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荀子 >

第17部分

荀子-第17部分

小说: 荀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

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

者与?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礼。

皇天隆物,以示下民,或厚或薄,常不齐均。桀、纣以乱,汤、武以贤。

涽々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君子以修,跖以穿室。大参乎天,

精微而无形。行义以正,事业以成。可以禁暴足穷,百姓待之而后泰宁。臣愚不

识,愿问其名。曰: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

甚深藏而外胜敌者邪?法禹、舜而能弇迹邪?行为动静,待之而后适者邪?血气

之精也,志意之荣也。百姓待之而后宁也,天下待之而后平也。明达纯粹而无疵

也,夫是之谓君子之知。──知。

有物於此,居则周静致下,动则綦高以钜。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大参天地,

德厚尧、禹。精微乎毫毛,而充盈乎大宇。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

也,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德厚而不捐,五采备而成文。往来惛惫,通于大神,

出入甚极,莫知其门。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弟子不敏,此之愿陈,君子设

辞,请测意之。曰:此夫大而不塞者与?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者与?

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往来惛惫而不可为固塞者与?暴至杀伤而不亿忌者

与?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与?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冬日作寒,夏日作暑。

广大精神,请归之云。──云。

有物於此,亻蠡々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

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

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

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

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

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蚕。

有物於此,生於山阜,处於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

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

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始生钜,

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头銛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

为事。无羽无翼,反覆甚极。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箴。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天地易位,四时易乡。列星殒坠,旦暮晦盲。幽晦

登昭,日月下藏。公正无私,反见从横。志爱公利,重楼疏堂。无私罪人,憼

革贰兵。道德纯备,谗口将将。仁人绌约,敖暴擅彊。天下幽险,恐失世英。螭

龙为蝘蜒,鸱枭为凤皇。比干见刳,孔子拘匡。昭昭乎其知之明也,郁郁乎其

遇时之不祥也。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暗乎天下之晦盲也。皓天不复,忧无疆

也。千岁必反,古之常也。弟子勉学,天不忘也。圣人共手,时几将矣。与愚以

疑,愿闻反辞。其《小歌》曰:念彼远方,何其塞矣!仁人绌约,暴人衍矣。忠

臣危殆,谗人服矣。

、玉、瑶、珠,不知佩也。杂布与锦,不知异也。闾娵、子奢,莫之

媒也。嫫母、力父,是之喜也。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呜

呼上天,曷维其同!

大略第二十七

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

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自

公召之。”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礼也。《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

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

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

天子彫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出毕行,使仁居守。

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

《聘礼》志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不时宜,不敬文,不欢欣,虽指,非礼也。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礼者,其表也,先王以礼

义表天下之乱。今废礼者,是去表也。故民迷惑而陷祸患,此刑罚之所以繁也。

舜曰:“维予从欲而治。”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非为成圣也;

然而亦所以成圣也,不学不成:尧学於居畴,舜学於务成昭,禹学於西王国。

五十不成丧,七十唯衰存。

亲迎之礼,父南乡而立,子北面而跪,醮而命之:“往迎尔相,成我宗事,

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唯恐不能,敢忘命矣!”

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

焉,贱者惠焉。

赐予其宫室,犹用庆赏於国家也;忿怒其臣妾,犹用刑罚於万民也。

君子之於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视,道之以道而勿强。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於《礼经》而顺人心者,皆礼也。

礼之大凡: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军旅,施威也。

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

之伦也。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仁,爱也,故亲。义,理也,故行。礼,节也,

故成。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虚之,非礼也;义非其门而由之,非义也。

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义;审节而不和,不成礼;和而不发,

不成乐。故曰:仁、义、礼、乐,其致一也。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

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后道也。

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摇婧迷辉癖丛粏i。赙、赗所以佐生

也,赠、摇运退酪病K退啦患拌咽跎患氨В抢褚病9始形迨

奔丧百里,赗、赠及事,礼之大也。

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

天子即位,上卿进曰:“如之何忧之长也?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患则为贼。”

授天子一策。中卿进曰:“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

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

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授天子二策。下卿进曰:“敬

戒无怠。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豫哉!豫哉!万民望之!”

