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侯 >

第203部分

汉侯-第203部分

小说: 汉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对上司的要求真低,他平日里明明也是被奢侈生活腐化透了的人。
    虽说远达不到能交心地程度,但陈珏本就不想收买人心,只差不多就可以,聊了不多时,陈举便发现这些小吏中也颇有些能人,不少人比他年纪大得多,都是这方面的老手,触类旁通之下,他也获益匪浅。
    午后韩安国回到官署后,便召集了陈珏和主父偃,问道:“诸事可都安排差不多了?”
    韩安国是所有人地上司,自然不必事无巨细地劳心劳力,陈珏和主父偃也多半是支使下面的人做,只是自己把关,但不管怎么说,所有的事情最后还要得到天子刘彻的肯定。
    陈珏和主父偃大略说了说,主父偃话音方落,陈珏便听出他谦逊得过了头,眼下虽无功劳可谈,但不少事的苦劳都记在了陈珏的头上,陈珏却不肯,只坚持主父偃功高。
    韩安国只是笑了笑,三人商议之后,陈珏便和主父偃一起,随着韩安国一道去觐见天子。
    刘彻近两日又蓄了须,一身玄色衣衫更添了几分威严稳重,倒好象大了好几岁似地,陈珏见状心中不由有些羡慕,刘彻从小就比他长得壮实,不像他,蓄须也能看出年轻。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319 备战忙
     更新时间:2009…9…16 13:36:16 本章字数:3618
    韩安国上前了两步,只是将正事大略提了提,便将余下的时间交给陈珏和主父偃。韩安国手下的陈珏和主父偃,俱是刘彻看重的臣子,因而他在天子面前也由着他二人表现,从来都不提自己的功劳,刘彻正好欣赏他这一点。
    刘彻笑道:“说得再好也不如多做实事,朕且问你们,近日都做了什么?”
    陈珏几人来时早已经商量好,由陈珏来开这个头,他此刻也淡淡一笑,略略欠身道:“臣秉陛下,从陛下准聂壹献策以来,臣等日夜督办粮草诸事。相关各地郡国粮仓,早已无粮运粮,少粮补仓,再过数日,足以确保开战之时无粮之虞。”
    刘彻一边听,一边看着陈珏呈上来的细节报告,包括各地粮仓几何等等,待陈珏说完,他微微颔首,微露了笑模样,道:“这就好。”
    主父偃又躬身道:“陛下,臣已经安排各地,备齐马匹、草料等物,乃至调兵沿路各郡县,临战之时,只等主军征调。”
    刘彻看了陈珏三人几眼,笑意更浓,夸奖了几句又道:“此次不是与匈奴人硬拼,务必使得诸事妥当,不可让此次大事功败垂成。”
    主父偃道:“臣请陛下放心,只是正因为臣等诸事小心,又值冬日,调配之事进行较慢,恐怕还要过些日子才能将一切事务安排好。”
    刘彻又点点头,再问了几句细节,便放主父偃回去了,陈珏和韩安国还留在殿内。刘彻对陈珏笑笑,转而问韩安国道:“朕记得大农令从前也做过数年边吏,从跟在梁孝王身边时就对胡人兵事多有研究,这次可愿出边,给朕截断匈奴人的后路?”
    刘彻这个考虑却不是心血来潮,大汉将才虽说不少,但像李广那般威名赫赫的老将,早就成了汉军行动的风向标,匈奴人无时无刻不在盯着,刘彻若要成功地瓮中捉鳖。万不会调动能牵动匈奴人神经地人。
    韩安国听得一怔,他也是文武皆通之人,原先只以为这次他必定留守长安。一心安排后方之事,不想刘彻先前不显不露。竟突然问起他。能武之人谁会不将军功放在心上,韩安国毫不迟疑地道:“臣愿往。”
    话不多,但韩安国的话掷地有声,早已足够表明他的决心,刘彻又勉励了他好几句,韩安国才请辞退下。他看着最后独留的陈珏,心中也有几分明白,天子这般安排未必没有更迭权利的原因。
    三人同来。最后只余下陈珏一人留在殿中。刘彻笑吟吟地道:“时至今日。无论朕点了谁地将。他们都高兴还来不及地前往。只你一人说什么也要留在后方。朕今日再问你一次。你真不后悔了?”
    陈珏笑道:“韩大农也在出边之列。臣就更不走了。若是臣跟着大流。一时心痒便推翻前言。那不成了欺君吗?”
    刘彻点了点头。道:“既然你决心已定。就跟着朕一起在长安等他们打破匈奴地好消息。”
    说着话。刘彻脸上却闪过一丝不甘。陈珏见了心中微微觉得好笑。
    刘彻不是怕事地皇帝。小至在上林苑斗兽。大至亲上沙场。他都不会有什么畏惧之心。就在前两日。刘彻话里话外露了风。暗示他可能效高祖刘邦。亲自引兵出边。将先祖地那口气给讨回来。但众臣何等精明。哪会放过这么明显地信号?
