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67部分

明贼-第67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毛文龙虽然经历了龙川惨败,但大部基业还在,尤其是人口,应该比历史上要多出不少,迅速站稳脚跟,自然不在话下。

信中,毛文龙首先要李元庆介绍了一些皮岛的现状,各项工作基本稳定下来,但各项物资还是奇缺,他已经几次向朝廷上书,相信,用不了多久,朝廷方面,应该就会有物资拨下来。

李元庆对此有些不可置否。

如果说关宁军是朝廷的嫡子,那广宁军就是庶子,至于辽海上的毛文龙,那只能算是干儿子了。

不过,朝廷方面有这个态度,总是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强。

朝廷毕竟是大义上的存在,朝廷有交代,李元庆这些基层军官们,对麾下士兵也好有交代。

第二点,毛文龙预测,开春之后,后金可能会对辽西发动新一轮攻势,届时,后金主力必定会移师辽西一线,镇江区域,兵力定然会空虚,毛文龙准备伺机反攻镇江,同时,希望在西线的李元庆、陈忠、以及张盘部,也能有所动作,伺机反攻辽南,牵扯后金。

熟悉历史,李元庆自然明了,毛文龙这算命先生般的预见,绝对是非常准确的,也是非常英明的决定。

不过,李元庆这边毕竟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看似有1200战兵,但真正能用的,还是那不到200人,就算想有动作,恐怕也很难有大动作。

第三部分,就是毛文龙的鼓励,鼓励西线辽南各部,多立功勋,只有有了战绩,毛文龙才好为他们向朝廷请功。

合上信件,李元庆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毛文龙的战略方向毫无问题,只是,具体到李元庆本身,如何能在这场春季攻势中,获得最有利的局面呢?

正思虑间,陈忠的亲兵过来,喊李元庆去陈忠的房内议事。

李元庆不由一笑,想必陈忠也得到了同样的信。

来到隔壁陈忠这边的营地,李元庆的心情也舒展了不少。

虽然两人在广鹿岛的时间不长,但这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李元庆是因为大规模的扩张,各项事务繁杂,加之没有迁去长生岛治地,麾下儿郎们这才没有时间形成完全的战力。

但陈忠这边比李元庆要好上不少,他没有治下丁口的后顾之忧,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练兵上,此时,他麾下这近千士兵,已经颇具规模,拥有了一定的战力,只需战争来检验。

如果只是自己,李元庆还真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加上陈忠,这就不同了。

来到陈忠的房间,陈忠已经等候多时,笑眯眯道:“元庆,将军的指示,你接到了吧?”

毛文龙此时已经升任为广宁军副总兵,已经可以称呼为‘毛军门’,但陈忠和李元庆都是毛文龙的嫡系麾下,还是以原来的‘将军’称呼他。

李元庆点了点头,“大哥,你有什么打算?”

陈忠颇有些意气风发,“元庆,我军在这里休整已经近两月,各项事务,基本上都走上了正规。现在,咱们加起来,已经有2000多战兵,大有可为啊。”

李元庆瞬间便明白了,陈忠这是想有大动作,不由苦笑道:“大哥,我这1200战兵,能用的,恐怕只有200人。兵力人数,大头还是得你出啊。”

陈忠也知道,李元庆这段时间事物繁杂,并没有将心思放在练兵上,不由一笑,“元庆,这倒是无妨。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你我麾下儿郎,皆是精锐。这一次,咱们说什么也要做一票大的,抢粮食,抢女人,抢兵器、铠甲,还有鞑子首级。”

看着陈忠双目里闪着精光,李元庆笑道:“大哥已经有了目标?”

陈忠嘿嘿一笑,“目标么。确实是有这么一两个,不过,具体怎么操作,咱们还需仔细商议才行。”

陈忠说着,大手指向了地图上的一个地点。

李元庆眼睛微微眯起来,“大哥,你是想跟旅顺的张盘一起合作?”

陈忠点了点头,“元庆,张盘现在在旅顺发展的不错,兵力应该有一千多,咱们加起来,就有3000多人了,可以对外称5000。这些兵力,即便打不到复州城,但深入辽南腹地,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元庆,这将是咱们弟兄扬名天下的机会啊。”

陈忠说到最后,已经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激动,重重握住了李元庆的手。

李元庆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也有些心动。

坦白说,只要后金主力离开,以李元庆、陈忠、还有张盘三部的兵力,足够做一些事情了。

只是,后金军已经占据了辽南大陆,拥有着众多人口和城池,这么长时间过去,他们各项设施已经完善,对治下控制力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他们马匹众多,一旦被他们得到了消息,反扑必然是穷凶极恶。

李元庆三部,虽然看似兵力不少,但实际上,缺衣少甲,训练虽还算不错,但真正的战力,还是个未知数。

最关键的,此时李元庆三部明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大海,他们有船,而后金军没有。

