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37部分

楚-第37部分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驹一听,面色煞白,陆贾这句话的威胁意味很明显了。不管是陈胜还是陈家,他景驹都惹不起,他无助的把头转向秦嘉,希望他这个实际决策者站出来给他解围。秦嘉皱着眉头,寒着脸,半天没吭声。他也觉得这个不太好回答。他并不是怕陈胜,葛婴死了,旧部四分五裂,而他却势力大增,手下人已经多至三万,他根本不怕陈胜。别说共尉手下只有五千人,就算陈胜亲自来,他也不怕。可是陆贾说的不是打仗,而是道义,你不接受陈畔领导,这个没问题,可是你杀了陈畔,就是没理由。
    “嗯咳——”公孙庆清咳了一声,站起身来,缓缓说道:“陈畔言语无状,冒犯了我家将军,所以我家将军才斩杀了他,有何不可?”
    陆贾打量了一下公孙庆,忽然笑了,他把公孙庆拉到一边,轻声说道:“公孙先生当时可在场?”
    公孙庆见他忽然变了态度,以为自己说服了他,便傲然颌首:“在的。”
    “请先生细说陈畔如何对你家将军无礼。”陆贾拱了拱手,很客气的说道:“我也好回去回复我家大王,解说两家误会,以免误起刀兵。”
    公孙庆哪里说得上来,他略微思索了一会,随便说了两句。陆贾反复追问了两遍,然后才森然一笑,再也不理公孙庆,转过身对景驹一拱手:“敢问将军,不知陈畔是如何对将军无礼的。”
    公孙庆顿时面色通红。
    景驹等人刚才见陆贾和公孙庆低声说话,虽然没听清他们说什么,但是两人笑容满面,神情轻松,本来以为公孙庆已经解释清楚了,所以十分放松,忽然见陆贾又变了脸色,吃了一惊,结结巴巴的说不上话来,只得看着公孙庆,示意他解围。公孙庆却又羞又恼,脸胀得通红,根本顾不上替景驹解围。秦嘉一见,知道公孙庆一时大意,上了陆贾的当了,必然是随口胡说了两句,编排陈畔的不是,却被陆贾当面戳破——现在谁也不知道公孙庆刚才说的什么,如何能不漏馅?
    乱杀人不在理,当面扯谎,就更丢人了。
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二十节 初战告捷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他们之中最能说的公孙庆转眼之间就被陆贾耍了,一个个张口结舌,不知如何解释,气氛十分尴尬。
    陆贾淡然的扫了他们一眼,拱起手对着局促不安的景驹施了一礼:“将军,虽说武平君是将军下令斩杀的,可是陈王并不知道,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另有其人。陈王气度宽弘,以大局为重,不会因为武平君的死,就置暴秦于不顾,而与将军相争。所以大王并没有派大军前来,只是派共将军率五千人马来与将军共商大业,想必将军也不会护短,破坏了两军合作的可能。”
    景驹这才松了一口气,下意识的连连点头。
    陆贾顿了顿,又接着说道:“但是,将军理当交出那个擅自斩杀武平君之人,回复我家大王,以安陈家之心,然后才有可能谈合作之事。”他环顾了一圈:“诸位以为然否?”
    “理当如此。”众人七嘴八舌的说道。他们本来以为共尉是来吃掉他们的,现在发现人家根本没这意思,只是要个说法。那就好办了,虽说秦嘉不可能替陈畔顶罪,但是找个替死鬼还是可以的。
    “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陆贾就在外面等着,希望将军能尽快妥善安排此事。”陆贾说完,躬身一礼,退出了大帐。他刚一出帐,大帐里就乱了套,你一言我一语的,不知道听谁的好。现在人家要人偿命,要人前去解释,派什么人去,成了最直接的问题。
    秦嘉一言不发。陆贾根本不谈合作的事,只追究陈畔的死,他准备了好久的说辞,全白废了。他冷眼看着众人,十分生气。这些人被一个说客就乱了阵脚,如何能当得大事。
    “将军,你以为当如何处理?”景驹见秦嘉面色不善,小心的问道。
    “不必理他。”秦嘉简洁的说道:“我们现在有三万人,共尉只有五千人,就算他在下邳再征一万人,也不过是我们一半,我们为什么要听他的?”
    景驹有些担心的说道:“万一陈胜派大军前来呢?”
    “不可能。”秦嘉一扬手,不以为然的说道:“陈胜不过是侥幸成事,实则不通兵法,哪有大军尽数出征,国都空虚的道理?他的主力现在全在西线与秦军对峙,根本不可能再调人马前来与我等作战。我们就安安心心的围着郯县,争取早日破城。其他的,都不必考虑。”
    景驹见秦嘉主意已定,也没有多说。宁君却担心的说道:“秦将军所言虽然有道理,可是也不得不防。那个共尉据说十分悍勇,是陈胜手下的猛将。陈胜派他来,未必没有其他的想法。我们这里攻打郯县,万一他从背后攻击我们怎么办?”
