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次机遇 >

第43部分

第三次机遇-第43部分

小说: 第三次机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派全面合作的架势,荫昌一口气读完了长长的条款,倒把对方吓了一大跳。
    “这是个很宏伟、很庞大的目标。”德皇明显换了口气,“我本人非常感兴趣。”
    感兴趣?不感兴趣才有鬼,这意味着德国势力将在军事、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全力向中国渗透,这对做梦都想在远东扩大德国势力的威廉二世而言无疑是一根极其为粗大的胡萝卜,太对这位好大喜功者的胃口了。
    荫昌不失时机地趁热打铁:“按《辛丑条约》条款,德国总共可获赔款本息合计9007万余两白银,按现行汇率计算约为每年700余万马克。表面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但相对贵国每年11亿马克的军费,28亿马克的财政收入而言只是一个小得可怜的数字,即便没有这样宏伟的计划,也不会影响德国的大局,以如此微小的投资换取这样宏伟的成绩,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会认为是一笔异常划算的买卖。
    由于美国率先退还庚子赔款并一再重申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国内的亲美势力急剧增长,中美关系急剧升温。最近一段时期先是两国彼此的外交关系由公使上升为大使,鄙国向美国贷款修筑锦瑷铁路的合同亦已正式签字,而美国银行团加入湖广铁路大借款的交涉也得到了鄙国政府的支持与理解。我认为,这都可以看作是美国退还庚款的红利,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内还会有类似的友好红利。陛下方才也提到了德国所获庚款数额远大于美国的事实,按投入产出的约束,贵国将会获得更大程度的回报。
    庚子赔款的造成固然有鄙国的错误,但不可否认,这对中国国民是一种耻辱感,如果陛下能以大政治家的智慧毅然决策,不惟鄙国民众会油然而生亲切之感,鄙国政府在外交决策上所做出的努力也将有回旋余地。”
    马屁人人爱听,荫昌一句“大政治家的智慧”让威廉二世笑容可掬:“这几条很有道理,我能理解,亦有同情,只是事关重大,我需要和内阁进行讨论、研究才能答复与你。”
    “陛下,自李中堂去世后,中国国内的亲俄法派已经受到抑制,目前鄙国外务部为首的文官势力是亲英美的,我们几个包括国防部的要员是倾心于德国的,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哪一方能够率先取得外交突破将有可能决定中国将来的外交方向。一旦确定,我作为皇帝的亲弟弟,禁卫军练兵大臣,不管在心底多么倾心于德国,在政治上将不得不与其保持一致;荫昌大人虽然是陛下多年的故交,但也只能服从于这个立场。”载涛插话道,“中国处于历史大变革的关键性时期,哪个欧洲强国能对中国予以帮助,不但这一代中国人,乃至下一代中国人都将与之表示友好。”
    “陛下,方才所说的交易只是本次商谈计划中一部分,我们有一揽子全面计划,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经过第一轮轰炸后,荫昌抛出了第二条大萝卜。
    “请讲!”
    “我先向陛下透个底,随着鄙国国防建设的加快,对军火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今年大概需要进口价值大约1500万马克的军火,包括步枪、重机枪、手枪、火炮等等,今后这个数字还将以年均20%的比例递增;其次,鄙国将加快海军重建步伐,随后将有海军考察大臣前来考察,其军舰订单额每年将不少于500万马克的,且同样以20%以上的比例递增。就我个人而言,我恨不得每一样武器都是德国造,不但方便,而且用起来舒坦。”
    “德国的武器是世界上最为精良与先进的。”德皇也不失时机地替本国军工企业吹嘘一番。
    “但任何军事采购都受制于外交关系与政治需要,如果陛下不肯在庚款上让步,我无法拿出有利证据去说服鄙国皇帝,更难以说服鄙国政府中那一批亲英美的人士。”荫昌接着描绘这些交易的美妙前景,“陛下应该对军火的利润有所耳闻,一般均在30%以上,个别种类可能还不止。即便中国以大订单采购,德方所获利润水平也在25%以上,2000万马克的销售量贵国企业从中至少可获500万马克的利润,而且每年还以20%的水平递增。”
    面对这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数字,威廉二世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子来转了好几个圈,显然在斟酌应该如何答复。望着他思考的模样,荫昌等人会心一笑,抛出第三个让威廉二世目瞪口呆的方案:“鄙国皇帝愿意以其皇室费用(年收入6000余万马克)为信用基准,面向欧洲金融市场发行6亿马克债券。原则上我们倾向于由德意志银行组成联合银行团承揽,要求99折交付(另1%作为发行手续费),年息5厘,分30年还清(前10年只付息不还本,后20年陆续还本付息),债券由贵国银行界单独包销也可,公开面向德、英、法、俄、比、美各国民众发行也可以。但我方只认准德方一家,将来还款也以马克为支付货币,并且希望由德国政府对该债券予以背书,承担有条件的连带责任。”
    “什么条件?”威廉二世已完全进入了商人的角色,先不管成与不成,打听起交换条件最为要紧。
    荫昌嘿嘿一笑:“生意从来就是互惠互利,如果德国政府为之背书,鄙国将有四项回报,保证令陛下满意。”
    ——进一步密切中德特殊关系,提升德国在远东乃至欧洲的决策影响力;
    ——皇帝将聘请德国籍人士担当皇室财政顾问;
    ——我国承诺五年内每年至少从贵国进口4000万马克以上的成套设备、工业技术、航运船只诸如发电机、大型炼钢炉、大型化学工厂等,按工业设备至少15%的利润率计算,保守估计德国所获利益在3000万马克以上;
