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14部分

农业中华-第14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丫张燕她们在这场争斗中得到了锻炼,俆矮师也顺手指点了几句,收获颇丰。

只是这些对于整个护卫队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军人和刺客从来都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训练和作战方法不同,而张家岭的护卫队员还多了政治和经济的内容,学习的东西可不仅是打仗。

所以春丫不让张春“涉险”,张春也就没有太管那些武林事宜,专心教书育人搞建设。

不过张春不管,不代表别人不上心,经常来张家岭的顾明与这些人有了一些接触,顾明是个军人,还是一个崇尚谋略的军人,他开始联络这些人作为暗线,打听各方面的消息。这无疑让顾明处在了危险之中,让袁芳担心了一阵子。

时间一长,也没出什么事情,才放下心来。

也正因为这件事,让顾明和袁芳的关系明朗化了。顾明来张家岭的时间多了起来。

第二十章竹皮山

两河的旱情还是波及到了湖北,云龙河一带的旱情持续了很久,直接影响到了云龙镇麦收过后种植的棉花出苗率,所以除了张家岭和金鸡岭张家以外的棉花都大减产,棉价上涨。张扬氏因此棉花赚了不少银子。

但是对于云龙镇新建起来的棉纺产业却是沉重的打击,因为江南的棉花可是丰收啊,南方来的棉纱非常便宜,吴家联系的几家织布厂都不收货。吴家就没钱付各家的收购棉花的款子。李家就告到了县太爷那里,县太爷把吴家家长抓了。这中间自然有家族间欺诈和兼并的各种手段,吴家正在疏通关系,看有没有办法。吴家老太爷来找吴颖两次了,不过张凤兰似乎对去年吴家想吞并金鸡岭的土地还有些生气,让吴颖不要管这个小家门的事情。

事情一拖就是两个月。县太爷拖得起,农户拖不起了。

在各家暗中鼓动和支持下,农户冲到了吴家开始抢东西。吴家自然反抗,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吴家几个公子死的死,残的残。这个时候县太爷把吴家老太爷放出来。

这整个就是一个阴谋,出来后的吴老太爷就算把纱厂卖了了,店铺买了,家产卖了归还欠款都来不及了,何况家里人还伤病一堆。

这时张凤兰出面了,她在汉口开了织布厂,又是吴家的清河本家,所以有资格进行调节。

棉纱价格是要降的,这个是市场决定,不然张凤兰的织布厂也要亏本。吴家的纱厂由云龙的李家、刘家、彭家与清河吴家入股,以抵押吴家对各家的欠款,不过纱厂还是让云龙吴家管理。因为清河吴家和云龙吴家两家相加占有了大部分的股份。问题是欠棉农的钱必须由云龙吴家自己还。清河吴家不会拿银子来填这个窟窿。

张春在谈判的最后一天被请到了云龙镇。

原来吴家坚持把竹皮山一带的一千亩棉田置换给李家,以抵扣欠李家棉农的一千两银子。

说起来这一千两银子肯定被李家做了手脚。因为普通自耕农的欠款也不过是几串钱而已。归属于李家的族人,却每家都欠了几两到几十两银子。这是他们自己拥有的棉田根本无法产出的。

问题是,吴家在竹皮山的棉田根本就是开荒出来的棉田,真正好田还有一两百亩,而且也是产量很低的下等田。吴家可以断金鸡岭的灌溉用水,李家在上游也可以断吴家的灌溉用水啊。

所以李家不同意这笔交易,说要交易就要云龙镇上吴家的店面。吴家就和李家闹僵了。

竹皮山夹在北广河北岸,山不高,中间都是平缓的丘陵。但是地势要高出金鸡岭和云龙镇,灌溉很成问题。以前张李吴三家沿着北广河修了一条水渠,因为年久失修,快要荒废了。去年吴家以此为理由直接断了张家的用水。而李家看不上这里,自然不会修。吴家为了纱厂投入了巨资,所以没钱修。金鸡岭张家在张春现在另修了一条水渠,而且张扬氏虽然有钱,但是没有人,也不愿意接收竹皮山。

当然这中间肯定有张扬氏和张凤兰为了张春的某种算计。

没有水,竹皮山一代都要靠天吃饭。李家自然更加不会接手。

原本竹皮山离金鸡岭近,可是张扬氏硬说家里没人,自己的四百亩稻田农忙时都是张春帮忙。于是吴家和李家都把眼睛瞄上了张春。

“我可没银子,大姐是知道的,我家里人口多,今年又接了几十户灾民,安置在牛头山,李爷爷应该知道的。”

李家的家主是个白胡子白头发的老头,眼睛好像迷迷糊糊看不到,耳朵也不灵光的样子。可是这样一个老头逼得吴家差点家破人亡。

不过张春有致胜的法宝,就是卖萌。小孩子嘛,卖萌是正常滴,你们这帮老头子应该爱护小孩子嘛。

“大伢,我们知道你没钱,可是你有人呀,据说你一帮小伙子小丫头几百人,都养在家里念书。这些穷小子念那么多书不做事,成天漫山遍野跑,也就是你这个主家了。”

