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侯 >

第177部分

汉侯-第177部分

小说: 汉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上的事一查一把,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这次查过之后留个记录就行了。朕也不能一次把所有涉案的人撤职,不然政务无人去做,还不得劳累朕和你?”
    刘彻玩笑似的说着,陈珏听出他语意中的变化,心情好了不少,笑道:“陛下当真仁厚,臣和田中丞自会通力合作,争取早日完成此事,定不须陛下挂
    刘彻点了点头。想象着田家地大门被砸了地样子,脸上多了点笑模样,道:“这回朕的舅舅是吃大亏了。他这几个月有功无过,朕应当赏他点什么。”
    思及田,刘彻一脸的若有所思,手中虽然还拿着一颗干果,但显然心思早已经不在上面,又过了一会儿,他想起陈珏半晌没说话,,忙紧接着说道:“子瑜。你想要什么?”
    “差事还没有办完,臣可不好意思向陛下要赏。”陈珏说道。
    刘彻手一挥,道:“行,朕不问你,再过些日子你家陈桓会说话了,朕给他。”
    陈珏开口笑了笑,温声说道:“陛下厚恩,臣下代犬子感激不尽。”
    刘彻听得哈哈一乐,又嘎嘣嘎嘣地咬起果仁来。心下思索着陈珏可以加食邑,如今事过境迁,田倒可以考虑以外戚封侯了。
    陈珏闲来算了算,忽地觉得自家儿子陈桓不得了,小小年纪,算上各位长辈的赠予,他已然是个小小富翁。转暖,那位大名窦齐的窦家老七果真只受了轻罚。一时间各家议论纷纷。多人言道帝后遇在一处,天子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纷乱之中。陈珏丝毫不受影响,当真一门心思去查案,除了与各官署地同僚如田、张汤等接触之外,仿佛遗世独立一般,纷纷扰扰皆不沾身。
    陈珏这几日处事果断,当得起一身正气几字,不只朝臣们议论纷纷言道他像郅都当年,就是铁面的张汤都忍不住劝过他,不可得罪人太多。
    陈珏自己倒是不大在意,他心中清楚,凭他的身世,只要不牵扯到不该碰的争斗里,再加上他这边占着道理,刘彻和窦太后都会保他。这时候有计划地,得罪一些原本就不相为谋地人,原本也无伤大雅。
    一月下旬,长安城上下传来一个出人意料地消息,本该禁足中的窦齐当街同另一家子弟斗殴。这次天子震怒,太皇太后也找不出任何理由来为窦齐开脱,若不是因着姓一个窦字,窦齐地下场绝不只是发回章武思过,永不许入长安。
    陈珏听说了之后隐隐觉得不对,窦婴他们老谋深算,万万不会让窦齐在思过中出岔子,只是他还来不及思索清楚,很快地,另外一件事就吸引了他的大部分精力。
    私盐案,十来个大小列侯被刘彻夺侯,这查抄地家产就是一笔不大不小的数目,负责收钱的正是大农令,韩安国考虑着一事不烦二主,索性将这件事也交给陈珏。
    这日闲来无事,东方鸿一边逗弄陈珏地宝贝儿子陈桓,一边忍俊不禁地道:“你的名声素来极好,人人说你温和宽厚,经此一事,总算有不少人忌惮你了。”
    连番投人下狱、查抄家产几事之后,作为翩翩佳公子的陈珏忽然让不少人意识到,这位武安侯最根本的身份是天子亲信之臣。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279 二月风
     更新时间:2009…9…16 13:36:06 本章字数:3782
    所谓的没收家财,用不上陈珏亲自上门去刮地三尺,他所做的不过是看着下面的小吏一一登记造册,在一边监工而已。
    有几家显赫的侯府一朝倾颓,陈珏听说了一大家子老小无以过活的惨象,倒忍不住动了几分恻隐之心,暗示着下属把祖庙祠堂相关的财产收缴限制放宽些,至于其他的事陈珏也插不上手。
    “啪”的一声轻响,陈桓乱动的小胳膊一下子挥到东方鸿的脸上,东方鸿近年一直在太学教书,每日里见的都是循规蹈矩的博士弟子,他冷不丁地挨了这么一下竟然愣神了。
    陈珏看得一乐,心情松快了不少,道:“精神不错啊。”
    东方鸿白了他一眼,把陈桓交给阿如抱下去,口中道:“天子不声不响的,到底把那个窦七给处置了,外间都说陛下这是刻意给你报的仇。”
    陈珏笑了笑,心中不以为然,报仇之类的话不提,刘彻这会是去抓窦太后的痒处才是真。
    不只是区区窦七一人的处置,陈珏看得清楚,权贵聚居的地方出了这样的事,中尉和京兆尹难辞其咎,至少中尉下的武官中就又有了几个微妙的职务变动。陈珏知道,等到刘彻觉得手中的实力足够了,他处事的态度会比今时今日更加强硬。
    东方鸿给自己斟了半盏茶,浅浅了一口,话题一转道:“正事之余,我还有件事情要请你帮忙。”
    陈珏眉梢一挑,道:“这可真稀奇了,你还有事要我帮忙?”