    ——德国金融界将在事实上垄断今后10年的对华贷款。
    “太棒了!”威廉二世顾不得溥伟诧异的目光,搂住荫昌又来了个大大的熊抱,“明天,不,今晚上我就召集内阁讨论这一揽子交易的可行性。”
    那么,静候佳音吧……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二十一章 另辟蹊径
     更新时间:2008…8…23 17:39:59 本章字数:3371
    荫昌所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非常对威廉二世的胃口,此类听上去异常宏伟庞大的全局战略对负责具体实务的政府官员来说可能是一种天方夜谭式的异想天开,但对素来天马行空、时常有出人意料之举的威廉二世而言,却是正中下怀。
    在当夜召开内阁小型秘密会议上,威廉二世对他最为信任的比洛首相,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和陆军参谋总长小毛奇滔滔不绝地讲述了整个一揽子方案的宏伟前景,论据无非是那么几条:
    ——几年前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男子的体格水平即便以德军征兵标准来衡量都具有极高的适应性,考虑到中国总人口几乎相当于所有欧洲强国人口数的总和,中国拥有几乎无限的后备兵力,所欠缺的无非是训练和装备,而这恰恰是德意志帝国的强项;
    ——中国与俄国有漫长的陆地边境,最近半个世纪以来被迫陆续割让大片领土给俄国,俄国一直没有放弃其“黄俄罗斯”计划,双方战略立场极其针锋相对,如能在中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陆军,必然对俄国远东地区形成巨大压力,鉴于俄国战略重心在欧洲这一事实,中国将能发挥更强有力的牵制作用;
    ——中国与印度、缅甸、阿富汗、越南等传统英法殖民地有漫长的边境线,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同样可以对英、法在远东的存在进行牵制,迫使他们投入更多的力量从而减轻在欧洲对德国的制约;
    ——庚子赔款变成中德友好基金后,德国将通过各类遣华人员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对中国发挥决定性影响力,30年前中国赴美国留学的学生已成为中国新式文官群的主力,近20年前赴德国留学的军官已成为中国新式军队的骨干,可以预见一旦该计划推行,整个中国精英阶层都将是亲德的;
    ——中国提出的军事和工业采购计划非常具有吸引力,一方面将为德国工业界提供稳定的市场与利润来源,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德国经济在全世界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挤占英法美等国销售市场的目的;
    ——一旦以德意志银行为首的银行团对6亿马克的债券发行计划承担主承销职能,德国金融界将主导对华贷款,并具有实质上的排他性;
    ——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且未得到足够开发的国家,对德意志的工业发展潜力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洛首相的疑问非常具有代表性:“陛下,这个计划对德国而言确实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但我认为存在两个明显的困难:第一,中国政府的偿付能力,这个政府目前的财政收支已经呈现赤字,能否履行这一宏伟计划存在经济上的致命弱点;第二,德国与其余各强国之间的外交协调,如德国为整个计划背书,则在各国看来便是德国独占中国的开始,如何应付国际压力与舆论拷问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小毛奇表示:“对派出营级规模军事顾问团前往中国的计划我原则上表示赞同,在财政上这并不是一个困难,麻烦在于如何应对其他各国的纠缠。”
    提尔皮茨表示:“中国海军有非常深的英国烙印,其主要军官普遍留学英国,其训练方式也是英国模式的,如果能借此机会取代英国的影响力,我本人非常乐见其成,来自中国海军的订单也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目标,但我更希望能够在通商口岸或者海军基地取得突破,为德国远东舰队谋求更大的回旋空间。”提尔皮茨曾经担任过德国远东舰队的司令,对中国情况异常熟悉。
    “先生们!”威廉二世满不在乎地挥挥手,“对中国的偿付能力我并不感到担心,庚子赔款中总共约定了相当于30亿马克的赔款都没有使中国财政崩溃,再增加6亿同样不会导致这种灾难性后果的出现。况且,我们要注意到这是中国皇帝以其私人信用为担保的借款,他有6000万马克的年收入,我认为有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万一的万一出现中国财政总崩溃的局面,我们作为债权人和连带责任人,同样有权力获得相应补偿,最多是出动军队前往占领罢了。”
    “各国的外交?这是一个问题,但同样也不是一个难题。无论我们在不在中国采取类似行动,英国、法国、俄国都会反对我们,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顾忌他们的反对而束缚自己的手脚呢?英日同盟咄咄逼人的态势已经证明了我的担心,在俄国已经被决定性打败并且纳入三国协约的前提下,这种军事同盟是针对谁的?”威廉二世挥舞着拳头咆哮道,“显然是针对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有重要商业利益的德意志帝国。我们和英国的竞争是世界性的,是全球性的,我绝不容忍诸如英国得到中国而我们只能退居一隅这样的耻辱。永远不!”