李老头“慈祥”地摸了摸张春的头。背后的丽质也上去摸了几下。弄得几个老头都笑了。跟着张春去的袁芳和吴颖也笑。不过吴颖是站在张凤兰的背后。本来屋里挺紧张的气氛送些了下来。只有吴家的老头黑着脸没说话。

李老头看着张凤兰笑着说:“你这个大姐也不管管,这是败家呢。张家千亩良田,也不少了,据说全用在泥腿子身上了。”

张凤兰微笑着:“大伢年纪小,都是下人帮衬着,这孩子心善,长大了就好了。”

李老头笑着点点头,转头看着黑脸的吴老头:“大兄弟,不是老哥哥逼你,一千两银子,不是小数,老哥哥这两年匪患,遭的都是最大的罪。大兄弟愿意让出竹皮山的棉田,我也没有意见。这样,给大伢接手,我和几个家门商量一下,钱问大伢要。”

“一千两银子,我给不起。”张春直接拒绝了。

李老头笑眯眯地说:“没说让你一年还,三年行不?”

张春看着吴老头:“吴爷爷,李爷爷缓你三年呢。吴爷爷家大业大,别说三年,一年就还了,是吧。”

吴老头黑着脸,李老头笑眯眯地,都不搭话。

张凤兰笑着说:“你吴爷爷和李爷爷都有难处,你说三年能不能还李爷爷银子。”

张春摇头:“一千两呢,袁先生和丽质都没肉吃了。”

张凤兰笑道:“八百两行不,剩下的姑姑给你垫上。”

张春想了一下看着吴老头说:“吴爷爷,竹皮山的棉田给我,那柴山呢我知道水渠就在竹皮山上,没水,不好种田呢。”

吴老头勉强笑了一下:“竹皮山从一道沟开始,都给你,不管是柴山还是棉田,如果竹皮上村和竹皮下村的佃户同意的话,都给你。不过竹皮山不是只有我一家的。”

张春摸了摸头道:“这样啊。”张春转头向李老头说:“八百两还是太多,李爷爷,你知道我有种山货的本事,要不您把竹皮山的那半边柴山也给我,我给您一吊钱。”说着就在怀里摸钱。

这下吴老头也笑了。

李老头笑着说:“一吊钱,可买不走爷爷的柴山。”

“可是我只带了一吊钱。”

张凤兰笑道:“这样,我知道竹皮山有一半是李老爷子的。不过那实在也是一个柴山,我是大伢的大姐,这样,一千两银子我出。大伢给我立个字据,大伢有一个不错的窑口,现在能够出瓷器,瓷器也是我们吴家出货。这样,以窑口作抵押,我贷一千两银子给大伢。整个竹皮山从一道沟、北广湖口为界交给大伢。李老爷子你看怎么样?”

李老头点头道:“也好,大伢有你这个大姐真是有福了。”

张春笑道:“我大姐是最厉害的。”

李老头站起来说:“是啊,吴家有这么厉害的媳妇,难怪从清河到汉口无往不利。吴老弟,我们是不是去衙门把地契换了。

吴老头起身的时候,张春拉着吴老头的衣角跟在后面:“吴爷爷,李爷爷也出了一大片柴山,我帮您出口气。”

张春声音有些低,但是却没有避着李老头。张凤兰就一巴掌拍在张春的后脑勺上。

吴老头叹了口气不说话。李老头却回头道:“大伢,柴山是爷爷送给你的,和吴爷爷没关系。”

身后的丽质也学姑张凤兰一巴掌拍在张春的头上。张春回身就去抓她:“丽质,你打我两次了。”两个人就在几个大人之间转来转去。

所有的大人看着两个开心的孩子都笑眯眯的。完全不知道,张春的这个动作,不仅是竹皮山,还有偌大的北广湖一概划进了自己的地盘。这让袁芳和吴颖满脸的黑线,这绝对是幻觉,张春和丽质平时无论如何也不是这种表现。

钱粮柜衙门就在吴家的对面,到衙门的时候,辛宝久和顾明似乎在谈话,见到张春都笑着点头。

换了契约。三家一起改了界桩。张凤兰就给了李家一千两的银票。其实这两年,张春所有的产出都是清河吴家代理的,虽然是看了张凤兰的面子,但是钱不少赚,一年也有一百多两银子。张春出产的粮食卖出去的很少,不过芝麻、大豆、瓷器也算不错,现在多出来了香菇和药材,虽然还很少,但是香菇在汉口的东洋人是有多少吃进去多少。张凤兰有这个保证,对家里也算是有个交代。实际上,吴家已经对张凤兰偏帮娘家人很有意见了。