但一旦将战事限定在陆地上,难保不会出现变数啊。

“大哥,此事我赞同。但现在只是开端,还没有出正月,将军那边也没有开始动作,咱们先不要急于这一时,可以先派人与张盘联络,我们这边,多做些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是咱们动手之时。”

陈忠用力点点头,“元庆,我就是这个意思。你这边,也要加紧操练,张盘那边我去联系。只要老奴敢对辽西动手,咱们就给他在屁股后面来一下狠的。”

…………

回到己方营地,商老六快步迎了过来,眉眼间止不住的喜色,“元庆,有好消息。”

李元庆还沉吟在此次毛文龙的春季攻势中,一时没有楞过神来,“商大哥,什么好消息?”

商老六脸上笑意遮掩不住,“咱们去码头,应该马上就到了。”

李元庆跟商老六来到码头,正看到几条船刚刚停靠,官沧海快步朝着李元庆这边奔过来,见到李元庆,他赶忙单膝跪地,结结实实一礼,“沧海参见大人。”

李元庆这时已经缓过了不少,笑着拍了拍官沧海的肩膀,将他扶起来,“沧海,这些时日,辛苦你了。”

官沧海一笑,低声对李元庆耳边低语几句。

李元庆精神一下子振起来,“走,咱们去看看。”

这时,船舱门已经被打开,十几个士兵正在两边看守,几十个强壮的海盗正小心的将一包包油纸包裹的大物件,吃力的向外搬出来。

官沧海低声道:“大人,总共不到两千斤,都是上好的生铁。是我无意间从张大官人那边截获,正好那条船遇到了风暴,他应该猜不到是我所为。”

李元庆大喜,此时广鹿岛虽然不缺粮食物资,但对兵器、铠甲的需求,却是有大大的缺口,官沧海这些生铁,绝对是雪中送炭。

很快,生铁被搬到了码头上,又被搬到了营地中,李元庆令饭堂做了几桌好菜,犒劳官沧海一行。

午饭过后,官沧海向李元庆汇报了这段时间,他在黑岛的境况。

官沧海本身就是海盗出身,黑岛的海盗已经被打断了骨髓,又有李元庆直属的50名亲兵镇场,很快,他便将黑岛完全掌控。

这段时间,黑岛方面的触角,已经开始延伸向登莱两府各地海岸,与诸多盐场方面,都有了一些交涉,与张大官人和登州刘家的合作,也继续保持下来。

张大官人将会每年为黑岛方面提供六千两白银的‘好处费’,刘家方面则是五千两。

但黑岛上毕竟一千多口人,都是大老爷们,物资也不算充裕,官沧海暂时也拿不出银子,反哺本部。

李元庆对此表示理解,笑道:“沧海,反哺本部这件事,先不要着急。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在黑岛扎下根来,作为我军背后的支撑点。至于原来的生计,还可以照旧。不过,我们毕竟是大明的官军,对百姓们,要多一份仁慈,对于那些豪绅,也要徐徐而图之,放长线,才可以钓大鱼嘛。”

官沧海用力点头,“大人,海盗方面,鱼龙混杂,有些人,是士兵的好苗子,但还有很多,都是一些杂碎。我想,在下一步,把这些杂碎清除掉,这样也可减轻一些财力上的压力。”

李元庆闻言眉头紧皱,半晌,却是摇了摇头,“沧海,此事还不能着急。这些人,你先养着吧。尽量保证事情在掌控之下。否则,这些人如果不死,反倒会成为麻烦。”

官沧海思虑片刻,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

这种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事情做绝。

只不过,这些海盗杂碎,虽然有恶事,但却罪不至死,大人是想给他们一些机会。

“大人,我在来时,发现辽海附近,还有诸多岛屿,都可为屯兵之地,比如大钦岛、南北城隍岛、还有附近诸多小岛,位置都不错,也有淡水,可以作为我军的据点。”

李元庆点了点头,眼睛微微眯起来。

官沧海所说的这些岛屿都不错,是渤海湾出口的咽喉,后世时,都是军事要地,从海上方向,拱卫京师安全。

只不过,在此时,大钦岛、南北城隍岛这些大岛上,都有本土居民生活,在此时这种大环境下,他们还是朝廷的治地,从地理位置上,又更靠近登莱,便是以毛文龙的名义,也不好明目张胆的拿下。

关键,还是李元庆现在本身资历太浅,还没有足够能跟朝廷提条件的资本。

“沧海,此事先不急。将军刚刚给我来信,我军又有了下一步的行动目标,你现在船和人都不少,也要参与进来……”

