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131部分

杂谈-第131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号还有改装为装备47mm火炮的变形车(Panzerjager I),乘员三人,基于Ausf B底盘,仅有一个前护盾。从1940年3月到1941年2月,改装了202辆。有两种版本,由护盾的块数区别,Skoda生产的有7块护盾,而由Alkett生产的只有五块。少量是装备的37mm炮。事实证明这种变形车效果差,由于火力不行很快被淘汰。曾在法国、北非和苏联服役。它是当时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火炮。
性能说明
型号: Ausfuhrung A Ausfuhrung B 
车重: 5300 kg 5900 kg 
乘员: 2 人 2 人 
发动机: Krupp M305/4…cylinder/57hp Maybach NL38TR/6…cylinder/100hp 
时速: 37 km/h 40 km/h 
行程: 公路:145 km
越野:100 km 公路:170 km
越野:115 km 
车长: 4。02 m 4。42 m 
车宽: 2。06 m 2。06 m 
车高: 1。72 m 1。72 m 
武器: 2 X MG13(7。92mm) 2 X MG13(7。92mm) 
装甲: 6…13 mm 6…13 mm 
弹药: 2250 发 2250 发 
德国II号坦克
1934年,德军开始发展一种10吨重装备20mm炮的装甲车辆。在1935年初,许多德国厂商都提供了他们的原型车设计,如Krupp、MAN(只有底盘)、Henschel(只有底盘)、戴姆勒——奔驰(农用拖拉机改进而来)。Krupp第一个拿出设计方案,是放大了的LKA I版本,作了少量的改动,装备了新的武器,但该设计被否决。随后,决定利用MAN的底盘和奔驰的外壳。在1935年末,MAN生产了最初的10辆Las 100坦克,后来改名为Ausf a1。它比I 号坦克大,但仍是作为轻型训练坦克,由于III号和IV号坦克生产的延误才投入了战斗。最初的型号Ausf a1/a2/a3/b是早期生产的,主要用于测试,但仍服役到1941年中期。Ausf a1/a2/a3装备了Maybach HL 57 TR发动机,而Ausf b是HL 62 TR发动机。从1935末年到1937年3月,它们共生产了超过110辆。它们的悬挂系统由I号坦克发展而来,由三对负重轮组成,外部有一钢架联结。这几型坦克只是在发动机和冷却系统上有差别。
1937年3月,新的Ausf c出现了,带有新的悬挂系统,由五个独立的负重轮组成,这成为以后的II号坦克的标准。Ausf c生产了约2000辆,主要用于训练和作战,它是主要的生产型号。在1938年5月,生产了Ausf D/E型,才用了Famo/Christie悬挂系统。1940年,由于D/E型缺乏越野能力,它们退出了服役,被改装为辅助车辆。从1940年到1943年,又发展了Ausf C的新的改进型,即Ausf F/G型。
II号坦克由不同的厂商生产,Ausf a1到b有MAN和奔驰生产,Ausf c到C由MAN、奔驰、Henschel、Wegmann、Alkett、MIAG和FAMO生产,AusF D/E由MAN生产,Ausf F由FAMO生产,Ausf G由MAN 生产。所有的II号坦克都装备20mm的KwK 30 L/55或新的KwK 38 L/55(都是由原来的Flak 30/38 20mm火炮发展而来)。在北非的II号坦克都对通风和过滤系统做了改进。一些标准的Ausf A/B/C型还加装了烟幕发射器,并同Flammpazer II在1941/42年的苏联参战。 
同I号坦克一样,II号坦克首次登场是在西班牙,当时少量的II号坦克参战,实战证明,他不是装备了45mm火炮的苏联T…26s的对手。II号坦克随装甲部队大量使用是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后又大量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中使用,在苏联战场中较少看到它的身影。II号坦克装甲薄,防护能力差,而它的20mm火炮也证明对付其他装甲车辆效果不佳。它在战斗中没有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为指挥官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同其它坦克一样,以它的底盘发展一系列变形车如Marder II、Wespe
从1939年12月起,又开始一系列项目发展专门的战场侦察坦克,开发了VK 901、VK 903、VK 1601、VK 1301等,但这些项目最终都取消了。作为这些发展的延伸,生产了Ausf J(VK 1601)和Ausf H(VK 903)。在1943年,7辆VK 1601(Ausf J)被装备到东部前线的第12装甲师,1944年,其中一辆被改装为抢救车辆。在1944/45年,同样的车辆装备到116装甲师的抢修部队。这些设计最终导致了Panzerspahwagen Ausf L的出现。Krupp一直在尝试用II号坦克的底盘和部件来设计自行火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部分II号坦克在若曼底战役时仍在服役,甚至服役到了1945年。Panzerkampfwagen II也在德国的一些盟国服役,如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利亚和匈牙利,战后,还有少量在黎巴嫩军队中使用(可能来自罗马利亚)。
