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侯 >

第202部分

汉侯-第202部分

小说: 汉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婴点点头。道:“马邑之围未成。一切都好办。你我这些时日里就看着些罢。”
    陈珏回宫复了命。刘彻淡淡问了几句窦府地情形。便不再多言。他看上去有些心事。食指在一副大地图上来回轻划。也不叫陈珏出去。却半晌不说话。
    耐心地在御案一旁等着。陈珏看着刘彻在一片西域诸国地区域上看个不停。那一片远不如大汉境内郡县图精准。在陈珏看来粗糙得很。
    刘彻微乏了之后抬头。稍稍活动了一下颈肩处。见陈珏微微皱眉。笑道:“只可惜张骞迟迟未归。”
    一句话里蕴意颇深。陈珏思及远走西域地张骞。心中也不由地有些担心愧疚。本来张骞虽倒霉。才走出不远就被匈奴人扣留多年。但毕竟生命无忧。如今他倒是顺利过去了。只是近一年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不时地。便有人猜测张骞或投敌或死在路上。
    刘彻惆怅一般的情绪只存留了不一会儿,不过片刻的工夫,他便单手支案,自语道:“这一次,朕只许胜不许败!”
    说这句话的时候,刘彻神情坚毅,眉宇间还隐隐透着几分戾气,陈珏见了也不由暗自点头,别管历史的小节怎样改法,刘彻到底是远逐匈奴的汉武帝,还是那般性情。
    按说马邑之谋虽重,但大汉积攒资本多年,主战之声日胜,就算马邑失败了,真正跟匈奴人一拼也不怕,只是照先前那么一想,再看刘彻那颇有几分破釜沉舟的架势,陈珏差点溜出口地话也不说了。
    眼下天色不早,陈珏又与刘彻说了些公事上的事,碰巧王恢又来求见,陈珏便顺势告了退。
    出了宫门,太阳光已经黯淡了不少,站在宫阙的风口上,陈珏只觉一阵冷风袭来。眼看春天不远,这已是最后地寒冷了,陈珏在心中自语着,不觉一乐。
    才回到府中,陈珏便听侍女道:“侯爷,夫人往萍翁主那里做客未归……”刘萍与一位张姓功臣之后的姻缘本已定下,只因窦太后之故不得不暂缓,芷晴担心刘萍再等便是老姑娘,便多去那边陪了陪。
    陈珏点点头,便派人去请韩嫣说话,又命下人备了些精致小菜,不多时韩嫣过来,看见案上菜色,笑道:“子瑜也知道我要走,才给我饯行吗?”
    陈珏听得一怔,道:“你何时要走?”
    “我还当你猜出来了。”韩嫣在位子上坐稳了,正色道:“陛下厚爱,许了我一个立功良机。”
    陈珏略一思忖,道:“陛下准你独领一军?”再想了想,陈珏又觉得不大可能,韩嫣在朝中没有强援,刘彻一意开战本已有人微词,再为韩嫣一人力排众议不大可能。
    韩嫣摇头笑道:“我再怎么也太年轻,不足以服众,陛下地意思也是让我这次跟老将打出名号来,之后追击时就可独担大任。”
    陈珏一笑,又问道:“那是怎么回事?”韩嫣略一思索,却不答,只问道:“子瑜,你说是参与围伏击大军好,还是专攻匈奴人辎重好?”
    陈珏点了点头,也不跟韩嫣虚话,只沉吟着道:“虽然眼下不知到时究竟战局如何,但此中各有利弊之处,这两种都是难啃的骨头,弄不好便容易损兵折将得厉害。”
    顿了顿,陈珏笑道:“辎重之事一旦得手,功劳远胜其他……总之我也不必多说,一切事情,都在你一念之间。”
    打胜仗难,但最后收获最丰,但若是惨胜便不然,韩嫣听了心中有数,笑道:“我们也别说这骨头难啃不难啃,它就是难了,我不信我啃不下来。”
    两人说话间,侍婢又呈上了些羊骨羹,就算室中采暖已极好,仍是冒上了阵阵热气,几根骨头格外显眼,陈珏哈哈笑道:“小韩将军,请!”书房中闲话,这时不是说正事的时机,因而两人只聊些平常的琐事,韩嫣只叹气着道:“子瑜,你不知道,这也不知怎地了,近两年谁见了我,最常跟我说的便是娶亲之事,但我一心放在军中,哪有往那边想过,有时候真想像你们这些老友一样,早早成家生子。”
    陈珏听了心中微动,放下茶盏,道:“王孙,有一句话我说了,你莫怪我。”韩嫣笑道:“你我之间有何话不能说?”