    白公、朱鸡石等人也都点头附和。秦嘉瞟了一眼他们,然后把目光看到了白公的脸上,笑道:“我们这里唯有白公能征惯战,经验丰富,有白公设防于阵后,就算共尉再悍勇,也不能讨得了好去。白公,劳烦你带你的人马,护住我军的后阵。”
    白公微微的皱了皱眉,知道秦嘉忌他的实力太强,怕他先破城立了首功,所以要他护住后阵,以防护共尉的理由不让他参与攻城。但是他也有他的想法,郯县虽然是东海郡治,油水并不多,与破城的收获相比,他更想保存自己的力量,有了力量,说话才有份量。他瞥了一眼秦嘉,拱手答应:“一切听从将军的安排。”
    秦嘉安排妥当,随即让人给陆贾回话。陆贾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他也不生气,带着人又回去了。但是他走得可不安份,一路上让那十个卫士到处宣传,说秦嘉挟主自重,不讲道义,置陈胜、共尉的主动示好于不顾,决意挑起义军的内斗。没等他回到下邳,这个消息就传得到处都是,秦嘉也知道了,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话可说。他用景驹的名义下令,让白公进驻容丘,以防共尉偷袭。白公乐得离郯县远一点,二话没说,带着本部一万人即刻起程,进驻容丘。
    但是共尉并不在下邳,他去了凌县。
    有敦武从中搓合,下邳附近的葛婴旧部陆续来投,前后有五千多人,共尉按照老办法,把强壮的留下来,把瘦弱的遣散回家务农,加上一些其他的小势力,总共又集结了大概两千多人。但是最大的一股势力,也就是张立所部却一直没有前来,他让人带话给敦武说,共尉这是不怀好意,当初就是他逼死葛婴的,现在又以整军为借口,趁机削弱葛婴旧将的势力,变相的要吞下葛婴的人马,再说了,他对于武平君陈畔的死有不可推卸了责任,无颜与陈乐见面,所以不想归附共尉。
    敦武一听大怒,他觉得上了张立的当。张立借着要为葛婴讨回公道的名义,拉走了葛婴近一半人马,现在却说些这样的话来。他向共尉请示,要求亲自去见张立,劝他来降,如果他不听,那他就当场击杀了他。
    共尉知道,敦武看起来话不多,但是武艺相当高明,刺杀的手段更是一流。他要杀张立,把握还是有的。但是共尉有另外的想法,张立手下有一万多人,杀了张立一个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击败张立,才有可能消除这一股不服从的力量,要不然,他就没法安心的向北攻击秦嘉。
    因此,在与众人商议之后,共尉决定留下叶青等人在下邳,他带着葛婴所部的骑兵和亲卫营、斥候营一共两千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凌县进发。
    敦武跟着共尉一起南下,他本来有些担心共尉太托大了,以两千人偷袭一万人,就算是精锐,难度也不小。可是他跟着走了一天,就放心了。他领过葛婴的亲卫营,当然也知道张立部下的战斗力,他发现共尉带领的这些人个个身强力壮,一天跑一百多里,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毫无倦意,休息的空闲还要分组演练战术。这样的两千人完全可以以一当十,轻松击败为张立。
    共尉等人急驰了三天,第三天晚上,他们宿在叴犹,斥候营的李四夜里送来了消息,张立的前锋三千人马就在前方五十里的凌水南岸,张立自己带着七千多人在凌县城外,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共尉会来得这么快,防备十分松懈,只有零星的斥候,探查范围也不过二十里。因为主将的心理比较松懈,那些斥候根本没心思打探消息,大部分就在营地盘转转。
    共尉大喜,当即要求将士们早点饱餐一顿,抓紧时间休息,第二天一早,天刚麻麻亮,他们就拔营出发。因为带的都是干粮,他们连埋锅造饭的时间都省了,张立的前锋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两千骑兵已经冲进了他们的营盘。
    一触即溃。
    张立的人马看着从天而降、势如猛虎的骑兵,吓得魂飞魄散,匆忙之间组织起来的小阵根本挡不住战马的冲击,一个个士卒被战马撞得四处横飞,骑士们手中的长戟,肆意杀戮,将一个个挡在他们前面的敌人刺倒、割杀,轻松的将阻击小阵冲得落花流水。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的士卒很快就丧失了斗志,节节败退。不到一刻时间,三千前锋营就损失惨重,血流成河,死伤达千人左右,剩下的人看着如杀神一般所向披靡的骑兵,再也没有抵抗的勇气,他们扔下武器,掉头就跑,撒开两条腿向凌县狂奔。
