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贼 >

第957部分

明贼-第957部分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庆,你,你跟阁老这边……怎么搞的?阁老刚刚召见了我,他今晚就要离开。”

李元庆从城内出来没多久,便直接自己出去散步,陈忠没见到李元庆,一时也有些搞不清李元庆的深意。

李元庆一笑,看了陈忠一眼,“大哥。我跟阁老,算是谈崩了吧。阁老对你所言何事?”

陈忠有些无言,没想到事情竟然是真的,忙道:“元庆,阁老倒是没对我说太多,只是勉励我要再接再厉。不过,现在还下着雨,阁老要走……”

李元庆一笑:“无妨。大哥。此事,我就不露面了,你去送送阁老吧。”

“这……”

陈忠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元庆,这,这不好吧?”

李元庆的脸色却郑重下来,“大哥,事情就这么办。阁老,他会体量我的心意的。”

…………

海州城内,孙承宗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淋漓的雨势,整个面容,仿似一下子又苍老了几岁。

到了此时,他也完全想明白李元庆的心思。

虽然不想承认,但孙承宗却是已经想明白,李元庆说的,才是正确的选择。

倘若,现在赶鸭子上架、强行强迫李元庆与后金军主力决战,事情顺利还好说,一旦不顺……

孙承宗简直不敢想象这后果啊。

孙承宗倒是很想跟李元庆低头,重新商议一下这事儿,但……身边这么多人,此时可远非是良机啊。

这时,有亲卫小心过来禀报:“阁老,马车都已经收拾妥帖。随时可以出发。”

孙承宗有些无限眷恋的摸了摸窗檐上精致却老旧的木质雕花,片刻,脸色却一凛,“走吧。”

顿了片刻,他又道:“通知各部将官,跟老夫一起吧。”

“是!”

…………

孙承宗走了。

冒着淅淅沥沥的雨势,借着夜色,直接踏上了返回海州新城的路。

李元庆甚至未曾露面,仅是陈忠和陈~良策过来为关宁一行人送行。

这让关宁一行人大感没有面子。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

祖大寿一众人,此时面儿上虽是表现的极为不爽,但心底里却都快要爽翻天。

李元庆把老爷子得罪透顶了,以后的日子,还能有的了好?

不说别的,单是军饷战报,就足以卡死李元庆、让李元庆好好喝一壶了。

就算李元庆海州顶在一线,但到头来,辽西才是辽地的根那。

此时,李元庆的大帐内,看着手中孙承宗的亲笔信,李元庆的嘴角边露出了一丝说不出的笑意。

孙承宗虽是有些老糊涂了,但却还不算真正的老糊涂。

起码,他此时这个态度,配得上他阁老的名号。

古人常言:“貌合神离。”

