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谈 >

第825部分

杂谈-第825部分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意味着他们将倒向中国。
中国虽然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中国在几年内的经济实力还是将远远落后于美国,加之美国的影响力和各种经济上的援助等手段,东南亚各国在考虑一些中国和美国有所冲突的问题时必将首先从美国的利益出发。而且美国在东南亚和日本以及韩国有驻军,这使得美国可以对于东南亚各国保持着一定的军事压力,这种压力可以有效的保证美国的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利益不受损害,中国现在正好缺少这种能力,这就让中国在保障中国的利益时有些力不从心。
更为危险的是美国现在已经越来越节制中国的发展,对中国进行封锁一贯是美国的政策,在美国的经济利诱和军事威胁下东南亚各国将毫无选择的倒向美国,因为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东南亚各国自知无力抵抗,稍有不从伊拉克的今天就会是他们的明天,而中国在该地区没有丝毫的军事能力,无法向各国施加一定的压力是其也要考虑是否会受到中国的打击,这就使得中国在该地区的各种利益时刻都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威胁。
所以中国要想保证在东南亚的利益不受损害;要想真的把东南亚变为中国的后花园、中国稳定的原料产地就必须在该地区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然而要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就只有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和建立具有全球投送能力的航母战斗群。前者和后者相比存在着困难多、费用高、灵活性低等弱点,所以航母战斗群是中国现今的最好选择,也是中国应对未来国际变化的必然选择。
二、作战使用——航母的强大战力
航空母舰作为议长后出现的新型海军水面舰艇在二战中以其卓著的战绩证明了其作战能力的强大,同时也证明了海空路上军联合的必要。二战后的发生的历次多国地区冲突中都可以看到航母的身影,同时也可以看到航母在战争的全过程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到未来战争中空中和其他力量的联合将是获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韩母战斗群是以航空母舰位核心由海军各型水面舰艇、潜艇、海军陆战队甚至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组成的联合打击力量,由于航空母舰和其他大型补给船能各整个舰队提供庞大的补给能力,所以航母战斗群可以长期游弋于大洋之中以及其他热点地区,同时由于航母战斗群所具有的海陆空天全维打击能力,使得航母战斗群还具有一般海军水面舰艇编队说没有的威慑能力,这对于一些军事实力比较弱小的国家来说是十分有效的,甚至可以凭借这一能力通过非军事手段达到目的。
在浩瀚的大洋商行母战斗区拥有着最为巨大的打击和防卫能力,这都是通过航母的舰载机完成的。飞机本身就是一个通用的武器平台,其与航空母舰的结合使得海军的打击范围扩大了几百公里,这就使得海军可以从敌方的海上防御范围之外发动攻击;同时将在的预警机还可以使整个战斗群的预警范围扩大几百公里,在现今反舰导弹日益智能化合超音速化的趋势下,扩大的几百公里预警范围可以使水面舰艇获得宝贵的预警时间,这将是水面舰艇能否因对导弹攻击的关键。
不论是美国的“宙斯盾”系统还是其他国家的防御系统预警时间都是十分宝贵的,没有充分的预警时间,再先进的的防空系统都将是垃圾,而当今的反舰导弹大多掠海飞行,同时向着超音速的方向发展。由于地球区面的影响,舰载雷达说存在的盲区是无法解决的,而导弹速度的加快使得导弹离开雷达盲区后水面舰艇已经没有了充分的预警时间,这使得水面舰艇如何应对日益先进的反舰导弹成为各国所关心的问题。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舰载机还可以在对方水面舰艇进入攻击阵位前就发动攻击,这种先发制人的打击就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方法。
舰载机的出现可以说是海军的一次飞跃,这使得海军具有了在看不见的距离上进行打击的能力(我认为在舰在雷达的屏幕上出现仍然算为看得见)。同时随着舰载机载荷的不断增加使得航目的的打击火力不断加强,甚至可以对一定的地区进行高密度的空中打击,为海军陆战队或者陆军登陆部队扫清障碍。在现今空中力量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种力量是有些可怕的。随着舰载机的出现海军水面舰艇所受到的来自于空中的威胁也从近海扩大到远洋。要想对付这一威胁飞机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经济的平台,它既可以在比舰载防空武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进行拦截和攻击,同时舰载机又可以执行其它任务而不象舰载防空武器那样功能单一,这一点对于远离陆地,不及以及所载武器数量受限的海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潜艇,潜艇做为海洋中的隐形杀手对水面舰艇具有可怕的威胁。可是不要忘记航母战斗群本身也是拥有潜艇的,而且这些潜艇组成了航母的第一道反潜屏障,再加上反潜飞机和水面舰艇,其实航母战斗群的反潜能力是水面舰艇编队中最为强大的,潜艇要想突破这一反潜网是十分困难的,要想用潜艇攻击航母编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航母战斗群的防御能力是十分强大的,其生存能力也是其他水面舰艇编队无法比拟的。一些网友总是拿潜艇和航母来比较其生存能力,这是不对的。如果航母想潜艇一样单独执行任务,那么其生存能力几乎为零,但是实际上航母却从来都是在众多的护卫舰艇的保护下行动,而且一般都是处在敌方打击火力范围之外,所以航母的生存性能并不差甚至高于其它的水面舰艇。舰艇的体积和吨位的增加代表着舰载武器的丰富和防御能力的提高,就像航母未出现前的战列舰,他的体积和吨位是当时水面舰艇重最大的,可是他也是海战中生存能力最强的,这一点没有人表示怀疑和异议。
