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15部分

农业中华-第15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怪产量是其它地方的几倍。

这个时代的病虫害不多,病虫害的天敌却很多,这是生物多样性的好处,毕竟云龙镇形成棉产区也只有两三年时间,生物生存的空间也还存在。

张家岭种植棉花的只有南张村和竹皮上村,面积都不大,但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却多出不少。好在农户们保证了一日三餐,和周边几个家族佃农们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这让张家的佃农们有着一种热情和傲气。棉花的收成和原来吴家一千多亩时时相比相差不多,但棉花品质高却得多。

当然不是张家的产量和后世一样高,而是这个时代的产量低得吓人。

张凤兰相信了女儿说的小舅舅如何如何特别的话,这个小弟也许真的不是当官的料,但是似乎真的可以成为“农业专家”。

因为竹皮山闲置下来的矮丘闲着也是闲着,总是退耕还林,所以张春的儿童团们就开始满山种果树。没有那么多果树苗,都是零零星星买来,或者别人听说张家的小少爷喜欢种果树送过来的。什么桃李杏子樱桃,枣子柿子等等,杂七杂八都种了上去。

这导致后来不得不每种果实结出来后,都是村民漫山遍野地用背篓送过来。麻烦不说,极耗人工。

但是好处也是有的。因为杂乱,所以病虫害的危害不是那么集中。各种鸟类和小动物们常年都有食物,物种多,天敌也就多。所以任何事都有利有弊。自然一点,总是利大于弊。

1900年,中国人最屈辱的一年,京城陷落,国宝被抢,割地赔款,门户开放。老佛爷向八国开战,全国居然拒绝响应。这还不算,国家的军队没有对付洋人,杀的就是抵抗洋人的拳匪。军阀们纷纷献上投名状,向老佛爷也好,向洋人也好,都能换来了一个个的官帽。有人流血,有人得利。袁世凯除掉了竞争对手,成为了首席武官,但是北洋军,血债一点都不比洋人少。张之洞弄出了东南自保,推李鸿章总统案,南北迥然。

参加义和团的武林人士一腔热血白白地抛洒,开始只是北方,然后南方也有武林人士前往北方,大规模的战斗打不起来,武林人士擅长的突袭暗杀不少。但是这种零星的抵抗无法挽回大局。北方局势糜烂,武林人士又开始缓缓向南方流动。

国难的危机终于让还有这几分血性的中国人开始觉醒。

张家岭迎来了好几拨卖艺的武林人士,这些人走村串巷,把抗击洋人的英雄事迹向乡村散播。

张春没有挽留他们,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就是火种,能够把爱国的火焰在国土上点燃。就算现在非常微小,但是总有野火燎原的一天。

张家岭,几百个孩子在戏台下面,黑压压地一片。没有喝彩,没有骚动,但是却有着一种沉甸甸的肃穆,因为他们总算明白了张春时常讲的国耻是什么,国人的骄傲和荣光是什么。从来没有这么逼近和急迫。

反应最大的是顾明。

顾明辞掉了云龙镇蒙学堂校长的职务,也拒绝了到汉口去任职。不顾家里老爷子的暴怒,直接跑到了张家堡给孩子们当老师。

时间一拖就到了腊月,远在江西的顾家拗不过顾明,千里迢迢跑到了张家堡,顾家老爷子和十多个亲戚参加了顾明和袁芳的婚礼。

袁芳和顾明正式成亲,住在教师宿舍区张春的右侧。胡登平两口子住在左侧,都是很精致的青石木质结构的小院子。

整个土围子里,其实大部分都空着。但是顾老爷子也被这几百个孩子给吓住了。

好在加上张春和吴颖,有六个老师来管理。比几个月前由学生自己管理有秩序多了。顾家老爷子总算明白为什么顾明不想离开的原因。

随着顾明把主要精力转向张家岭,蒙学堂每天的课程就有了详细的规定。每天早晨都有体育课,下午都有实践课。所谓体育课就是军队的队列训练,实践课就是劳动。由于大部分孩子其实只能算是启蒙,所以都是只教了识字、算学、自然三门基础课程。但是读了三年书的张家岭以前四十多个学生,需要在单独一间“学术厅”里面听农学、格物、化学的课程。

顾明成了护卫队的教导主任,张天是队长,陈继祖回来当了副队长。三十五个人除了更加严格的军事训练以外,还要学习舆图、土工、军事史、世界史。

超过了十二岁的学生人数不多,除了去学术厅听课以外,农学和医学和格物的实践课要重得多。

学术厅的讲课方式,是在这么多学生年级大小不一,基础层次不齐,没有办法教学的情况下想出来的折中的办法。而实践课程分量重是因为张春缺乏劳动力。

但是也因此让见识广博的顾老爷子感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新奇和灵活性。

蒙学堂的建筑不多,但是要说最好的算是学术厅和卫生院。而张家岭卫生院有点中西医结合的味道,也是唯一能用上电的地方。其它的房屋都很简陋,即便是顾明和袁芳的新房,也是和孩子们的宿舍一样的一排青砖瓦房,是最早的一批砖瓦结构的建筑。卫生院的疗器械和药品比得上一些城里的洋医院了,除了朱利安留下来的,顾明和袁芳在省城都有些关系,通过顾家在上海的洋货店也购置了一些。

