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

第7部分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第7部分

小说: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处,而是沿公园的甬路转起圈来,像是一对清早起来没事干闲着散步的夫妻,或
是一对逛公园轧马路的恋人。他们都各自穿着一身黑色衣服,因为北京这个年头流
行以黑色为酷,各自的身体型号经过一年的惨痛折磨后都有所变小,又都背着一个
巨大的书包,所以远看起来,更像一对穿着情侣装、逃学出来谈恋爱的学生。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作者:徐坤
  
 
 第十九篇

走到西北角的尽头,便是区政府办事处。进去一看,有各种办公室在此处办公。
其中结婚登记处在外头,离婚登记处在里头一间。

他们进去以后,见里面已经有两对在里头了。办公室不大,十平方米多一点,
有三张桌子。进去后对门正中间的一张桌子后头有一个女工作人员,四十多岁,正
在电脑前核准桌子外面坐着的一对年轻人的资料。外面两张桌子,是给来客准备的,
靠里面窗的一张桌子前是一对中年夫妻,个子都敦敦实实的,男人穿皮袄,女人穿
貂皮毛领大衣,很富裕有钱的模样,看样子像是商贾与他的原配,他们正在那里忙
着理顺带来的材料。也没有人跟他们打招呼,毛榛和陈米松就很自觉地坐在靠外的
一张桌子前等待。陈米松让毛榛把书包里的材料都拿出来,和他自己带来的那些一
一往一起对。介绍信和介绍信放一起,身份证和身份证放一起,照片和照片放一起
……

轮到那对商贾夫妇了。他们俩就走过去,也不坐下,就站在放钢印机的那个桌
子前边开始了咨询。

工作人员先看材料,然后问话:“都商量好了吗?”两人先是默不作声,接着
是男的声音:“是她非要离。”工作人员又问:“孩子的事商量好了吗?”女的一
听,眼泪下来了,说:“孩子我自己养,我养得起。我要送他到国外去读书。”工
作人员说:“去国外读书,要花大钱的,不是闹着玩。学费你们俩谁负担?”女的
没说话,忽然间呜呜地哭起来。

工作人员说:“去吧,先回去,商量好了再来。”女的还在哭着说:“不,孩
子我带,我自己养活得起……”男的拽了她一把说:“行了,行了,走吧,我说你
瞎扯淡吧。”说着,笑哧哧地把一个商人用的黑手包往胳肢窝下一夹,先往门外走
去。女的也无奈地收拾起桌上的材料,跟在后边急匆匆追出去。看着他们离去的背
影,毛榛对那个女的产生了同情。一看就知道他们还处于风波乍起阶段,刚开始闹
离,女人还一说就哭呢!如果是闹到毛榛这样已经有一年半载,恐怕,泪早已经就
哭干了。轮到他们俩了。两个人过去,在钢印机前坐下,递上所有材料。工作人员
先低头审核材料。毛榛脸上很平静,心里却稍微有点紧张,生怕材料有什么不齐备
的地方,会一下子办不成。就像她去办准考证、办护照、办签证、办入学签到一样,
凡是这种跟国家机器打交道的地方,毛榛都心怀忐忑,希望一次办成。

工作人员眉头紧锁,看得出她整天办这事,累坏了,烦坏了,好像她的心情,
比前来办理离婚者更不好、更糟糕。把材料看过一遍后,她返身抽出一个厚厚的记
录本,开始把情况往上边抄录。先抄两个人的名字,并大声复述一遍,给旁边坐在
电脑前那个小打字员听,打字员同时往电脑里输入。

念完姓名,看看没有什么错误,工作人员又问:“离婚理由?”

有那么几秒钟的停顿和空白,毛榛哑住了,陈米松也哑住了,他们都不知道怎
么回答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为止,他们还不能正确说出他们俩的离婚理由是什么。
说为了分房?扯淡,他们是房子分好后才闹离婚的。那么是为什么?说过得没意思
了?太平淡了?离婚解闷儿玩?他们敢说吗?

