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545部分

杂谈-第545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务则固定在协同民兵、自卫军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方面”。 
由于毛的关于组织体制的观点是适应人民战争的条件而创立的,所以它适用于海军,而且它与传统的中国海军的体制也极为相似。例如,主力兵团与满清的八旗兵非常相似,可跨省作战,而地方兵团则与清代的绿营兵相似,专门防守某一省的所辖地区。 
毛泽东的关于组织体制的原则很快就在海军中得到贯彻执行。中国海军将领周希汉曾解释说,中国海军的组织完全是根据陆军的体制建立起来的。他指出: 
“我们的海军是在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再也没有比在解放军所奠定的这个坚固的基础上来建立海军更好的条件了。这种基础避免了海军在初建时的盲目性和错误,或者至少减少了错误,人民海军正在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成功地建立起来”。 
虽然上述这番话带有政治意义,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按照陆军的方针建设海军的意图。到五十年代中期,海军开始采取传统的组织形式。其主要部门如下: 
海军高级指挥部 
中国海军司令部建于1950年,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它完全独立地开展工作。但它也与中国过去的帝王时期和共和国时期一样,隶属于—个由陆军主宰的指挥系统。因此,在作战问题上,海军司令部要向总参谋部报告。而总参谋部则接受国家指挥机构的命令:中国****、******委员会(或******)和****军委。如果需下达命令,上述指挥机构可以越过中层指挥部。 
指挥与控制海军的中层指挥部之一是大军区司令部。按照传统的分省体系,中国有13个大军区(后来取消了两个)。战时,当正常的指挥控制系统遭到破坏时,由大军区司令员所领导的这些地区就显得很重要。这些军区司令员就象旧时的总督一样,有权支配自己辖区内的一切部队,包括海军部队。他们采取的战术是游击战术。军区司令员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时,其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本辖区。 
中国海军组织 
舰队体制 
到1955年,中国海军采用了3个舰队的组织体制,这类似于1880年左宗棠所推荐的那种舰队编制。这3个舰队是:北海舰队(从朝鲜边境到苏、鲁交界处,辖区包括黄海和渤海湾地区),东海舰队(从苏、鲁交界处到广东省),南海舰队(从闽、粤交界处到越南边境,包括海南岛)。这3个舰队的司令部分别设在青岛、上海和湛江。 
从组织上看,舰队是按照过去的那种形式编成的。例如,主力部队或称主力军是由能在距岸一定距离的海区或在舰队所辖海区内活动的舰艇组成。这些舰艇包括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护航驱逐视和护航驱逐舰以上的舰艇)。后来,毛的海军主力军还奉命担任特殊任务,如支援海上导弹试验等。 
地方(沿海)防御体制 
中国地方防御体制仍保留着类似镇守军的传统特点。它由数个相互关联的单位组成,而这些单位并非一贯归海军指挥。例如,在海上就有两支性质不同的沿海防御部队:公安部队海上分队(类似苏联的海岸警卫部队和中国传统的水上警察)和海军区域防御部队(类似传统的各省海军部队)。 
公安部队海上分队于1955年正式成立。兵役法规定:公安部队海上分队的军官可授予相当于海军军官的军衔,即从少尉到中将。这些部队的职责是保护港口、港湾、河流和渔船队。为了护渔,他们经常要到较远的海区去,甚至超过海军的活动范围。可是,海军是让公安部队海上分队担负沿海防御或领海防御的任务。 
海军区域防御部队是由小型艇只组成的,如适航性和续航力均有限的鱼雷艇和各种级型的巡逻艇。他们担任防守当地的沿海地区(即通常是各军区的濒陆海域)。因此,如同过去一样,这些艇只与岸上的沿海防御体系保持着明确的指挥关系。 
岸上的沿海防御体系如同以往帝制时期的一样,它包括有陆军部队和某些海军专业部队。例如,主要的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有专门的驻军部队提供防御。海军和空军均有一些部队隶属于驻军部队。此外,海军的通信观察站系统对于岸上的沿海防御体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海军的体制与以往帝制时期的海军体制还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东海舰队拥有大量的海军舰只,而且许多舰艇担负着保卫长江的任务,因为毛泽东充分意识到,为了控制大陆,他需要控制长江。 
中国在五十年代收复沿海岛屿的作战中,显然需要进一步发展海军陆战队。但中国的报刊或各省的广播电台从未透露过有关这方面的消息。1958年,据一名叛逃的海军军官说,虽然中国当局曾制订过组建海军陆战队的计划,但到1953年该计划又被取消了。通过对五十年代中国的两栖作战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曾用正规的人民解放军步兵人员组成苏联式的海军步兵,并将其用于近海岛屿作战。但当岛屿作战结束后,这些部队又至归岸上的陆军建制。 
