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29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29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泽提出了“三定”的组织理念。定职务、定编制、定责任。这等明确的体系之下,部队中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韦昌荣作为最精锐的第一旅旅帅,兼任了作战训练的任务。与韦泽那种需要些天份才能练成的毒辣精准的枪术不同,韦昌荣的枪术简单明了,粗暴使用,最适合原本没有经验的战士迅速掌握。

第二旅旅帅胡成和,部下多是天地会出身,他兼任了联络地方天地会的工作。实际上的指挥基本交由副手周盛德执行。

第三旅旅帅林阿生,主要是管后勤。

第四旅是个纯粹的女性部队,作战训练由作战训练处统一指挥。柯贡禹当了这个旅的旅帅,下辖四个卒。头两个卒是齐装满员的火枪队,后两个卒基本是老弱,主要负责做饭洗衣服等工作。

除了柯贡禹以一个老爷们而担任一堆女人的总指挥官而遭到某种很善意的笑谈之外,其他的指挥官都是韦泽军中响当当的人物。甚至连柯贡禹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也有独到之处,柯贡禹长相气质给人一种很放心的感觉,若是别人当了这个女性部队的旅帅,大家未免分言风语的,柯贡禹当了旅帅,大家顶多笑话他领了一群女人,却从来没人往桃色方面去考虑。

四位旅帅虽然都能很有效的统领自己的部队,但是各旅都没有建立参谋部门。大量新兵加入之后,初级训练都没有能够完成,不少高级课程大家也只是听说过,像标准的行军速度,连老战士都没有训练过几次,更不用说新兵了。

所以张应宸费尽心思,按照标准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遭到了整个部队的一致反对。官司打到了韦泽那里。

面对同志们的一致批评反对,平素里也不是那么容易服软的张应宸这次难得的闭嘴不言。他的认识水平大涨,一下子弄懂了很多以前没弄懂的事情,这心情愉悦之下,张应宸就按照韦泽编写的诸多条例,按照自己的想法弄出了这份作战计划。等到激昂亢奋的情绪稍加平息,张应宸也知道这计划比较扯淡。

韦泽既没有批评张应宸,也没有批评旅帅们这么激动的态度。他等声音稍落,问了一句话,“大家是觉得做不到这作战计划规定的内容,还是读不懂这作战计划?”

这话问完,几名旅帅立刻暂时闭了嘴。韦昌荣最直率,他只沉默了片刻就开口说道:“韦检点,这计划也是我们大伙一起商量出来的。要做到自然是要做到。只是这军事训练才刚开始,很多地方根本做不到这么细。”

有韦昌荣表态,其他三名旅帅也都纷纷表达了这样的想法。韦泽笑道:“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咱们军委成员确定作战方略,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各个部队负责执行,若是大家觉得张参谋长的计划违背了作战方略,如果没有,那就是大家执行的事情了。”

军事委员会中一线指挥官们见韦泽的态度如此鲜明,大家也终于放过了对张应宸的指责,开始考虑怎么把这看起来云天雾地的军事计划给落实的办法。

第17章 追赶(三)

顾行之微微擦了擦汗,韦泽的部队中统一发型,顾行之十六岁,个头中等,头上的发髻盘的极为结实漂亮。而在顾行之所在的队列旁的行军的少年们都是短发。刚加入的留了金钱鼠尾的战士们都剪了辫子,头上长出了短发。顾行之所在的队列也是新战士中的一员,却不用在发型上经历剪辫子与留头发这么麻烦的流程。女性战士们只用把头发按照部队的规矩重新盘了就行。

对于全新的发型,顾行之很是喜欢。特别是留长发就需要梳子,别看是梳子这么个小玩意,却需要很好的材料与手工才行。部队里面有后勤部门,部队的战士中就有家传做这个的,后勤部门向战士们提供梳子这个通用的装备。部队每人都逐渐分到了属于自己的梳子。

萝卜快了不洗泥,梳子都是竹制,制作的极为简单。然而参军之后,顾行之终于能每天都吃饱,加上每天梳头,一头头发也越来越黑亮光滑。即便是有统一的发型规定,顾行之也偷偷的在鬓角边留下一绺头发,而不是完全把头发给束在头顶。很快,整个女性战斗部队都采取了这样的模式,作战训练官也没有对此提出意见。这年年轻的训练员们在面对一大堆女性的时候,能够把流畅的说话就费了老鼻子的劲,哪里有胆多说与训练无关的话。

顺手理了理鬓边的薄薄的长发,顾行之从日头的位置判断,部队已经大概行军了一个多时辰的模样。顾行之实在是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会成为一名军人,更没想到,成为军人居然要学习那么多东西。要学会读书写字,要学数学。至少参加太平军之前,顾行之是不知道有“时辰”这个名词的,更不知道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甚至连顾行之这个名字也是在吴家镇参加了太平军之后才得到的。