    对一揽子方案可能引起德国高层之间的分歧和争论荫昌等人并不理会,也没有在柏林傻等着,在德方人员的陪同下开始了全德大参观,除饱览各地风光外主要就是赴各大企业的参观。
    中国代表团首先参观了克虏伯工厂,面对着高耸入云的烟囱以及忙碌的工作场景,中国人一片啧啧称赞声;为了招徕中国主顾,克虏伯公司拿出了浑身解数,不仅展示了各类武器的性能,并特意让公司掌门人贝塔•;克虏伯(BerthaKrupp)与古斯塔夫•;冯•;伯伦翁哈巴赫(GustavvonBohlenundHalbach)夫妇出面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日后大名鼎鼎的小克虏伯此时还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稚童,但也被母亲一起带来出席,在对华友好的恭维声中,双方签订了庞大火炮采购草案:
    5年内中国向克虏伯公司采购57mm山炮600门,75mm速射炮300门,105mm新式榴弹炮150门,每门火炮配20个弹药基数,且交付后每年再提供10个弹药基数。不过草案却非常奇怪地规定了一个前提条件——中方希望克虏伯公司能发挥其传统影响力,推动中国与德国一揽子交易的顺利实现,只有整体合作框架得到确定,这份合同才有履行的前提。
    “那么?尊敬的客人,能否告诉我一揽子方案的总体情况呢?”
    “哦,不!尊贵的夫人,鉴于我的身份,我没有获得授权向您透露有关事实。”荫昌狡黠地一笑,“但我可以透露这样一个事实,贵国皇帝和首相大人应该会比较清楚。”
    “请您放心,我们一定全力创造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
    荫昌举起酒杯,看似随意却又充满深意地提到:“听说鄙国海军代表团即将前来考察,我希望我有这个荣幸向他们介绍贵公司的大口径海防要塞炮的制造能力和军港构筑能力。”
    在毛瑟工厂,见识过靶场上的对比演示后,中国代表团愉快地接受了德方建议,决定在今后5年向毛瑟采购1904型kar98式步枪(比1898基本式长度要短)12万条,每枪加配200发子弹与其余一切配件——前提条件同样是积极促进一揽子条件的实现。
    中国代表团继续决定在今后5年采购1200挺马克沁重机枪与2000把手枪,前提条件是……
    中国代表团风尘仆仆地巡回演出:
    决定向海军代表团推荐在德国定购4艘快速轻型巡洋舰,在英德无畏舰竞赛的大战中,不少德国船厂因为船台规模限制而无法完成订单,巡洋舰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目标
    中国代表团在各地德国先进企业参观时“流露出”深表羡慕的神色,决定建议中国汉冶萍公司采购30万吨级的炼钢高炉,建议中国开滦煤矿采购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套电力设备,认真思考在采购大型发电设备在中国建立规模意义上的电厂……
    中国代表团继续在汉堡等地考察,决定学习德国汉莎船运公司的先进经验,发展中国自己的远洋运输,建议中国轮船招商局向德国订造运输船……
    忽悠还在继续,但早已不是中国代表团单方面的耍猴行为,德意志帝国的坚强柱石——克虏伯公司、莱茵金属公司、西门子公司、伏尔铿造船厂、毛瑟公司等纷纷向比洛首相和威廉二世的发去密电:要么询问有关一揽子方案是什么;要么将有关采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