    陈珏笑笑,道:“我不说虚话,这也与你前程有关。纵观朝中将领,多是有名号的功臣后人,抑或如窦丞相一般后来居上之人,但仔细看来,这其中之人固然本身才干超人,然而他们在外征战朝中也各有仰仗,如李太守那般杀出威名地人,也有族人相帮。”
    韩嫣听了默然,他那位袭了弓高侯爵位的兄长虽说近来不错,但绝不是能在朝中守望的人。
    陈珏接着道:“王孙,我知道你志向远大,也不屑于此,但不管从哪一边来说,借婚姻大事结一门强援不是坏事,这也不必是什么高门大户的权贵,有你和天子的总角之情在,只要安定稳妥便可。”
    “我明白你也是为了我好。”韩嫣听着陈珏的话心中感怀,笑道:“我看得明白,这两年朝中或明或暗向我示好的人不少,但他们做下地保证我哪里敢信。”
    陈珏点点头,道:“我就是同你一提。”略略一顿,陈珏调笑道:“只是你可别忘了,千万别找到我地子侄辈头上,不然你想不叫我一声伯父都不成了。”
    韩嫣挥挥手道:“我才不会让你称心如意。”
    前一夜落了小雪,次日清晨,陈珏一大早起了,顶着凛冽的寒风出门时便冻了个哆嗦,他从小练习骑射武艺,这些年来虽说未必有多勤奋,但也远教常人耐寒,他若嫌冷,天气之冷可想而知。
    李英见陈珏憋在马车中没什么精神,道:“公子,说起来董偃那边近来有些动静。”
    陈珏半卧在宽敞地车中,道:“董偃怎地了?”
    李英道:“那边传来的消息,说董偃邻居儿子地下人不知怎地,竟然跟司马太史家的儿子的仆从起了争执,董偃跟邻里相处得不错,哪日恰巧跟他们打了个照面。”
    “还有这么巧的事?”陈珏喃喃自语了一句,想到司马家的儿子便觉得有些奇妙,正是那个还是小娃娃的司马迁给董偃打上了佞臣的烙印。
    李英接着道:“司马家向来不是善于结交权贵的人,董君虽然曾经名满长安,但我前些日子还见了,他娶妻后的模样,比少年时唇红齿白的变了许多,想来没有被认出来。”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318 家业思
     更新时间:2009…9…16 13:36:13 本章字数:3695
    陈珏略一寻思,笑道:“罢了,时过境迁,线索早都没有了,世人只知是先平阳侯临去世前把董偃带了去,他算死里逃生,平阳长公主那也不能把董偃怎么样。”顿了顿,陈珏微微一笑:“董偃也是孝子,让他跟老母亲好好过日子就是。”
    思及司马迁那位父亲司马谈,陈珏倒觉得颇为有趣,明明素日的工作范围有点朴素科学的味道,却又有测算良辰吉日的活计,刘彻近日召他入宫觐见几次,据说就是为了选择大军出发的吉日。
    刘彻引着韩嫣看过几副司马相如的画作,韩嫣虽一直顺着刘彻的意思说话,但刘彻眼力远胜常人,不多时就发觉韩嫣对这几幅画远不及兵事热情。
    又走了几步,刘彻指着其中的一幅《上林行猎图》,笑着说道:“你过来看看这画。”
    韩嫣走近一看,一眼认出中间那黑衣少年是刘彻,周遭还跟着不少随从,他仔细看了看,看清刘彻身边不远的几个少年时,不由又惊又喜地道:“陛下,这莫不是微臣和子瑜?”
    刘彻点点头,笑道:“司马相如虽然浮夸了些,倒也不失为是个得用的人,单这一手画技就远胜他人,即使没有见过这场景,他画出来也栩栩如生。”
    韩嫣在外数年,这次回来本来隐隐觉得刘彻和他们的距离远了,闲聊了这小半个时辰,他才觉得如今虽然君臣有别,但小时候的情分还在。言谈上随仍恪守礼节,实际上松快了不少。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刘彻忽地道:“王孙,你可有娶妻之念?”
    韩嫣听了一愣,心说这可好,陈珏和刘彻两个大男人正事不干,都操心起他的婚事来了。
    不等韩嫣说话,刘彻却是一笑,道:“你虽是弓高侯后人,但毕竟是没有袭爵地庶子。朕替你出出主意如何?”
    韩嫣回过神来,道:“承蒙陛下厚爱,臣洗耳恭听。”
    刘彻道:“你可见过朕地南宫阿姐?”
    韩嫣闻言不由地一惊。道:“南宫长公主。臣自是见过地。”
    刘彻拍了韩嫣两下。笑道:“你这次立了大功回来。朕为你保这个媒可好?”
