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10部分

杂谈-第110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条约还对德国海军的编制进行了同样严格的限制。规定海军规模不得超过一万五千人,军官不得超过一千五百人。同时规定海军军官必须服役二十五年,虽然战后德国一片萧条,失业率惊人,各种高素质人才不会放弃入伍的机会,但是如此漫漫无期的服役期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士气。
1919年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市首次举行会议,并制定宪法,德国变成了共和国。总之,在满目创痍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废墟上,魏玛共和国成立了,而德国海军,也开始了漫长的重建过程。
第二节 艰难中起步
最初的几件大事
凡尔塞和约签定后的第一年并不太平,1920年三月,一起形同闹剧的政变发生了。国民议会中的一位议员,试图脆弱的魏玛共和国,少数右翼退役军人表示支持。当时的德国海军司令,阿道夫&;#183;冯&;#183;特罗塔不明智的对政变者表示支持,然而他未曾想到的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支持者,仅仅三天政变即告失败。而海军司令本人不得不极不体面的引咎辞职。更糟糕的事,时任海军总参谋长,也是未来的德国海军总司令,经验丰富的老将 雷德尔也被牵连,虽然被相关的调查委员会排除同谋的嫌疑,仍然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调任闲职。
开局的不利并不能阻挡海军重建的脚步。1920年英国允许德国只建造一艘不超过六千吨级的巡洋舰以替换老朽不堪的旧舰。于是德国把握机遇,在1921年十二月建造了埃姆登号轻型巡洋舰。因为设计人员缺乏等种种原因,该舰的设计依旧沿用了一战时期的设计模式。1925年一月七日,蒙蒙细雨中轻巡洋舰埃姆登号在威廉萨文海军基地造船厂下水,许多海军官兵冒雨出席了和约后首艘德国军舰的下水典礼。尽管该舰有种种的缺陷,但是海军还是艰难的迈出了重建的第一步。
几乎在建造埃姆登号的同时,海军对威廉敏娜海军基地通往北海的航道进行开挖,以便大型水面舰艇可以通航。在那一时期,基尔运河也进行了类似的疏浚。
在二十年代最初的几年里,还有一起似乎同德国海军没有任何联系的事件——啤酒馆暴动,很少有人能在当时预见到政变的首领之一,阿道夫&;#183;希特勒最终会给那个国家以及那个时代来多么大的震撼。
“不合法”时期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虽然海军方面还不敢太过明显的在条约监督委员会的眼皮子底下捣鬼,但是海军还是在想方设法的同和约打擦边球,相继完成了舰上蒸汽弹射器、可用于鱼雷和水雷的磁触发引信、航空鱼雷、航空****和SK C/28型五点九英寸舰炮等新技术的开发。然而最胆大包天的莫过于围绕着一个被称为IvS公司的一系列鬼把戏。
凡尔塞和约禁止德国海军拥有潜艇,但是德国人很清楚这种武器的价值。一战中德国海军就是凭借着这种在当时还原始和简陋的水下杀手,创造了惊人的战绩。
大约在1922年,条约允许英、美、法、意和日本被获得原应在1922年解体的德国潜艇以供研究。同年,一直和德国关系密切的阿根廷,试图和德国人合作,以谋求建立一支潜艇部队,阿根廷人的计划甚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的设计办公机构。没过多久一家名为“船舶建造工程局”(简称IvS)的企业在荷兰注册,显然这是为了回避凡尔塞和约所规定的“即使用于商业目的也不允许德国获得后者建造任何潜艇”的相关条文而搞的鬼。该企业其主营业务是为土耳其、西班牙、芬兰、阿根廷等国建造潜水艇,IvS的造船台分布在伏尔甘公司在汉堡和斯德丁的两个船厂,以及克虏伯拥有的两个船厂,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和不来梅的威塞尔船厂。一开始,该企业试图通过商业运营的方式来进行运作,但是从1925年起以海军司令部高级幕僚沃尔特&;#183;罗曼为首的一个秘密集团为了能在不破坏条约的前提下研制潜艇以及相关技术技术,通过某个专门为海军而设立的“皮包公司”对该该企业进行大规模援助,根本目的在于为德国海军进行新一代潜艇的研发和技术储备。
不仅仅如此,德国人还在基尔秘密建立了潜艇学校,利用那些为土耳其、芬兰等国建造的潜艇进行试航和调试的机会,用以培训自己的学员。其意图在明显不过了——用不了多久,德国海军就要重建自己的潜艇部队。
这种背着条约监督委员会也同样背着国会的勾当没有能延续多久,到了1928年早些时候,风声传到了德国国内那些反对扩军的人士那里,于是国会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查组。事实不久就被查明,于是相关人物不得不引咎辞职,这也是八年里德国海军内部的第二次“大清洗”, 沃尔特&;#183;罗曼上校和海军总司令阿道夫&;#183;曾克尔以及一大批相关人员被撤换。海军总司令的人选自然成了问题,于是有人想到了一直被闲置的雷德尔。虽然有人认为雷德尔过于古板,但是事实上这种担心并没有持续下去,新任海军司令很快以自己的能力证明了这种担心是毫无必要的。
