年长伍云起三十多岁,却与他是世交兄弟。
忆当年,翁同书回家扫墓之时,每每在诗词曲赋、琴棋书画上对云起多有指导,似有师生之谊。
现在,云起既从福庆这儿得知翁世伯、同书世兄皆先后谢世,一时悲感万分,心中甚是凄凉。
半晌,伍云起方才又是问翁氏其他两位世兄的情况,福庆告诉他,翁世伯的三儿子同爵现在陕西做布政使;四儿子同龢中了状元后,如今在京中做内阁学士,并且接了翁世伯的遗业,仍在弘德殿行走,做小皇帝载淳的师傅。
云起听了,这才转悲为喜,心中稍感安慰。
又问及师傅董继德和师兄刘兴业有无音信,福庆犹豫了一下,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可还是告诉了他:董师傅现在京中做肃亲王府的护院总管太监,刘师兄则在步军巡捕营当差。
云起听了,更加高兴。
福庆告诉他,董师傅和刘兄因以前都有命案在身,如今隐于京城,自然都改了名字。
董师傅现在名叫董海川,刘师兄则改叫刘勇顺,如果进京见到他们,千万不可当着旁人说漏了嘴,露出他们的底细,不然,那可是杀身之祸。
伍云起听了连连点头。
心想,董师傅他们这一招冒险,倒是颇有些妙处,官府做梦也想不到当年的董大侠如今在肃王府里当差。
至于董师傅做了太监,在别人听了大约会吃一惊,而伍云起却知道其中的内幕。
董师傅年轻时曾爱过一个女子,不知为什么没有结成美满姻缘,加之他好武成僻,竟为了练成上乘内功,净身自阉了,是以终身未娶妻室……
两人话题又聊到那孙家。
福庆说道:“他们一家子一个也没跑了,全被太平军杀了。”
伍云起道:“怪不得去年回去,镇上的人都说他家已被太平军满门抄斩了,连那张家也全完了,原来是你们带人去的。”
福庆道:“我也并非单是报咱家的私仇,那姓孙的和姓张的两家,都办起团练来对抗太平军,还能饶他?”
伍云起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才又问:“方才你说投了太平军,提到个陈玉成,我在河南曾听说有个英王……”
“正是他。”福庆笑了:“那是天王赐给他的封号。”
“唉,你们……”伍云起想到姐姐和弟弟投到太平军中,公然走上与朝廷作对的道路,不由深深叹了口气。
福庆没有注意到哥哥脸上变化,仍然兴奋地说:“英王是全军的主帅,我们就在他的队伍里。三河那一仗我们打上了,嘿,哥哥你在河南听说了吗?一下子就歼灭了清妖六千多,真够痛快的,连清妖头子李续宜也见阎王去了。”
伍云起皱了皱眉头,冷冷地望着弟弟。
半晌,方才又问他:“那么,你们为何到京师附近来呢?”
福庆听问,慢慢是低下了头来,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后来,太来军里出了叛逆。”
他猛然跳起来,大声骂道:“就是苗沛霖那条疯狗,罪该千刀万剐的东西!”
伍云起吓了一跳,连附近火堆的人们也扭头看福庆,伍云起拉他一把,道:“福庆,你冷静些。坐下说。”
吴福庆重新坐下来,胸脯还一起一伏的,愤愤地说道:“苗沛霖那杂种,朝秦暮楚,又与太平军合力打团练,又与清妖勾结算计太平军,真正是个两面三刀的混蛋。他把英王殿下骗到寿州擒住,献给了清妖……”
他不能再说下去,眼泪止不住淌了下来。
附近几个清茶门兄弟,原也是太平军的,听到福庆的话,都站起来,走到伍云起的身后默默站着。
福庆继续说道:“英王殉国后二年,天王升天,天京也陷落了。当时,我们都随着遵王殿下,与捻军联合,同抗清妖,力图恢复天国大业。去年,遵王派我们这支队伍深入清妖腹地,和清茶门王大姑联手,在燕山这一带游动,以便将来策应大队兵马攻克北京城!”
他说到这儿,用块破布狠擦着宝剑上的血迹,似乎即刻要投入厮杀一般。
伍云起默默地望着他,微微摇了摇头。
清茶门的众兄弟们又四散开了,围坐在火堆旁烤火,烤马肉充饥。
福庆问伍云起道:“哥,这十多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就在表姑家练功吗?”
伍云起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此刻却不知从何说起,叹口气道:“虚度光阴罢了。”
他有意岔开话题,顾而言他地问:“你说的那个王大姑?”
“噢。她是原来清茶门的掌门,去年在京师被清妖捕住,我们费了许多力气,损了不少人马,终究还是没能把她老人家救出来,唉,秋天……,清妖在菜市口把她……”
福庆愤愤地骂道:“这些该死的清妖,老子早晚把他们斩尽杀绝!”
“福庆。”伍云起皱着眉头,说:“你当真以为,天下的赃官污吏能斩尽杀绝不成。”
“这……”福庆愣了一下,含糊地道:“反正,杀一个少一个呗。”
伍云起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腰腿,叹口气道:“父亲去世前的那番话,你还记得吗?”
福庆诧异地睁大了眼睛,望着哥哥。
伍云起摇摇头,轻声说道:“我和董师兄一起在河南登封县落了民籍,去年中举人;这次来京,是应武会试的。”
福庆愣住了。
想不到,自己和姐姐与满清朝廷打了近十年的仗,势同水火,而如今,哥哥却要去应清妖的武会试,做朝廷的狗官!
