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11部分

杂谈-第111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德海军协定的签署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海军建设
就在魏马共时代结束后不久,1933年十月,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国政府借口其他国家不给德国以平等待遇,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联。就在这一年的财政会议上,德国的军费比上一年(1932年)翻了三倍,达到了三十亿马克。在将来的岁月里,这个数字还会不断的提高,在开战前的一年,这个数字将会提高到二百七十亿马克,达到了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四之多……
1935年六月十八日,《英德海军协定》正式签署,德国表示自愿将水面舰只总吨位和潜水艇部队的总吨位限制在英国人的百分之三十五和百分之四十五。英国人喜气洋洋,认为这是德国人为了表示永世和平而作出的诚意。而事实上当时的德国海军总吨位不足十一万吨,也根本就没有什么象样的潜艇部队。反观英国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总吨位超过一百二十万吨。因此,德国海军得到了可以公开的大规模扩建的许可证。
1935年七月六日,早已设计好了的重型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铺设第一块龙骨,这种新型的重巡洋舰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四千吨,安装有八门“SK C/34型八英寸(二百零三毫米)”舰炮,两联装四座炮塔,水线处和要害部位有较厚重的装甲保护,战斗力远远胜于那些如同纸糊的“条约型”重巡洋舰。为了应付来自空中的威胁,该舰还安装了六座双联装的“SK C/33型四点一英寸(一百零五毫米)”高射炮以及大量小口径速射炮。到了1939年四月二十九日该舰正式服役,而该级的二号舰“布吕歇尔”号也于二战开始后不久的九月二十日建成服役。
建造比德意志级更庞大的主力舰
《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在吨位许可的前提下,德国可以建造一支舰队。而希特勒也曾向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表示,他“不想追随第一次大战前的海军建设政策去建立一支强大到足以和英国制海权挑战的舰队,但是他要抗击法国正在进行的造舰计划。”并且多次向英国人暗示“德国海军的政策将不是针对英国的。”所以在取得英国人的信任后,他授意海军停止建设于1934年开工建造的D号、E号战舰(也就是德意志的四、五号舰)转而建设新设计的战列巡洋舰。于是 “沙恩霍斯特”级应酝而生。 
“沙恩霍斯特”级安装有三座三联装的十一点一英寸主炮,前二后一布置,本来希特勒还想给她换装三座双联装的十五英寸主炮,但是因为因为担心“步子迈的太大,狠狠摔上一交”而作罢。不过德国人留了一手,两艘“沙恩霍斯特”级的主炮塔座圈都是按照双联装十五英寸主炮的后坐力来设计的,所以一旦战争爆发,她们可以轻易换上十五寸的巨炮。除了三座主炮塔以外,该级还装备了总计八座五点九英寸的副炮(四座联装、四座单装),和七座双联装的SK C/33型高射炮以及相当数量的小口径速射炮。为了顺应德国海军在下次大战中的主要任务——远洋破交,该级拥有着在那个时代看来惊人的航速,原本设计功率为一万两千五百马力的主机,实际上能够发挥近百分之一百三十的功率,“格耐森诺”号能达到十五万马力的输出极速三十点五节,而“沙恩霍斯特”号的主机的输出功率超过了十六万千瓦的从而使最大航速超过三十一节。 
“沙恩霍斯特”级一共建造了两艘,“沙恩霍斯特”号和她的姐妹舰“格耐森诺”号,两舰分别于1935年六月十六日和同年六月六日铺设龙骨。“沙恩霍斯特”号于1939年一月七日建成,“格耐森诺”号于1938年五月二十一日建成服役。(因为舰首需要重新设计,所以先期下水的“姐姐”不得不回到船厂大改一番) 
实验性的西班牙内战
1936年七月十八日清晨,“整个西班牙晴空万里”西属摩洛哥的电台播发了这样一则奇特的天气预报,西班牙内战爆发了…………
德国和意大利都派部队参加了那次内战,许多新研制的武器,都在西班牙找到了试验场。而德国海军也理所当然的参与了对共和国军主要港口的封锁与炮击。但是由于西班牙共和国方面并没象样的海军力量,所以德国舰队除了封锁共和国军的各个港口以外,一直难有作为。唯一一件使德国舰队出名的事却有讽刺意味,1937年五月二十九日在佛郎哥海军基地“伊比萨港”停泊时遭到西班牙共和派飞机的攻击,“德意志”号被直接命中两弹,虽然并未造成舰体多大的损伤,但舰员死三十八人,伤七十八人,共和国方面宣称“此次攻击是为了报复‘舍尔海军上将’号两天前对共和军控制的“阿尔米里亚港”的炮击。”
总之,相对于空军“秃鹰军团”的辉煌战绩,德国海军在整个西班牙内战中表现的平平淡淡。