区域防御体系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海军航空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是于1951年末在苏联空军顾问的建议下建立的。苏联空军顾问在建议中还提出了苏联使用海军航空兵的观点,即海军航空兵应是一支主要用于控制沿海的防御性部队。它的次要任务是实施进攻作战,尽管岸基飞机的作战半径有限。于是,根据1950年中、苏条约的有关条款,苏联军事教官和技师于1952年开始帮助中国建立一支海军航空兵,飞机则由苏联提供。 
至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任务已由其第一任司令员顿星云海军中将于1956年8月8日讲明了,他说:“中国海军航空兵已成为一支作战部队。在解放一江山和鱼山群岛的作战中,我们和兄弟部队密切合作。我们完成了保卫海上交通线和护渔的任务以及保卫我们的领空的任务。” 
人民解放军的海军航空兵隶属于空军,它最终编为3个航空兵师,每个舰队所在地区配有一个航空兵师。飞行员在分配到航空兵师之前,首先进行15个月的院校学习和技术训练。飞行员驾驶三种基本型号的飞机:苏联的活塞式双发动机图-2飞机、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和伊尔-28双发动机喷气式轰炸机。到1958年,海军航空兵的飞机由18架增加到470架,这个数字与目前的基本相同,唯一的变化只是增加了一些新式(但仍属同一种型号)飞机而已。 
中国海军岸上部队 
海军岸上部队包括前面所介绍的院校体系、后勤部队(后勤、医疗、舰艇维修、财政管理和石油)和一个作战部、海军还创办了一份海军报,刊登一些有关海军官兵活动的报道和国家的重要新闻。另外,还有一个政治部(后面将介绍),它在海军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的战略思想(1955年至1960年) 
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军事计划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其战略思想的变化,到五十年代中期,许多军事领导人私下里对毛泽东的“人掌握武器”的原则产生了怀疑。彭德怀元帅就是他们的代言人,彭在1954年任国防部长。他是一个刚强的、坚定的作战指挥官,他在五十年代后期领导中国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革,但也就在这个期间他被清洗了。在后来给他罗织的罪名中,有一条是他在海军中强调技术而忽视政治。用他的话说:“由于海上没有森林,没有山壑,没有青纱帐,也没有群众。因此,人民战争及类似的城争已经过时了。” 
上述引言似乎有些曲解,因为彭在任国防部长初期,他也认为中国的广大人力可以战胜美国的核战争。实际上,彭相信中国的这种生存能力就说明“人民战争”在核时代仍是—种可行的战争样式。 
然而,彭意识到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中国调整其战略防御方针以对付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到1958年,彭强调研究现代军事科学、战略和武器系统的重要性。他还强调普及科技知识。而这些大略方针和计划是完全根据苏联新的战略部队的理论原则制定的。 
彭的加紧实施军事现代化的努力在军队内部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陆军的许多指挥官认为,大规模的游击战术已不适应远程大炮和现代空中兵力的需要。他们的观点是有事实根据的,有统计数字为证。据联合国军队估计,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死伤达90万人以上。此外,中国的指挥员们还发现,解放军的战士对苏联提供的各种武器装备未能熟练地掌握。这些论点无疑是强有力的,但是,军事家们却未能考虑到那些因循守旧分子的势力,而这些人却驳斥军事家们一味模仿外国的军事体制。
第452章龙的航行1956至1
           虽然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伤亡惨重,但中国大多数理论家们仍然坚信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他们认为,如果敌人入侵中国,中国依靠游击战就能切断敌人的交通运输,减少敌人的补给,从而迫使敌人撤退。 
中国的理论家们同他们十九世纪的先辈们一样,不懂得海上力量的重要性。他们把建设强大的远洋海军看成是一种浪费,同人民战争的思想格格不入。他们小心谨慎,唯恐重犯过去那种按照外国海军的模式建设中国海军的错误。因此,一旦苏联的援助开始危及中国的独立时,他们就必须大力削减这种援助。 
理论家们的抱怨 
实际上一些理论家们指责说,如果按照苏联的模式和依靠苏联的授助来建设海军,那就注定中国在战时不能依赖其海军。中国理论家们的主要决策机构——中国对此也抱怨甚多。 