在参加太平军之前,顾行之叫做顾大妹。参加太平军的女性差不多,都没自己的大名。部队里面被各种大妹二妹小妹的名字弄得头痛,所以勒令凡是没有大名的一概改名字。

改名的方法也挺特别,写出一堆字,大家自己看哪个字模样顺眼,就挑哪个字。然后负责起名字的军官大概修改一下,就给大家确定了新的名字。让顾行之非常自豪的是,她的名字是韦泽韦检点帮着起的。在得到了这新名字的一个月后,顾行之才明白了“行之”到底是什么意思。

“行之”就是上了路,就是向前走,更具体的说,就是参加了韦泽的队伍。顾行之对参加韦泽的部队并不后悔,能吃饱,能够见识这么广大的世界,如果有什么懊恼,或许是没有能够更早参加这样的队伍吧。

作为第四旅第一卒第二两的司马,顾行之知道自己的使命。这支女性与新兵部队组成的混合战斗部队将与清军作战。带领群新兵投入战斗的指挥官就是韦泽韦检点。对手则是清军的刘长清所部。

刘长清也是太平天国的老对手,韦泽对此人的评价是打仗极为狡猾,看到风向不对立刻溜之大吉。在大垌之战中,尾随追击太平军的乌兰泰全军覆没,一战被杀了五个总兵。负责接应乌兰泰的向荣仅仅带着300多残兵败将逃出生天。而正面围堵太平军的刘长清先是纵兵抢掠村落,等太平军试图包围歼灭刘长清所部的时候,刘长清扔下前出营地就跑回了自己设在南垌的大营,竟然是毫发无伤。

顾行之很不解韦泽对刘长清的评价中甚至有赞赏的意思,“能做到这样的地步,也是刘长清的一份能耐。与刘长清一起和太平军作战的清妖军队纷纷被败,被歼灭。而这刘长清竟然是败而不溃,还保留下相当的人马。若是按照军纪,刘长清可以说是消极避战,不顾友军。但是正是友军一连串的失败反衬出刘长清的‘功劳’。此时的广西,满清没有了刘长清所部的军队还真不行。”

来自吴家镇附近客家村落的顾行之见过太多次官府与吴家镇勾结欺压乃至抢掠客家村落的事情,所以她并不能理解韦泽的那种幽默感。弱者们根本不值得赞赏,这是顾行之的切身体会。弱者们只会被抢掠,被欺负,客家村落打了翻身仗靠的是韦泽带领的太平军的强大。顾行之会跟着韦泽他们走,固然是因为顾行之家里面男丁稀少,家里面又不敢违背村长的意思,只能让年纪最大的女儿顾行之加入韦泽的队伍。而顾行之本人愿意追随强者,这是她能够不哭不闹,一路上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根本原因。对于刘长清这样的无能之辈,顾行之实在无法理解韦泽为何会颇为赞赏。

然而顾行之也听明白了一件事,韦泽认为想打败清军,就得先消灭刘长清所部。而消灭刘长清所部的关键任务,就得由这群少年男女组成的新兵队伍来完成。因为担心这帮少年把事情办砸,韦泽亲自带队。来自六个客家村落的少年们大多数都见过韦泽带领太平军战士从数丈高的山崖上跳伞的行动,那无所畏惧的在天空中飞行的身影,让这些少年们对韦泽有着发自内心的钦佩。有韦泽带队,顾行之就觉得心里面十分安定,甚至充满了勇气。

在距离少年队列数里远的一条小路深处,刘长清并不知道自己居然会被一个乡下少女看不起。即便他知道,刘长清只怕也不会觉得生气。即便是在清军中,也有不少人在背后说他坏话,甚至连钦差大臣塞尚阿也很是有些看不起刘长清。向荣与乌兰泰等人争斗的极为激烈的时候,清军上层勾心斗角,却没有谁引刘长清为奥援。

对此,刘长清其实也觉得自己挺委屈。分给他的部下都是广东兵,这些人极为贪财,遇到敌人不敢动手,骚扰百姓从不手软。在守桂林的时候,甚至传出“匪过如篦,粤勇如剃”的说法。这不是粤勇的事情,刘长清怎么能管得了那么多。即便是勇猛的黔兵,湘兵,使着媲美八旗的火枪火炮,现在不也化为枯骨了么。刘长清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份苦劳就没人记得么?

就如同太平军北窜,刘长清就负责尾随追击。没等他走出去多远,又突然被叫回来。原来一支天知道哪里蹦出来的太平军正在向桂林方向前进。这道命令摆明了是在折腾人。

钦差大臣塞尚阿命令刘长清带着部下沿官道迎击那支太平军,这又是一个苦差事。明明老将向荣还在桂林,为何就得让他刘长清带领1200清军正面迎击。

所以刘长清只是命令部下小心谨慎的前进,得知前面距离太平军还有二十几里路的时候。刘长清带着自己的队伍在一个岔路口拐了个弯,“向逆匪后绕进”。

从这条岔路的走向来说,刘长卿的布置没错,沿着岔路走,的确能够绕到那支太平军的背后去。刘长清慢慢的领着部下进军,探马的消息接连传来,“逆贼的前锋已经经过了岔路”“逆贼分为两队行军”“逆贼的后队正在接近岔路”“逆贼后队中有不少辎重妇女”。

得到最后这个消息,刘长清眼睛一亮。他命道,“再探!”