在建立了一支出具规模的舰队后,希特勒的扩张野心仍旧欲壑难填,“要大炮不要黄油”是纳粹党疯狂扩军的口号,同时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最好写照。
很快的,一个规模空前的宏大造舰计划就要被提上议事日程,如果该计划实现,德国海军将具备同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美较量的实力!那就是“Z计划”。
第五节 “要大炮不要黄油”
重建潜艇部队
如同上文所阐述的那样,早在二十年代早期,德国人就开始了新一代潜艇的研制,IvS成立后的那些岁月里也在一直的进行不间断的研究和开发。到了1934年德国重建潜艇部队前,IvS先后给阿根廷、土耳奇、芬兰、瑞典、西班牙、苏联等国建造了至少十二艘潜艇,共完成了八种潜艇的设计,可以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34年初,基尔港里秘密建立起了几个被严格保密的厂房,第三帝国的第一只潜艇就要在这里诞生。次年六月底,德意志第三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潜艇正式建成下水,这是一艘U II型小型潜艇,编号U…1。到了这一年的岁末,这支新组建的水下舰队拥有了约二十五艘潜艇。自德意志底二帝国瓦解以来,德国海军终于再次拥有了一支潜艇部队。
这第一批潜艇的绝大部分属于小巧的U II型,排水量均在二百五十吨左右,只适合在近海活动。不久,新建成的U I型远洋潜艇被发现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仅仅建造了两艘就被停建。德国人及时吸取教训,改良了设计,到了1937年,新型的U IX型开始建造,这一型的建造工作一直持续到大战爆发前的一个月。
组建潜艇部队的工作一直没有松懈过,一战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时任轻巡洋舰“埃姆登”号舰长的卡尔&;#183;登尼兹被任命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虽然在一开始有人怀疑他的能力,因为一战后十五年里,登尼兹差不多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水面舰艇指挥官,但是在后来的岁月里,这项任命被事实证明是非常合适的。而新的U VII型潜艇,也正在被IvS的相关部门紧锣密鼓的设计出来。
建造“卑斯麦”级大型战列舰
第三帝国的元首大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权份子,这点没什么值得怀疑的。另外在这个童年一直梦想成为艺术家的奥地利人的画作中,我们时常可以看见大型军舰的影子。希特勒十分喜欢大型军舰,或者说是迷恋或痴迷。德国要建造能象征日尔曼人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巨型战舰,一直是此君的梦想。
早在1932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排水量为三万五千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1934年,德国海军建造局便准备建造两艘战列舰,以用来替代已过时的“汉诺威”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前无畏舰型(这两艘军舰在二战中依然在服役)。1934年后来被安装在“卑斯麦”号上的SK C/34型15英寸舰炮开始进行研制。
到了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后,德国就抓住了可以建造标准排水量为三点五万吨级、十六英寸主炮战列舰的机会,决定开工建造超级战舰,建造代号为G和F,这就是后来的“卑斯麦”号和“提尔比兹”号。英国方面曾要求德国将两舰的排水量严格限制在三万五千吨,但是被德国方面以“德国不是《华盛顿条约》的签约国”为由断然拒绝。到了1936年,《华盛顿海军协定》到期,德国的两个盟国拒绝在《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这下德国人可以名正言顺 + 理所当然的开工建造这两艘战舰了。
这两艘战舰的设计挺有特色,首先,她们不同于同期的其他军舰所采用的“重点防护”,而是沿用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概念,也许在德国的设计人员看来这样恰好适合适应海军在战争中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对于卑斯麦级主炮,究竟是选择十六英寸还是十五英寸口径,德国设计人员也作了一番权衡。显然,十六英寸的主炮,不论在口径、射程还是弹重上都要胜过十五英寸的主炮,但是德国没有制造这样大口径主炮的经验,而且在一系列方面需要对已有的设计方案进行重大修改,权衡利弊后决定使用十五英寸四十七倍径舰炮作为“卑斯麦”级的主炮。F舰和G舰的设计初期,曾考虑过使用柴油机为动力,但是因为没有用柴油机为动力驱动如此庞大军舰的先例和经验,于是海军还是选择了传统的蒸汽轮机。
