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安禄山新史 >

第51部分

安禄山新史-第51部分

小说: 安禄山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集贤殿书院的负责人,辖下的学士虽然不归他管,但皇帝也不好问也不问就往他那手下插人,那是不信任。
    “好!源相!你再拟旨,检校东都城门防务事安禄山,戌守有功,加集贤殿书院学士,准自由阅览禁外藏书,再赏钱十万,御马一匹,将军甲一套!”
    “谢吾皇!”安禄山再拜谢恩。
    “陛下!虽然如今刘定高乱党已经平息,但是东都境内必然还有残余分子,为防止乱党死灰复燃,应当派大臣严查此事!”中书令张说提议。
    这个建议非常正确,殿中的众人都点了点头。
    “不错!此事确实不能放松!”
    李隆基目光扫过下面的臣子,虽然安禄山和李尚隐都可用,但是一个名望不够,一个已经被外迁,都不能用。最后看了看,还是把目光锁定在了宋璟身上。
    “朕召宋卿(宋璟字广平)来,本来是想在封禅泰山时,由卿留守东都!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爱卿就提前上任,知东都事吧!”
    “臣!遵旨!”宋璟虽然板着脸,但礼数上却一点不差。
    *************************************************
    皇宫门口,安禄山正准备上马,后面突然追来一人。
    “安学士请留步!”
    “原来是李都督!不知召唤末将有何事?”
    来人正是刚刚遭外迁的前河南尹李尚隐,虽然已经外迁,但是从三品的大臣身份,还不是安禄山这个中级将领可以同论的。
    “昨晚之事,真是多谢安学士了!”李尚隐诚挚的对安禄山行了一礼。
    “这……”安禄山一愣。
    这算什么,觉得我多事,还是我太傲?不过看他诚挚的样子,安禄山又不觉得对方动作中有别的意思。
    “呵呵!李都督客气了!这个,大家都是朝廷臣子吗!”安禄山愣了一下连忙还礼。
    品级上的差异,这个礼他可受不起。
    好在李尚隐行完这一礼后,也就算是完成了心愿,看到安禄山拘束的样子,笑着解释道:
    “呵呵!若不是昨晚安中郎刚好巡视到通洛门,并且指挥有度!乱贼很有可能攻进城门!要是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李某可不仅仅是外迁这么简单了,恐怕人头都难保!所以安中郎昨晚挡住乱贼,算是救了李某的命呀!”
    李尚隐是一个老实人,从来没想过事情发生了,可以把责任推给别人,所以想象的情况,自然是严重了一点。
    “李都督言重了!”安禄山客气的道,心中一动。“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能否请都督告知!”
    “哦!安中郎有话请讲,李某知无不言!”
    “这个,是这样,听都督刚才在殿中说,都督似乎早已经有点线索,但是为何……”安禄山没有再说下。
    “此事……”李尚隐稍微有点为难,但是最后还是叹道:“唉!只因为当初情报送来时,卫尉寺张主簿恰好在场,虽然是机密,却因为张主簿也不是外人,并没对他隐瞒!不过他认为乱民造反,不成气候,只要严加戒备即可,不必太详查!当时李某也是抱了这样的心思,不想最后非但真有其事,而且乱党上万!却是疏于职守了!”
    张主簿?哼!安禄山暗暗冷笑。张垍!你还真够狠的呀!竟然出这样的狠招!不过张说知不知道这件事情呢?要是知道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李尚隐再向安禄山道谢了几句,便笑着离开。
    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安禄山面上也露出了微笑。
    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在为自己捞功劳的过程中,竟然还能不费力的施出一个人情。这个李尚隐犯了这样的错,还能得到李隆基的怜惜,应该是非常受他宠幸,今后在朝中,肯定会尽力的帮助自己,自己算是无意中,得到了一大臂助呀。
    “安老弟在笑什么呢?”一个爽朗的声音响起。
    回头一看,是头戴三梁进贤冠的中书令张说。
    “末将见过张相,刚才末将只是在和李都督话别!”
    “哦!”张说点了点头。
    看了一眼安禄山身旁的俊马,微笑着道:
    “老弟愿不愿意陪老哥哥坐一会儿马车呀?”
    “末将敢不从命!”安禄山低头答应。
    哼!看这个老狐狸还能说出什么话来!今天在殿上,他可是没有丝毫权相的威风,一直被本来不怎么显眼的源乾曜宇文融压着,难道真的是做贼心虚。
    “呵呵!那就请吧!”张说笑着引安禄山来到自己的马车前。
    虽然是宰相的马车,但还是一辆双轮马车,走的慢一点还行,稍快一点就一摇一晃的震动。安禄山的思路不易集中,只得微微低着头,等待张说的训话。
    “安老弟!上次的事情,老夫可真要多谢谢你了!”