    当日才下朝。数名官职不一地朝官便干起了进谏地老活计。听说还有位胡子都白地老臣最是过火。在青石路面上磕头出了血。生怕刘彻重蹈了刘邦地覆辙。也让人包了饺子。这时候朝中倒是也有姓陈地重臣功侯。但从陈午本人开始算。无人认为他能有陈平地能耐。
    刘彻也是一时心热,见群情激奋便不再提亲征的事,只是用心安排各项事宜的主事人选,顺着臣子们的意思,老老实实地留在长安城。
    陈珏正想着出神,刘彻问道:“子瑜,想什么呢?”
    回过神来,陈珏斟酌着道:“陛下,臣是在想,马邑之谋怎样才能万无一失。”
    刘彻闻言点头道:“朕这月来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事。”聂壹说得简单,这件事若成就是刘彻为君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亮点,但若是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难说不是个笑话。
    陈珏道:“臣仔细想过前后安排,只觉计策虽好,但变数也多,比方说从军臣领兵南下到马邑周围数地,一路上各地如何伪装便是个难题。”
    刘彻不着痕迹地微微皱眉,道:“这点朕已想过,因而这次不调边郡驻军,一切防务照常,只待围成后另有安排。”
    稍顿了片刻,刘彻心中一动,接着道:“是了,募民实边以来,军屯之地不少,还有些边民和匈奴平民一样放牧为生,这些散居之人一个不留神,便是极大的破绽。”
    陈珏又道:“陛下英明,大群百姓聚居之地,匈奴大军为了不夜长梦多早日赶到马邑,必定不会费神理会,只是汉军调动不可能毫无迹象,那些小户之民几无保证。”
    刘彻听罢,又沉吟了片刻,只寻思若他是军臣应当如何,他今日听陈珏淡淡提了两句,虽没有说到重点,思路却放得更开,过了一会儿,他沉声道:“这样看来,容易露破绽地地方着实不少。”
    刘彻的目光重新落到近日未离宣室侧殿的地图上,摩梭着百年间的数段长城,眉头又是微锁,各地哨所、小驿等等,说不定哪处便会出了意外。
    思索了片刻,刘彻想过沿途换上不畏死的死士,但执行的中间似乎也有些问题,他见陈珏也是一副眉头紧锁、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眉宇间便松散了不少。
    “明日小朝再议罢。”刘彻最后拍了板。
    陈珏无可无不可,刘彻登基之后几次招纳贤才,长安城中颇有些人才济济地样子,他们触类旁通之下定会想出办法,这件事之后便用不着他操心了。
    果然,刘彻之后又召见了一些朝臣,这些人曾经外放作为边吏地有不少,刘彻想了想,索性令一下人悉心钻研此事,他为君几年来第一次涉及数十万人的大战,万万不能马虎。
    陈珏自知他赶不上许多人集合在一处地智慧,便也不去想法子,只在一边想象着挑差错,但不过两日,陈珏便放弃了跟老姜们比拼,他再厉害,亦不可能将当地的天气、大水源等说得头头是道。
    备战之余,还有一队人马被刘彻派出去施障眼法,假意说刘彻迫不得已同意和亲。因为大汉每次派宗室女和亲,都要奉送大笔陪嫁地缘故,讨价还价等诸事加起来,几个月并不算久。
    这日恰逢郭远赶车,他和李英二人跟随陈珏多年,又跟市井间颇有些来往,消息灵通远胜他人。郭远本是闲不住的人,在车辕上说道:“公子,真不知天子是怎么想的,竟然会把司马相如也派出去,就那那点不及公子十一的本事,能拿的出手吗?”
    陈珏闭眼在车中假寐,听得郭远的话也不由一笑,道:“司马相如虽有不少缺点,但比起不少世家子弟,也是一个人尖子,陛下怎么就不能用他?怎么会不及我十一?”
