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大隋萧后 >

第30部分

大隋萧后-第30部分

小说: 大隋萧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醪耪镜礁叽劭此寰透呔淅鼍髡降氖⒖觯饺肆成狭髀冻稣鹁谋砬椤;噬霞宓堑哪康拇锏搅耍指咝耍纶馓煜隆C滩可惺槲牢臅N、尚书右丞刘士龙抚慰辽左的人民,给他们恢复生产养息免于赋税的时间十年,建置郡县,以便管理统治。

    晚上,皇上笑问萧后:“今天你第一次看到战场上血腥的场面,心里很不受用吧?”

    萧后笑道:“臣妾真是什么都瞒不过陛下,连这都叫陛下给看出来了。不瞒陛下说,臣妾今天真是很震惊,心里对战场的惨况想象无数次,仍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臣妾现在明白,为什么在战场上一个个的战士都是那样的骁勇,因为自己弱一点,就会成为对方的刀下之鬼。臣妾觉得统帅真的很重要,一念之差,就会让兵士枉死无数,大大的削弱自己的兵力,面临更大的灾难。”

    皇上点点头说:“是啊!所以朕就想用军威来震慑敌方,这样双方的损失就会小一些,朕也可达到取胜的目的。毕竟朕只是想让他们臣服,而不是要让他们灭亡,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十节 兵战辽东

    皇上那边还在等待消息,攻辽东城这边的各位大将几乎要眉开眼笑了,因为辽东城快被他们给攻陷了。要知道这围城的足有十万兵卒,带军大将又都是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攻这座小城池岂不是小菜一碟。所有的将士在这一刻都是卯足了劲儿,就等着城门一被攻开,就冲进城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刻,从城楼高处飘下来一张白帛,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字,开篇写着“投降书”三个字。还有将士在喊:“我们投降!我们要和谈!”。因为皇上早勒令全军:高丽军队一旦投降,必须马上接纳安抚,一律不得再行攻击!城下的的将士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了,急急的捡起投降书给主将拿去。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接过投降书,连忙派人去报告皇上,等皇上传达指令。皇上接到投降书十分高兴,对臣下说:“以我大国之威,他们早点投降是明智的选择。”然后写下接纳安抚的细则派人递给宇文述。得到诏书的宇文述命人向辽东城内喊同意和谈,让他们速开城门。谁知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回应,只见城头伏了一排弓箭手,“唰唰唰”的朝这边射箭,宇文述连忙回马,旁边的将士也幸亏躲得及时,没有伤亡。回过神来的宇文述大怒,派人把辽东城毁约的事情报给皇上,又命人攻城,可这回城内明显加强了防范,实力也不是前几日可比,攻城难度提高了很多。

    攻了几天,没有成绩,宇文述索性命众军休息。对方看他们没有了动静,也静下来养养精神,要知道这几天的对抗,让他们准备好的防御措施又损伤了不少。宇文述看对方松懈了,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晚上,天蒙蒙黑,宇文述突然下令攻城。对方没有准备,一时大乱,亮起了火光想看个究竟,这更暴露他们的缺陷,被射死了不少人。眼看城门又要被攻破,守将抱着侥幸心理,又故技重施扔下了投降书,希望能逃过这一劫。

    宇文述接到投降书,心里思想斗争的厉害,真想扔下投降书不管直接攻破辽东城。最终还是不敢违抗皇上的旨意,把手狠狠地拍在案上,说:“传下令去,停止攻城。”辽东城上的守将自从扔下投降书以后一直惴惴不安的观察着城下的动静,看最后隋兵撤了,心终于安定下来,却在暗自偷着乐:这隋军可真蠢啊!这么好糊弄。

    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好几次,皇上还是不肯松口,坚持要以安抚为主。萧后看的着急,忍不住问皇上:“高句丽军总是这样出尔反尔,皇上怎么沉得住气?这样下去我们岂不是要在这里困很久,那得胜还朝之日不就遥遥无期了吗?”

    皇上说:“当年西蜀不过是三国鼎立中实力较小的一支而已,诸葛亮尚且能七擒七放孟获,使其心服口服,从此誓死效忠于蜀国。现在我隋泱泱大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朕要的是高句丽长久的臣服,而不是一时的苟且,心服比口服更重要。”萧后无话可说了,不是无话,而是有话不敢说。那诸葛亮敢七擒又七放孟获,是因为他了解孟获的为人,知道他吃这一套;可现在的高句丽,恐怕是不会吃这一套的。可是这话说出来皇上是听不进去的,他只听他想听的话,别的他一律排斥。