    立功和尚公主中间。意味着功封列侯。韩嫣心中思绪跌宕起伏。过了片刻才躬身道:“臣谢陛下厚爱。此行必定用心。”
    武将尚公主。从来都是一条安稳地坦途。南宫长公主虽比韩嫣大了几岁。但有平阳地例子做对比。南宫倒有些温柔可亲地好名声。相比之下。她大韩嫣地那几岁就不算什么了。
    韩嫣虽知刘彻地栽培之意。但不知怎地。直至出了宫门。他心中还有几分异样地感觉。月时光。陈珏清晨送走韩嫣。又在官署中忙碌了起来。因为运粮地关系出了些小岔子。陈珏也亲自过问了几句。到了最后。居然有一次休沐日地时候还在官署守了半日。
    因刘绣闹着想要向学,陈珏便抽空问了东方鸿和孔安国,最后圈定了东方鸿所推荐的一个姓李的博士,虽略有些圆滑,但人品却信得过,孔安国虽也热心肠地推荐了两个,陈珏却没有用。
    这日闲下来,陈珏便请了孔安国过府作客,极真诚地道了谢,这才轻松地聊起天。
    陈珏对孔安国解释道:“那两位博士才高,我也自叹弗如,教导当利公主自然是大大够了,只是我观那两位心性太过方正,公主却是个俏皮性子,两下里恐怕不大相合。”
    孔安国挥挥手,道:“我仔细想想也是,他们若是教导公主就要时常出入宫中,我也是做过侍中地人,他们学问再好,经常入宫也难免会有些不痛快。”
    孔安国从族兄孔臧那听过不少事,此时却是想起陈皇后当年在长安内外的名声了,阿娇虽是公主之女,但受宠之深却强过宫中地几位公主,她眼下虽然贤德,当年也不是个娴静的主。孔安国也见过刘绣几面,小小年纪已经气度高华,天子对她更是宠爱有加,哪会舍得让人管束。
    陈珏见孔安国神色间只有坦然、毫无愤懑,心下放心,又笑道:“说起来我族中几个小辈也快进太学了,还要劳烦博士们严加管教。”
    孔安国听后一笑,道:“别的事我不敢说,太学那一亩三分地我可熟悉得很,介时有事只管问我。”
    陈珏笑道:“一言为定。”
    两人又说笑了一会儿,孔安国迟疑着道:“子瑜,有件事我当同你说。”
    陈珏难得见孔安国吞吐,宽慰地笑道:“何事但说无妨。”
    孔安国道:“那我便说了,我虽不是重臣,但毕竟也挂着侍中的衔,听说了不少事。族兄曾对我提及,当年七国之乱时,陛下对叛军用兵时,王师途径各地时,种种用项有不少是由当地分担,这便苦了黎民百姓。”
    陈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后世不少皇帝出巡便奢靡至极耗费颇多,真有数万军队路过,再怎么小心也难免跟蝗虫过境似的有些动乱。
    孔安国接着道:“单只此事还好,但又有无良贪官借此巧立名目……此中种种,子瑜还要留心,当年大农令手下有个中丞,便因此事疏忽被惩。”
    陈珏笑笑,离席一揖,道:“多谢多谢孔安国笑道:“你我之间,怎么看也是我谢你多些,这两句话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鲁王先前想拆了孔子老家修宫殿,还是陈珏稍做了点动作帮了孔家。孔安国这话也不为过,但陈珏还是感激孔安国心意,宴后说笑了好一会儿才送他走。但长安城内外的微风已送来了阵阵暖意,陈珏出门时也用不着带着大麾,因衣服少了,愈发显得他身材颀长,人人见了陈珏都说他清减了些。陈珏每每听了这样那样地关心便微微苦笑,还好还有芷晴和才会说话不久的陈桓。她们母子承认他没有累瘦了。
    除去孔安国,陈珏陆续也收到了来自几方地善意提醒,他再为战争做准备时便更加细心。这日午间,陈珏去寻韩安国说话。却不想韩安国不在官署中,问了一个属官才知,他是乘着午休工夫找大行令王恢去了。
    主父偃见陈珏倚门摇头,走过来笑道:“韩大农和王大行都曾为边吏,据说相识甚早,于用兵之道上有些争执。近来聚了好几次。”
    陈珏哦了一声,道:“原来如此。”心下却更不敢小看主父偃,他是从韩安国那听说了,才知个中关系,主父偃忙碌之中还能留心这些事,可见其志。
    既找不到韩安国,陈珏索性回了隔间。想往一间能午休的空房走。才一进门迎头便是一片问好之声。因众人辛苦,陈珏不久才请韩安国做主加餐、加菜等等。主官还好,众小吏对陈珏都颇为感激。
    有个小吏便道:“陈中丞。可一起用些?”
    陈珏听得一怔,旋即便微笑起来,旁边又有个小吏横瞪了那人一眼,官署的老人们心里都清楚,武安侯夫人每日必派人给武安侯和侍从几个送吃食。
    那小吏年不过二十,见陈珏神色也知方才那话有些唐突,哪有主官跟他们吃大锅饭的道理,更何况陈珏身份显赫,这越想越觉得不妥,他一急便脸便有些涨红。
    陈珏忍不住想乐,只是顾及到年轻人自尊心,便先走到发放膳食的几案那里,仔细看了看,有鸡有肉,只是一看便是窖藏地菜蔬远不及陈珏平日所食地新鲜,看着颇像……盒饭,陈珏看了看那小吏,笑着取出一份持箸连吃三大口。
    那小吏看得愣神了,陈珏笑着道:“我可是看过了,你们已经是人手一份,我方才动的是余出来地,可没抢你们谁的午膳吧?”
    小吏连连摇头,道:“没有没有。”说这话,这小吏脸上地涨红却一点没退。
    陈珏觉着周身上下其实也不怎么乏,略一寻思便跟小吏们说起话,这回小吏们说话明显不如平日里拘谨了,陈珏心下也不由微微感叹,这些人对上司的要求真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