工作人员已经翻着眼睛奇怪地看他们了。还是毛榛脑筋快,忙接上说:“都写
着呢。您就照那介绍信上的抄吧。”工作人员白了她一眼,说:“你们总得说出个
理由吧?不然我怎么给你往上写?”毛榛就压低声音,像背诵似地说:“婚后因为
感情不和导致破裂……”

这些话全是电脑里打出来的《离婚介绍信》上的格式文本,适用于全中国人民
或全北京市人民离婚之时共同使用。

离婚介绍信

东城区人民政府婚姻登记处:

我单位职工陈米松同志与社会科学研究所毛榛同志1988年结婚,因感情不和导
致破裂,经调解无效,要求协议离婚。

请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知识产权部人事教育司(盖章)



二年X 月X 日

工作人员往登记簿上记,另一边的打字员往电脑里输。

把所有的情况一一登记完了,工作人员又坐回左边长条大桌前,打字员也将刚
才输入的《离婚协议书》文件打印出来,一式三份,男女双方各留一份,办事处备
份一份。

离婚协议书

男方姓名:陈米松工作单位:知识产权部

女方姓名:毛榛工作单位:社会科学研究所

双方于1988年X 月X 日在辽宁结婚登记,经双方商定自愿离婚,已对有关事项
达成如下协议:

一、子女抚养无

二、财产处理财产分割完毕。无债权债务。

三、其他协议(如离婚后住房安排问题等)

西城北三环南里5 号楼2 门602 买后归女方所有,过户给女方,男方自己解决
住房。

上述协议内容是我们双方经过慎重考虑,反复协商的,保证执行,双方签字。

男方:签名(手印)女方:签名(手印)

男方单位盖章女方单位盖章承办机关盖章

时间2000年X 月X 日

本协议一式三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婚姻登记机关存档一份。工作人员把文
件又检查一遍,然后让他们签字、按手印,用大拇指蘸上红色印泥,往名字上面按,
还叮嘱他们手指不要使劲翘,要用劲往下按。结果毛榛不知是技术没掌握好还是因
为心跳过速,先按的两张还是翘了,被工作人员说了一顿,到了第三张才结结实实
按下去。

 
 
  
   
 返回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作者:徐坤
  
  第二十篇

所有的材料都填好了,陈米松也已经到隔壁交完了手续费回来。最后一项是收
回大红色的结婚证书,换成两个绿色的离婚证书。工作人员拿起他们俩的大红缎子
面的保存簇新的结婚证,翻开,掏出里面带有钢印和照片的一页,然后,“唰”、
“唰”一甩手,将缎子面封皮飞快甩进靠角落的废纸篓里。接着,她站起身来,过
到左边那小桌子去敲钢印。毛榛看着躺在废纸篓里的他们鲜红封面的缎子面封皮,
鬼使神差,突然张口对工作人员说:“对不起,您能把那两个证留给我做纪念吗?”

工作人员一怔,马上说:“拿吧,拿吧,反正我们留着也是要扔的。”毛榛就
走过去,鬼魂附体一样,弯腰从废纸篓里捡出他们的结婚证封皮,还用手拂了拂表
面的灰尘,又下意识地打开看了看,里面什么也没有,白白的,一片空白,像是被
人掏空了心脏的病人。她把它合上,紧紧抱在胸前。一抬头,看见陈米松,坐在那
里,瞅着她的行动,哭。

他们共同走到那个小桌前,听到钢印机面无表情“咔”、“咔”又响了两下。
都市里边又一个家庭宣告解体了。红色结婚证书换成了绿色离婚证书,双人合影换
成了每证一张的单人照片。

今生今世,他们就这样分开了,在月坛公园大门口分开了,离散了。又是一个
千年。将近一年后,毛榛的同居男友汪新荃刚一从南方回来,毛榛就约他到位于长
安街上的国际饭店的旋转餐厅见面。汪新荃还觉得挺奇怪:“我一进门,还以为你
能在家呢。干什么?有什么事不能回家里来说,还要跑那么老远?”