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耳朵,呆呆地望着伍云起的背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应武会试?”福庆自言自语地道:“不成,绝不能让他去!”
他冲动起来,抬头望着哥哥,打算与他吵一通。
正在这时,吴素梅料理完了军事,找他们来了。
吴素梅已脱去了那件青缎长袍,换上了紧身粉缎袄,下面是葱绿扎脚裤,披一领猩红斗蓬。
她左手按着剑柄,右手腕上悬系马鞭,向两个弟弟围坐的这堆篝火旁走来。
远远地便笑问伍云起:“福生,你冷吗?是不是吃点东西?”
伍云起拘束地冲姐姐拱拱手,笑道:“不冷,就是从那客店出来时,事出意外,匆忙间忘记了带酒葫芦……”
吴素梅听了,大笑起来,拉着伍云起在火堆旁坐下,命身后的一个女亲兵:“银雁儿,你去取酒来,再拿些牛肉干,大家就着喝一点儿。”
女亲兵答应一声,去了。
不一会儿,取了牛皮酒袋和牛肉干来,于是大家把硬梆梆的牛肉放在火上烤热,喝着烧酒,聊起天来。
伍云起向姐姐讲了出走家乡以后,投奔表姑父孟仲山苦练武艺,以及应试中举的经过。
吴素梅也向弟弟叙说这十年来,自己和福庆的戎马生涯。
姐弟二人,时尔兴奋异常,时尔声泪俱下,忽喜忽悲。
福庆在一旁默不作声。
他喝了许多的酒,连吴素梅的女亲兵银雁都诧异。
他原来是不会喝酒的。
太平军中禁止喝酒,只是天国失败后,这几年东奔西走,规矩不太严了,他才偶尔稍饮几口,量也极小。
今晚却为何如此海量?
更纳闷儿的是,兄弟相逢,或悲或喜,总归应该是高兴才对,而他却低头一言不发,好象是与谁赌气。
偷偷揪他一把,不料他把胳膊一甩,还用眼睛狠狠瞪人,大不近情理,银雁一赌气,也不再去理他。
吴素梅没有象福庆那样幼稚和冲动,对于伍云起的应举科考,在意料之中。
这是不太费解的事,以自己那样的家庭,自小所受的熏陶,本来是很难想像会到了自己和福庆这样,树旗造反,走上与朝廷为敌的道路的。
福生没有卷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他在河南孟家山庄闭门习武,仍然停留在遵从父亲的遗训上,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她想,让福生在清茶门过一段时间,也许他会适应这种生活,改变原来的打算,断绝出山做官的念头。
但是,她也深深知道,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福生,咱们去河边走走,可好?”吴素梅望着伍云起说。
“嗯。”伍云起恭敬地点点头,站起身来。
他想,或许姐姐有什么不好当着旁人说的话,要单独跟他谈吧。
第八章
    伍云起在姐姐的老营里,和福庆坐在篝火旁叙谈。
吴素梅不知忙什么事情,抽不出空来陪他。
“福庆,你和姐姐何时树旗拉起了这支人马?”伍云起拨着柴火,低声问。
福庆把腰上的剑鞘解下来,放在盘着的腿上,坐得更舒服点儿,抬头说道:“咱们冲散以后,我和姐姐到处找你。可天地那么大,当时又乱得很,哪儿找得到呢?后来,我们一直逃过大江以北,往西走到了安徽的庐州。”
“庐州?”伍云起抬起头,问:“咱在那儿没有亲戚呀?”
“原本是往扬州去的,听人说祖庚大哥在那儿的清军大营里当个什么翼长。绕过江宁以后,我和姐姐差点又被打仗的冲散了,这才随着逃难的人们到了庐州。恰好太平军陈玉成的队伍占领了那儿,我们便投了太平军。”福庆道。
他看了哥哥一眼,又说:“幸亏没有跑到扬州,要不我们岂不也随着祖庚大哥做了清妖!”
祖庚是翁心存的长子翁同书的字。
翁同书又字药房,是道光廿六年中的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詹事府中允等官。
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江宁,在那儿建立了“天京”,朝廷派重兵围困,遂在江宁城南设立“江南大营”,在扬州设立“江北大营”,对太平天国进行围攻,翁同书奉旨前赴江北大营,充翼长之职,后于咸丰八年,升任安徽巡抚。
当初,翁同书与胜保、袁甲三各自为战,并不合军,他不擅长军事,屡为太平军所挫,至咸丰十一年正月即革职。
当他北上进京路过寿州,恰好寿州陷落,他连夜奔逃方才脱身。
钦差大臣曾国藩却饶不过他,上折参劾。
于是清廷将翁同书拿问进京,下入刑部大牢中。
虽然翁心存的好朋友大学士周祖培等一力庇护这位世侄,强调他已交卸巡抚官印,无守士之责,但桂良等大员却坚持以统兵大吏守备不善,以致失陷城池,按律治罪。
桂良乃是皇上的六弟恭亲王奕訢的岳父,在朝中说话是颇有份量的。
尽管这时翁心存也已入阁拜相,以东阁大学士衔管理工部事务,并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皇子载淳读书,可是朝廷仍将翁同书定了“斩监候”,秋后处决。只是由于翁心存忧悸惭愤,一病而亡,加之清军在安徽对太平军作战取得一系列胜利,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方才赦免了翁同书的死刑,发往新疆效力赎罪。
翁同书没有走到新疆,行次山西途中又奉旨改发甘肃军营效力,病死在那里。
翁心存与吴善举交好,故翁同书虽年长伍云起三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