**************************************************************

第94章鸟铳

~~~~~~~

房间内,十几个匠户头领齐聚一堂,地上,摆着两杆鸟铳,还有几杆三眼铳。

李元庆摆手让亲兵给这些匠户倒一碗热水,笑着扫视众人。

这些匠户大都在五六十岁,年轻一点的,也在四十出头,各个面满风霜,有些紧张,他们不知道李元庆一大早就把他们招过来,到底所谓何事。

亲兵们很快给他们倒了热水,这些匠户们喝了一点,身上有了暖意,这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李元庆一笑,“你们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今日把你们招来,是某有些事情,要向你们讨教。大家不要紧张,有事情,咱们一起商量。”

从来到广鹿岛,这还是李元庆第一次召集他们这些匠户问话,看着自家大人态度很和善,这些匠户们又放松了几分。

一个年约五十出头的匠户恭敬道:“大人,您有事情,直管吩咐,我等必尽力效死。”

李元庆点点头,笑着指了指地上的鸟铳和三眼铳,“你们都是行家,我想知道,谁会打制鸟铳和三眼铳?”

匠户是个统称,包括了各种行业,比如木匠、铁匠、石匠等生活中所需的方方面面。

在大明,匠户是个很低等的行业,仅仅比娼籍、奴籍高一点。

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奴籍,甚至比奴籍还要悲惨一些,奴籍遇到好主人,有可能还有翻身的机会,但匠户,他们的子女也不能读书,注定要把祖辈的手艺,世世代代传下去。

此时,听到李元庆问话,很快就有几个匠户站出来。

“大人,小人在广宁卫城时,便是专打制鸟铳。”

“大人,小人父辈一直是打制鸟铳为生,也了解一些。”

或许是摸不透李元庆的用意,这几人,都没有把话说满,很是小心。

李元庆一笑,指着其中一个年长的匠户问道:“老汉,你叫什么名字?”

老汉忙道:“大人,老汉叫杨沛福,今年已经六十有一。”

“你呢?”

另一个年轻一些的匠户忙道:“大人,小的叫徐良,今年四十有五。”

李元庆点了点头,“你二人可都精通鸟铳的打制?”

两人都点点头,很是自信。

在华夏,手艺这种东西,向来是祖祖辈辈相传,传男不传女,这在保证了传承的基础上,却又有了很多的局限性。

不过,这个时代,手艺就是吃饭的看家家伙什,没有足够的保障,也不能指望别人把手艺传出来。

“那你二人可说说,如何打造一杆精良的鸟铳?我要的不是这种残次品,而是要可以连续发射,没有故障的精良鸟铳。”李元庆盯着二人,语气有些严厉。

这两人都有些慌,片刻,老汉杨沛福率先缓过神来,他恭敬对李元庆一礼,这才道:“大人,打造鸟铳,其实并不复杂。不过,对工艺的要求很高,消耗也很大。要造鸟铳,以六斤精铁为妙。只是,要提炼这六斤精铁,一般要消耗四十斤、或者更多的毛铁,至少要花费4、5两银子。”

李元庆点了点头,后世时,他也曾关注过一些军事论坛,里面有很多大能,杨沛福所说的这个数据,与大能们的考证,相差不多。

眼见杨沛福出了风头,得到了李元庆的认同,旁边,徐良忙也道:“大人,打制鸟铳,其中最关键的,要属铳管。大人所担心的鸟铳炸毁,或者无法发射,九成以上,都是铳管打制的不合格。”

见李元庆点头,徐良不由大喜,他尽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又仔细解释道:“大人,铳管打造不合格,有很多的原因。一来,正如杨老汉所说,确实是材料不足,花费很高。再者,许多匠户由于没有这个传承,手艺不足,也是很大原因。一根合格的铳管,不仅要求粗细厚薄均匀,而且更要保证内壁光滑圆润,这样,才能使弹丸出膛时,不会受到任何阻碍,防止炸膛。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便是铳管的焊接。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精密度,没有任何瑕疵,才能保证一根铳管的合格。”

李元庆点了点头,两人所说都很专业,虽然李元庆并不是太懂,但却也明白,后世的枪~械之所以精确,打击力度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材料技术、精度测量技术的进步。

此时,后金鞑子弓箭手的射程,大概在六七十步,也就是六七十米左右,而明军鸟铳的射击距离,要比弓箭手远一些。

戚继光曾言,‘鸟铳为临阵第一利器。’

当年戚家军的时代,鸟铳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八十步,可以直接击穿倭寇的铠甲,甚至毙命。

至于三眼铳,不仅又笨又重,虽然威力还不错,但有效射程也就在二三十步,毫无实战价值,李元庆直接选择忽略。

事实上,大明的火器技术,已经是相当发达,例如赫赫有名的‘神火飞鸦’,用细竹或者芦苇编成,内部填上火药,两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