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王朝1449 >

第93部分

大明王朝1449-第93部分

小说: 大明王朝144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滢:御玺乃我大明社稷之神器,丢了御玺,可是大大的凶兆啊! 
于谦:看来他们的图谋大得很哪,要把我大明的命根子都给挖了。 
胡滢:难道武清侯他们真要谋反了? 
于谦:虽不能百分之一百肯定,可也八九不离十。 
胡滢:于大人可有证据? 
于谦:范广将军向我禀报,武清侯在暗中秘密训练他的军队,活动极为异常!眼下的局面,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王文大急:于大人,那我们赶快采取断然措施,不能让武清侯他们抢了先机啊,要不,我大明就完了。 
于谦:皇上优柔寡断,没他的圣旨,我们是动不了武清侯的,这事难哪! 
胡滢也想不出对策,只能连连叹气:就是,皇上听不进于大人忠告,我等身为臣子,又岂可越俎代庖?唉。 
几个人都沉默了。 
胡滢:后日即要行郊祭大典,眼前这副局面,皇上恐怕是去不了了。 
于谦:郊祭大典自然要如期举行,皇上不能去,倒也并无大碍,关键是东宫之位,已成朝廷病根,悬而不决,后患无穷啊! 
王文似乎突然想到了计策:我倒是有个主意,不知两位以为如何? 
于谦:王大人请讲。 
王文:皇上既然不肯复立沂王为太子,此事绝难办妥,像于大人刚才所说,东宫之位又不可空缺太久,否则朝中的争斗将一日不得停息。 
胡滢:这个道理老朽明白,何用王大人多说? 
于谦:王大人,你还是直说吧。 
王文:我的意思是,既然复立沂王已是万难办通,我们何不在各位藩王中另选合适之人…… 
胡滢大吃一惊:王大人,你……你是想迎立藩王之子,以登东宫之位? 
王文:恐怕这是眼下唯一行得通的办法,以我猜测,皇上兴许…… 
一直沉默着的于谦突然霍地站起来,厉声地:王大人,你别说了,此事万万不可! 
王文一愣:于大人…… 
于谦极为冷峻地:你这样做,只会造成更大的纷乱,而且给人有机可乘。再说,东宫之位,非沂王莫属,绝不可落入旁人之手! 
胡滢赶忙附和:于大人所言极是,王大人这个念头,老朽也以为万万不可。 
于谦:东宫之位其实早有定论,王大人岂可擅作主张? 
王文被于谦严厉的表情震住了:于大人,我这是跟你商议,你又何必如此声色俱厉? 
于谦:此事到此为止,王大人,以后休得提起! 
王文不吭声了,心里却颇为不满。 
胡滢有点六神无主地:于大人,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于谦:还是以稳定朝政为先,皇上那儿,我再据理力谏,事到如今,我们也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 
胡滢:好,就这么办,我们都听你的。 
胡滢说着,又问王文:王大人,你说呐? 
王文却颇为负气地:我没什么好说的,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胡滢一愣:你…… 
于谦却点点头,极为自信地:我相信会有办法的。 
2、吏部公事房 
王文将一封信函交给一名吏部侍郎:这封密函马上派人送给襄王。 
吏部侍郎迟疑地看了王文一眼:襄王? 
王文觉察到侍郎的脸色有异:怎么啦? 
吏部侍郎有点战战兢兢地:王大人真的是要迎立襄……襄王…… 
王文吃了一惊:你这是听谁说的? 
吏部侍郎:实不相瞒,外间多有传言,说王大人打算迎立外藩之子…… 
王文倒吸了一口冷气,脸色大变:是吗?都是谁说的? 
吏部侍郎:下官也只是道听途说,不敢妄言,请……请王大人见谅。 
王文拿着信函,倒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吏部侍郎:下官也是为王大人好,王大人,这件事,可是非同小可,王大人万请三思啊! 