但此时,李元庆和孙承宗却是貌离神合。

这一来,孔有德和李三生两部两千余精锐,可以回来喝碗热汤,好好休息一下了。

……………

第1359章 隐匿行踪!

~~~~~~

孙承宗的亲笔信,不仅暂且缓和了他与李元庆之间的关系,也让一场埋藏极深的血光之灾,消散于无形。

其实冷静下来,李元庆也觉得他有些太过冲动了。

倘若他真的对老孙动了手,将关宁一网打尽,即便可以嫁祸于鞑子,让鞑子来背这个锅,但总归不是稳妥之计。

就像是‘雄才伟略’的四爷,便是他那般性子,最终也没有杀曾静,徒留给后人诸多的话柄。

人可以有污点。

但这种污点,其实很难化解。

好在,云归云,路归路,双方终没有走到刺刀见红的那一步。

孙承宗离去,报功的事务李元庆也不必操心,魏良已经赶去了京师,将全权负责周旋,李元庆也将他的精力,全都聚集到了海州城的布防和规划上。

此时,海州城虽是已经完全被明军拿下,周围的鞑子也都被肃清干净,但海州四地平原,又无人丁,盲目来守这城,远非明智之举。

李元庆和陈忠等诸部将官,综合考量后,还是决定将战略防御的重心,转移到海州新城上,在海州城内,只留有一个机动的全骑兵千总队,负责收拢周围情报,充作海州新城的防御前沿。

在防御上,李元庆也延续了后金之前无人区的策略,将这片广袤又肥沃的土地,暂且划归为无人区,保留战场。

否则,海州四战之地,即便迁来新移民,大兴土木搞建设,但安全程度却得不到保证,也只能是无用功。

相对海州城,海州新城虽是也无险可守,但却是李元庆新建之城,虽是遭受到了洪水的侵袭,但修补的成本很低。尤其是海州新城的战略规格,完全是军事要塞的规格,各种防御体系比海州城要更完善、也更科学的多,即便鞑子真的重兵压境,防御起来,也不是太费力。

还有河道的运输,也比十几里外的海州城更要优良,也更为低成本。

明军此时十万大军囤积于海州四郊,每日人吃马嚼,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此时非战时,李元庆也不可能将这十万大军,完全压在海州城。

尤其是此时还未封冻,河运还畅通。

综合考虑,李元庆最终将孔有德和顺子两部,战兵辅兵合计一万一千余人,镇守海州城,其余各部主力,分批次,依次乘船,或是走陆路,返回长生岛各地。

有了此次海州之役,不出意外,短时间内,皇太极和后金军主力,怕是绝不敢再在海州乱来了。

周围已经都是无人区,哪怕打赢了,也不可能有油水,反倒会惹上一身骚腥。

双方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来缓和、休整,至少,年前这段时间,应该会相对平稳。

不过,这方面的战报,李元庆显然不打算‘规矩’的往上报。

一晃,七八天已经过去,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中旬。

此时,明军各部主力基本上都已经离去,大家都是走陆路,赶到三岔河,沿河而下,到三岔河口等待船队到来。

八月十三上午,李元庆和陈忠也准备离开。

两人此时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陈忠将走‘大路’,也就是三岔河口,返回广鹿岛休整,李元庆却是走陆路,沿盖州南下,顺便视察下辽南外围的风土民情。

而陈忠,也成为了李元庆的‘替身’,摆在了明面上的‘靶子’。

“大哥,一路保重!”

海洲新城码头,李元庆重重握了握陈忠的大手。

陈忠嘿嘿一笑:“元庆,放心吧。哥哥保证把火力都吸引过来。不过,元庆,你也一定要小心。这些狗鞑子的哨探也不是吃素的,一定要多加防范。”

李元庆笑着拍了拍陈忠的肩膀,“大哥,我这边,也就比你慢半月吧。最多一月。十月中旬,咱们长生岛再见。等将事情都收拾利索,来年开春,争取把事情都了结!”

陈忠哈哈大笑:“好!元庆。咱们十月中再见!”

送走了陈忠,杨磊这边也收拾立整,三千多匹战马,百多辆拉人载物的马车,加之黄国山本部三千精骑护卫,一行人先行前往盖州。

只不过,李元庆的行程只有李元庆自己掌握,便是陈忠,也猜不到其中详细。

…………

八月中的天气,已经有些清凉了。

这些年的战事,海州通向其他三卫的官道,虽已经破败,但周围皆很平坦,李元庆一行人并未走官道,加之轻车简从,每天行三五十里地,并无大碍。

所谓南四卫,海州,盖州,复州,金州,在之前,一直被分割割裂,此时,终于完全汇总到了李元庆的手中。

相比复州金州,海州和盖州这两城,虽然还不能完全大规模的当做本土来建设,但李元庆却已经拥有了地利之实,消化,只剩下时间问题。

有着彩子、布木布泰、苏茉儿等娇妻美妾的陪伴,一路之上,李元庆倒也不寂寞。

只可惜,处处肥沃的良田,此时却皆荒无人烟,着实是让人可惜不已。

八月二十一,李元庆一行人顺利抵达盖州。

此时的盖州也是完全的军城,有一个半千总队规模的兵力驻守。

之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充当据点,收集情报,维护码头,而此时,随着海州被克复,盖州已经相当于辽南腹地,军事意义便一下子被拉低了不少。

这边的军务很简单,也没有老百姓,李元庆在这边象征性的视察了两天,很快,便又‘消失无踪’。

但~,通过发达的信鸽技术,辽地,包括大明的风吹草动,却是皆逃不过李元庆的眼睛。

九月十五,队伍顺利抵达了羊官堡。

不过,李元庆却是轻车简从,身边只有百多便装亲兵护卫,黄国山部精锐,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这时,京里关于此次海州之役的消息,也传到了这边。

李元庆在羊官堡并未住官厅,而是住在了他自己的一座秘密大宅中。

书房内,燃着柔和的熏香,李元庆正在飞速的给三号仓库写着一封密信。

崇祯皇帝最终没有抛出五军都督府这个重磅炸弹,他其实也非常明白,这个帽子给李元庆容易,拿下来,可就远没有这么容易了。

稍有不慎,辽地此时的大好局面,很可能灰飞烟灭。

功赏方面,崇祯皇帝也是煞费苦心,虽然没有直接言,要封李元庆为辽南伯,但京师里已经放出了这个动向。

包括物质方面,各种消息也是满天飞,但朝廷此时却没有着急下定论,任由消息扩散飞舞。

李元庆也不得不佩服,时至今日,崇祯皇帝的政治手腕,的确是比从前成熟了不少,也更老辣了不少。

只不过,短时间内,李元庆是绝不会轻易露面了,更不会接这个招。

他就仿似从人间蒸发了一般,静静的观看着风吹草动。

…………

羊官堡此时已经发展成了一座远超其级别的大城。

地处辽南腹地,又背靠长生岛,虽然其堡墙的影子还在,但整个城池,更像是后世的城市,而非是以堡墙为中心的城池。

某种程度上,堡墙内反倒成了老城,兴旺发达的好玩之地,都在周围的新城区内。

晚上,李元庆和他的家眷们,乘坐三辆马车,来到了南面新城一座有名的大酒楼内吃饭。

彩子她们都是欢声笑语,但布木布泰的俏脸上,却一直挂着说不出的担忧。

终于,她找到了李元庆出来上厕所的机会,小心的表达了她的担忧,“李郎,这,这羊官堡的宅子不错。若,若是不然,我,我和苏茉儿,就住在这边吧……你什么时候想我们了,就过来看看。”

此时,布木布泰已经喝了不少酒,小脸儿上红扑扑的,但大眼睛中,却是充满了说不出的哀怜。

李元庆当然明白布木布泰的心思,笑着握着她的小手道:“怎么会这么想?一起回府中不好么?”

布木布泰紧紧咬着红唇,低低道:“李郎,这件事,我,我……算我求你了好么?”

李元庆忽然发现,大名鼎鼎的布木布泰,其实远非历史上,他所知晓的那般坚强。

毕竟,此时她才是一个十七岁的小女孩。

纵然她天资聪慧,有远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但在此时这种状态,她对未来有所担忧,充满惶恐,也是人之常情。

这酒楼,主体构架虽是木质,但受到李元庆的影响,加之西洋文化的传播,整个风格装饰,已经更像是后世的酒店。

这厕所也在顶楼包间不远的过道内,更像是后世的卫生间。

李元庆忽然一笑,用力在布木布泰的红唇上亲了一口,很快,又刻意的加强了力道。

布木布泰本想跟李元庆说话来着,却哪曾想,李元庆竟然在这种地方,突然转变了风格……

她很想阻止李元庆,却忽然听到李元庆在她耳边道:“老实听话。”

直到一场颇为激烈的战斗结束,布木布泰这才回过神来,说不出羞涩、又满是惊恐的看向李元庆:“李郎,你,你欺负我……”

李元庆笑着捏了捏她的俏脸,“不要担心。这种地方你都不怕了,还害怕回家么?我会把事情都处理妥帖。”

“李郎……”

布木布泰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片刻,用力‘嗯’一声,眼泪却是止不住的涌出来。

李元庆一笑:“咱们快些回去。要不然,她们可要起疑心了。”

布木布泰这才反应过来,小手用力掐了李元庆的大手一把,低低啐道:“都怪你。被她们发现了,我以后还怎么做人……”

一顿晚宴,非常和美。

不过,回到大宅,李元庆却是并未着急去哪个宠妾的房内休息,而是径自来到了书房,这里,商老六和马管家竟已经等候多时了。

………………

第1360章 隔岸而观火!

