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219部分

大唐军魂-第219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居刺史之职。刺史所常乃一州之地,其职过于重要,陛下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干之士任此职才可,不然是要毁我大唐之本
    “你有没有想过,若有一天你犯了错,联把你所有的职务都免了,没有你祖父和你父亲世袭下来的职务,那又如何?你还会如此说吗?”李世民眼神咄咄逼人,口气也很是不一样地说道。
    “陛下,若臣所作犯了法,或者陛下觉得臣没有可用之处,那臣即使作了平民,也无怨,臣没能力,何以能当大任?若这样陛下还委以朝中重责,那不是误国误民吗?。李业诩听了李世民的话,心里虽是一震,但还是硬着头皮。口气不变地说道,“臣也自觉只能领几个兵。在战场上胡乱冲杀一阵,若要让臣去治理一州之地,那也是在臣的能力之外”
    “臭小子如此说,还真来劲了”。李世民有些被噎着,气恼地说道。
    “陛下,臣只是据实说而已”李业诩还是口气不变。
    “你有何才,联还不知吗?这一州刺史之职,你是看不上眼的了”倒是李世民缓了口气。
    “陛下,臣是自知自己能作什么,臣自幼生活在长安,没下过地,没耕过田,不知百姓疾苦,对具体的民生之计也无从知晓,臣也相信绝大多数的官宦子弟也是如此。所”此人的后代世袭刺吏,实在不是好的政策。”李时册微狐地叹了口气道。李世民世袭刺史的诏令已下,以后如何收场,还真不知道。
    “联世袭之策,还不是出自无奈,给世家”李世民说了半句。即收口。
    “世家?。李业诩想不出来世家竟然还有力量能逼皇帝。
    “贤侄,你不会不知道世家的力量吧?。李世民有些傻眼,眼前这李业诩还真有些地方聪明过头,有些地方又傻得可爱。
    李业诩摇摇头,说实在,来大唐这么多年,李业诩并没见识过世家有何力量,这可能与他一直在军中有关系,当下也想听李世民细说什么。
    李世民又有想踹李业诩的冲动,不过还是忍着,耐着心讲了一些关于世家的事,李业诩听了有些咋舌,这才知道,世家的力量竟然如何庞大,一些时候竟然都可以与皇命相抗”
    李世民最耿耿于怀的一件事,那就是想纳崔氏家族的一女子为妃。结果,崔氏族长竟然抵制这门与皇家的姻婚,最后把这名女子许给了他手下的程知节为妻。
    李业诩听着这,惊讶地张大着嘴巴,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奇妙的事。李世民还有娶不到的女人?
    怪不得程知节那老妖精,天天看着那么得意,一个李世民都娶不到的女人,被他弄到手当老婆了。这不,老妖精在李世民面前肯定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优越感,敢在皇帝面前吹胡子瞪眼睛,而李世民为了体现自己的大度,不与程老匹夫相计较小只能咬碎牙齿咽肚里。
    但当皇帝的,遇上这样的事,肯定是耿耿于怀的,更别说世家还有那么多与朝廷相抗的事,
    李业诩也对程知节的正妻崔氏大有兴趣。想去看看这位被两位大唐最有名的恶汉争抢的女人长得一副什么倾国倾城的样子。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相熟的程处默和程处亮两兄弟应该都是崔氏所生。一想到这,李业诩有些被吓着了。
    这样两人的母亲,会是什么样的呢?生出来的程家兄弟都是这么一副对不起大伙的长相。也不定能好到哪里去,谁也不敢去想会是一副花容月貌的样子。或者是程知节这老汉的遗传基因太强大了,把老婆的优秀基因都摧残成隐性了,独遗传下他那恶劣的基因,成显性表达出来?
    “贤侄,贤侄正丫丫间,李世民又在唤了。
    “陛下,臣在认真地听着呢”李业诩惊醒过来,坐正身子,自己心里这万恶的想法不能被李世民知道,不然这皇帝恼羞成怒,找个理由修理自己那就不太妙了。
    “联问你事呢。你怎么不回答?。李世民说道,果然是有些恼怒了。
    “陛下,这样的事,臣不敢回答什么关系到朝中最可怕的两个。黑恶势力之间斗争的事,如此敢开口,何况还没仔细听李世民问什么呢。
    “也罢。这事你是不好回答没想到李世民真的不再问了,“你也不常到这些来,我们再聊一些其他的事
    “陛下,臣这段时间忙于军中练事务,各地情报都没去关注了”李业诩还以为李世民要问情报方面的事。
    “原本准备到长安来的弃宗弄赞,又回到了逻些城”李世民似有些自嘲地道,“羊同王李迷夏趁吐蕃势微,举兵攻击弃宗弄赞的一些部落,弃宗弄赞又回逻些组织抵抗去了,联也下了诏令,让李迷夏止兵,同时让弃宗弄赞也整治一下自己的部下,以防被羊同吞并了”
    “陛下,让这两部再打一仗也是好事”李业诩道。
    弃宗弄赞和李迷夏再掐个两败俱伤岂不是更好?“只是,陛下我们是不是要派军队干涉?”李业诩小心翼翼地问道。
    羊同出兵攻击弃宗弄赞,那大唐正好有理由出兵助之,并顺理成章地进入逻些城。
    “不急,我们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准备西北的战事”李世民皱皱眉道,“大唐暂时还不能应对两处战事,所以只能抓最主要的!”