    叴犹到凌县有四十里,共尉也不着急,命令骑兵一路小跑,象赶鸭子一样赶着败兵向前。一个时辰之后,当他们赶到张立匆匆立起的大阵前时,那些败兵已经一个个累得象死狗一样,他们看到骑兵只是驱赶他们,并不多加杀戮,干脆坐倒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再也不跑了。
    张立看着眼前到处都是的败兵,面色灰败。他万万没有想到,共尉会来得这么快,自己安排下的三千前锋居然连消息都没来得及递回来,就溃不成军。骑兵装备了长戟,居然有这样的战斗力?张立不敢相信,他觉得共尉肯定把步兵和车兵隐藏起来了,只派骑兵前来迷惑他,引诱他到已经准备好的陷阱里去。在他的印象中,骑兵的战斗力很弱,只能起到干扰和断断粮道之类的任务,根本不可能担当攻击的主力。
    基于这个认识,张立放弃了入城拒守的打算,决定用已经成阵的七千大军与共尉决战。他亲自擂响了战阵,命令前方的车兵冲击,先打乱共尉部的阵势。
    激昂的鼓声冲天而起,战马奋首扬蹄,拉着战车向前急驰。前军的一百乘战车排成前后两排,左右宽达六百步,滚滚向前,御手全神贯注的驾驭着战马,甲士举起了弓箭和长戟,车后的徒卒发力狂奔,一时间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二十一节 势如破竹
    共尉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车战,这才发现与以前影视剧里的情况大相径庭。战车之间相隔得十步,而前后两排之间相距也有四十步——大概是为了防止前面出现意外情况时,后面来得及反应。乍看起来,战马狂奔,车轮滚滚,徒兵挥舞着兵器在后面紧跟,确实气势惊人,可是实际效果却很一般。每辆战车配备十人,其中车上有三名甲士,一个是御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操纵战车,根本没有攻击能力,剩下的两名甲士,一名用弓箭发射,一名手持长戟准备刺杀,后面跟着的七名徒兵在急速奔跑中根本不可能放箭,他们只有等待着与敌军相遇之后进行肉搏时,才能发挥作用。一百乘战车,一千名士兵,却只有一百人能够利用手中的弓箭进行第一波攻击,射出的箭阵稀疏之极,与强大的气势一点也不相符。
    难怪车兵会很快成为历史。共尉冷笑了一声,决定回去立刻把叶青的战车编制取消,宝贵的战马全部调归骑兵使用。战车既然注定要消失,那就由他来第一个做吃螃蟹的人吧。
    “散——”灌婴举起手中的长戟,厉声长啸。身后的传令兵敲响了随身的小鼓,随着急促的鼓声,骑兵象云一样分成左右两列,向迎面扑来的车阵两侧飞驰。
    “射——”又是一声令下,所有的骑兵都举起了手中的弓箭,“嗡”的一声闷响,上千支长箭离弦而去,转眼间飞跃过六七十步的距离,呼啸着扎进车阵之中。
    长箭入体,扑扑有声。
    拉车的战马被长箭射中,惨嘶着扑倒在地,战车倾倒,车上的甲士顿时滚做一团,车后狂奔的徒兵被密集的长箭射中,一个接一个的栽倒,挡住了后面战车的道路。有的战车来不及收势,直接从那些倒地的士卒身上辗了过去,有的则竭力的调整着方向,有的则干脆停住了脚步。看似来势汹汹的第一波攻击,还没有碰到对方,就失去了战斗力。
    战场上到处都是受伤的战马、翻覆的战车,狼狈不堪的甲士,和尸横遍野的徒兵,混乱之极。而灌婴趁着这个混乱的时机,左右两列骑兵已经从张立的左右军前面飞驰而过,又放出一轮箭。
    张立的布阵是比较规矩的五阵式,前后左右四军,再加上他自己所在的中军,共是五军。中军有车三百乘,其他四军各有一百乘。除前军、中军全部面向前方以后,左右后三军各有一列面向外围,以防侧翼有敌军偷袭,而其他的人马仍然面向前方。面向外的那一列,主要是起警戒作用,发现有敌军偷袭时发出信号,提醒中军的主将,同时本军转向面对敌人来袭的方向。一千多人转向,并不是个轻易的过程。而且这一千人里面,前面四排都是手持长剑、长戟的士卒,只有站在第五列的伍长才是使用长箭进行攻击的。换句话说,这一千人,也只有二百人能够进行远程的打击。
    相比于人手一弓的骑兵来说,这之间的悬殊就是五比一的比例。
    两军对射一轮,骑兵飘然远去,战果分明,飞驰的骑兵只有十几人中箭落马,而左右两军的士卒则遭受到了重创,这一通箭雨至少造成了二三百人的伤亡,本来整齐的战阵立刻满目疮痍,惨叫声此起彼伏,撕声裂肺。
    灌婴率领骑兵以来,一直在对付小股的流寇,通常都是冲上去先是一通箭,然后直接用长戟去捅,主要练习的是长戟的使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骑兵集射的威力。今天面对着张立的七千大军,他不敢大意,充分利用骑兵骑射的特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