授天子三策。

禹见耕者耦立而式,过十室之邑必下。

杀大蚤,朝大晚,非礼也。治民不以礼,动斯陷矣。

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颡。大夫之臣拜不稽首,非尊家臣也,所

以辟君也。

一命齿於乡,再命齿於族,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上大夫,中大夫,

下大夫。

吉事尚尊,丧事尚亲。

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夫妇不得不欢,少者以长,

老者以养。故天地生之,圣人成之。

聘,问也。享,献也。私觌,私见也。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跄跄。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有怨而无怒。

君於大夫,三问其疾,三临其丧;於士,一问一临。诸侯非问疾吊丧,不之

臣之家。

既葬,君若父之友,食之则食矣,不辟粱肉,有酒醴则辞。

寝不逾庙,宴衣不逾祭服,礼也。

《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

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

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

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陷溺。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礼也。

礼之於正国家也,如权衡之於轻重也,如绳墨之於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

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和乐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君子听律习容而后

士。

霜降逆女,冰泮杀内。十日一御。

坐视膝,立视足,应对言语视面。立视前六尺而大之,六六三十六,三丈六

尺。

文貌情用,相为内外表里,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礼者,本末相顺,终始相应。

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

身,上臣事君以人。

《易》曰:“复自道,何其咎?”《春秋》贤穆公,以为能变也。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蔽公者谓之昧,隐良者谓

之妒,奉妒昧者谓之交谲。交谲之人,妒昧之臣,国之薉孽也。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

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

除其妖。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

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诗》曰: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王事具矣。

武王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哭比干之墓,天下乡善矣。

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诗》

曰:“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问也。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以其本,知其末,以其左,知其右,凡百事

异理而相守也。

庆赏刑罚,通类而后应。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

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父母之丧,

三年不事。齐衰大功,三月不事。从诸侯不,与新有昏,期不事。

子谓子家驹续然大夫,不如晏子;晏子,功用之臣也,不如子产;子产,惠

人也,不如管仲。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

子大夫。

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门人曰:“曷为三遇齐王而不言事?”孟子曰:“我

先攻其邪心。”

公行子之之燕,遇曾元於涂,曰:“燕君何如?”曾元曰:“志卑。志卑者

轻物,轻物者不求助。苟不求助,何能举?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

其不焚也。利夫秋豪,害靡国家,然且为之,几为知计哉!”

今夫亡箴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於

虑亦然。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

其好义也。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

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故天子不言多

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通货财。有国之君不息牛羊,错质之臣

不息鸡豚,冢卿不修币,大夫不为场园,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

而耻积藏。然故民不困财,贫窭者有所窜其手。

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成、康则案无诛已。

多积财而羞无有,重民任而诛不能,此邪行之所以起,刑罚之所以多也。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治乱之衢也。民语曰:

“欲富乎?忍耻矣,倾绝矣,绝故旧矣,与义分背矣。”上好富,则人民之行如

此,安得不乱?

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

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

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农精於田而不可

以为田师,工贾亦然。

以贤易不肖,不待卜而后知吉。以治伐乱,不待战而后知克。

齐人欲伐鲁,忌卞庄子,不敢过卞。晋人欲伐卫,畏子路,不敢过蒲。

不知而问尧、舜,无有而求天府。曰:先王之道,则尧、舜已;六贰之博,

则天府已。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故其行效,其立效,其坐效,其置颜色、出辞气

效。无留善,无宿问。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公问,正以是非对。

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雨小,汉故潜。夫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小

人不诚於内而求之於外。

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

诸涂不与言。

不足於行者说过,不足於信者诚言。故《春秋》善胥命,而《诗》非屡盟,

其心一也。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

曾子曰:“孝子言为可闻,行为可见。言为可闻,所以说远也;行为可见,

所以说近也。近者说则亲,远者说则附。亲近而附远,孝子之道也。”

曾子行,晏子从於郊,曰:“婴闻之,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婴贫

无财,请假於君子,赠吾子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