顾家老爷子对蒙学堂的一切都还算满意,只是心里还是对顾明放弃已经铺好的官路不舒服。

顾明本来是被举荐到张之洞门下,中间虽然出了岔子,但**成是顾明自己的原因。顾明赖在张家岭不走,顾老爷子也没有办法,在加上对新媳妇老爷子挑不出什么毛病,对张春和丽质又颇为喜爱,想想留在张家岭,至少过得舒心。老爷子叹了口气,回上海去了。

国家凄凉,张家岭却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春节。

张春和丽质带着老师以及一帮无家可归的孤儿从南张村、河南村、金鸡岭、竹皮下村、竹皮上村挨个地拜年,送上足够分量的猪肉。精力过剩的护卫队把狮子从河南村一直舞到了竹皮上村,收了一堆鸡蛋鸭蛋瓜子果核。除了张扬氏一家和窑口师傅赏了一些银钱,其他人也只能如此。

准备了礼物,到清河吴家去给大姐拜了年,清河吴家本来对张春有些意见,不过见到送过来的银子和金童玉女般的两个孩子,再加上性格开朗的吴颖在中间调和,就是对张凤兰有什么不满,也都消气了。回到云龙又去了吴家和李家,一顿甜言蜜语,撒娇卖萌,两个老头子只差把张春当成自己儿子了。

回到张家堡,在顾明的主持下,和河南村和竹皮上下两村的农户签了契约,土地分配也算是完成了。

吴颖就组织人手修建南张村的南河码头以及扩建仓库,

秋收过后,水稻的亩产平均达到了三百八十多斤,南张村的亩产达到了四百斤,而张春重点照顾的种稻田产量达到了五百二十多斤。

不过现在稻种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试验田的种稻,一部分是用来给大田种植的种稻。经过两年,张春已经把以前水稻各品种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种植,试验田里不同的稻种都进行了纯化,不过这部分种类多数量少,完全是研究性质。

用来大田种植的只是经过了初步筛选,去掉了大部分低产稻种,面积越有三十多亩,加上各块水稻田中挑选剪回来的高产稻种作为明年的种稻田种植品种。这部分水稻由于参杂了多样的品种,产量不高,但是口味非常不错,至少比后世的稻米要好吃。不过晾晒归仓后,张春还是让人对稻谷再次筛选一遍,保证颗粒饱满和出苗率。

水稻和小麦产量增加很快,但是张春却不满意,张春算算,就是南张村现在只收五成的租子,再加上官府的税收,以这个收成,南张村的人虽然大多是三口之家,只能勉强混个温饱而已。张家堡的水稻种植技术从育秧,到插秧,到水肥管理应该要比其它地方要高明一些,完全是现代的模样。所以可以想见其它地方佃户们的惨状。

张春只有解决了稻种问题。才能保证分到了田地的人在三年之后,生活水平不会降低,不然得进一步减租。但是现在张家堡的租子已经是最低的了。再低,恐怕那些家族会群起而攻。张春现在还是一个孩子,不愿意惹这个麻烦。

第二十二章传统的自豪

顾明见到张春对粮食的痴迷就感到好笑。

这孩子对卖粮食的反感在云龙镇都出名了。当然,他要让所有的人都吃上肉,让所有的人都吃三餐也是出名了。

单这两条,就让很多泥腿子对张家十分向往。

不过张家养的人也确实太多了一点。这还包括顾明自己。

“顾先生,其实这几年交给朝廷的税不重,但租子重。百姓衣不遮体的关键是土地兼并。吴家今年吃了大亏。我们占了便宜,其实就是土地兼并,云龙镇不是没有自耕农,李家就有,但是都是家族子弟,受到家族控制,数量很少。大多数都是佃农。有些干脆就是长工,和我们差不多。收七成以上的租子是约定俗成的事情。所以上村和下村的人才过得那么凄惨。我们只收五成的租子。但是算算,秀清爷爷一家也不过三千多斤粮食。好在他们家只有三口人。河南村的人每户大概五个人,三千斤粮食,算上夏粮,温饱而已。这还没交税,没有人生病,没有衣服穿。做到这些只能从嘴巴里省,怎么能不吃糠咽菜?上林村一家平均七口人,多的八口人。二十亩地,活命而已,要出什么事,生个病什么的的,就到了卖儿卖女的程度了。”

顾明听着张春的慢条斯理地计算。筛选稻种的妇女们都露出了凄凉的神色。丽质也在帮忙在筛子里捡秕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顾明叹了口气。

“是这个道理,可是我还得骗着哄着那些老东西。因为这些人手中有各种力量。”张春笑着说:“竹皮上村的人都快饿死了,为什么不造反?你都饿死了还造什么反!好酒好肉吃着的家丁,一个人能够扫平竹皮上村,顾先生您信不?”