事件很快就被平息,并且在雷德尔的努力下,官员们消除了对“罗曼计划”的不满,并承认了该计划的重要性。更加重要的是政府为此专门通过了一项秘密拨款法案,利用一些比较隐秘的渠道相关计划提供资金。用雷德尔自己的话说这是“争取了某种程度的合法性”。
海军重建工作全面展开
到了1925年底,德国海军旧时代的“遗产”之一——四艘老式轻巡洋舰达到了条约所规定的二十年的舰龄,于是议会通过了建造三艘六千吨级和一艘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的相关法案,于是在1926年初三艘轻巡洋舰的首舰正式动工建造。这两级级轻巡洋舰使用了全新的设计,配备口径为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三联装九门,安装了全新的射控系统,以及较强的防空火力,战斗力比之埃姆登号有了显著的提到,也因为使用了新设计的动力系统,其航速可达三十二节以上。两型军舰唯一的区别就是,五千吨舰的航速略低而且只有一个烟囱。
1927年三月六千吨级舰的首舰下水,取名为“柯尼斯堡”(Konigsberg),因此三艘巡洋舰定为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到了三十年代早期,该级的三艘军舰全部完成并服役。而五千吨级的“莱比锡”号轻型巡洋舰(事实上由于一再修改设计和提高建造要求,该舰的排水量比前三艘都要来得大!)也于1928年开工并同样于三十年代早期建成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首个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到了三十年代初,德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五艘新型巡洋舰,虽然比起海军最辉煌的时期来说,这可能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这个头开的不错”。
随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到来,海军即将展开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袖珍战列舰。
第三节  建造袖珍战列舰
凡尔塞条约带来束缚,而华盛顿海军协定给予新的希望
德国人的军舰曾经在日德兰大海战中,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影象,强大的生存能力和较小口径但是密集而准确的舰炮火力都使强大的英国海军吃够了苦头。战后,在彻底肢解了德国公海舰队以后,又在凡尔塞和约中添加了许多用以抑制德国舰队重新崛起的条款。
除了第一章中所提到的限制人员与机构,限制舰队规模和更新速度的以外,限制军舰的性能也是套在德国海军头上的绞索之一。排水量不得超过一万吨、主炮口径不得大于二百八十毫米,这使得德国海军在条约许可的前提下不可能造出可以和其它列强新锐战舰(英国的纳尔逊级、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相抗衡的军舰,从而使之只能成为一支能力有限的地区性海上力量。
1922年二月六日,华盛顿条约(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正式签署,数十艘在船台上建造中的新锐巨舰被陆续拆毁和改建。德国人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因为该条约规定:用来进行战斗的、非航空母舰和战列舰以外的舰船,其排水量不得超过一万吨(一万零一百六十公吨),或主炮口径不得超过八英寸(二百零三毫米),而和约允许德国人建造排水量不超过一万吨的可以携带十一英寸口径的舰炮的军舰。只要这种军舰航速能在二十五节以上(当时最快的战列舰航速二十五节),面对战列舰时加速逃逸,那么只要能在广阔的大西洋上避开英国人仅有的三艘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声望号、反击号),她将可以无所顾及的去破坏英国人的海上动脉。
正因为逝去的时代几乎没有给新兴的德国海军留下什么象样的遗产,而海军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更何况脖子上还套着凡尔塞和约的沉重绞索,所以在下一次战争中,德国舰队不可能、也没有实力以夺取制海权作为主要作战目标。对于它的主要敌人英国皇家海军,虽然有着庞大且实力强悍的舰队,却又有漫漫的海上航运线需要守卫,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航运线给它运来了出产自其遍布于全世界的各殖民地的丰富的物产,正是这些物产,在长达三百五十年的时间里滋养着这个国家,而今天这也是维持着日不落帝国最后余辉的关键。掐断它!这是德国海军在下一次战争中的主要使命。所以,重建德国海军需要袖珍战列舰!