    东方鸿长相不差,行为举止间颇有气度,在太学的一众博士讲师中人缘极好,就连出身世家的太学生也对他印象不错,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东方鸿根本不用通过陈珏。
    东方鸿笑笑。道:“是曼倩,他执戟为郎的日子够久了,还是做个闲散郎官来得好,我跟石郎中令……嗯,个性不合,实在不熟悉。更说不上话。”
    “万石君一家都是稳妥地性子。你能跟他合得来才是奇事。”陈珏忍俊不禁。又道:“曼倩风评不错。你只希望他做个郎官?”
    东方鸿眉头一舒。道:“曼倩生性比我更不受拘束。平日跟人往来自是无往不利。但真要他做什么高官。他不是那块材料。”
    “这阵子事情太多。稍后我探听探听。”陈珏点头答应。心中却想着哪日该同东方朔商量商量他地前程。虽然东方鸿能替儿子做主。但东方朔地意见也该听一听。
    又聊了一阵子。东方鸿才带着一匣子侯府地果品回了太学。太学地伙食虽好。但若论对膳食地讲究。天底下还真没有多少人及得上陈珏。
    陈珏披了一件裘衣送东方鸿出门。这个午后天气晴朗。虽说空气仍是干冷干冷。但阳光照在人身上。却让人觉得周身上下暖洋洋地。
    挥挥手算是再会。目送着东方鸿车驾渐渐远去。陈珏站在自家府邸门口打了个呵欠。原本人在冬天地时候就容易懈怠。他连日做事地时候精神抖擞。被暖暖地阳光一照。这一放松就觉出累了。
    “子瑜。”
    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陈珏朝那边一看,一个身着棉衣地青年人正朝这边走过来,正是孔安国。
    比起陈珏身上的裘衣,孔安国的衣着相对单薄些。站在未化全的雪中颇有些名士风度,马车停在后头,他快步走过来,朗声道:“我还当是看错了,怎么,你竟然早料到我这个时候过来,早早迎接不成?”
    陈珏玩笑道:“才几日不见,孔博士也会说玩笑话了?”
    孔安国摆摆手,这会儿他的马车也过来了。他指挥着几个家仆搬下一箱子书。道:“我今日是特意来给你送书。”
    陈珏哦了一声,心中暗暗惭愧。他差点忘了天禄阁那边的校书也有他的份。
    两人说话的工夫,范同已经带人接了书,准备稍后就归到府中的书库去,陈珏引着孔安国往里走,孔安国指了指被侯府家仆担往里间地书箱,口若悬河。
    “子瑜,你可莫要小瞧这一箱子书,今年岁首我回了一趟家乡,这部《尚书》就是在先祖故居的壁中凿出来的,足足比伏生所传多了二十余篇,随箱地还有各位名家的注解小传,你可得好好看看。”
    “我一定看。”陈珏笑着说,心道:孔安国对学问的着迷劲总那么大。
    两人又走了几步,陈珏停下脚步转身,脸上不由地泛出一丝古怪,道:“你说,你凿了哪位先祖家的墙?”
    孔安国也驻了足,苦笑道:“说来话长。”
    孔子的家乡鲁地,所在的藩王乃是鲁王刘馀,景帝和程姬的儿子。
    当世的刘氏藩王,除去淮南衡山等紧盯着皇位的野心家之外,余下地诸人或者无为,或者奢靡享乐,就算不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没事占占地、修修宫殿也再正常不过。正因如此,刘馀的一声令下,孔子的地位远没有后世来得高,他的故居也就迎来了第一次拆迁。
    孔安国的语气有些伤感,陈珏也能感觉出他心中的郁闷,不过这件事也寻常,只要没有拆了刘家自己的祖庙盖宫殿,藩王的事连天子都不好说什么。
    “子瑜……”
    孔安国叫了陈珏一声,旋即涨红了脸,迟疑着说不出话,他本是随意说到此事,只是看见陈珏才忽地想起,若说有人能助他一臂之力,这人不是他那学究地族兄孔臧,而是眼前的武安侯陈珏。
    陈珏怔了怔,失笑道:“有什么话不能直说?”
    两人说着进了正堂,侍女上了茶点,陈珏等侍女退下之后,才笑吟吟地等着孔安国回话。
    孔安国不愿意为难陈珏,思索了片刻,蓦地想起另一事,道:“说起来近日严查私盐。但官盐也要由各地盐官来调运,外间传闻说将从大户中择人任职,这事属实吗?”
    陈珏笑道:“世事无绝对,不过蜀地卓王孙,还有洛阳一个挺有名气的杨姓商人,他们的确从这里面得到了好处。”
    孔安国舒了一口气。道:“这就行了,我也好给他们回话。”
    “你这也是替人问?”陈珏问道。
    孔安国嗨了一声道:“我就是替他们打听打听消息。”
    陈珏点了点头,人说儒家最轻商人,但孔子的后裔旁支中照样有人有人涉及此道,鲁地有几个孔姓的贩盐大户,大农令的簿记里都录着名字呢。
    自从楚原草创天工府,桑家的竞争又一直在侧,贾同那边的生意已经不再占据绝对地优势地位,是时候寻些新路子。陈珏想了想,又道:“那边产盐丰吗?”