    六月,辽东城依然久攻不下,数十万大军困顿于城下。皇上勃然大怒,十一日亲临城下,召集所有将领训话:“你们自恃高官显爵、又是豪门世家,就可以把我当成一个随便糊弄的人吗?在京师的时候,你们都反对朕御驾亲征,其实就是怕朕看出你们的毛病!朕今天来这里,就是要看你们的作为,砍掉你们几个不能尽心的人头!你们今天怕死,不肯尽力,以为朕不会杀了你们吗?!”话一落音,下面的各个将领面露恐惧之色,心里的委屈更不敢说出来了。何稠设计有六合城,连夜在城西数里施建。周长八里,城及女垣合高十仞,上面安布兵甲战士,插上仗旗,快天亮的时候建成。皇上随后便在六合城坐镇指挥。

    谁知,这辽东城内数天和隋军的交战,已对隋军的的作战方案了如指掌,又用缓兵之计加固了防守,日夜防范,把辽东城守得固若金汤,让隋军没有漏洞可寻。晚上,西边已是残霞如血,皇上此刻没有心思吃晚饭,带着萧后站在六合城上看双方交战的状况,隋军占不到一丝的便宜。高句丽兵又是一阵乱箭,射退了隋兵的再一次进攻,有又有不少隋兵死于箭下。萧后看着,说:“看样子不是我军不卖力,是高句丽兵实在是太顽强了。”皇上皱着眉头不说话,半晌,宣布鸣金收兵。

    晚上,皇上召集众将安排作战计划,命宇文述、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右翊卫将军薛世雄、左屯卫将军辛世雄、右御卫将军张瑾、右武侯将军赵孝才、涿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文升等率9军共30。5万人,自怀远镇(在今辽宁辽中附近)渡辽水,越过高丽诸城,向鸭绿水挺进,与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领的水军配合攻打平壤,自己则亲督诸军继续攻城。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十一节 平壤兵败

    于此同时,来护儿也率领江淮水军从东莱郡(今山东莱州市)横渡黄海,逆涢水(今朝鲜大同江)进入高句丽。在距平壤60里的地方,探子突然气喘吁吁的报:“前面有高句丽军队摆下大阵,军列阵数十里,为首的看穿着应是高句丽王高元。”来护儿命队伍停下来,也摆开阵势,自己和其他大将一同眺看高句丽军情况。果然,距他们不到半里的地方,黑压压屯集数列兵士。隋军诸将都害怕了起来:高句丽军做足了准备,我们这边岂不是很被动?

    来护儿笑着对水军副总管周法商及部将说:“我本想屯兵在平壤城郊野等待会合王师,如今他们前来送死,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正说着,前面一阵马蹄声乱,原来是高元的弟弟高建率敢死队数百人来攻。来护儿不慌不忙,命武贲郎将费青等上前迎战,只几个回合,便将其奴斩首,高丽军溃败。高句丽军见第一次冲击失利便退了兵,来护儿杀的兴起,要趁胜追击,副总管周法尚上前劝止他说:“皇上命我们在此等候其他大军会师后一起挺进,现在单独入城恐怕不妥吧!”

    来护儿说:“杀鸡焉用牛刀?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动用百万大军实在有点儿奢侈,现在我一军平了高句丽,大军也可早点儿班师回朝,岂不省力?皇上若知,想必也不会怪罪。”

    周法尚还想再劝,来护儿哪里肯听?挑了四万精兵,一直追到平壤城下。高丽出兵迎战,来护儿带着众兵上前厮杀,高句丽兵边抵抗边往后退,一付不堪对敌的样子,再次溃败,逃入城中。来护儿一路追杀,顺利地攻入了平壤城。城里的老百姓大概早听说了隋军的到来,大道上异常冷清,店门紧闭,只剩下一些小贩来不及带走的瓜果蔬菜等随地散着,似乎是刚逃走不久。隋朝军队连天来坐船行军,好多天没有吃这些新鲜蔬果了,入城之后,开始大肆抢掠,更有甚者砸开店铺门入室强抢,完全丧失了警惕性。来护儿深知当兵者的艰苦,也不去阻止他们,抢又能抢多少?辛苦了这么长时间也该让他尝一点儿小甜头了。

    渐渐的,来护儿渐觉不妙了,这城太寂静了!如果说高句丽兵力不足打不过他们是可以理解的,可这堂堂都城为何见不到什么人?要知道他们从和高句丽大第一仗到现在并没有用多长时间,城里的居民又怎么会逃的这么'TXT小说下载:。。'快?再一想,这背上的冷汗就冒了出来,刚才那高句丽的败退,似乎也有蹊跷。按理说打败仗的时候兵队撤退时应是慌不择路、乱成一团才对,可回想起刚才高句丽军的撤退军容却十分整齐。想着想着来护儿害怕了,连忙命令下属收敛军队,以防万一。可是已经散了的沙此时哪里还抓的起来?全情投入抢掠的隋兵这个时候生怕自己拿的比别人少了,根本没有人去理会长官的招唤。来护儿这个时候已经不光是冒冷汗了,鬓角的热汗直往下滴,却想不出一个妥善的方案。可是时间不会等你,在那关键的时刻,生死攸关,本来就走错了一步棋,又没有力揽狂澜的机会,这恐怕是人最绝望境界。

