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12部分

杂谈-第112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紧张与不安贪婪和野心汇集到了一点,在等待着战争爆发所能带来的宣泄。
尾声
1939年九月一日拂晓,德国的百万大军越过两国边界突入波兰境内,海军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训练舰也于进攻开始的时刻炮击了但泽港。
1939年九月三日,在佛得角西北约560海里的平静海面上,有两艘船:格拉夫&;#183;施佩伯爵号和补给船阿尔特马克号,正拌着日出缓缓的游弋在这波澜不惊的海面上。然而,施佩伯爵号舰长汗斯&;#183;朗斯多夫却明白在这一片祥和之后却弥漫着浓重的杀机,因为早在八月中旬最高统帅部就下令远洋舰队驶向大西洋,以避免战争爆发时舰队被封锁在港口。
表面的宁静非常容易被打破,就在这一天的上午,英国法国正式对德宣战,从陆地到海洋,战争已经全面爆发……而此刻,施佩伯爵号的姐妹舰德意志号,正巡弋在格陵兰与冰岛一线,一支由二十二艘潜艇组成的艇群正在不列颠群岛以西展开。
我们无从得知雷德尔海军元帅在的知英法对德宣战那一刻的心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战争如此提前的爆发,对海军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虽然三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耐森诺”号已经于年初建成服役;虽然战列舰“卑斯麦”号已经完工,“提尔比兹”号也已经下水进入晒装阶段……但是庞大的Z计划似乎将不得不被搁置起来了。
然而,军人是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不管有多危险,许许多多像汗斯&;#183;朗斯多夫那样的舰长都必须勇敢的指挥他们的军舰去同强大的敌人搏斗。德国海军这艘装备并不完全的战舰也不得不早早的伴随着陆上的战车驶向远洋,驶向一片充满未知的危险的世界……
此时此刻,格拉夫&;#183;施佩伯爵号将在朗斯多夫舰长的指挥下向着南方驶去,南大西洋将是她的狩猎场,也将是她的坟墓……
第121章从孙子看美国的导弹防
           “造势”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孙子强调:“善战者,求之于势”;“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孙子“造势”思想的集中体现。2000年美国布什政府上台后即宣布,为了防范“无赖国家”的导弹攻击,美国要加速发展导弹防御系统。2004年9月,国 
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第一批拦截导弹开始部署。如果我们运用孙子的“造势”思想来分析这一问题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大搞导弹防御,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有着战略“造势”的深远考虑。
(一)政治上,拓展美国的战略边疆,扩大21世纪的优势战略地位
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绝不是一个反恐怖袭击问题或纯军事问题。从本质上说,它是美国的新世纪国家战略问题。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认为;到2015年以前,世界上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美国的战略对手。但是,2015年以后,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为此,美国必须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加速发展自己,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以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世界霸主地位。而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途径就是进一步向外拓展“战略边疆”,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
从历史上看,对外扩展战略边疆是美国独有的战略文化传统。美国自1776年独立以来,其边疆先后从“老边疆”扩展到“新边疆”和“外边疆”。“老边疆”,是指美国独立时的十三个州的疆界和控制范围。“新边疆”,是指美国通过独立后一百多年强取豪夺,逐步建立起来的包括五十个州的疆域。“外边疆”,则是指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向海外扩张后形成的战略边疆。美国正是通过开发“边疆”而一步步确立了它的世界强国地位。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弗里德里克&;#183;特纳曾经系统地阐述了这种独特的“边疆”战略文化,认为美国的繁荣和发展就是归功于不断开拓“边疆”,今天“创造一个新边疆是美国和全人类最大的社会需要,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那么,当地球上的“边疆”已经开拓完毕,美国的眼光就自然瞄向了太空。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约翰逊就先后说:谁能控制宇宙,谁就能控制地球。导弹防御计划正是美国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导弹防御计划与“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内涵是一脉相承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高边疆”战略由两大基本板块组成,即:以导弹防御为主旨的“星球大战”计划;以争夺太空资源为目的的太空开发计划。前苏联解体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一度终止。但时隔不久,美国就开始重新推行经过改头换面的新版“星球大战”计划。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不久,就决定斥巨资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1999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从而使发展导弹防御成为美国的既定国策。