张凤兰在衙门旁边有一个永丰商行,管事的是吴思诚的一个本家兄弟,也就是吴颖说的管家叔叔。因为吴颖到了张家岭,所以这个管事也经常忘张家岭跑。

永丰商行的对面就是张杨氏的娘家的当铺和酒楼客栈。

杨家虽然在云龙不算大家族,可是与江湖人士有很好的关系,黑白通吃,不然也开不了当铺。张凤兰直接带着张春到了杨家,见到了杨家的长辈以及张杨氏。张春毕竟是杨家的外孙女婿。以前是年纪小,出来不安全。现在过来哄得老头老太太十分开心。

张凤兰一边看着张春和丽质装萌耍宝。一边和张扬氏低声嘀咕。一看就知道,这一次吴家的事情,两个人没有算计是不可能的,说不定杨家也在中间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别人不知道张春是在演戏,张杨氏和张凤兰都非常清楚。但是没有阻止两个人在杨家的面前继续演。

看来两个人对杨家也不是那么放心。

家族之间的尔虞我诈到了什么地步?张春心里发寒。

张春不能不继续演下去。因为张家现在需要空间和时间来走自己的路。

第二十一章顾明成亲

有张凤兰作保,杨家暗中支持,接收竹皮山的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竹皮下村有六户人家,竹皮上村有十户人家,加里来老老少少也有一百多人,住的是窝棚,家里衣服都穿不齐,不过孩子却是一窝一窝地,家家都有小豆丁三四个,还真是佩服中国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孩子,特别是女孩大多都是生出来卖给大户人家当丫鬟的。靠卖孩子养活家人,似乎也是穷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张春得到了张扬氏的特许,带着一帮小学的孩子从石坝的小路开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雄纠纠气昂昂地把路修到了竹皮上村。上下两个村庄的小屁孩们背着抱着弟弟妹妹看着其实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儿童团们干活。十分惊奇。

因为这些孩子男男女女都很干净,看起来要比他们健壮,有力气。干活不比大人慢。然后就看见一帮大叔们赶着牛车,拉着红砖过来。和家里人一起笑眯眯地扒掉了窝棚,清理地基,修建房屋。

屋子很简单,但是却比窝棚好多了。然后是运来的一袋袋粮食。

河南村搬出了十户人家,由张志强带着住进了靠近一道沟的竹皮上村。戒了毒瘾的张荣搬到了河南村当村长。分出来的家庭的土地张春没有收回,由各村村长负责把田地重新分到各家去了。

人口骤增的竹皮上村,眼睁睁地看着一栋栋房子建起来,公共厕所,下水道,食堂粮仓一应俱全。反而是竹皮下村只是改建了那里的住房。

竹皮上村通向云龙镇的道路被拓宽,原来沿着南河绕道金鸡岭的道路就被废弃了。

竹皮上村的巨变,让吴家和李家暗自咂舌。这小娃子太败家了,谁会给泥腿子修建这么好的房子住,红砖瓦房,虽然都只有一间,很多家围成一个院子,不像大户人家那种几重几重的。但是远远看起来,比大户人家还要气派。

袁芳带着几个学生正在丈量土地,不但丈量,还在一个木架子的纸上画图。这是袁芳的专业舆图,第一次运用,袁芳颇为兴奋,连带着张秀几个拿着尺子和自制花杆的小丫头也兴高采烈。

丈量土地是为了分田。每户二十亩,与河南村一样的规矩。

由于已经快过三年了,所以南张村的二十多户人家明年的夏收就只需要交五成租子。这比其它家族便宜太多了。河南村的人经过大半年,也已经习惯了张家的做法,所以都盼着赶快过去三年。弄得竹皮上村的人也对三年后的情景满怀憧憬。

上村分到了两头小牛,下村分到一头。都只有一岁多一点,还没学会耕田。不过牛可以用,财产却是张春的,村民帮忙养。

竹皮山的这些小丘陵被开荒过度,以前用来种棉花,现在张春决定退耕还林。所以一千多亩土地一下子少了一大半。只剩下了四百多亩。刚好每户分到二十亩,都在沟谷地段。有些本来就有水源。不过大部分需要水渠灌溉。

水渠是从北广湖口,那里是牛头山连接竹皮山的一条山脉,北广河翻过石梁,形成了七八米高的瀑布,再下来就是北广湖。水渠经过竹皮山引过来,现在这部分全部在张春的名下。所以童子军们涌上了竹皮山。大人们就近在竹皮山上开凿山石,为残破的水渠提供石料。水渠很快就修复完成。这四百亩大部分改成了水田,粮食是重中之重。剩下有一百多亩棉田也算是给张凤兰这个大姐一个交代,完全不供应纱厂的棉花,张春说不过去。

张凤兰没有马上回汉口,而是跑到张家岭看张家的棉花地,整个棉田都是整齐的一垄垄,棉花都是单独的一株,相互之间间距统一。不是像其它人简单地撒在地上。每垄之间在苗期、花期、果期施农家肥,用牛翻耕。所以植株远比其它地方只是齐膝盖的的棉花要高大。虽然种植密度比别人要稀疏很多,但是棉桃大而多,难怪产量是其它地方的几倍。

这个时代的病虫害不多,病虫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