性能参数
型号: Ausf A/B/C
Sd。Kfz。121 Ausf L(Luchs)
Sd。Kfz。123 
车重: 9500 kg 11800 kg 
乘员: 3 人 4 人 
发动机: Maybach HL 62 TRM/6…
cylinder/140hp Maybach HL 66 P/6…
cylinder/180hp 
时速: 公路 40 km/h 公路 60 km/h 
行程: 公路:200 公里
越野:125 公里 公路:290 公里
越野:175 公里 
车长: 4。81 m 4。63 m 
车宽: 2。28 m 2。48 m 
车高: 2。02 m 2。21 m 
武器: 20 mm KwK 30或38 L/55
7。92 mm MG34 20 mm KwK 38 L/55
7。92 mm MG34 
弹药: 20 mm……180发
7。92 mm……3525发 20 mm……320发
7。92 mm……2280发 
装甲: 5……14。5 mm 10……30 mm 
各型号产量
型号: 生产时间: 底盘产量:(辆) 
Ausf a1 1935年末……1936。3 10 
Ausf a2 1936。3……1937。2 25 
Ausf a3 1936。3……1937。2 50 
Ausf b 1937。2……4 25 
Ausf c 1937 1900 
Ausf A 1938……1940 1000 
Ausf B 1938……1940 2000 
Ausf C 1938……1940 1000 
Ausf D 1938……1941 800 
Ausf E 1938……1941 200 
Ausf F 1940……1943 1400 
Ausf G1/G2/G4(nA)(VK 901) 1941。4……1942。2 75(12完成) 
Ausf H(nA)(VK 903) 1941。9 1(原型车) 
Ausf J(nA verst)(VK 1601) 1942。4……12 22……25 
Leopard (VK 1602) 1942。3……1943。1 1(原型车,未完工) 
Ausf M(nA verst) (VK 1301) 1942。8 4 
Ausf L(Luchs) (VK 1303) 1943。9……1944。1 104 
Pzkpfw35(t)轻型坦克
1930年,捷克从英国购进了3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以这种车为原型,捷克的CKD公司先后研制成功P…1轻型装甲车;P…2轻 型坦克。其中,斯可达公司负资P…2轻型坦克的炮塔部分。1934年,p…2 轻型坦克被命名为LT…34轻型坦克。后来由于这种坦克的发动机功率仅为62hp(45。6kW),于是,捷克军方又决定研制新型坦克,由斯可达公司负责全面的研制工作。1934年2月,斯可达公司的皮尔金工厂造出了2辆全尺寸的模型祥车。同年10月斯可达公司又检造出2辆名为S…2的轻型坦克。经过第一次实车试验 后,对负重轮等进行了改进。1935年10月30日,该车被正式命名为LT…35轻型坦克。
LT一35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0。5t,乘员4人,装1门37mm火 炮,炮弹的弹药基数为72发,弹种为穿甲弹和榴弹。辅助武器为1挺 7。92mm并列机枪,1挺7.92mm前机枪,携机枪弹2550发。其动力装置 为功率120hp(88.2kW)的水冷汽油 机;变速箱有6个前进档和6个倒档。有意思的是,这种坦克上采用了气动换档机构,这在其他坦克上是很少见到的,驾驶员操纵起来很省劲,但对驾驶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车体和炮塔均为铆接和螺栓连接结构,最大装甲厚度35mm。坦克的最大速度为35km/h。 拿30年代一40年代的标准看, LT…35是一种性能相当不错的坦克。它是LT…38轻型坦克的前身。 其总生产量在200辆以上。二战初期,捷克被德国吞并后, LT…35和LT…38轻型坦克全部被德军缴获。在二战中,德军广泛利用了这批坦克,德国人将 LT…35称之为 PZkpfw35(t)坦克,括号中的“t”表示是从捷克缴获的坦克。在德国法西斯的仆从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军队中,也可以见到 LT…35坦克的踪影。罗马尼亚的第一皇家机甲师中,有126辆LT…35 坦克,罗军的编号为R02坦克。匈 牙利特许生产的坦克称为T…21/T…22坦克,T…22型后来又改称为M40坦克。 M40坦克的总生产量达到1322辆。 此外, LT…35坦克还出口到瑞士、瑞典、伊朗和秘鲁等许多国家。可见, LT…35坦克还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一种坦克。
Pzkpfw38(t)轻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捷克的LT…38轻型坦克是很有名气的一种 坦克。除了它本身的性能不错之外, 还由于德国人利用它制造出一系列变型车,在战场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这里先谈一谈LT…38坦克的有关情况。 30年代后期, CKD公司在 LT…24组克出口型的基础上,对其行动部分和发动机加以改进,制成了NHP—S坦克,斯可达公司则推出 LT…35坦克改进的S一26坦克。捷克陆军部通过对比试验认定,TNHP—S坦克的实用性较好。 捷克陆军部性能评定委员会所组织的这次大型试验,历时达4个月,坦克的累计行程达5558km,其中 包括1533km的恶劣路面,考核是比较严格的。