以上表明,导弹防御计划绝不是美国少数人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考虑的,它反映了美国要在21世纪实现“高边疆”战略构想的意图,是为美国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而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
(二)经济上,以导弹防御牵动美国综合国力优势的发展,扩大对手的差距
从经济上看,导弹防御计划也折射出扩大美国综合国力优势的潜在意图。美国里根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经提出过旨在击败前苏联的“竞争战略”。所谓“竞争战略”,就是选择有利于发挥美国优势的领域同对手展开长期的竞争,在扩大美国综合优势的同时,拖垮对手。那么到底什么是最有利于美国而不利于对手的竞争领域呢?美国最终把眼光锁定在导弹防御上。
美国把导弹防御作为“造势”的擂台,原因就在于导弹防御实际是一把双刃剑:据专家估算,导弹武器与导弹防御武器的成本比率是1:100,发展导弹防御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富国的专利,强国的标志。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来说,它的投入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进一步提升本国经济实力;而对于经济实力不足的国家来说,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美国认为,导弹防御实际是以空间技术和空间产业为基础的,发展导弹防御有助于美国下一步获取空间资源,提升综合国力。《美国航天司令部长期规划——2020年设想》就声称:“空间正成为综合国力的增长源,就像19世纪和20世纪工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电力和石油一样”。美国“将空间看作是正在出现的极其重要的国家利益的区域。”
此外,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还将使美国的军火工业获得“受用不尽的战略利益”。军工产业和军备竞赛历来是刺激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正是通过大做军火贸易而发了横财,确立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龙头老大地位。导弹防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军火市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和发展需投入大量资金,它不仅可以加快美国经济复苏,而且美国一旦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形成独霸市场的有利态势,从而给美国的军火财团带来源源不断的高额垄断利润。
因此,美国把导弹防御作为“竞争战略”的主战场的深层意图是置对手于两难境地。美国并不真正担心发展导弹防御会引起一场大规模军备竞赛,美国相信自己可以从竞赛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而任何国家试图拉开架势与美国“叫板”,将面临许多实际的困难,最终的结果将是形成有利于美国的综合实力对比态势。
(三)技术上,围绕建立导弹防御扩大美国技术优势,打赢国家发展领域的“技术差战争”
技术差是一种势。在战争中打技术差,追求的是一种势差。战争中,为了取得未战先胜的有利态势,需要抢占有利地形,占领地理上的制高点,这就是一种有形的势差。历史上,罗马帝国占据了阿尔卑斯高原、奥斯曼帝国占据了土耳其高原、成吉思汗占据了蒙古高原,所以奠定了成就霸业的有利态势。现代战争的制高点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技术上的;与其说是有形的,不如说是无形的。它是制高点的新领域、新境界。打技术差,就是利用这种技术上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江河高下,激水漂石,势不可挡。
当前,世界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技术时代,高技术在国家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哪个国家占领了技术制高点,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不遗余力地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其目的不仅仅在于防御“无赖国家”和恐怖袭击,或者说,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防御“无赖国家”和恐怖袭击,而是在于抢占信息时代无形的制高点——技术制高点,享有技术差的优势。