顾明不吭气。

“事实上,没有什么英雄,英雄是吃饭吃出来的,吃饱饭的狗熊也能把饥饿的英雄揍的分不清东南西北。”

顾明叹了口气:“所以大清的鸦#片兵,打不赢洋人。”

“不光鸦#片兵打不过洋人,义和团也打不过鸦#片兵,除了那些武林人士,不管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他们能吃饱饭,有足够的时间锻炼。义和团要能打胜仗,必须吃饱饭,必须偷袭,不能明着对抗。但是同样的条件,偷袭也偷不过鸦#片兵,跟新军士兵就更加没得比。你知道邓光他们来的时候多少人吗?不下于三百人,但是打不过张迪十来个人。最后都被俘虏了。其实不用打,放他们饿几天,全死了。”

“所以你要人吃三餐饱饭,你舍不得卖粮食。”

“舍不得啊,我挑选这些种子,把粮食产量等够提上去多少,就提上去多少,要是能到四百斤,上林村就能混个温饱,南张村能够穿上好衣服。要是能到五百斤。呵呵。”张春笑了一下。

“能到五百斤吗?”顾明怀疑地问

“能吧,我第一年管事,发现稻田里的好谷子只占整块稻田里的两成,那时的产量是一百七八十斤。第二年占到了四成的样子,产量大约是两百二三十斤。今年好一点,有三百多斤了。种稻田会好一点,其它稻田里这个产量算是好的。”

“按你估计最高能够提高多少?”

“七层左右吧,我发现就是挑选出来的稻种种出来也不都是好的。稻种是一回事,肥也很重要。农家肥能够改良土壤肥力,现在才用了两年,数量也太少,今年也许会多一点。田地里的肥力上来了,产量自然会高了。不出意外,达到五百斤还是有希望的。我不希望三年后,上林村的人吃不饱饭。”

“我知道南方有些高产田也就这个产量,所以你觉得最后的租子订到三成是合理的?”

“是啊,三成,上林村的换洗衣服总是可以满足的。但是恐怕我再讨好吴家和李家的老爷子都不管用了,得用拳头说话。”张春淡淡笑了一下。

蒙学堂的一批十二岁的学生要毕业了。他们将进入新扩编的农学堂、医学堂和工学堂。

“大家这几年都学习了生物的习性,生物多样性是如何重要应该能够明白,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物竞天择,各种生物在这种竞争中形成了食物链条并达到平衡。这种平衡,中国也可以叫做天道,是不能违反的,违反了,必然失衡,会受到惩罚。比如青蛙就是水稻田里各种害虫的天敌,蜜蜂和蝴蝶能够给各种植物授粉。不过蝴蝶是虫子变得,虫子会吃掉植物的叶子。但是鸟儿以各种虫子为食。鸟儿同时也危害庄稼。我们驱赶鸟儿也是生物平衡的一部分。牛头山上的苍鹰以鸟儿和田鼠为食。不过它也吃我们的鸡鸭。这家伙长大了连小孩子都会叼走。所以苍鹰的数量要是多了,就是祸害。不过牛头山的猫头鹰就不要打了,这家伙几乎只吃田鼠。这就是天道,天道循环。而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并利用这种天道对我们的庄稼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对了,大家都知道农家肥是怎么来的,也很清楚农家肥对于庄稼的重要性,这也是天道,是生物循环的一部分。吃喝拉撒都是天道的一部分。以前大家不明白天道循环具体是什么,不明白因果是什么。那些和尚们讲什么与人为善,因果报应,有一部分道理,但不是全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讲。所以今天满了十四岁的哥哥姐姐们要单独出去住在农研所里,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事情具体化,你们要把我们牛头山,竹皮山,田间地头的植物分类,画出图形,研究特性,要把各种昆虫,动物分类画出图形,搞清楚来龙去脉。你们要管理我们的种稻田,看看为什么我们采选优选法选出来的稻种能够提高产量,能够提高多少。讲天道,不是让哥哥姐姐们去当道士,是要做这些实事。几百口子老小还要靠大家养活呢。”

讲台下哄然大笑。九个年满十五岁,已经读了四年书的男女坐在前面。这是他们的毕业课,他们将全部进入了农学堂。顾明和袁芳也坐在下面很认真地听讲。

“你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袁先生的医馆里需要药材,你们弄不清楚动植物的习性,当然也不会弄懂动植物的药性。把你们的发现记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