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野史 >

第508部分

中华野史-第508部分

小说: 中华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因异族专制,故此弃尔如遗。 

须知今日满贼,并非我汉家儿。 

纵有冲天义愤,报复竟无所施。 

我今为此不忍,赫然首举义旗。 

第一为民除害,与民戮力驱驰。 

所有汉奸民贼,不许残孽复滋。 

昔食我等之肉,我今寝贼之皮。 

有人急于大义,宜速执鞭来归。 

共图光复事业,汉家中兴立期。 

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士农工商尔众,定必同逐胡酋。 

军行素有纪律,公明相待不欺。 

愿我亲爱同胞,一律静听毋疑。 

商民看了,都拍手欢呼,依旧各安各业,就连外国领事见了,也晓得此次举事名正言顺,不同庚子义和团专事捣乱,与外人为仇。各各电知本国政府,严守中立不提。 

却说张彪出城之后,一溜烟逃到汉口租界,随身还有卫队数百人,四出探听消息。如果民军败了,他依旧出来,享受荣华富贵。瑞澄却躲在楚豫兵船中,不敢近岸,又吩咐上管带,革命党如来轰打,我们就藏在外国兵船后面,他们自然不敢开炮。管带一一听命,心中不免暗笑。又见他胆小如鼷的样子,乐得敲他一下。说是船上煤斤缺乏,不能开行,须先支四百元买煤。瑞澄当即照付,外加了四百元的赏号。当晚就在船上发了一通电奏,大概说是十八夜革匪创乱,拿获首要数人,正在提讯核办,不料余党勾结工程辎重各营,突于十九夜八点钟响应,工程营则猛扑张彪铁忠王履康分派军警,随时布置,并亲率警察队抵御。无如匪分数路来攻,其党甚众,其势极猛,现在奴才衙署已被轰毁,不得已退登楚豫兵轮,移驻汉口。电调湘豫巡防队来鄂助剿,并请派大员,多带劲旅,赴鄂剿办云云。 

清廷得报甚为诧异,摄政王立刻传齐阁部大臣秘密会议,议了多次,方拟定一道上谕道“此次兵匪勾通,蓄谋已久,乃瑞澄毫无防范,预为布置,竟至祸机猝发,带罪图功,仍着暂署湖广总督,以观后效。即责成该署督迅将省城克期克复,倘日久无功,定将该署督从重治罪。并着军谘府陆军部迅派陆军两镇陆续开拔,赴鄂剿办。一面由海军部加派兵轮,饬萨镇冰督率水军前进,并饬程允和率长江水师即日赴援。陆军大臣荫昌着督兵迅速前进,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归节制调遣,并着瑞澄会同妥速筹办,务须及早扑灭,毋令匪势蔓延云云。 

瑞澄奉到谕旨,大呼冤枉,向亲近幕友道“我自从一到任就防备着革命党,这会你们眼见的,怎么说我毫无防范?革了我的职最好,乐得优游自在一会。”又怪张彪不该先走,害得我如此,令幕友发电从严参劾。此时张彪已被外人驱逐,不许他在租界内停留,只得带了残兵,驻在刘家庙附近,等候援兵。这天接奉上谕,慌忙开读道瑞澄两次电奏,兵匪构变始末情形各等语。张彪督练鄂军,已历多年,竟至兵匪勾结,省城不守,可见其平日训练无方,而事前既毫无防范,临时复漫无节制,不能固结军心,竟敢仓皇弃营逃走,实属大干纪律,罪无可逭。统制官提督张彪,着即行革职,并着瑞澄责令迅速痛剿逆匪,克复省城。所有被胁兵士,如非甘心从逆,即行设法收拴,倘再畏葸观望,定当加等治罪。现在荫昌所带兵队,已于今日专车陆续进发。到鄂后,即着瑞澄会同筹划,迅赴事机。所请饬部筹拨饷项一节,着度支部迅速筹拨。云云。 

彪大怒曰“我们老营头,从无闹出这种乱子,都是他们要练新军,练出如许革命党来,还治我的罪!如给我一万老营,不怕革命党不打平。”遂将刘家庙车站守住,检点部下,还有两营,颇不寂寞。 

次日 日,有京汉车呜呜而来,张彪前去迎接,正是陆军大臣荫昌之前哨军队赶到,遂相邀在刘家庙驻扎,龙旗插满车站矣。有人见北军由京汉车运来,奔告黎元洪曰“请拆京汉铁路若干,以阻北军来路。”元洪曰“这条铁路正是我军北上要路,如何可拆?”遂不许,亦不先遣军队迎截。只见汉口一带除北军外,又有河南湖南派来救兵,这时汉口开战,必不能免,于是各国领事与军政府声明中立条件——领事团宣言,无论何方面,如将炮火损害租界,当赔偿一亿七千万两;——领事团宣言,如两方面交战,必于 点钟前通告领事团,俾租界妇孺可以先期离避;——领事团宣言,如两方面交战,如两方面交战,必距租界十英里以外,无论陆军水师皆然。 

