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北史 >

第212部分

北史-第212部分

小说: 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是“一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子。朕训之导之,望其修改。口请自新,

志存如旧,亦与士彦情好深重,逆节奸心,尽探肝膈。尝共士彦论太白所犯,问

东井之间,思秦地之乱,访轩辕之里,愿宫掖之灾。唯侍蒲坂事兴,欲在关内应

接,残贼之策,千端万绪。

惟忻及昉,名位并高,宁肯北面曲躬,臣于士彦?乃是各怀不逊,图成乱阶,

一得扰攘之基,方逞吞并之事。士彦、忻、昉身为谋首,叔谐赞成父意,议实难

容,并已处尽。士彦、忻、昉兄弟叔侄,特恕其命。

临刑,至朝堂,宇文忻见高颎,向之叩头求哀。昉勃然谓忻曰:“事形如此,

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后数日,帝素服临射殿,尽取三家资物置

於前,命百僚射取之,以为鉴戒云。

柳裘,字茂和,河东解人,南齐司空世隆之曾孙也。祖惔,梁尚书左仆射。

父明,太子舍人、义兴太守。裘少聪慧,弱冠有令名。在梁,历位尚书郎、驸马

都尉。梁元帝为魏军所逼,遣裘请和于魏。俄而江陵平,遂入关中。周明、武间,

自麟趾学士累迁太子侍读,封昌乐县侯。宣帝即位,进爵为公,转御饰大夫。及

帝不悆,留侍禁中,与刘昉、韦暮、皇甫绩同谋引隋文帝,曰:“时不可失,今

事已然,宜早定大计。天与不取,反受其殃。”帝从之。进上开府、内史大夫,

委以机密。及尉迟迥作乱,天下骚动,并州总管李穆颇怀犹豫,帝令裘往喻之。

裘见穆盛陈利害,穆遂归心。以奉使功,赐彩三百匹,金九环带一腰。时司马消

难奔陈,帝即令裘随便安集淮南,赐马及杂物。开皇元年,进位大将军,拜许州

刺史。在官清简,人怀之,转曹州刺史。后帝思裘定策功,欲加荣秩,将徵之,

顾朝臣曰:“曹州刺史何当入朝”?或曰:“即今冬也。”乃止。裘寻卒,帝伤

惜者久之,谥曰安。子惠音嗣。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穆,魏陇东太守。父道,周湖州刺史、

雍州都督。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所鞠养。孝宽以诸子堕业,督以严训,愍

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已,何以成立!”

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专精好学,略涉经史。周

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建德初,转宫尹中士。武帝尝避暑云阳宫,时宣帝为

太子监国。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

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帝闻而善之,迁小宫尹。宣政初,录前后功,封

义阳县男,累转御正下士。宣帝崩,隋文帝总己,绩有力焉。加上开府,转内史

中大夫,进封郡公。拜大将军。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转晋

州刺史。将之官,稽首言陈有三可灭。帝问其状,绩曰:“大吞小,一也。以有

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於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