归还旅大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和苏联缔结的旅大港口条约仍然是一种不安的因隶,因为这些条约象征着“新的治外法权”。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后来中国人是怎样提出归还旅大港的,但在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却详细地记载了苏联的看法。根据他的叙述,中苏伙伴关系是非常紧张的。尤其是在海军关系上,赫鲁晓夫在回顾1954年他和毛泽东会晤时的情景时写道,当时苏联已同意在1955年5月将旅大港归还中国。这位苏联总理接着说,毛泽东一方面强烈要求归还港口,另一方面又要求苏联人不要突然撤离,并声称如果苏
联突然撤离,美国可能会乘机进攻中国。赫鲁晓夫写道,针对毛泽东的论点,他指出,苏联海军仍可以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向中国提供足够的保护。 
赫鲁晓夫关于毛泽东对苏联迅速撤离旅大港表示关注的叙述可能言过其实。实际上,中国人感到不安的可能是苏联不愿把港口的大部分防御武器留下。赫鲁晓夫写道,在1954年与周恩来的会谈中,周曾提出苏联是否可以考虑把旅顺港的重炮无偿地留下。为此,赫鲁晓夫对周回答说:“周同志,请你理解我们的困境,我们尚未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过来。我们的经济很糟,人民还很穷。我们愿意把重炮廉价卖给你们,但我们不能白送给你们,我们送不起,请你务必理解我们的处境”。 
政委的作用 
在这段时间内,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企图贬低政治委员在海军中的作用。在中国海军的创建初期,舰长首先必须得到政委的批准才可下达命令。因此,政治委员握有实权这并非新事;他们富有作战知识,因而受到尊敬。中国许多政工干部是在战争年代里成长起来的,曾参加过多次战斗。因此,就海军而言,政委和舰长一样,同样有资格指挥战斗。  
但是,苏联的制度和中国的不一样。苏联十月革命后,政委是被派到舰上去监视原沙俄海军军官的。他们没有海上经验,因此招人讨厌。大约从1924年起,苏联开始实行一长制,由舰长一人负责作战指挥和思想教育工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虽然舰上仍有党组织和政委,但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均由舰长决定。 
根据后来对彭德怀元帅等人的批判来看,彭无疑是想把苏军制度的某些特点用于中国军队。在海军内部,彭的轻政治重技术、轻视政委工作的思想经常是那些反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革的理论家们批判的要点。彭的理论是:“在战斗中,海军依据的是军舰的吨位、火炮的口径和计算尺”。后来有人批判彭德怀说,彭认为毛泽东的政治建军原则不适用于海军。实际上,彭德怀在1959年被清洗的真正原因之一是他强烈主张海军实行现代化技术改革。此外,当时还指责他取消某些海军中队政治指导员的制度。 
薪金等级 
这些理论家们关注的是现代化改革所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影响,例如,由于海军需要技术,因而导致了军队薪金等级的不平衡现象,海军的薪金要高于陆军。下面是海军军官和陆军军官每月薪金的对比(薪金单位大约相当于1957年的美元): 
陆军 海军 
少尉 20 31 
中尉 24 36 
上尉 29-33 52 
大尉 39-44 60 
此外,海军还因在伙食方面铺张浪费而受到批评。一位后勤军官在《解放军新闻》上发表文章说:“有一段时间,每餐都有咖啡,每天都喝牛奶,不吃鱼头和肉皮。舰艇的供给标推显然太高,即使大
量食用鸡、鱼、肉、蛋、大米和面粉,钱还是花不完”。文拿还指出“舰艇人员到岸上工作后仍然吃海灶,领海上补贴,因此在岸上工作几个月后就能节省好几百元的伙食费”。 
对训练工作的不满 
在这一时期。军队内部的另一些问题也开始见诸报端。早在1956年10月,《解放军新闻》就发表了一篇一位海军上校写的文章,这是第一篇对训练工作表示不满的文章。这位海军上校是南京军事学院的海军研究生,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海军虽然从苏联海军那里学到了许多海上经验,但在把苏联的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时就没有充分发挥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的精神,他列举了几个例子:教员不给学员有提问的机会,某些教材脱离了当时的中国海军实力状况。他接着说:“例如,在进行海战分类时,明知某些海战的形式我们的海军兵力不能够实施,但教材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一点”。 
这位海军上校指出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员抑制了学员的创造性。例如,他指出,学员只能运用潜艇多种巡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