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定慧初修 >

第10部分

定慧初修-第10部分

小说: 定慧初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还是时间,地球仍然是一分一秒的在动,宇宙法则还是一分一秒的在运行。即使真有最大的神通,也无法改变此物理世界的运动,所以谓之心不相应的行法。也就是说现行意识所不能转变的。又如初学静坐,进入定静时,可以使血液的流动缓慢或极缓慢,但不能使之完全停止。
因此,了心不了色,仍属于小乘果位,必须进而做到心色二法皆了了清净。但心色清净是否就是修持的究竟呢?不然,必须修到净污不异不一,了无挂碍,动静一如,寂用不二,才能达到显密教理所谓的三身成就(法身、报身与化身),才是究竟圆满。
所谓三身成就,即包含体(法身)、相(报身)、用(化身)三部分的互摄与相融。法身是清净、无为的,体性寂然,周遍十方。报身是圆满的,且有色界天人的德相,但福慧不同,化身是以千百亿的应化运用.应现众生类形,以解脱众生苦厄。因此体、相、用三身的成就,才是成佛的究竟。
按照佛教的道理,诸佛菩萨的智慧功德是无量无边,同时,众生的业力果报也是无量无边。因此,如何转业果为智慧,即转识成智,转用得妙,转色身为圆满报身,此一转乃为修持的中心,也是修持的最难处。但如俗书戏论所谓:“怎禁得她临去秋波那一转”。大乘《维摩诘经》云:“烦恼即菩提”,即转烦恼为菩提的意思。