    “陛下,西北有重要情报来了?”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顿时有了兴趣。既然李世民现在不愿意立即解决吐蕃问题,弃宗弄赞暂时又成不了气候,先放一放也没什么,程知节还屯兵有松州一带,正进行高原的适应性练呢,随时可以做出反应。
    “暂时还没有!”李世民的话却让李业诩稍稍的失望,“其中的一些事联想问你,若要出征西北,我大军数量不会少,但物资供给困难,且不可能一战就解决所有问题,若我大军要驻扎在那里,粮食、物资供应都是成问题的
    “陛下,臣有一议可解决”李业诩很是坚决地说道,“即军事屯田
    军事屯田,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后来西北那个大省所设的生产建设兵团,事实证明,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在维护那个中国最大省份的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业诩这段时间为了准备进行的对西北征战,也想了很多问题。李世民所问的,也进行了详细的考虑,若我军要在西北站住脚跟,二白中原的物资供应以满足需求,那样万物资供应斤口有粮食能填饱肚子,大军不战自乱。一定要想办法就地取材。
    “屯田制前几朝都有施行,联也考虑过。你与联说说你所想的李世民听了李业诩所说的,脸上神情很是戏剧化,令李业诩继续说。
    李业诩看不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只得继续说:“军事屯田,就是利用军队组织进行屯垦戍边,由士兵和士兵家属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这样在一些远离中原腹地的地方派兵,再也不必劳师运粮,此举极大地减轻了朝廷和百姓负担,使得那些地方可以就地取粮,许多时候,粮食对战争的胜负,还有百姓的安定,是压到一切的因素
    “曹魏时期,在临近蜀、吴的边界地区。一大批军屯基地陆续创立,在没有战事时,由军中士兵垦荒耕种。仅在关陇地区,便设有长安、接里、陈仓、上邦等多个军屯基地。事实证明,这些基地在抵抗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蜀魏之间群山连绵,交通不便,诸葛亮五次北伐,没有一次不面临补给困难的问题。虽然他设计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当时先进的运输工具,但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物资供应这一问题。魏军一旦坚守不出。蜀军围困一段时间后,无粮可食,撤退便成了唯一结果。
    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两军在上邦的交兵演化成了激烈的粮食争夺战,魏帝还特地派出增援部队去保护屯田。以防止蜀军抢夺粮食。形势如此,蜀军无粮,诸葛亮纵然足智多谋,也只能抱恨回师。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终于意识到了屯田的重要性,这才一边与司马懿对峙。一边在渭南屯田,做持久作战的打算,可惜这时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屯田渭水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魏国取得了抗蜀战争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屯田政策的胜利。这是李业诩这段时间研究前几朝关于军事屯田方面的事得出的结论。
    “臣觉得,这方法特别适合应对西北那一块地方,西北之地虽然大多地方都是沙石地,但也有很多河流和绿洲。这些河流绿洲边,是很好的种植地和放牧地,一些地方已经有人耕种,一些地方还没有什么人关注,若我大军进军西北,一时难以消灭西域诸小国,那可令几将屯兵西域河谷边,驻城守卫,同时令军队在无战事时,垦荒种植,以取得军中所用之物资,这样我军就可以长期在那里驻守,不会因我中原之粮食供应不及。而出现窘境。待我力量稳固后。再慢慢收拾这些小国而且,在我大唐将那一块地掌握后,为巩固治理,也更是要采取军屯之策,以使得我大唐军队能长期留驻在那里”。
    李业诩接着把他所知道前朝一些军屯情况,及大概知道的后面几个。朝代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还把后世的南泥湾,当然更主要的是生产建设兵团模式详细地向李世民讲了一遍,最重要的几点,就是屯垦、戍边、长期留驻。
    南泥湾和生产建设兵团都是王胡子的杰作,王胡子的威名还可止西北一带小孩哭,李业诩心中对这位可敬的。威镇西北多年的将军充满了敬意。
    “此是好计,只是”李世民眼中满是赞赏,但语气里还是颇有顾忌。
    “陛下,各军镇守将可以几年即轮换一次,各文职和军职人员不相互隶属,军屯的物资要先被文职官员收取后,再发回军中,这样可以做到相互制约”后世生产建设兵团具体如何动作,李业诩不得而知,但他知道,现下的朝中百官。还有面前的这位皇帝,对这些事情应该很在处理经验的。
    李业诩悲叹一声。封建帝王最怕的还是手下造反,这样军队民生都集一体的军屯制度,李世民不放心那是肯定的。
    “联对军屯制度已经考虑了良妇。李业诩没料到李世民这样说。“今日再听贤侄一说,确实这是最佳方式”小
    “陛下”。李业诩大喜,李世民自己也想过这计了,真是英雄所见啊。
    “贤侄,你愿意在西北屯垦戍边吗?。李世民满是戏德之色着着李业诩。
    “只要陛下有令,无论要臣到哪里,臣都坚决执行陛下之令李业诩没想过自己到那西北之地去呆上几年来,但李世民如此说,也只能这样应。
    “联说笑呢,贤侄如此大才,联怎么会让你去屯垦戍边。李世民很随口地说道。
    这话在李业诩听来味道却感觉大不一样。其中可以有很多种意思可以理解。这皇帝说这是什么用意?