    郭远嘿嘿一笑,他瞧不上司马相如,就只坚信陈珏最好。
    陈珏笑笑换了个姿势,索性继续假寐。司马相如算计他几遭,陈珏已一一加倍奉还,早都两不相欠。几次交往他也看穿了司马相如其人,聪明才智尽是有的,但他太过惜身,绝不是会有怨就会不惜一切猛劲报复的人。
    马车徐徐前行,春天越来越近了。
    刘彻初掌兵权,冰天雪地开化了,陈珏便陪他在门楼上小小地阅兵一次,刘彻兴致上来,当场慨然做歌,陈珏理所当然地熟读了,只觉文字阅来颇有文采。隔两日陈珏才听说,乐府第二日便加工好了唱出来,得了刘彻一笔不小的赏。
    正当所有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二月初,去年派去治河的人遣人快马传信回长安,一处河口坚冰处处,范围大而广,堤坝却已失修。春天开化之时再佐上春夏的多雨,眼下已有了迹象,那几十年前的脆弱堤坝万一撑不住,便是一场能淹没良田万亩的涝灾。
    刘彻闻讯大惊,第一个念头便是会不会涉及马邑的计划,待听闻马邑位于河流上流,虽有影响却不会太大的消息时,刘彻的脸便不由地微微发青。
    陈珏见状也不由地长叹一声,就算不影响调兵遣将,朝中也不得不在马邑之围以外,另外考虑黎民百姓的生死存亡安危。
    水灾不是旱灾,哪怕挖草根,百姓多少还能有些法子活着,大水过后,百姓们无地,甚至没有一瓦遮阳,再加上任哪里也找不见食物,出现疫病太过寻常。更有甚者,数年前大河决堤,易子而食,绝不只是书上几行没有意义的文字,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陈珏看刘彻在那神色阴晴不定,心中开始盘算起各地粮仓的事来。马邑之围不能轻停,但百姓受灾也不能不管。
    这事,不大好办。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320 但相商
     更新时间:2009…9…16 13:36:19 本章字数:3588
    刘彻看了看下面送上来的一些文献。不觉有些头痛。他自幼好武。对河工之事了解得不多。历年来他虽然对大河水患有些重视。但因为一年之中总有上报水患的郡县。倒也没有把涝灾当一回事。
    只是这次的情形有些特殊。就已知的状况来看。大河干流自数年前决堤改道以来。还可以稳定一阵子。这回的隐患。倒是在几处平日不显眼的大河下游的支流交汇处。平原近海而地势不高。河流中泥沙有不少。保不齐会闹出什么大事来。
    刘彻在那里默默思索。陈珏也悄然在心中做起了打算。平原郡距离雁门郡颇有一段距离。从眼下大汉的家底来看不是不能兼顾……
    陈珏正想得出神。刘彻忽地问起安德等几县的粮仓之事。
    安德本因黄河在秦时的旧称“德水”得名。乃是平原郡要地。陈珏早已用心查过。当下顺顺当当地一一答了。他见刘彻面上的满意之色。不由庆幸起自己的记忆力来。
    刘彻点了点头。目光扔着御案上的一处。好似有些失神的样子。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道:“事情还得继续办。这河务的事朕和你都不怎么懂。朝会再议罢。”
    说话间。刘彻从御案后头走出来。脚步停在陈珏身侧。同陈珏聊起一些宫里宫外的闲话来。陈珏知道他独自当政以来压力也不小。便也不说什么劝谏勤政的话。只拣些轻松的事说了说。
    两人相谈正欢。不多时杨得意秉奏司马谈觐见。陈珏便道:“陛下。臣今日本是奉大农之命入宫奏事。正应先行告退回去做事。”
    刘彻微微颔首。陈珏施了一礼便不疾不徐地退了出去。临出门前听得刘彻对杨得意道:“即日起。宫中的用度酌减……”
    挥挥手示意杨得意告退。刘彻等着司马谈入内的工夫。又不由地陷入了一片沉思。又一会儿。刘彻自语道:“朕等了这么久。眼看就能一雪白登之耻。万万不能有任何差池。”
    二月的天比腊月时暖和了不少。但眠雪的千山开始重碧时。连场的春雨还是带着丝丝春寒。这两日乌云齐聚长安上空。本已山雨欲来。陈珏地车驾行到堂邑侯府下车时。就碰巧迎来了一阵急坠的雨水。
    待陈珏在下人的服侍下整理好形容。堂中几辈人已大都到齐了。不只陈午和刘嫖在座。陈柔、陈须、陈尚几家子都在。就连下一辈中久不在长安的陈和隆虑夫妇也赫然在座。
    陈珏走进堂中。给父母兄长见了礼之后。才坐稳当便对陈道:“这次你们因太皇太后地大葬入长安。才待了不到两个月便走吗?”
    陈和隆虑相视一笑。随后道:“你在长安久了。不知那边的好山好水。我们夫妻俩在外面自在惯了。也不怎么愿回长安。”
    刘嫖皱着眉头。道:“你们在外倒是悠闲自在了。可不知在父母身边尽孝的道理?每次我们府中团聚。都单单少了你们。”顿了顿。刘嫖和声对刘苹道:“这长安城里。除去我们一家人。你和两个姊姊都是天子的骨肉至亲。闲来就多回长安走走。”
    陈笑笑。却仍不说留下。只是道:“阿母身边还有兄长和珏弟。平阳和南宫两位长公主也在长安。哪就少了我们两人。”说这话。陈眼一转。道:“珏弟才从外面回家。想来乏得很了。怎么还不开席?”
    刘嫖定定地看了陈一会儿。也不再强求。随后把注意力放在进门不久的陈珏身上。刘嫖蹙眉道:“这是怎地了。头发还湿着呢?”陈珏还未来得及答话。刘嫖便已开始责备下人服侍不得力。又命展眉拿了几样小巧的取暖之物。
    陈珏连忙应对着刘嫖的关心。还抽空白了陈一眼。摆脱了刘嫖唠叨地陈嘿嘿一笑。笑吟吟地对着陈珏眨眨眼。自去与隆虑公主说话。芷晴却只移步上前。看着陈珏抿嘴微笑。
    热热闹闹地团聚之后。天色渐暗。一家子女眷陪着刘嫖到内宅聊天。顺便对几个小娃娃评头论足一番。陈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