()免费TXT小说下载
三、念身法门的认识
明白了心色一元的道理,可以知道色身的修持与心法的修持是一样的重要。色身不能解脱,必然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有关念身法门的修持,中国的道家,显教,印度的瑜伽,或一部分的藏密等,都有所记载,兹叙述于
下:
1.藏密的念身法门
目前的密宗,大致可以分成藏密与东密两部分。密教传于中国,约于汉唐时期。分为两支,一支传于西藏,演变成后来的藏密,藏密的一部分修持,特别注意身法即身瑜珈。另一支经由中国内地。东传至日本,而成一体系,即所谓东密,特别注重音声与观想两方面,又称为音声或观想瑜珈。
藏密的身瑜珈,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其修持的程序,由身入门,先修气、再修脉,然后转到心意层面,并进而修持明点,最后达成拙火(灵力)的成就,产生各种不同的灵能。此一过程,即为印度从古至今一路相传的身瑜珈。
2.中国道家的念身法门
中国道家的修身之法,乃由医家方士等气脉之学经历东汉以后佛法的熏陶,所演绎而来的精、气、神三修的系统,即所谓练精化气,炼气化神,与炼神还虚,乃至做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与神满不思睡,如此,自然达到断除人性的淫欲,还精补脑,长生不老的境界。
道家也同密宗一部分有为法一样,再根据佛家三界的道理而演绎成守三际或三窍之论。所谓三界,即欲界、色界与无色界,从人身体的划分,肚脐以下属于欲界,乃精子所藏之处,一切情欲的行为.皆由此先动。中宫——横膈膜以上至眉眼为限为色界。头部以上至虚空,则属于无色界。
所谓守窍,一般称为守丹田,丹田分为三部分,下丹田位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中丹田胸部分的膻中.位于心,上丹田位于眉问脑际。除此之外,也有守背脊,守头顶或守中宫等,这些都是修气、修脉之学所演变出来,仍然属于念身法门之一种。是有为法,与无为法大有差距。
3.佛家的念身法门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探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中五蕴(色、受、想、行、识)应如何照见,才能皆空呢?色法为五蕴的第一蕴,包括生理与物理,由四大地、水、火、风所构成(加上空,即成为五大),从人生命的观点,生理属肉身,即属于色法的范围,就整个物理界而言,任何生物的生理都属于物理。
因此,在理趣上,必须先空色法,而后才能照见其他四蕴皆空。从修持的观点看,色身必须先得自在,才能进一步谈到心灵的解脱,黄檗禅师云“身见最难忘”,可见色身的认识与突破,乃为成佛作祖之第一关。
根据佛陀的教导,及个人积数十年之体验,最好
的修持之一,是念身法门的不净观与白观骨。佛弟子中,很多是修此二观而很快地证到圣果,后世的修行者,大都忽略此二法门,因此证果的人自然很少。
所谓不净观,即觉知人身之不净,以除其贪欲之观想。观身不净的内容有二种,一者观自身之不净,二为观他身之不净。观自身不净有九相:1死想;2胀想;3.青瘀想;4.脓烂想;5坏想;6.血涂想;7.虫啖想;8.骨锁想;9.分散想。
观他身不净有五不净,即1种子不净:2.住处不净;3.自相不净;4自体不净5.终竟不净。其实,自身他身,都是一样不净。
所谓白骨观,即不净观中的骨想,返观白骨,为知无常而不执着此色身。在西藏密宗佛像中,包括单身、或男女双身,各种变相或本相等佛像,大多具有骷髅的形像,如骷髅杖,天灵盖等。或者于诸佛菩萨、或护法天神的座下,踏着死尸或骷髅,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无论任何修法,都应该以白骨观为人门。
不净观与白骨观,此二种修持,表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深奥,因为一般所谓的白骨观,大多都属于观待道理。没有真修到证成道理。只在理念上明白了道理,不一定就能够做到,必须要大彻大悟,才能真实做到。
再进一步来说,知身不净,而变成厌弃色身,或者不执着色身,这些仍然不是究竟。试想一想,青山绿水的风景,多么美丽,还是由脏的泥土所堆积而成。色身虽然不净,但也可以经由修持,使之升华为圆满清净的色身。洁白的莲花乃生长于污泥之中.这就是“最朽腐的也可化为最神奇”的道理。
有关不净观与白骨观的详细内容,可以参究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禅密要法》。我曾仔细讲解过每一修法的层次。(这句话对我太重要了,终于找到密笈了,呵呵。)
4.综合讨论
藏密的身瑜珈,中国道家的炼精气神与守窍,及佛家各种念身法门包括不净观,白骨观等,都是属于念身之法,因此,除了明白密宗气脉之学外,还必须具备现代医学,中国古代《难经》与《内经》的二十经脉,而为道家所推重的奇经八脉,以及现代物理学、光学、电学、化学等知识。
但是,大部分的念身法门,都离不开气息的修法,所以,念身法门与修阿那般那(出入息法),于开始时,几乎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二者为一。
不论哪一种念身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配合心地的修持,将此业报身转化为圆满报身。如同经说卢舍那佛于色界现圆满报身而成佛,放大光芒,为千佛众生开演华藏世界中大乘菩萨梵纲经戒的道理。但如何才能证得此圣境,则必须自己于色心二法.真
参实究,方能证得。
四、结语
念身为十念法之一种,位于念阿那般那之后。从佛学经论的观点,念身亦为三十七菩提道品中四念处之一部分。所谓四念处,即是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与念法无我。从修持的观点看,色心本是一元,皆为第八阿赖耶识所显现的,众生一切苦受的来源,乃由于妄识心的作用。因此,如何息灭妄识心,也就是去除我执,达到真正的无我,则是修持的道路。如果只注重心法的行持,而忽略色身的调和,最高仅能够证到小乘果的有余依涅槊,仍然是不究竟。
经由心色二法的修持,其最后的目的,为达成三身成就,所谓清净法身(体)、圆满报身(相)、千百亿化身(用)三者的互摄与相融。因此,修持的过程,就是如何转业报身为圆满报身,转识成智,转用得妙,此一转,乃修持的中心,也是最难处。根据心色一元的道理,色身的修持与心法的修持是同等重要,色法不能得到解脱,心灵就不会大自在(无我)。所以,如何转,应当先从色身入门。