航空母舰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还表现在他的灵活性上。航母战斗群有于拥有很大的后勤补给能力所以它可以不受后勤补给的限制,自就使得航母战斗群可以从一些敌方没有想到的敌方发动攻击,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许有人要说现在的太空中卫星乱飞,航母战斗群这样的巨大目标是无法不被发现的。我承认这是事实,但是把大量已经展开的军队从一地调往另一地点那所需要的时间将比航母战斗群到达打击阵位的时间长,这也就使得航母的灵活性优势是难以置之不顾的。这对于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有着一定的意义。
三、经济和技术——中国航母的瓶颈
航母的巨额建造和使用费用是限制航母的关键问题。虽然我是航母派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以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实在无力支撑重型航母战斗群的巨大费用。但是一味的以经济上的问题为借口来对军事力量的发展进行限制是不可取的。要知道经济的发展是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的,这就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加以保障。要想减慢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国家拖入战争,无论是内战还是外国侵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长期暗地里支持一些中国的分裂势力的原因。但是发展军事力量也需要有节制,像印度那样丝毫不估计自己的能力而无限制的加强军备只会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我并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长期军备竞赛的结果这么简单)。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种高储备的经济政策,其实国库并不是一无所有,所以建国时国库空空的中国都可以为了自己的安全搞******,现在的中国难道没有能力为了给自己建立一个稳定的环境和突破别国的封锁建造航母呢?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拉动力量,长期以来我们依靠国外投资和自己搞基础设施建设来达到自一目标,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国外投资看重的无非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以他们不会带来最新的技术,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长此以往中国最后将会变成世界的加工厂,没有自己的技术就无法在未来的世界上竞争。而依靠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拉动经济也是有所局限的,长期使用只会造成大量资金被重复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
所以在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出现疲态的今天我们应该开始寻找其它的途径来解决拉动经济发展的新方法。其他产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整体购买能力的限制,现在的中国老百姓手中确实有钱,但是出于一些大家知道的原因老百姓存在着诸多担心,这使得人们不敢轻易的用钱,所以购买能力虽然可以可是购买的意愿不足。而对于军备来说就不是这样,国家几年的高储备政策使得国库充足,完全用能力扩充军备。建造航母其实并不仅仅是造船厂的事,他还关系到其他很多的相关产业,这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还能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又能巩固国防,而且航母建成后的维护等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可以长期的提供许多就业机会。在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后,我国还将获得一些现在无法估计的经济利益,比如说解决南海问题后获得的石油和天然气,这样总的来看造航母还是值得的。