王文也有点后怕了,想了想,唔了一声:你先下去吧。 
吏部侍郎:是,王大人,下官告退。 
等吏部侍郎走后,王文看着手中的信函,沉吟片刻,终于还是下了决心。 
他把信函撕得粉碎,然后长叹了一口气:唉―― 
3、南宫外 
徐有贞摇着一把折扇,神色悠闲地出现在南宫门口。 
范广亲自带领御林军把守南宫。 
徐有贞讪笑着:哦,今儿个怎么范将军亲自把守宫门来了? 
范广冷冷地:徐大人,对不住了。 
徐有贞客气地拱拱手:好说好说,范将军乃是奉旨办事嘛。 
范广向御林军使了个眼色,御林军便上前对徐有贞进行搜查。   
二十七 密谋复位(2)   
徐有贞始终神情镇定,若无其事。 
御林军搜查完毕,向范广禀报:启禀范将军,都搜过了。 
范广点点头:放行。 
墙上又放下大吊蓝。 
徐有贞坐着吊篮晃晃悠悠上了南宫。 
4、南宫佛堂 
南宫内一片寂静。 
这一回,英宗倒是坐在蒲团上,对着佛像,在正儿八经地念经。 
徐有贞有点吃惊地悄悄上前:微臣叩见太上皇。 
英宗微微睁开眼:唔,徐爱卿,请坐吧。 
徐有贞:太上皇今日这经念得可专心得很哪。 
英宗仍眯着眼睛,淡淡地:毒杀太子一事,于爱卿已怀疑到朕的头上来了,徐爱卿可知晓? 
徐有贞吃了一惊:是吗?太上皇是从何得知? 
英宗:于爱卿已来过南宫,皇上授他尚方宝剑,可进出宫中任何地方,调查案件。 
徐有贞:哦,原来如此。 
英宗的眼里却突然闪过一道亮光:不过,于爱卿向朕保证,他要复立沂王为太子。 
徐有贞恍然大悟:微臣刚才进来的时候,见太上皇心闲气定,一门心思诵佛念经,原来太上皇是在等这个好消息啊!哈哈。 
英宗:朕问你,复立太子之事商议妥了吗? 
徐有贞却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唉―― 
英宗:怎么啦?徐爱卿何故叹气? 
徐有贞:可惜啊可惜,微臣以为太上皇一向神机妙算,见识过人,却不料太上皇也有上当的时候啊! 
英宗一愣:上当?朕上什么当了? 
徐有贞阴险地挑拨着:太上皇,你以为于大人真的是想复立太子吗?不,不,他这是在骗你! 
英宗:骗朕?那……那他这是为何啊? 
徐有贞:太子归天,朝中人心不稳,皇上又得了重病,上不了朝,于大人是担心太上皇乘机有所动作,威胁皇位的安全,故想出这一计策,先稳住太上皇你啊。 
英宗将信将疑:不会吧?于爱卿对朕一向忠心耿耿,他也是为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徐有贞:太上皇此言差矣。常言道,一仆不事二主,于大人是皇上最最倚重的心腹重臣,这些年为皇上稳固皇位甘效犬马之劳。皇上对他更是宠信有加,于大人辞官还乡那回,皇上特赐给他豪宅一座,来讨好他呢。 
英宗嫉妒地:哦?朕以前赐他东西,他可从来不受啊! 
徐有贞:所以说,于大人跟皇上穿的是同一条裤子。皇上赐他豪宅,他二话不说就全收下了,住在里面乐不可支呢! 
英宗:哼,朕没想到,他现在也会享福了! 
徐有贞:太上皇想想,于大人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在朝中呼风唤雨,连皇上都让他三分,他的权势可谓是登峰造极了,又何必首鼠两端,替幽居在南宫的太上皇你效力呢? 
英宗被说动了:那……那复立太子一事,难道是假的? 
徐有贞:太上皇还真说着了,这事本来就是一个圈套! 
英宗:圈套? 
徐有贞:微臣实话实说吧,于谦要立太子不假,可他想立的并非沂王,而是另有其人。 
英宗大惊:什么?另有其人?谁? 