有关念身法门的修持,佛家的显教,印度的瑜珈,西藏的密宗,中国的道家…….等,各有不同的念身方法,但在基本上,大都以气脉之学为基础。
藏密的身瑜珈,导源于印度,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其修持的程序.由身入门,先修气、再修脉,然后转到心意层面,并进而修持明点,最后达成拙火(灵力、灵能)的成就。
中国道家的修身之法,也是依据气脉学,再加上东汉之后佛法东传韵熏陶,所演绎而来的精、气、神三修,即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与炼神还虚,乃至做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与神满不思睡,如此自然达到延年益寿,长生的不老的境界。
道家的守三窍之论,也是根据佛家三界的道理(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演绎出来。所谓守窍,一般称为守丹田,丹田分为上冲、下三部分,下丹田位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中丹田位于心胸,上丹田位于眉间脑际。除此之外,也有守背脊、守头顶,或守中宫等,这些都是修气脉所演变出来,仍然是属于念身法门的一种。
佛家的念身法门,以不净观与白骨观为最重要。因为.佛在世的时候,大部分的弟子皆依佛陀的教导,修此二观,而很快证到了果位。后世的修行者,大都忽略了这两种念身法门。因此证果的人自然很少。
所谓不净观,即觉知人身的不净,以除其贪欲之观想。所谓白骨观,即观白骨,证知人身无常与无
经由不净观与白骨观的修持,而变成厌弃色身或不执着色身,仍然是不究竟的。须知青山绿水固然美丽也是由污烂泥土堆积而成,佛像清净庄严也是由业报身所转化成就,圣洁的莲花乃生长于污泥之中,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道理。
藏密的身瑜珈,中国道家的炼精气神与守窍、佛家的不净观与白骨观等;都是属于修:色身之法,因此除了明白气脉学之外,还必须具备古今中外各医学知识,如中国的《难经》与《内经》,遭家的奇经八脉、现代的医学、物理、化学一一等,如此,才能奠定修持念身法门的基础。
大部分的念身法门、都与气息的修法有关,所以念身法门与修阿那般那(出人息法),于开始时,几乎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二者为一。不论哪一种念身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配合心地的修持一将此业报身转化成为清净圆满.与千百亿化用的佛身。
第六章 般苦正观略讲
………定慧初修
 从普贤行入三摩地
你们在禅堂里坐着用功,依照受日本佛教观念影响的本省话,叫坐禅,即普通所谓静坐。一堂静坐,就是修一堂法,到底修个什么法???修禅定法。不然你木然不动坐着干什么?!但是,只顾坐着贪图舒服,执着清净,逃避现实,是不对的。
所以,现在告诉大家一个法门,普贤行愿品的修法。修普贤法门第一要忏悔。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净一下,然后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同时遍满时间空间,传法师尊亦遍满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萨三宝面前都有我在礼拜忏悔。把忏悔的观念情感统统归纳起来,一字一字自己思维清楚,不是嘴念,而是将生命整个投入心念中:“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不是念了算数,心念随念随想,自己有哪些习气杂念?都把它投入一念的诚敬而忏悔透彻,然后观想也不观想,只是一念虔诚,一念忏净,一个法门就到底了。第二要发愿。我为大家作好四句发愿文,每一上座都须如此,由忏悔而发愿,否则难以相应:“未生善法当令生,未尽恶业今使尽〃。内心里尚未发生的善法善念,一切现在都让它生起,而无始以来身心的恶业、杂染及烦恼,同时一刀两断不复造作。但不可随便口念,心中应切实伺察,切实做到。
接着要观想:“十方三世佛加护,迅速发起菩提心。”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师尊三宝等等,遍满过去现在未来无尽法界,慈悲庇护加持于我,使我能迅速生起无上菩提道心。
我们平常开了一门课“唯识与中观研究“,现在则要讲“般若与中观正见“。最近一回,在本次寒假禅修以前,维摩经第十一菩萨行品提到释迦牟尼佛与香积佛国的诸大菩萨说法,佛告诉我们,有个法门你们诸大菩萨必须修学,什么法门?……“尽无尽法门”。
 尽无尽法门 汝等当学
“尽〃有头有尾,”无尽〃无始无终,无量无边,佛说什么是尽???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有到底的时候。什么是无尽???无为法,无量无边无穷尽,亦无始处,亦无终处。我们需要知道,凡是有修有证,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也不论显教密教哪一宗派,皆是有为法。有为法有些是佛法,有些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无为法则为佛法的正法。无为法,无修,无证,本来如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但是,真的没有法,没有修、没有证吗?不是。无为法就是法、就是修、就是证。证得无为法便是证得涅盘之果,成佛。而涅盘毕竟无果也无佛。真正的大法,无上佛法,就是无为法,说一句无为法已经落在有为了。说也错,不说也错;定也错,不定也错。本自无为。
如果证得般若智慧,真证得了,唤作开悟,豁然大悟,即是悟了菩提,原来一切法本自无为,而一起用,皆是有为。人家注意!照密法来说,这样明讲,也就是传法,但一般人的习气,喜欢一种形相,喜欢神秘,不了解这样说就是传了一个大法。当然遇到蠢人笨人便非得有个形式不可,烧烧香,念念经,摆摆供养,闹闹热热,请人传这么一套法,然后用点净水、香酒往头上一倒,灌了顶啦。唉!当然,那样亦是法,是方便,是助道,是加行。
 《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
现在退而求其次,再讲佛法的般若智慧,般若正见。你们都知道般若,也都会诵心经,今天就传一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但要以诚敬虔求的心情来听,是依法,不要依我。能不能有所心得,看你们的福德智慧。
随时在戒定慧中的人,没有不成就的,拿着记录簿,拿着笔也可入定。用时提起,不用就放下;如果这样用功修持多好呢!然而人们在放下不用的时候,“小人闲居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