很快,探马就带回了更准确的消息,“逆贼后队有五百余人,半数为妇女,半数为少年,壮年逆贼极少。众逆贼都携带了大量包裹。”

妇女、少年、包裹。这三个关键词让刘长清感觉很好,而他手下的部属们也是嘿嘿笑着向刘长清进言,“提督,逆贼如此布置,定然不是广西老匪,我等若是能击溃逆贼后队,自是大功一件。”

这样的建议完全符合了刘长清的想法,妇女、少年、包裹,代表着一群肥羊。如果运气好,那是财、色、敌人的首级均得的结果。即便是运气不那么好,财色也能兼得。最差的结果也是能够捞一笔。

害怕这中间有什么陷阱,刘长清把探马流水般派了出去,很快就再次确定,逆贼的精壮在最前面,妇孺都留在后队。到此,刘长清也下了决心,他命令部下加快行军,从背后袭击这支逆贼军队。一千两百人对五百,刘长清还是很有信心获胜的。

经过一番奔波,刘长清终于带领这自己的部下开始从后面对这支太平军发动了攻击。然而这支妇女少年所组成军队却如刺猬般难以下嘴。遭遇来次背后的袭击,这支混合的队伍中竟然冲出一小队青年,他们居然整齐列队,排开了火枪阵。

潮勇们的步伐慢了下来,他们好歹是官军,知道正面撞火枪会是什么结果。就这么一耽误的功夫,女子与少年们撒丫子就跑了。这可把刘长清给急坏了,好不容易有了立功的机会,可这煮熟的鸭子大有飞走的迹象。

“列队放枪!”刘长清歇斯底里的喊着。

官军毕竟是人数众多,队伍的宽度厚度根本不是对面那一小队太平军能够比拟的。没等官军开始靠近,太平军们就开始放枪了。官军只是微微的惊讶了一下,却没有什么畏惧。在这个距离上,火枪根本打不准。

接下来,那队放完了枪的太平军竟然调头就跑。原本那种拼死一搏的气势居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追!”看着目瞪口呆的部下,刘长清喊道。

追逐进行了一里多地之后,地上开始出现太平军抛下的火枪,又追了一里多地,地上出现了被抛弃了包袱与草鞋。潮勇们兴奋的扑上去捡起包裹打开,里面是衣服,再往里面翻,竟然找到了铜钱与散碎银子。这下解开包袱的潮勇之间开始互相抢夺,抢夺圈外的潮勇们开始继续追击起逃走的少男少女们。

毕竟少年们没有力气,他们中间有人跑不动了,就把背上背着的包裹扔在地上。一开始,潮勇们还打开包裹看看,每次潮勇都从中发现了衣物与钱财。这下,已经得了好处的潮勇还想弄到更多,没得到好处的潮勇们则是想上去抢一把。

那帮少年们跑的很快,加上他们每丢下几个包裹,就会引发潮勇的哄抢。又追出去两三里地,潮勇只是捡了两三百个包裹,竟然没能追上逃窜的少年。看着跑在后面的少年气喘吁吁,背上的包裹上下颠簸。那帮连追了四五里地还没能捡到一个包裹的潮勇们气喘吁吁的怒骂着,恐吓着,如同饿狼般继续追赶。

刘长清还算是比较清醒,经过这一路的追赶,他带领出来的1200清军早就跑的跟放了羊一般。整个队伍成了一条长线,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收兵!收兵!”刘长清大声喊叫着,希望能够把部队给收拢起来。

“清军开始收队了?”张应宸很快就得到了侦察部队传回来的情报。对刘长清的这份机敏,张应宸很是开心地笑道:“刘长清还是明白过来了么!不过,已经晚了!”

停了片刻,张应宸赞道:“那群小娃娃干的不错!发响箭,开始下一步的战斗!”

第18章 追赶(四)

“仗还没有打完!大家不要撂了挑子!”韦泽面对少男少女们喊道。

这支新兵组成的部队已经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诱敌任务,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支部队前后行军十几里地,速度并不比成年人组成的清军慢。但是韦泽不能让他们就这么休息,他们必须投入下一步的战斗。

韦泽部队中能称为青壮的顶多有800人,少年有800左右,剩下400左右是根本没办法拉上战场的老弱妇孺。面对对清军的刘长清部,韦泽的兵力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在军委作战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刘长清这么一个狗皮膏药般讨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