试验结果表明,丁TNHP—S 坦克的越野性能相当不错。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而原来的LT一35坦克每侧是8个小直径负重轮。这一点也成为识 LT…38和LT…35坦克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随后,捷克陆军部正式将了TNHP—S坦克定名为LT…38轻型坦克,时间是1938年7月1日。型号中的38,代表定型的年份。同年的7月22日,军方订购了 150辆LT…38轻型坦克。但是,在德军占领捷克全境之前,捷克的快速师中,仅装备了几十辆LT…38轻型坦克,其余均为LT…35坦克。 LT…38坦克的战斗全重为9。4t,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斯可达公司制造的37mm反坦克炮,可发射穿甲弹和榴弹。发射穿甲弹时,可击穿1000m处的32mm厚的优质钢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7.92mm机枪, 其中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和LT…35的一样。 lT…38坦克和 LT…35坦克的 主要不同点在推进系统上。 LT…38 坦克上采用的是6缸水冷汽油机,其气缸容积7。15L(LT…35坦克上汽 油机的为8.5L),最大功率为125hp (91.9kW)。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部分采用平衡悬挂装置,弹性元件是半椭圆形片状弹簧, 每侧有4个大直径负重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另有两个托带轮。由于发动机功率的提高,再加上对行动部分作了重大改进,使得L了…38坦克的机动性比LT…35的有较大的提高,最大速度达到42km/h,最大行程为250km。 LT…38坦克的装甲厚度和结构等,与LT…35坦克的大部分相同, 只是车体和炮塔的项部、车体底部的装甲厚度略有增加。 LT…38坦克的改进型车LT…38坦克不仅变型车多,其改进型车也不少,而且大部分是1939年以后生产的。
1939年3月15日,德军侵入布拉格,占领了捷克全境。这样,捷克在二战期间便成为德国的“保护国”。二战期间,捷克共生产了 LT…38坦克 (德国人称为38(t)战车)A型一G型1414辆(含原型车3辆),各型号之间仅有微小差别。 在1939年5月一11月间共生产A型150辆。其特点是由原型车的3名乘员改为4名乘员,换装了德国制造的电台和瞄准镜。 1940年1月一5月间共生产了B型110辆,C型110辆。A型…C型参加了德国入侵法国的战斗,装备了德国的第7、第8坦克师。 D型共生产105辆。E型共生产了275辆。E型在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均装有附加装甲,车体侧面的装甲厚度也增加到30mm(原为15mm)。 F型共生产了250辆。 S型共生产了90辆,这是因为它是由瑞典特许生产再归德军使用的,因此得名。 G型共生产了321辆。后几种车型的装甲都得到加强,而且在许多部位均将铆 接结构改为螺栓连接结构。
在德军中服役的T…34
“非常麻烦。”——陆军上将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团军军长)
“我们没有任何比得上的。”——陆军少将默尔勒辛(第48装甲军参谋长)
“世界上最好的坦克。”——陆军元帅冯&;#183;克莱斯勒(第1装甲集团军军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国防军和武装党卫队是苏制T…34坦克最大的非盟军用户。在1941年到1945年的东线战斗中,德军缴获了几百辆各种型号的T…34。大多数是T…34/76 (A型至F型),相反只有少量T…34/85。在1941年至1943年早期,由于德军经常处于攻势而苏军经常处于守势,许多T…34/76被缴获。T…34/85出现在战场上是在1943冬季,那时德军已经被苏联红军成功的向西击退,处于守势,所以缴获T…34/85较为困难。据统计,到1945年3月为止,大约300辆T…34被用于战斗中。另外,退出现役的和在战场上缴获的损坏的T…34也经常作为在德军中服役的T…34; SU…85; SU…100和SU…122的零部件来源。同时直至1944年底,这些T…34也经常用于性能测试和作为射击训练的靶子。 
第一辆T…34/76进入德军服役是在1941年夏季“巴巴罗萨”作战的早期。第1、第8、第10和第11装甲师是第一批使用缴获的T…34的国防军作战单位。1943年3月,党卫队装甲军夺回了哈尔科夫(曼施坦因元帅一生中最高的指挥成就),大约50辆不同型号的T…34/76被缴获,所有这些坦克当时正在当地的拖拉机(坦克)工厂中进行维修。晚些时候这些坦克在党卫队坦克修理厂中被重新按德国标准修好并喷上了迷彩和铁十字标记。这些坦克全部都在第2党卫队装甲师“帝国师团”中服役。所有的T…34被集中到一个特别的第3装甲营,这个营全部装备缴获的T…34/76。第3装甲营的党卫队上士埃米尔&;#183;瑟伯德在1943年7月到8月的库尔斯克会战中战绩达到了69个死亡圈(德国军队的习惯,击毁一辆装甲车辆会在炮管上涂上一个白圈,可参见米歇尔&;#183;惠特曼的介绍和那辆涂着88个死亡圈的Tiger),包括了在他的T…34上取得的战绩。第3党卫队装甲师“骷髅师团”也使用过缴获T…34。在1943年夏季,甚至一些意大利乘员组也使用了缴获的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