袖珍战列舰的设计和建造
就在雷德尔继任海军总司令一职后不久,德国国会开始进行有关建造袖珍战舰的表决,不例外的如同其他一些武器建造提案一样,该计划也受到了一些议员的质疑,“到底是要军舰还是要孩子赖以成长的食物?”但是表决终究是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建造五艘袖珍战列舰的提案。大约在二十年代的最后一年的两月,袖珍战列舰的首舰开始动工,她被命名为“德意志”号。1933年四月一日完工入役。
该舰的设计是在条约限制下的极限,结合德国海军的战术需求而精心设计建造的。战舰设计的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的将排水量限制在一万吨内****袭击舰所要求的大航程,解决之道就是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来源,虽然在重量上并不比蒸汽轮机更轻,但是油耗却远低于使用锅炉的蒸汽轮机。因此该舰安装了八台总输出功率为五万四千马力的“MAN柴油机”,双轴四驱动布置,极速达到二十八节,该舰设计载油量超过三千吨,低油耗的动力系统加上较大的燃料储备量使其续航力更高达以十五节经济速度航行时一万六千海里,此外该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广泛使用焊接技术建造的军舰,船体重量比之铆接的同类舰艇轻至少百分之十五。德意志级的主要武器为六门十一点一英寸的舰炮,为三联装布置,前后各一个炮塔。辅助武器为八门单装五点九英寸副炮,在长艏楼型的舰尾处左右各有一具四联装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该级的前两艘各安装了三门八十八毫米高射炮和一定数量的三十七毫米、二十毫米的对空机关炮,而于1936年完工的三号舰格拉夫&;#183;施佩号则用六门双联装的“SK C/33型四点一英寸(一百零五毫米)”高射炮代替了八八炮,同时装甲也教前两艘有了一定的强化。
1931年,在首舰“德意志”号的下水仪式上,时任德国总理的海因李希&;#183;布吕宁说道“在本次典礼上,德国人民将要向世界证明,尽管我们身上还套着条约的枷锁,经济也不景气,但我们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家园,捍卫我们的荣誉!”这一级军舰,可以说是寄托了德国人的莫大希望。当时德意志级的二号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即将开工,而三号舰格拉夫&;#183;施佩伯爵号也正在筹备中,海军司令雷德尔一直为此忙碌着,全然不管当时德国国会内部人和纳粹的的勾心斗角,他一心只想重建德国海军。
首舰“德意志号”于1929年二月五日开工建造,并于1933年四月一日建成服役;二号舰舍尔海军上将号于1931年六月二十五日开工,1934年十一月十二日建成服役;三号舰格拉夫&;#183;施佩伯爵号于1932年十月开工兴建,1936年一月六日完工入役。
这三艘袖珍战列舰的建成使德国人有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舰队,而原计划还将继续开工建造五艘中的D号舰和E号舰,而这一切却因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到来而被完全的改变。
1933年三月魏马共和国国会通过了给予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党魁阿道夫&;#183;希特勒以独裁权利的《授权法》,该党派的二号人物赫尔曼&;#183;戈林在国会会议上高呼道“魏马时代结束了!”
第四节  海军建设的高峰
重建驱逐舰部队
1934年,也就是纳粹党上台的第二年,德国人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驱逐舰。一战后的第一级舰队驱逐舰“1934年型(或者叫Z1型)”被大量的建造。这种装备五座单装五英寸炮以及四联装二十一英寸鱼雷管,航速达到三十八节的舰队驱逐舰排水量高达两千两百吨。到了1935年第一季,这一型驱逐舰一共被建造了十六艘。
作为在长达二十年的空白时期后新设计的第一种驱逐舰,“1934年型”未免存在着诸如:适航性不佳、稳定不良、引擎震动太强此类的问题,德国人也很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当最后的六艘“1934型”还在船台上的时候,他们又拿出了“1936年型驱逐舰(Z17型)”的方案。该型其实是“1934年型”的改进,排水量更大,稳定性和适航性以及续航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该级驱逐舰的建造一直持续到了二战爆发前几个月,共被建造六艘。    
不仅仅是上述的二十二艘舰队驱逐舰,德国人还兴建了数量庞大的大型鱼雷艇,其中一些大吨位的鱼雷艇比之小型驱逐舰在性能上没有太大的差离。主要有“1923年型”六艘;“1924年型”六艘;“1935年型”十二艘。1940年四月十三日的“纳尔维克海战”中,驱逐舰舰队损失惨重,在那段缺乏驱逐舰的困难时期中,这些大型鱼雷艇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驱逐舰的职能。
英德海军协定的签署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海军建设
就在魏马共时代结束后不久,1933年十月,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国政府借口其他国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