    李世民似乎也回过味来,“军事学院筹建在即,联还要你负很多事,如何能在外镇守?镇兵之将小军中多得去,但能帮联做这些事的,却不多。你李翼是不可少的!
    听了李世民这画蛇添足般说的话,李业诩还是有些不对味儿,只是也不好说什么”   
第二十九章 西北风云又起
    “贤侄,过些日子天也要转凉了,联也要回长安,一些事儿再找你聊。你先去吧”。李世民看似也乏了,吩咐李业诩走了。
    “是,陛下,臣先告退”。李业诩作礼告退。
    对李世民这样,李业诩都已经有些习惯了,什么事都先听在心里,不会发表同意或者反对的意见,过些时候有可能直接就把诏令发了出来。
    像李业诩这样级别的虽然也算是朝中重臣,但还没够级别参预朝政,在政事堂议事时候是没资格参加的,所以很多诏令如何产生,李业诩还是不清楚。
    以李业诩的分析,李世民认同的观点,一定是会向其他朝臣们征询意见,不一定经过朝议,在政事堂过会后。就直接施行了。
    李业诩快步出了九成宫的正殿,穿过宽大的庭院,正准备往外走,这时匆匆地跑过来一位少年人,李业诩一看,正是晋王李治。
    “见过晋王殿下”。对这个历史七的高宗皇帝,李业诩不敢失礼。
    “李大将军,本王在这里等候你多时了”。李治同他的几个哥哥一样。看到李业诩也是一副崇拜的目光,“听几位皇兄说,大将军一身武艺很是高深,本王在这里没事做,天天就是溜马,你能陪我练武艺吗?。说着露出一副乞求的目光。
    长得白白嫩炮的李治一副养尊处优的纨绔样子,也似并没练过什么武,看样子也只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李业诩都没和李治打过什么交道。一则因为李治实在是年少。而且还是一直与长孙皇后同住着,平时很难见到;二则李业诩自己实在是忙,也并不愿意去和这些皇子们打交道。除了一个。李恪;再则,李业诩潜意识里觉得,在他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后。李治再没有机会能坐上皇位。只是虽然如此想。对李治的要求也不敢直接拒绝,李业诩当下委婉地说道:“殿下,末将奉陛下旨意,这次是有重要事儿到这里来。还要急着赶回长安,第一卫军各项练任务都是末将直接负责,军务不敢懈怠,不然陛下要责罚的,还请殿下见谅
    “唉,本王就知道你会如此说的!”李治失望地叹了口气,“我向母后提这样的要求,母后也是如此说!只是大将军可以时常到这儿来啊,从长安到这里,换马只要大半天就到了”。
    李业诩没应李治的这番话。因为他已经发现,一个能管李治的人过来了。
    “稚奴,李大将军有重要的事儿要去处置,你现在如何能拦着大将军传来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
    说话的正是长孙皇后。
    李业诩敏锐的观察力,在长孙皇后还在远处时候就已经发现,知道长孙皇后会替自己解围来了。
    李治刚才的话确实太无理,让李业诩都有些恼怒,自己辛苦地在大日头私练士率,这个,当皇子的在九成宫享受清凉,还要求自己快马跑到这里来,为他教授武艺,真是吃饱了撑着,不知道干事的人辛苦。
    “见过皇后娘娘李业诩对几名宫女簇拥着过来的长孙皇后行了礼。
    “稚奴,你先下去吧,你父皇正找你蚓”长孙皇后威严地对李治令道。
    一脸郁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