    “呃!这个,张相说笑了!”安禄山知道他说的是玉真公主的事情,但这似乎说不上什么感谢。
    “唉!犬子顽劣,前阵子找不了老弟不少麻烦,还希望老弟不要怪罪才好!”
    安禄山嘴上连忙假惺惺的表示理解,不会怪罪。
    心中却是暗骂,老狐狸,你这样说,我敢回答了一个不字吗!虽然老子现在看上去很风光,但是不管是崎王范还是武惠妃,都是随时可以把自己牺牲掉的。玉真金仙两人虽然喜欢自己,但他们还没有到能动摇李隆基意志的地步。自己平时做事又不是很谨慎,你这个宰相,想要找个借口给我安上个谋反罪名,并不是很难。
    只是这样的客套的话一开始,双方的谈话就没了实质性内容,直到马车快到燕国公府(张说封爵燕国公),忍耐不住的张说才说出了今天谈话的关键议题。
    “老弟呀!上次集贤殿书院承旨编修藏书,老哥哥没有选你参与,你不会怪罪吧!”
    “哪能呢,安禄山一介武夫,虽然喜欢胡诌几句打油诗,但最喜欢的,还是上阵杀敌,浴血奋战呀!”早就准备好的安禄山一脸兴奋的说道。
    “呵呵!我想也是!听说老弟在幽州开了个炼钢炉,锻制铁器,就知道老弟是好杀伐之道的!”张说笑着眯起了眼。
    幽州炼钢炉!安禄山只觉汗毛孔一张,后背上已经开始见汗。
    “哪里!那是因为在下叔辈李公开设了一个马场,经常向幽州府兵供应军马,需要炼制一些铁器,才委托安禄山的下人前去帮忙的!那个,并不是给安禄山个人的!”
    该死的张说,他的那儿搞来的情报!自己远在幽州做的事情,也能被他这么快察觉。私自炼铁本来没什么,但是安禄山这样大规模的冶铁炼钢,就很容易被怀疑上有其他目的!要是封疆大吏,则会被怀疑有制兵器准备造反的倾向。
    虽然安禄山当初为了借口,特地把炼铁作坊迁到了马场,只是规模毕竟大了点,如果张说一定认为自己是造兵器准备谋反,再来唆使几个御史弹劾,就算自己不被砍头,前程也肯定完蛋了。到时候,心芸,玉真,金仙,这些女人,还有偌大的家产,自己还保的住吗?
    安禄山粗粗一想,后背就又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实在太大意了!
    “呵呵!是吗!我还以为是老弟准备大量煅制兵器呢!”张说眼睛紧盯着安禄山。“唉!幸好老哥哥我是知道你为人的,要是换成那个宇文御史,恐怕就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就唆使御史们向天子禀告此事了!”
    听了张说后面一句话,安禄山算是明白他的意思了。他就是看到宇文融有拉拢自己的倾向,想让自己表个态度,是支持他,而不支持宇文融。心头苦笑,不就是要拉拢自己吗,何必那么吓唬人呢!
    “张相才是真正了解安禄山的人呀!” 安禄山忠厚的脸上一片激动,“如此知遇之恩,安禄山无以为报!今后相爷有何差遣,尽管吩咐便是,安禄山决不皱一下眉头!”
    “哈哈哈!安老弟现在加了学士衔,今后就可以随时参与廷议政事,老夫那里敢差遣你呀!大家同是朝廷大臣,互相帮助即可!”张说摸了摸胡子笑道。
    “这个当然!”安禄山恭敬领命。
    哼!不就是廷议的时候,让我尽量的站在你一边吗!还什么假惺惺的互相帮助!
    *******************************************
    躬身送张说的马车进了燕国公,安禄山才转身离开!
    唉!看来那个炼铁作坊,又只得缩小规模了!不然自己就会处处受制于张说!
