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淮南子 >

第17部分

淮南子-第17部分

小说: 淮南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甯越饭牛车下,

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

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及至,从者以请。桓公赣之衣冠而见,说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

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也。以

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凡听必有验,一听而弗

复问,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难合也,权而用其长者而已矣。当是举也,桓公得之

矣。故老子曰:“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

以言其能包裹之也。

太王亶父居邠,翟人攻之。事之以皮帛、珠玉而弗受。曰“翟人之所求者地。

无以财物为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处而杀其子,

吾弗为。皆勉处矣!为吾臣,与翟人奚以异?且吾闻之也,不以其所养害其养。”

杖策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大王亶父可谓能保生矣。虽富贵,

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受其先人之爵禄,则必重失之。所自来者

久矣,而轻失之,岂不惑哉!故老子曰:“贵以身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爱以

身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矣!”

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处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为之奈何?”詹子

曰:“重生。重生则轻利。”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犹不能自胜。”詹子曰:

“不能自胜,则从之;从之,神无怨乎!不能自胜而强弗从者,此之谓重伤。重

伤之人,无寿类矣。”故老子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

强。”是故“用其光,复归其明也。”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对曰:“何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

楚王曰:“寡人得立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

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任于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故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也。”

桓公读书于堂,轮扁斫轮于堂下。释其椎凿,而问桓公曰:“君之所读者,

何书也?”桓公曰:“圣人之书。”轮扁曰:“其人焉在?”桓公曰:“已死矣。”

轮扁曰:“是直圣人之糟粕耳。”桓公悖然作色而怒曰:“寡人读书,工人焉得

而讥之哉!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然。有说。臣试以臣之斫轮语之。

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不甘不苦,应于手,厌于心,而可以至妙者,

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老而为轮。今圣

人之所言者,亦以怀其实,穷而死,独其糟粕在耳。”故老子曰:“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夫国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乱,在君行赏

罚。夫爵赏赐予,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民之所怨也,臣请当之。”

宋君曰:“善。寡人当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国人皆知杀

戮之专,制在子罕也,大臣亲之,百姓畏之,居不至期年,子罕遂却宋君而专其

政。故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徐冯曰:“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

时者无常行。书者,言之所出也。言出于知者,知者藏书。”于是王寿乃焚书而

舞之。故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令尹子佩请饮庄王。庄王许诺。子佩疏揖,北面立于殿下。曰:“昔者君王

许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庄王曰:“吾闻子具于强台。强台者,南望

料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死,若吾德薄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

留而不能反。”故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

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子何不先加德焉?”

厘负羁遗之壶馂,而加璧焉。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

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故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

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于干

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

亲之,故霸中国。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

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

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

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故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

莫能与之争。”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对曰:“良马者,

可以形容筋骨相也。相天下之马者,若灭若失,若亡其一。若此马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臣有所与供儋缠采薪者九

方九堙,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之求马。三月而反报

曰:“已得马矣。在于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牡而黄。”使人

往取之,牝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问之曰:“败矣。子之所使求者。毛物、

牝牡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伯乐喟然大息曰:“一至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

臣而无数者也。若堙之所观者,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内而忘其外,见其

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

马至,而果千里之马。故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宜若曰:“王不知起之不肖,而以为令尹。先生

试观起之为人也。”屈子曰:“将奈何?”吴起曰:“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

禄;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屈子曰:“宜若闻之,

昔善治国家者,不变其故,不易其常。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损其有

余,而绥其不足;是变其故,易其常也。行之者不利。宜若闻之曰:‘怒者,逆

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人之所本也。’今子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人之所本,

逆之至也。且子用鲁,兵不宜得志于齐,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于秦,

而得志焉。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惑吾王之数逆天道,戾人理,至今

无祸。差须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子曰:“成形之徒,不可

更也。子不若敦爱而笃行之。”老子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

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若何其辱群大夫?”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

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三击之。”王俯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

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夜还师

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

子韦曰:“荧惑,天罚也;心,宋分野,祸且当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

“宰相,所使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

“民死,寡人谁为君乎?宁独死耳!”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民之

命;岁饥,民必死矣。为人君而欲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者乎?是寡人

之命,固已尽矣!子韦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再拜曰:“敢贺君。天之处

高而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有三赏君。今夕星必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

公曰:“子奚以知之?”对曰:“君有君人之言三,故有三赏,星必三徙舍。舍

行七里,三七二十一,故君移年二十一岁。臣请伏于陛下以伺之。星不徙,臣请

死之。”公曰:“可”。是夕也,星果三徙舍。故老子曰:“能受国之不祥,是

谓天下王。”

昔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

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

“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

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故

老子曰:“人无弃人,物无弃物,是谓袭明。”

子发攻蔡,逾之。宣王郊迎,列田百顷,而封之执圭。子发辞不受。曰:

“治国立政,诸侯入宾,此君之德也;发号施令,师未合而敌遁,此将军之威也;

兵陈战而胜敌者,此庶民之力也。夫乘民之功劳,而取其爵禄者,非仁义之道也。”

故辞而弗受。故老子曰:“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晋文公伐原,与大夫期三日。三日而原不降。文公令去之。军吏曰:“原不

过一二日将降矣。”君曰:“吾不知原三日而不可得下也。以与大夫期,尽而不

罢,失信得原,吾弗为也。”原人闻之,曰:“有君若此,可弗降也?”遂降。

温人闻,亦请降。故老子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故“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

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

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故老子曰: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曰:知足不

辱。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

对曰:“爵高者,士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处之。”孙叔敖曰: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是以免三

怨,可乎?”故老子曰:“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大司马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钩芒。大司马曰:“子巧邪?有道邪?”

曰:“臣有守也。臣年二十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以用之者,

必假于弗用也,而以长得其用。而况持而不用者乎?物孰不济焉!故老子曰: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文王砥德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纣闻而患之,曰:“余夙兴夜寐,与

之竞行,则苦心劳形,纵而置之,恐伐余一人。”崇侯虎曰:“周伯昌行仁义而

善谋,太子发勇敢而不疑,中子旦恭俭而知时。若与之从,则不堪其殃;纵而赦

之,身必危亡。冠虽弊,必加于头。及未成,请图之。”屈商乃拘文王于羑里。

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

玄豹、黄罴、青犴、白虎文皮千合,以献于纣。因费仲而通。纣见而说之,乃免

其身,杀牛而赐之。文王归,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纣之失

也。纣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乃为炮烙,剖比干,剔孕妇,

杀谏者。文王乃遂其谋。故老子曰:“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

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王

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仇也。昔夏、

商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

知也。如何其无惧也?”故老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盗乎?”跖曰:“奚适其无道也!夫意而中藏者,

圣也;入先者,勇也;出后者,义也;分均者,仁也;知可否者,智也。五者不

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之。”由此观之,盗贼之心,必托圣人之道而后可行。

故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

偷也,愿以技赍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

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后无几

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

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

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

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明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

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

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耳。故老子

曰:“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颜回谓仲尼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

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也。”仲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