“卑斯麦”号标准排水量四万一千六百四十吨、满载排水量四万九千一百吨,姐妹舰“提尔比兹”号标准排水量四万两千三百四十吨、满载排水量四万八千八百吨。全长二百四十一米,舷宽为三十六米,为了能通过平均深度为十米的基尔运河,两舰的最大吃水被限制在十米以内,均为九点九九米。主机输出功率为十三万六千二百马力,使她们的最大航速均超过了三十节,“提尔比兹”号更是接近了三十一节超过八千吨的载油量使她们能以十九节航速航行超过九千海里。除了四座双联装十五英寸主炮以外,还安装了六座双联装五点九英寸副炮,和八座双联装的四点一英寸(一百零五毫米)高射炮和总数三十六门的小口径速射炮。就她建造的那个年代来说,是一艘令人感到“非常恐怖的军舰”。 这两艘军舰,是当时欧洲历史上最大的军舰。
“卑斯麦”号于1936年七月一日开工建造,四个月后姐妹舰“提尔比兹”号在船台上放置了第一块龙骨。大约四年后,“卑斯麦”号将建成服役,德国也将重新获得足以使最强大敌人畏惧的庞大战舰。
“Z”计划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胆的造舰计划之一,他的规模大到足以使一个二流海军国家,在短短数年间拥有向最强大的海权国家挑战的实力。该计划始于纳粹上台初期,最初分别为主张大量建造大型战列舰的代号为“X”,以及作重建造小型化远洋舰艇的代号为“Y”的两个不同思路的造舰计划,为海军内两批人所拥护。
1938年早些时候,时年四十三岁的海军上校赫尔默斯&;#183;海耶上校在向海军最高统帅部提交的一份报告里认为“海军即使有更多的大型战列舰也未必能够打赢英国海军,因为和英国人强大的战列舰部队硬碰硬不是一种合适的应对之道,英国人的弱点在大西洋上,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航线位于那里,英国需要靠那些航线来维持。所以建造一些小型的、并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军舰才是真正的对应之道,海军应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建设大批小型的、快速的、有强大续航能力舰艇去用以破坏那些海上生命线。”然而海军内部的传统派人士认为,对于海军来说舰队决战才是真正的任务,如果要放弃建造大型战舰“等于是自动承认了德国海军的失败”,所以,德国因该致力于大型战舰的建造,用那些军舰撕开英国人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这种争论一直到了1938年中,依然不能就此达成统一意见。到了1938年八月的造舰方案委员会会议上,正式驳回了海耶上校的方安,向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提交了一个为期十年的造舰计划,该计划决定兴建一大批巨型军舰,包括排水量达到五万六千吨的“H级”战列舰。但是雷德尔并不完全赞同这种方案,他起用海耶的方案给这份计划起草了一个修正案,但是大型军舰依旧被放在优先位置。
到了这年九月,海军将这份计划提交给希特勒,对大型军舰一直迷恋甚深的希特勒,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当雷德尔对他诉说关于“假使一两年内开战的话,那些大型军舰将无法及时备战”的担心后希特勒向他表示说“我的政治蓝图里,在1946年前不会动用海军大型舰艇”。于1939年一月最高统帅部正式通过了代号为“Z”的大规模造舰计划,“Z”计划正式启动。
Z计划的核心是两级大型战列舰:“卑斯麦级”和“H级”,H级是比卑斯麦级还要巨大的战舰,设计排水量为五万五千四百余吨、长度接近二百六十六米、航速三十节,装备有十六英寸的舰炮八门,装甲比卑斯麦更厚,该级一共计划兴建六艘。计划建造排水量三万零五百吨柴油机、蒸汽轮机混合驱动的“O级”战列巡洋舰三艘,这三艘军舰装备了和卑斯麦号同一型号的三座双联装的十五寸巨炮。为了破坏敌国的海上航运,专门设计了 “德意志级”的发展型完全柴油机驱动的“P级”袭击舰该舰在排水量、航速以及装甲防护上都要远远超过“德意志级”续航力更高达两万五千海里/十三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计划开工两艘“齐柏林伯爵级”航空母舰,两舰都是排水量达到两万吨的舰队航空母舰。该计划中的中小型舰艇包括:已经完工和正在建造的总计五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排水量近八千吨,航速达到三十六节的“M级”轻巡洋舰;还有一大批的驱逐舰和驱逐领舰,以及二百六十七艘各型潜艇。其中设计建造的大型水面舰艇总吨位达到了八十七万六千一百吨。德国舰队的复兴,似乎成了定局。
正所谓世事难料,1939年四月二十八日,希特勒发表声明,谴责英国在德国和波兰的但泽走廊问题上偏袒波兰,并宣布德国退出《英德海军协定》。在四月初,德国最高统帅部就制定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随着局势的日趋恶化,战争的气息也越来越浓烈。这些紧张与不安贪婪和野心汇集到了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