    不过今后做事也要小心点了,自己毕竟还是官小位卑,不能太大意,要不还会被张说这样的人抓住把柄。
    至于那个张垍,哼!等张说下台了再收拾你!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七节 行营现亲人
    开元十三年(西元725年)冬十月,癸丑,在安禄山的帮助下,僧一行和梁令瓒等人费时半年,做出了水运浑天仪(又称水运浑天俯视图)。“上具列宿,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置木匮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击鼓,每辰击钟,机械皆藏匮中。”其实就是一个自动报时种而已(注:正史上确实存在)。
    就在同月,由安禄山提议建造的大唐藏书馆,正式宣告峻工。这个耗时一年半,耗资十万贯的藏书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最好的藏书设施。
    根据安禄山的设计安排,前馆是开放给大唐的官员和各学学子们使用的,里面陈列了大量有安禄山赠送和刊印的普通书籍,以及朝廷一些开方式图册的副本;后馆和地下室是藏书的地方,里面陈列了大量的孤本珍本原件,还有一些重要的机密文件,这里是皇帝和王公贵族,高官重臣才能进入的地方。
    另外,藏书馆还建有一个别馆,它是开放给普通人的读书场所,这里基本上是一些朝廷认为不重要的书籍,如佛道经籍、工农业技书、一般的教化书籍和朝廷通告之类的。和正馆有城墙城门相隔,面积不大,藏书很少!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也还是安禄山坚持下才造的。
    由于水运浑天俯视图同时制成,在安禄山的强烈请求下,加上僧一行梁令瓒等人的附和,朝廷出资在藏书馆正门口,也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水运浑天俯视图。来到藏书馆的人,都能看到这个高大的自动报时器。而且加重了扩音效果,时辰到的时候,方圆十里都能听到钟声。
    自此,这个藏书馆,不但成为了大唐文人雅士的学术聚集地,同时还是各种天文地理术士的研究所。大唐的科学院的雏形,也开始初步形成。
    而去年上半年开始的子午线测量,也已经完成,本来测量一次就行了,不过安禄山作为现代人,知道这样的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要求连续测量,进行校对。这样经过两年,正式的数据终于出来。
    当时主要在黄河两岸平原地区设置了四个测量点,由北向南有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汴州浚仪太岳台(今开封西北)、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豫州上蔡武津馆(今河南上蔡)。其中白马在黄河北,其他三点都在黄河以南,它们均介于差不多在同一经度上,做到了安禄山要求的“南北使正”。经过僧一行统计,白马至上蔡总计约五百二十六里两百七十步,第一次测量北极高度相差约一点五度,最后得出大约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这已经算是得出了子午线一度的长度了。但经过安禄山的精确计算,最后测算结果得出子午线一度长约为111公里(现代理论值为110。6公里)。
    不过安禄山奏请将朱雀大街定位本出子午线的计划,却半途夭折。他试图说服李隆基等人大地是球形的努力,在小小的辩论了一番后不得不放弃。理由还是那么单调,如果是球形,那人怎么站立住?万有引力!那万有引力有是何物?苹果落地!苹果是何物?……虽然安禄山自己了解,但是知识结构的差异,让他根本无法说服这些人。为了前程,安禄山终于还是决定放弃。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十月辛酉,李隆基车驾从东都出发,前往泰山封禅,百官、贵戚、四夷酋长从行。安禄山在张说和岐王的帮助下,也搭上了这次功勋之旅。
    洛阳到泰山虽然远了一点,但真要走的话,来回也就个把月的事,只是皇帝走起路来一步三摇的,当然不可能这么快,所以队伍行走了近半个月,还没抵达山东境内。实在是因为扈从人员太多了,每置顿,数十里中人畜被野;有司辇载供具之物,数百里不绝。经常是太阳挂的老高,大家就得忙着安营扎寨,要不然到天黑还不一定能安置完;日上三竿了,部队还在收拾行装,虽然天没亮大家就起床了。这么多时间浪费下来,行路当然不可能多了。
    安禄山这次统帅的是羽林骑兵,仅仅需要负责护卫四夷使节的安全,任务并不重,只要每天打扮的像只公孔雀一样就行。半个月下来,到是收到了不少礼物。安禄山当然是直接具表呈送李隆基,而李隆基对安禄山的这番表现也非常赞赏,留下一些逾制的东西,其他的又重新赏给安禄山。
    “呜!累死了!累死了!”安禄山精神抖擞的坐在一个大方凳上,最上却高声的呼叫着太累。
    “这样是不是好点了?”身后正在给他锤背的武生装俊秀小兵轻声问道。
    不过话一出口,就听出是女声来。
    她正是安禄山的贴身女护卫,兼职侍姬高素美。
    “恩!这样舒服多了!”安禄山舒心的往轻轻一靠,将脑袋靠在那两座柔软的山峰上,还不时轻轻的扭动一下。
    正要说累他也不累,不过是为了展示大唐威武之师的形象,拘束的在马背上骑了半天,自然有些难受,让少女娇嫩的手一捏,其实已经精神了大半。
    自己正是找对人了呀!安禄山心中暗赞。这个本来杀气腾腾的女刺客,一旦成了自己的侍姬,竟然听话的像只小狗,叫她干什么就愿意干什么,特别是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更是比心芸这个正式小妾还要体贴。
    只是安禄山这么往后一靠,身后那个小姑娘受不了了。
    “主人!你这样,奴婢怎么弄呀!”
    “嘿嘿!怎么弄,当然是这么……”
    “嗯咳!”一声清脆的咳嗽声,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