毛榛说:“没什么,只是觉得这里氛围好。”汪新荃说:“好吧。我就去。”
她要在这里把离开他的决定告诉给他,同时交还他的钥匙。

毛榛一个人等在长安大街国际饭店最顶层的旋转餐厅里。从这里可以俯瞰到北
京全城。

当然这“全城”现在也已经很难规划了,四郊周围的卫星城正一座一座地建起
来,“北京”的地理概念正在无限地扩大。

从这里可以望见市中心的她们单位古朴庄重的灰顶大楼,想当年,在1980年的
时候,它还是这长安大街上惟一一座高层建筑,是经过中央特批的,那时正是迎接
“科学的春天”来临的时候;

远一点,可以望见陈米松他们单位楼顶巨大的绿色帽子,绿帽子屋顶这两年在
北京很流行,据说它保持了民族风格传统;

再往远,可以看见庞大固埃单位彩电发射塔的塔顶,它以毫不谦让的兀立姿势,
宣告一个传媒产业时代的宏伟到来。

所有的记忆,都被凝结、串联在这条长安大街上。

这条长安大街,1986年春天毛榛和陈米松战战兢兢踏上的这条长安大街,如今
已经找不到它当时的原貌。大街两侧的东方广场、贵友、恒基、中粮、长安、妇联
……等等巨形建筑,都已经一座接一座拔地而起,快得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惟一不变的,就是那个广场,广场上的浮雕,那个天安门,那座天子明堂,多
少年来,它们永远不变,成为北京永远的地理和文化坐标。

一晃,她定居北京已经有十年了。十年了呵!十年。

多快呵,十年!十年来,它们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它们也见证了毛榛在北
京发生的一点一滴的爱情。有哪一个外省进京的小青年,不渴望着某一天能走在这
条中心线上,成为它这里的主人?广场风筝仍在飞舞,清风依旧祥和。这里简直就
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若不是大街两侧的标语牌变了,人们就简直看不出一点
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痕迹来。她还记得1986年的长安大街两侧标语牌子上还写着:
到二年,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而2001年的大街两侧标语牌上写着:祝贺北京申奥成功!

祝贺中国成功加入WTO !




……

一切都变了呵,都变了。这些标语牌在告诉我们,时光流转,转眼又是一个千
年。又一个千年。

下一个千年,还会有它们吗?这些青石水泥的建筑,这些古老的大街?它们依
旧会有,会不断翻新重盖,升级换代。但是下个世纪,肯定不会有她,和他们了。

他们的恩恩怨怨,爱爱死死,都会随风而逝,不留任何痕迹和踪影。

人在时间中,显得多么渺小啊!

……

旋转餐厅入口处的门开了,汪新荃走了进来。

他还是那副清瘦白皙、风度翩翩的样子。

只有毛榛知道他不是故意想瘦,而是由于整日过度焦虑,他的胃口永远都消化
不良所致。

毛榛看见他在向里面打望。她就抬起手,刚要向他招手致意,忽见他身后的门
又一次开了,跟着进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陈米松!

他身边还跟着进来一个港台商人模样的人。他们也在用目光寻找着座位。毛榛
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在见到陈米松的那一刹那,她一下子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
她看见陈米松的背驼了,腰也有点弯,鬓角似乎还泛出丝丝银色。才一年不到,他
就苍老了这么许多。她的心猛地又揪紧了一下子。

汪新荃看见了毛榛,向她挥手致意,然后就腋下夹着他的黑皮包,迈着商人特
有的细碎步伐走了过来。

毛榛的目光,却直直望着前方,对汪新荃的到来视而不见,而是越过他的身形,
把目光完全直直投落在他身后的陈米松身上。旋转餐厅的景物又一次在她眼前旋转
起来,旋转,旋转……

她满含泪水,在心里低低呼唤:爱人啊,不要不告别就走啊!

衷心祝福你有个好的前程……

(完)

(本书已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报有删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