徐有贞:微臣听说于谦和王文密谋,打算迎立外藩之子为太子。 
英宗又是一惊:外藩之子?谁? 
徐有贞:微臣也是听外间传言,朝臣当中都在议论纷纷,说是那个……那个…… 
英宗等不及了,厉声地:到底是谁? 
徐有贞:听说是襄王之子,太上皇。 
英宗想了一想:不会吧?于爱卿既然要立襄王之子,为何对朕却说是沂王呢? 
徐有贞:太上皇,你是让于谦给蒙过了。现今皇上病重,他怕你有所图谋,就先来个虚晃一枪,设法稳住你,这是一招缓兵之计啊! 
英宗仍抱着一线希望:于爱卿不是耍手腕之人,朕心里还是清楚的,也许你听到的传言不过是…… 
徐有贞冷笑:哼哼,哼哼。 
英宗:徐爱卿,你笑什么? 
徐有贞:太上皇啊,微臣为你痛心呢,你被皇上和于谦蒙在鼓里,却一无所知,还把他们当好人呢。事已至此,微臣只有实言相告了,皇上今日一早,已把沂王给贬往沂州去了! 
英宗如雷轰顶,大惊失色地站起来:什么?沂王给贬往沂州去了? 
徐有贞:微臣愿以脑袋担保,此事千真万确! 
英宗一下子又瘫掉了,一屁股坐回到蒲团上:可恶,可恶,竟敢如此作弄朕! 
徐有贞:这就是于谦所谓的复立太子,太上皇,现在你可明白了? 
英宗咬牙切齿地:朱祁钰,于谦,朕跟你们势不两立!只要朕活着,朕绝不会咽下这口恶气! 
徐有贞:太上皇有如此决心,大事可成了,微臣先恭喜太上皇! 
英宗:徐爱卿,你说吧,下一步如何动手?朕全听你们的。 
徐有贞:皇上病重,朝中无人理政,正是我们动手的大好时机。微臣和武清侯,还有曹公公等人,都盼着太上皇早日复位呢。 
英宗想了一想,断然地:好,你回去后,即刻向武清侯、曹公公传朕的口谕,让他们作好准备,确定动手日期,然后你再入宫见朕,朕让曹钦提前将南宫的铜锁砸毁,里应外合,来他个措手不及!   
二十七 密谋复位(3)   
徐有贞:是,微臣领旨。 
英宗:此事越快越好,万勿走漏了风声。 
徐有贞:太上皇放心,微臣保证万无一失。不过,太上皇,微臣还想要你一件东西。 
英宗:说吧,徐爱卿要什么? 
徐有贞:光有太上皇的口谕还不行,微臣要的是太上皇的手谕。见手谕如见太上皇,这才有用啊! 
英宗:南宫戒备森严,朕这手谕如何带得出去? 
徐有贞摇着折扇,沉思着:这个…… 
英宗看着徐有贞的折扇,突然灵机一动:你且过来。 
徐有贞不解地上前一步。 
英宗已一把抢过徐有贞的折扇,展开来,看了一眼,嘿嘿一笑。 
徐有贞:太上皇,你这是…… 
英宗却不答话,顾自取过笔墨,提笔在折扇上写了一行字:朕的手谕就在这儿了。 
徐有贞恍然大悟,喜滋滋地:太上皇高明啊,哈哈哈哈。 
英宗却盯着折扇,似乎想到了什么:徐爱卿,朕还有两件事要你去办。 
徐有贞:哦? 
英宗:你可拿朕的这道手谕给袁彬。 
徐有贞一愣:袁彬?他……他不是于谦的人吗? 
英宗:袁彬虽得于谦重用,可当年他与朕在瓦剌时结下生死之交,这几年,朕在南宫活得人不人鬼不鬼,袁彬不会不知。关键时刻,朕相信他会替朕出力。 
徐有贞:袁彬现今是锦衣卫指挥,如能得他相助,我们里应外合起来,大事可成了! 