行。”上嘉劳而遣之。陈平,拜苏州刺史。高智慧作乱江南,州人顾子元等发兵

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绩遗之书。

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俄以病乞骸

骨,诏徵还京师,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谥曰安。

子偲嗣。大业中,位尚书主爵郎。

郭衍,字彦文,自云太原介休人也。父崇,以舍人从魏孝武帝入关,位侍中。

衍少骁武,善骑射。建德中,以军功累迁仪同大将军。又从周武帝平并州,以功

加开府,封武强县公,赐姓叱罗氏。宣政元年,为右中军熊渠中大夫。尉迟迥之

乱,从韦孝宽讨之,以功授上柱国,封武山郡公。密劝隋文帝杀周室诸王,早行

禅代,由是大被亲昵。开皇元年,衍复旧姓为郭氏。突厥犯塞,以衍为行军总管,

领兵屯平凉。数岁,虏不入境。征为开漕渠大监。部率水工,凿渠引渭水,经大

兴城北,东至潼关,漕运四百余里,关中赖之,名曰富人渠。五年,授瀛州刺史,

遇秋霖大水,其属县多致漂没,人皆上高树,依大冢。衍亲备船筏,并齐粮食拯

救之,民多获济。衍先开仓赈恤,后始闻奏。上大善之,迁授朔州总管。所部有

恒安镇,北接蕃境,常劳转运。衍乃选沃饶地,置屯田,岁嬴万余石,人免转输

之劳。又筑桑乾镇,皆称旨。十年,从晋王广出镇扬州。遇江表构逆,命衍为总

管,先屯京口。于贵洲南与贼战,败之。仍讨东阳、永嘉、宣城、黟、歙诸洞,

尽平之。授蒋州刺史。

衍临下甚倨,事上甚卑。晋王爱昵之,宴赐隆厚。迁洪州总管。王有夺宗之

谋,托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衍大喜曰:“若所谋事果,自可为皇太子。

如其不谐,亦须据淮海,复梁、陈之旧。副君酒客,其如我何!”王因召衍,阴

共计议。又恐人疑无故来往,托以妻患啊蹂羰嫌惺跄芰浦R宰醋嗟郏

共妻向江都,往来无度。衍又诈称广州俚反,王乃奏衍行兵讨之。由是大修甲仗,

阴养士卒。及王入为太子,徵授左监门率,转左宗卫率。文帝于仁寿宫将大渐,

太子与杨素矫诏令衍、宇文述领东宫兵,帖上台宿卫,门禁并由之。及上崩,汉

王起逆,而京师空虚,使衍驰还,总兵居守。

大业元年,拜左武卫大将军。帝幸江都,令统左军,改授光禄大夫,又从征

吐谷浑,出金山道,纳降二万余户。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帝每谓人曰:“唯

郭衍心与朕同。”又尝劝帝取乐,五日一视事,无得效高祖空自劬劳。帝从之,

益称其孝顺。初,新令行,衍封爵从例除。六年,以恩旧封真定侯。从往江都,

卒。赠左卫大将军。谥曰襄。

长子臻,武牙郎将。次子嗣本,孝昌令。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祖嶷,魏河阳太守。父允,周万州刺史。衡幼怀

志尚,有骨梗风。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周武帝居太后忧,

与左右出猎,衡露髻舆榇,扣马切谏。帝嘉焉,赐衣一袭,马一匹,擢拜汉王侍

读。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

隋文帝受禅,拜司门侍郎。及晋王广为河北行台,衡历刑部、度支二曹郎。

行台废,拜并州总管掾。王转牧扬州,衡复为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

夺宗之计,多衡所建。迁扬州总管司马。熙州李英林反,署置百官,以衡为行军

总管讨平之,拜开府。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

炀帝嗣位,除给事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

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也。”衡

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帝悦其山泉,

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

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衡俯伏辞谢,奉觞上寿。帝益欢,赐其宅傍田三十

顷、良马一匹、金带、缣彩六百段、衣一袭、御食器一具。衡固让,帝曰:“天

子所至称幸者,盖为此也,不足为辞。”衡复献食于帝,帝令颁赐公卿,下至卫

士,无不沾给。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明年,帝幸汾阳宫。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与纪弘整具图奏之。衡承间进谏,以比年劳役,百姓疲敝

为请。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甚计画,令我有天下。”