鄂军政府承认,力任保护之责。领事团又递到布告中立公文一件,上写道为布告严守中立事。现值中国政府民国军互起战争,查国际公法无论何国政府,与其国民开战,该国之内治管辖之事,其驻在该国之外国人无干涉权,并应严守中立,不得藏匿两有之关系职守者,亦不得辅助何方面之状态。据此本领事等自应严守中立,并照租界规则,不准携带军械之武装人在租界发现,及在租界内储匿各式军械及炸药等事。此系本领事遵守公法、敦结交谊上应尽之天职,为此剀切布告,希望中国无论何项官民,辅助本领事等,遵守达其目的,则本领事等幸甚,中国幸甚,谨此布告。 

鄂军政府知外人有承认民军之意,无不欢悦,对于外人之往来武汉者,格外认真切实保护,冀博文明之誉。又用照会答复道顷见贵领事团布告,严守中立,一遵国际公法办理,具见贵领事等深明法理,笃念友邦,本军政府不胜感戴。军政府此次起义之由,全系民族奋兴,改革立宪假面,建立中华民国,维持世界和平。凡有欲限制本军政府之意思,不能独立自由者,本军政府得恣意放行损坏之手段,亦是我民族应有之天职。贵领事团既经严守中立,本军政府凡有能尽保护之责,本军政府必竭尽义务,以表敬友邦之微忱。 

照会送去,各领事久无消息。民军还不放心,又办了一件正式照会,其文云为照会事。我军政府自广州之役,团体溃后,乃转而向西,遂得志于四川。在昔各友邦,未遽认我为与国者,以惟有人民主权,而无土地故耳。今既取得四川属之土地,国家之三要,于是乎备矣。军政府复主国之情切,愤满奴之无状,复命本都督起兵武昌,共图时艰,推倒满洲政府,建立民国。同时对于各友邦,益敦睦谊,以期维持世界之和平,增进人类之幸福。 

所有民国军对外之行动,特先知照,免致误会——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赔款外债,照旧担任,仍由各省按期如数摊还;——居留军政府占领地域内之各国人民财产均一律保护;——所有各国之既得权利,亦一律保护;——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之权利,所借之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次知照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各国如有接济清政府以可为战事用之物品者,搜获一概没收。 

以上七条,特行通告各友邦,俾知师以义动,并无丝毫排外之性质,参杂于其间也。相应照会贵领事转呈贵国政府查照,须至照会者。 

外人方面既已安置妥贴,然后对内始可节节进行。正是国际自当尊法律,中原从此洗腥膻。 

毕竟民国如何进行,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回 探消息齐集日报馆 声罪讨传布北伐文 



却说鄂军都督黎元洪见领国中立,办事不致掣肘,当又传檄各省,声明此次起义宗旨,全在革除满廷秕政,俾免灭亡之惨。各省见了,起初都束置高阁,不甚留意,后来见报纸上载着,鄂省外府州县如沔阳、黄州、宜阳等处次第响应,基础渐渐成立,方晓得他有些作为,不比寻常的捣乱派。素来倾向排满的一班志士,都来暗通消息,民间望着黎元洪三个字如同祥麟威凤一般。凡是手握兵权的,都心怀观望起来,每日又看见报纸上竭力鼓吹,说是民军举动如何文明,所到之处,非但秋毫无犯,而且秩序照常,市廛不改,真有古来王者之师,伐罪吊民之意。中国的兵士本来是最怕打仗的,现在听说民军所到,不用交锋,而且可以得光复反正的美名,哪个不欢迎呢?又大半都有人先来运动接洽,许下他成功之后,有许多升官发财的权利,自然人人乐从,个个起动,这是内地的情形。 
至于讲到上海,虽然不过一个通商埠头,其关系的重要却比省会地方还加十倍。一来是各国观瞻所在,二来又是交通的枢纽,五方人士聚集荟萃,脑筋中早灌输文明思想,平日间与外人接近,眼看着法国的民主,美国的自由,心中何等艳羡。 

忽然听说中国接踵而起,居然步两国的后尘,永远脱离专制淫威,心中何等快活。但有些读过欧美历史的,以为法美两国独立都是苦战经年,或延长至十余年,不知牺牲了多少金钱,抛掷了多少颈血,始得大功告成。中国地方如此辽阔,人心如此涣散,但求民军不至失败,已属万幸,断非旦夕间所能集事,从前的太平天国便是明证。想着消息最灵通的只有报馆,一纸电到,号外飞传,然而仍嫌其太缓。遂聚集多人,植立各报馆门外,引领跂足,等候信息,甚至通宵达旦,毫无倦容。望平街一带万头攒动,交通为之阻滞。一见民军得手,便拍掌欢呼,互相庆幸;设遇小挫,则戟手叫骂,馆中玻窗每为击碎。观于人心之向背,胜败之数,不待智者而决矣。 