英宗:袁彬这人最讲义气,你万不可许以高官厚禄,只可动之以情,明白了吗? 
徐有贞:微臣明白。太上皇,你说的还有一事是…… 
英宗:如到万不得已之时,你和武清侯也可去觐见太后。朕的心思,谅太后已经猜到了,她没阻止朕,就说明…… 
徐有贞:太后当然是巴不得太上皇复位,这些年,皇上大权独揽,太后如同呆在冷宫一般,日子也不好过。 
英宗却摇摇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徐有贞:微臣愿听太上皇指点。 
英宗郑重地:太后的为人朕最清楚,她对于谦信任有加,对朝廷的稳定也极为看重,要她出手相助,并非易事。所以朕要你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惊动太后。 
徐有贞被英宗的老谋深算折服了,有点畏惧地看着英宗:太上皇料事如神,知人之深,微臣佩服之致! 
英宗这才把折扇交给徐有贞:好了,徐爱卿,朕就在南宫里等你的好消息了。 
徐有贞向英宗郑重拱手:到时候,太上皇再从南宫出来,就不会再是太上皇了。 
英宗心里极为受用:哦,那也是靠徐爱卿和武清侯鼎力相助,啊? 
两人相视着,都得意地笑起来:嘿嘿,嘿嘿。 
5、乾清宫景帝寝宫 
景帝的病情又严重起来,陷入了昏迷之中。 
汪皇后坐在旁边垂泪。 
杭贵妃急得六神无主:皇上昏迷不醒,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真是急煞臣妾了! 
景帝说起了胡话:你们……你们要朕断子绝孙,朕……朕还年轻呢,朕要再……再生几个皇子,给你们瞧……瞧瞧。 
杭贵妃害怕地对汪皇后:皇上说胡话了,怎么办啊? 
景帝突然叫起来:是你,你……你毒死了太子!快来人哪,把……他给朕抓……抓起来。 
汪皇后焦急地晃着景帝:皇上,你醒醒,醒醒。 
景帝却在床上翻滚着:快,快来人哪,你们……你们这些奴才,在哪……哪儿啊?朕连……连你们也一块宰……宰了! 
杭贵妃抽泣着,扑上来,一把抱住景帝:皇上,醒醒,醒醒,是臣妾和皇后在这儿啊,你快醒醒。 
景帝还在挣扎着:凶手,凶手!朕宰了你! 
汪皇后和杭贵妃一块按着景帝,可还是按不住。 
汪皇后大呼:快来人,来人,快! 
曹吉祥等太监忙奔过来,帮着汪皇后和杭贵妃按住景帝,景帝终于平静下来了。 
杭贵妃:皇上,你醒醒啊!皇儿已经去了,你可不能这样吓臣妾啊! 
景帝睁开了眼睛,仍迷迷糊糊地:爱妃,凶手呢? 
杭贵妃:哪来的凶手啊?皇上,你可吓死臣妾了。 
景帝怒目圆睁:凶手他……他跑了? 
景帝说着,哇哇吐了好几口鲜血。 
汪皇后、杭贵妃一声惨叫:皇上,皇上―― 
景帝又昏过去了。 
汪皇后:皇上又昏过去了,太医快来啊! 
等在旁边的御医赶忙上去:来了,来了。 
曹吉祥见状,趁着混乱,悄悄溜走了。 
6、徐府厅堂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又凑在一块密谋。 
曹吉祥:万岁爷已病入膏肓,怕是快不行了。 
徐有贞得意地打开折扇:太上皇手谕――见此扇如见朕,一概事务听由武清侯、徐爱卿处置! 
石亨:好,好,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诸位,就定在这三日之内,如何? 
徐有贞却摇摇头:不。 
石亨一愣:怎么?徐大人事到临头不敢了? 
徐有贞:我徐有贞为迎太上皇复位,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什么好怕的。我是担心武清侯你啊!   
二十七 密谋复位(4)   
石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