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其罪。有人谮暕违制,将伊阙令皇甫诩从之

汾阳宫。又录前幸涿郡及祠恒岳时,父老谒见者,衣冠不整。帝谴衡以宪司皆不

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

念咎,因谓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

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

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及与相见,未有所言,又

先谓玄感曰:“薛道衡真为枉死。”玄感具上其事。江都郡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

顿具。帝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既而除名,放还田里。帝每令亲人觇衡所

为。

八年,帝自辽东还都,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

“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武德初,以为死非其

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子希玄。

杨汪,字元度,本弘农华阴人也。曾祖顺,居河东。父琛,仪同三司。及汪

贵,追赠平乡县公。汪少凶疏,与人群斗,拳所殴击,无不颠踣。长更折节勤学,

专精《左氏传》,通《三礼》。解褐周冀王侍读,王甚重之,每曰:“杨侍读德

业优深,孤之穆生也。”后问《礼》於沈重,受《汉书》于刘臻,二人曰:“吾

弗如也。”由是知名。累迁夏官府都上士。

隋文帝居相,引知兵事,迁掌朝下大夫。及受禅,赐爵平乡县伯,历秦州总

管府长史。每听政暇,必延生徒讲授,时人称之。入为尚书兵部侍郎。数年,帝

谓谏议大夫王达曰:“卿为我觅一好左丞。”达遂私于汪曰:“我当荐君为左丞,

若事果,当以良田相报也。”汪以达言奏之,达竟获罪,卒拜汪尚书左丞。汪明

习法令,果于剖断,当时号为称职。未几,坐事免。后拜洛州长史,转荆州长史。

炀帝即位,追为尚书左丞,寻守大理卿。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时系囚二百

余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岁余,拜国子

祭酒。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帝令御史书其问答奏之,省而大悦,赐良马一匹。后加银青光禄大夫。

及杨玄感反,河南赞务裴弘策出师御之,战不利,奔还,遇汪而屏人交语。

既而留守樊子盖斩弘策,以状奏汪,帝疑之,出为梁郡通守。后炀帝崩,王世充

推越王侗为主,征拜吏部尚书,颇见亲委。及世充僣号,汪复用事。世充平,遂

以凶党伏诛。

裴蕴,河东闻喜人也。祖之平,父忌,并《南史》有传。忌在陈,与吴明彻

同见俘于周,周赐爵江夏公,在隋十余年而卒。蕴明辩有吏干,仕陈,历直阁将

军、兴宁令。以父在北,阴奉表于隋文帝,请为内应。及陈平,上悉阅江南衣冠

之士,次至蕴,以夙有向化心,超授仪同。仆射高颎不悟上旨,谏曰:“蕴无功

于国,宠逾伦辈,臣未见其可。”又加上仪同,复谏。上曰:“可加开府。”乃

不敢复言。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历洋、直隶三州刺史,俱有能名。

大业初,考绩连最。炀帝闻其善政,徵为太常少卿。初,文帝不好声技,遣

牛弘定乐,非正声清商及九部四舞之色,皆罢遣从百姓。至是,蕴揣知帝意,奏

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其六品已下,至于凡庶,有善音乐

及倡优百戏者,皆直太常。是后异技淫声咸萃乐府,皆置博士,递相教传,增益

乐人至三万余。帝大悦,迁户部侍郎。时犹承文帝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

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

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

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

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帝临朝览状,谓百官曰:“前代无好人,致

此罔冒。今进民口皆从实者,全由裴蕴一人用心。古语云,得贤而理,验之信矣。”

由是渐见亲委,拜京兆赞务,发敗撕粒裘裆宓

未几,擢授御史大夫,与裴矩、虞世基参掌机密。蕴善候伺人主微意,若欲

罪者,则曲法顺情,锻成其罪;所欲宥者,则附从轻典,因而释之。是后大小之

狱皆以付蕴,宪部、大理莫敢与夺,必禀承进止,然后决断。蕴亦机辩,所论法

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杨玄感之反也,

帝遣蕴推其党与,谓蕴曰:“玄感一呼,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

聚为盗耳。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蕴由是乃峻法理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

没其家。帝大称善,赐奴婢十五口。司隶大夫薛道衡以忤意获谴,蕴知帝恶之,

乃奏曰:“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非私议,推恶于国,

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悖逆。”帝曰:“然。我少时

与此人相随行役,轻我童稚,共高颎、贺若弼等外擅威权。自知罪当诬罔,及我

即位,怀不自安,赖天下无事,未得反耳。公论其逆。妙体本心。”于是诛道衡。

又帝问苏威以讨辽之策,威不愿帝复行,且欲令帝知天下多贼,乃诡答:“今者

之役,不愿发兵,但诏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遣关内奴贼及山东历山飞、张金

称等头别为一军,出辽西道;诸河南贼王薄、孟让等十余头,并给舟楫,浮沧海

道。必喜于免罪,竞务立功,一岁之间,可灭高丽矣。”帝不怿曰:“我去尚犹

未克,鼠窃安能济乎!”威出后,蕴奏曰:“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

帝悟曰:“老革多奸,将贼胁我。欲搭其口,但隐忍之,诚极难耐。”蕴知上意,

遣张行本奏威罪恶,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帝曰:“未忍便杀。”遂父子及

孙三世并除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