    正在这时,号角响起,高丽军队猛然从埋伏已久的罗郭(外城)的空寺中冲杀出来,为首的正是刚才领军溃败的那个将军,只是没有当时那种几乎没有了招架之力的慌乱。沉着冷静、来势汹汹,分明是一个久经沙场、惯于厮杀的刚猛强将。来护儿知道此刻自己的状态绝不是他的对手,即便是单打独斗还可以和他抗衡,可他手下的兵卒现在却像一盘散沙,不堪指挥,是绝对敌不过士气正旺的高句丽兵的。三十六计,走为上,来护儿这时不敢多想,掉转马头就往回冲,至于后面有多少没有去抢掠的兵卒跟在他后面,他也没有心去看,只是拼命突破人越来越多的包围圈,杀开一条通道没命的逃。那些正在掠抢的兵卒就没这么幸运了,连兵器都来不及拿起,眼睁睁的看着高句丽兵的大刀向自己看来。人的眼光真的需要放长远一点儿,只在那一时,不能控制自己的yu望就要以付出自己的生命来做为代价。这,不知道是他们自己的错,还是他们长官对他们缺乏管束的错。

    来护儿带着残兵侥幸杀出重围,出了平壤城,高句丽兵在后面紧追不舍,转眼到了泊船码头。正在观望的副总管周法尚早就严阵以待,高句丽军见隋军有所准备,估计取胜的机会很小,拖久了对自己不利就退了兵。惊魂未定的来护儿此时才略放了一点儿心,灰头灰脸的去见了周法尚,一付羞愧难当的样子。所幸这位周法尚本是一位老将,是年五十七岁,久经沙场、战功赫赫,曾多次受到皇上的嘉奖,颇有大将风度,此时表现的坦诚自如,令来护儿心里好想了一些。可这毕竟是一场损失太大的败仗啊!刚从虎口逃命出来的来护儿,并不因为脱了险就安心了,反而为自己的失误心里像压了一块儿大石头,片刻也不能轻松。要知道经过周法尚的清点,他带去的四万精兵,只活着回来了几千个。这一仗,是来护儿作战史上最失败的一笔。

    来护儿休整片刻,恢复了往日的英明果断,遂找周法尚商议:“我入平壤城,发现他们的兵力非同一般,在这里屯兵恐怕他们趁夜晚来偷袭,我军现在又损失了那么多兵士,对这里的地形也不及他们熟悉,只怕交战会吃亏,等不到接应大军的时候。不如我们引兵还屯海浦(今大同江口)保存实力,在那里等着接应北路军队,到时候再随机应变。”周法尚点头同意。随即,二人率领军队到了海浦屯兵。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十二节 行军

    再说宇文述等9军自怀远、泸河二镇出发时,怕路途过于遥远,令全军士卒携带够百天食用粮草,加上排甲以及衣资、戎具、火幕等器具,每人负担3石以上,给士卒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要知道这些士兵们大多是招募入军队不久的,本身训练时间都不长,又没真正打过仗,对作战时要遇到的危难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足够的耐力去长时间承受体力方面的超负荷。可是他们毕竟受过训练,知道违背军令的下场,不敢违背“遗弃米粟者斩”的命令。然而处于底层生活的长久熏陶,使他们养成了懂得在压力之下投机取巧的习性,致使他们只顾眼前的得失,而不具备长远的眼光,一有机会,这种特性就开始凸显。这天晚上宿营时,别人都睡了,士兵王勤累的浑身疼,怎么也睡不着,对同样醒着的同伴黄甲说:“这些当官的真不是东西,只顾自己,不管我们。叫我们背这么重的东西,每天还要赶那么远的路,简直是不把我们当人看。”

    黄甲说:“可不是嘛!他们什么都不用拿,还有马骑,当然跑的快了。我们呢!只靠着自己两条腿,你说这算什么事儿啊?这样下去,只怕还没到战场我们就去见了阎王爷喽,还能有劲儿去打高句丽?到时候人家可是养足了精神来对付我们,不打败仗才怪。”

    王勤说:“我才不管呢!到时候遇到高句丽兵,要是看着我们要取胜了,我就向前冲;要是我们要败了,我撒腿就跑。那当官的不把我们当人看,鬼才给他们卖力呢?”

    黄甲说:“哥哥说的是,可是眼下这一关该怎么过啊!天天背这么重的东西赶路真叫人吃不消啊!”

    王勤眼珠一转,说:“我倒有个主意,只是传出去了可是要杀头的。”

    黄甲连忙说:“哥哥只管说,咱俩谁跟谁啊,若小弟说出去不得好死!”

    王勤说:“我们背的衣资、戎具、火幕呀什么的,都是有数的,不能扔。只有这粮食是无数的,再说上面让我们背负百天的粮草,打仗哪能打那么长时间啊!这分明是为难我们。不如我们偷偷在这地上挖个坑,埋一些粮食在里面,神不知鬼不觉,以后负担轻了,赶路岂不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