众所周知,导弹防御技术难度极大。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说,是“用一颗子弹击中另一颗飞行中的子弹”,它是当代最前沿、最尖端的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的集中反映。而信息技术、尤其是空间技术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性投资,其发展周期长,投入巨大,任何国家在该领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靠短期突击性的投入,不仅国家经济无法承受,技术上也是无法实现的。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从里根政府算起已经20年;如从20世纪60年代研制“卫兵”系统算起,已经40年。真正完成一代导弹防御系统,少则二、三十年,多则四、五十年。美国提出,在高技术领域,美国对盟国要至少保持一代的优势;对竞争对手,要至少保持两代优势。1997年发表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也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发其商用和军用太空领域的能力,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保持当前在太空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就像保持海洋和空中优势一样。这种太空领域控制能力将确保我们在太空的行动自由,并在受到指令时能够剥夺敌手的这种自由。”美国一旦在导弹防御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将意味着它进一步扩大其他国家同美国的技术差,其他国家在几十年内将无法望其项背,而这种技术差在信息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必将使美国获得巨大的战略收益。
因此,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实质是,进入“信息与微电子时代的后工业化国家”利用高技术优势与“普通工业国”之间的一场非对称的、技术差较量,是在高技术时代对别国进行的一场国家发展领域的“技术差”战争。只要美国在导弹防御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形成遥遥领先的态势,其他国家再想急起直追,就可能失之晚矣。
(四)军事上,以导弹防御为突破口,形成“多层次威慑”态势
美国发展导弹防御在军事上也有其深远的考虑,但这种考虑并不局限在导弹攻防上,而是在空间的争夺和控制上。谁率先掌握空间技术,谁就会使自己的军事力量和作战方式最先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获得战争优势和主动地位。美国负责空间事务的空军部长基思&;#183;霍尔毫不掩饰地说:“在统治空间这一问题上,我们拥有这一地位,我们喜欢这种地位,并且我们打算继续保持这种地位。”美国航天司令部司令埃伯哈特说:“随着我们的经济变得越来越依赖空间,空间控制和空间优势的重要性将继续增强。”美国航天司令部已经将控制空间、夺取制天权作为其空间军事战略的首要作战概念。
导弹防御所依赖的武器和技术大都与空间战的需要有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与人类武器发展史上传统的防御武器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这种防御系统主要部署在空间;第二,它是一种以进攻手段来达到防御目的的武器系统,即“用自己的子弹击中敌人的子弹”。这样的“防御”武器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因为传统的防御武器或者叫做“盾”,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手段,即主要是通过装甲、防护、隐形、干扰等措施达到防御目的。而导弹防御不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一种可以用于空间防御和空间进攻目的的进攻性武器,至少也是一种攻防一体的空间武器。导弹防御系统使用的各种拦截武器,可以广泛地用于进攻性目的。定向能武器及动能武器不仅可以拦截来袭导弹,而且可以主动攻击敌方的卫星和航天站。如果说拦截导弹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那么它们攻击其他目标则容易得多。
导弹防御系统的实质是为了谋求空间威慑力量优势,占领空间制高点,抵消对方的核威慑,同时大大增强本国的核威慑。因此,空间威慑的出现将不可避免,由核威慑、常规威慑、空间威慑构成的多层次威慑体系正在形成。
美国国防部前部长科恩曾经说:“空间力量对形成美国武装力量的威慑态势是整体性的。它能帮助美国及时发现敌对行动的准备状态和起始状况。有效使用空间力量能支持确实可信的威慑力量,并对侵略者作出反应。因此,空间力量会使潜在敌人在脑海中对战争能否达到其预定的目标产生不确定影响。空间力量对美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还表现在能使潜在侵略者确信: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美国的利益,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他们无法接受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声称:“正像我们在不同飞行阶段建立‘不同层次的防御’以对付导弹威胁那样,我们仍需要‘多层次的威慑’,这种威慑可在不同阶段对付不同的威胁。……导弹防御是美国21世纪具有更广泛含义的威慑框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将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拥有“多层次威慑”能力的国家。以导弹防御为主要手段的空间威慑,其威慑作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为不可胜”。也就是美国所谓的“营造战场”,即以导弹防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对方的核导弹威慑,同时大大增强本国的整体威慑能力特别是核威慑能力,创造出一个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胜的战略态势。二是攻防一体。空间武器系统具有攻防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