再说荫昌奉命督师,不敢怠慢,催趱大兵,按站行走。不到一星期,忽然奉到一封廷寄,原来朝廷又起用了袁世凯,特授湖广总督,所有鄂省军队,以及各路援军,统归该督节制调遣。这道谕旨一下,人人看了都觉诧异,因为袁世凯乃是趋奉慈禧太后的人,替太后设计,把光绪皇帝拘禁瀛台,以致光绪抑郁无聊,得病而死。所以摄政王载沣一朝大权在握,先拿了他的政柄,斥回乡里。袁世凯面子上虽然不敢违抗,心中岂有不切齿痛恨之理?正想要借事报复,难得机会,忽然在这国家危急存亡之秋,畀以整军经武的全权,责令他奠安国祚,这不是天夺其魄么!试问古往今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能像郭于仪这种宽宏大量的能有几人,何况袁世凯还别怀着野心勃勃待发呢。当下诏旨传到河南项城,袁世凯看罢哈哈大笑道“足见得朝廷无人,显露着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我老袁岂是随你们任意呼来喝去的,此时乐得再施展我欲擒故纵的手段,不怕他不奉我若神明。”当下用电复奏,推说足疾未痊,不能上路,深恐贻误事机,速请收回成命。摄政王看了早已明白,当初命袁世凯退休时,本借着足疾二字,现在他便用这两字来推托,隐隐的针锋相对,其情甚为可恶,但也无可如何,只得传旨催促荫昌,从速规复武汉。荫昌自以为身为陆军大臣,不能不养威蓄望,到了信阳州便将大营扎下,旌旗遍野,粮草充足,派出统带马继增等几员大将直向汉口进发。黎都督得报,也发兵抵御,分配督战队发。 

第一敢死队乃是熊炳焜统领之督战队,位置在刘家庙车站附近;罗洪升统领一营,为林翼枝统领之督战队,位置在姑嫂树附近。 

第二敢死队为谢元恺统带之督战队,此外尚有督战各队,随谢统带同行,各给令箭一枝,见有临阵脱逃或不听命令之兵士,由各该队迅明,就地正法。 

都督令谢元恺率该标先在刘家庙附近开始上船,限一日夜到谌家矶附近登岸,力攻敌兵左背,所用干粮,尽向粮台支取。 

令熊炳焜率该协一标马队、一大排、野炮四尊、工程队两队,先固守刘家庙北面附近,次日破晓时拔队向三道桥北上,力制敌人,保护谢元恺容易上岸。令林翼枝率该协一标拔队前进,守姑嫂树附近。再令姜明经统领指挥汉口所有炮队,在刘家庙姑嫂树一带选占阵地,次口破晓时,开始向三道桥附近射击。 

再令严振朝队官指挥汉口所有马队,由姑嫂权树大道向敌右翼搜索,通报第一第二敢死队。部署既定,遂于 日开战,当由都督颁行训令,军士聚而观之,上写道一、各军士于战斗时务必确见有敌人,方准放枪,以免糜费子弹;二、于战线上,虽要敏捷,必有沉着之性质,方有益于事;三、战斗之胜败,全在精神,各军士务必鼓舞志气,将胡种灭尽;四、军队赖乎军纪,各军士务必服从上官命令,方得完全之效果。 

这天上午九时光景,与清军遇于刘家庙路线上。只见张彪拥着残兵,与援军会合一处,约有一镇人。民军亦出炮队步队,约一镇与之对垒。一将亲自督战,立马阵前,就是军事参谋官胡汉民。清军列阵向前,佐以火车,民军蛇行以进,愈接愈近,不上一刻,只见清军先锋已如狼似虎的猛扑过来,势甚凶猛。 

民军暂避一边,待他再进,然后迎头猛击。果然清军长驱直进,看那援军的旗号,晓得是河南兵,战术很是平常。民军遂突开一炮,炮弹正中火车头,轰然一声,车身飞裂,清军犹冒死前进。民军再开连珠炮,清军愈进,民军接连再开。每开一声,清军应弹而倒的,总有数十人。只听炮声隆隆,约有四点钟之久,清军弹药已尽,只用枪头乱刺,民军仍开炮不绝。毕竟炮火猛烈,清军血尸山积,余兵逃入火车,开机飞驰而去。战场寂寞,旁边有铁路工人一群,大呼撤路撤路,不上一刻,撒了十余丈,众欢舞曰“看清军如何来得。” 

少顷,清军果飞驰转来,不道铁轨已毁,只是开足机关,向前过来,震天一声,顿时车皆翻倒,兵士压于车中。民军乘势开炮,打得清军动也不敢动,正如釜中之鱼,听人烹杀而已。 

民军又闪出一支奇兵,从旁路抄出,这时清军稍有几人接战,原来寡不敌众,又被民军四面逼拢,虽欲奋斗,已入重围,遂大败而逃。时已钟鸣两下也。四点钟两军续战,清军驻于平地,民军屯于山上,彼此轰击。清军江心之炮舰,有楚同、楚有、楚泰、楚谦、建安、建威,同时助战,民军一炮打到兵船上,船身受伤,复又陆路相攻。有两点钟之久,两军停战,清军退出三十余里。是日战两次,共计清军死三千余人,民军亦死三四百人,号声响处,民军收队而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