有些网友认为现在中国缺乏一些相关技术。这一点我承认,但是这不足以成为航母建造的障碍。航母相关技术的缺乏只有有了建造航母的需要后才会很开得到解决,而且这些技术部能够通过简单的理论研究完成。航母战斗群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除了航空母舰建造的相关技术外还牵扯协同指挥,数据共享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在使用中不断的发现和改进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使用时不会因为一些技术上的原因而葬送昂贵的舰队,这就好像站在陆地上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一样。只有现在就开始建造中型或者是轻型航母,并在使用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为将来有能力时建造重型航母积累必要的技术和经验。这正体现了航母发展的长期性,对于中国这样从来没有拥有过航母的国家来说,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是无法拥有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航母战斗群的。
其实我一直承认中国没有能力拥有重型航母,现在我们还是应该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工业、教育以及人民的福利保障等等其它方面,但是鉴于航母发展的长时间性,以及我国对航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所以我认为中国现在应该开始建造一两艘中型航母,这样既可以作为实验舰继续完善相关技术,又可以提供一定得航母战斗能力。其实我看国家似乎已经有这方面的打算,170等舰的下水就使预兆,这也是国外关注170等舰的原因。
最后我还是想说,一些网友认为航母存在被击沉的危险就不应该造,其实这有些牵强,就如在日益先进的单兵反装甲武器面前坦克和装甲车显得越来越脆弱,但是这并不影响坦克和装甲车成为陆军的主力装备,以及这些武器的不断改进。其实任何武器都有被摧毁的可能,发展与否还是应该从是否需要的角度来看。
第233章未来国产大型军用运输
           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动力专家、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刘大响提交了《关于尽快开展大型飞机研制的建议》的提案提到:“对于中国要不要搞大飞机、能不能搞大飞机,我认为各方面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中国一定要搞自己的大飞机。第一、中国有这个需要,第二、中国有这个技术基础,有这种可能性。第三、这也是我们走向航空强国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自己的大飞机产业,就只能算是航空大国,而不能说是航空强国,大飞机是个重要标志。”
☆ 迫在眉睫的需求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突发性强、作战节奏快、战斗强度高、物资消耗大等特点,所以现代战争除了要求空军要有强大的战斗机、轰炸机群以外,还必须装备足够数量的大型运输机,多种支援保障及特种飞机。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战斗机出动的架次只占所有飞机总架次的1/3左右,而大型运输机和大型特种飞机的出动架次已经和战斗机的出动架次相当。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的大中型运输机往返于美国和海湾之间,在空中加油机配合下,执行了14000多次远程运输任务,将53。9万吨货物和50多万军事人员投送到了战区。据统计,美国拥有C…130、C…135、C…141B、C…5、C…17等军用运输机905架,KC…135一类的加油机有650多架,特种飞机有128架。俄罗斯有安…22、124、伊尔…76等军用运输机352架,加油机30多架,特种飞机20多架。俄罗斯目前还打算装备改进后的伊尔…76或者是安…70飞机160多架。欧盟目前正在研制新型军用运输机A…400M,欧洲有8个国家意向采购,数量大概是200多架。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大型运输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可定位为起飞总重超过100吨、载重30…40吨、最大载重航程3000…4000公里,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支、干线客机。在大型军用运输机或大型干线客机的基础上,还可以派生发展出其他一些“特种飞机”,包括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通讯中继机、电子对抗和侦察飞机、航天器的空中发射载机等等。这样的“大运”平台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意义,还有着显著的民用价值。大型民用运输机技术难度极高,同时研制过程中风险极大,稍有闪失就可能导致研制项目夭折,甚至令支出了高额研制费用的研制厂商亏损、破产,因此只能够在大型军用运输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大型民用运输机。 
放眼全世界,能独立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尽管目前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克接管了当年苏联的伊尔…96大型客机的生产线,但仍不具备独立研制生产大型飞机的),欧洲虽有A400M大型运输机项目,但在投资和研制工作量分配上仍存在巨大分歧。而其他国家还只具备研制生产中小型运输机的能力。中小型运输机在载重、航程等方面已无法****大国军队的需要。目前,多个发达国家,或具备一定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