    孔安国听着有些不解,还是答道:“听说还不错。”
    陈珏一笑。道:“盐是民生之本,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山沟农民,无人不需无人不要。但同样一个盐字,还是有好坏之分,百姓家地要求并不高,但富户之家洗漱、膳食皆要用上好的盐,并不与百姓们地粗盐混同。”
    孔安国若有所思,道:“是这么个道理。”
    陈珏的思路越来越开阔。说道:“官营以后,恐怕没有多少人有精力提升盐质,时间长了难免粗制滥造,不如早早定下标准,分类供盐。”
    孔安国性直,但毕竟也是大家出身,眼光不差,他跟陈珏又聊了一会便定下了大体的草约,陈珏这边使力促成此事。孔家地人则进来负责实务。
    陈珏说了好一会儿,只觉口干舌燥,饮了一口冷掉的茶才舒服过来,他倒不想给人分三六九等,但世情如此,他也只能入乡随俗。的红漆地面被清洁得干干净净,好像能清晰地照出人影一般。只是一种冷凝的气氛却笼罩在上空不放。
    今年的冬天不算冷。匈奴人在天气稍暖的时候就有南下之势,这就逼得边郡的军民不得不奔波忙碌。一边为屯田做准备一边提防胡人来袭。
    只不过汉人毕竟不能完全适应北方的寒冷,这种气候里兵士们无疑受了大罪,韩嫣来的信上就曾提及,夜里轮值地兵士执武器的手极易冻僵。
    今日朝会的一个议题就是,这时候为边军加饷合适不合适。
    刘彻在军队上从来不吝啬钱财,说练羽林就建出一支羽林骑,想练水军就凿出一个昆仑池,况且眼下大战未开,国库丰足更胜景帝之朝,一笔又一笔地进账花不出去,因而他的意思是应当加。
    “同是大汉天下,长安此处赏雪赏梅,边关却是冰天雪地,牛羊不喑,陛下宽厚仁德,岂可对受苦的军士不闻不问。”
    主父偃站在刘彻一边,这段日子以来,陈珏也摸透了他的性格,无非凡事顺着天子,就算国库不足,来钱的法子有得是。
    只是主父偃毕竟资历浅,三句话顶不得人一句,窦婴在朝臣的最前面,他腰杆挺立得笔直,看了看主父偃,只说了一句话,道:“臣以为此时厚赏不宜。”
    窦婴这杆风向标一立,殿上的局势立刻明显了,刘彻神色不变,目光却朝陈午身边瞥去,陈午轻声一叹,在众人看不见的角度瞧了瞧陈珏。
    然而这会陈珏也为难了,按说窦婴说黑,陈午只要说白就成了,但这次的加饷与否,陈珏更加同意窦婴地想法。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280 碰巧遇
     更新时间:2009…9…16 13:36:06 本章字数:3685
    陈午斟酌了片刻,顺着刘彻的意思接了下去,道:“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汉家儿郎慨然远赴边疆,保家卫国,实是天下楷模,如今寒冬未退,陛下理应核发饷银,以振将士们的士气。”
    刘彻微微颔首,虽然并没有表示出多么赞同的神色,但殿上的人精们哪能猜不到他的心思,不多会儿的工夫,宣室殿上就有十来人分别进了言,他们满腹才学,个个说得有理有据,上引经典下接历史。
    陈珏听了一会儿,双方的意思都没有什么错。
    将士们在苦寒的境况下仍旧时有小胜,刘彻恩赏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近两年的胜利,多有刘彻为了方便日后开战而渲染的夸张,战果并没有多少,对匈奴真正的大战还在后头。升米属恩,然而一旦军士们习惯了刘彻为造势而大方的优待,军费这个无底洞就更添不满了。
    窦婴是带过军的人,远比时常跟着羽林骑一起行猎的刘彻看得通透,为将帅之人谁不想爱兵如子,只是实际生产的条件不允许一味优待士兵,否则一旦天子不能满足建成的强军,必定要出乱子。
    殿上支持的人不少,刘彻脸上多了点笑模样,窦婴见状张了张口,还想要再说,临了看了看开个头就不怎么说话的陈午一眼,把嗓子眼的话咽了回去。陈珏站在侧面瞧见了窦婴的动作,轻轻地吁了一口气,他就从来比不上窦婴的刚直,就拿这回来说,他明明知道其中的道理,却只会在人后委婉进言。
    时候不早了,阳光从殿门口射进来的光度越来越短,刘彻又听了几个人的意见,寻思着今日也应当结束了。
    刘彻早先才同陈珏约定好,山雪初化。长安郊外已经可以跑马了,在宫中憋了一整个冬天,除了巡幸过一次甘泉,他早都腻歪了。
    陈珏这会也想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