~~~~~~

就在李元庆通过商老六、马管家,遥控掌握整个长生岛和辽南局势的同时,京师养心殿,王承恩也拿着他最近辛苦收集起来的情报,面见崇祯皇帝。

夜色已经深了。

不过,夜风非常柔和,就仿若少女软若无骨的小手,轻抚着整个天地,也将外面的树叶,吹的低低哗啦啦作响。

崇祯皇帝非常喜欢这天气,他这几日的心情也是非常的不错。

李元庆并没有应下孙承宗,反倒是与孙承宗搞了个灰头土脸,这让崇祯皇帝心底里长舒了一口气。

否则,若是孙承宗亲自来开这个口,要重开五军都督府,把李元庆顶上来,他这天子也真不好拒绝。

尤其是孙承宗此计,着实是幼稚的可笑,崇祯皇帝心中对其已经是非常不满,只是耐着大局,暂时稍微隐忍。

不过,消息却也并非皆是好消息。

李元庆‘失踪了’,这让崇祯皇帝心中有了些不是太妙的预感。

“奴婢见过皇上。”

王承恩规规整整的在崇祯皇帝面前行礼。

哪怕他是崇祯皇帝的大伴,但王承恩却是知道,天子对这方面看的很重,他也不敢有一丝儿怠慢。

“大伴,不必多礼,起来吧。怎么样?有那人的消息了么?”

崇祯皇帝回身坐到了御座上,又摆手让小太监给王承恩搬来了小圆墩。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坐下,忙恭敬道:“皇上,暂时还没有。李元庆自从在盖州露了一次面之后,好像是失踪了一般。奴婢猜测,他或许是打仗有些疲惫了,正躲在某处休养。”

“疲惫?”

崇祯皇帝不由微微冷笑,“海州此役,他并未出死力,又何来疲惫?恐怕,是心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吧?”

“………”

王承恩有些无语,但他怎敢接天子这话茬?赶忙小心闭住了嘴巴。

看王承恩小心翼翼的模样,崇祯皇帝也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