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67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367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强化组织生活。这件事一直提,不过总是没有办得好。今后这种组织生活一定要强化起来。”

组织生活是很重要的事情,这种组织生活其实很类似公司里面的那种活动。就是在方方面面都组织起各种活动,读书会,运动会,拓展训练,朗诵会。一方面是在公开场合让大家正当接触,另一方面也是让每个人的每一方面都能公开展现在大家面前。

从光明正大的角度来看,这些组织生活能让大家充分体会各种方面,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从不那么光明的角度来看,组织上也能从每一个角度来观察组织成员,在人事安排上能够任人唯贤。

“我知道了。”韦昌荣作为组织部的领导者,这些事情早就听韦泽说的明白。最早搞起作战训练的时候,韦昌荣就是负责人。从那时起,韦昌荣就很清楚这些公开的活动意义所在。有了组织生活之后,至少就没有时间用在私人的闲事之上。在这点上,组织生活对于整个组织与组织成员都是一种保护。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三会也是如此。韦泽没想到在三会最后的几天,政府会议里面竟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提案,“在南海各省建立各省自己的棕榈园与橡胶园”。

凡是牵扯到竞争的事情,韦泽都是欢迎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都是对于资本的营运。区别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处于主导地位。韦泽觉得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最可笑的地方是,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都弄成一人一票。结果统治阶级就开始被逼着说瞎话了。于是乎好好的一个政治就成了千奇百怪的谎言的混合体。

理论上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是作为实力超过资产阶级的劳动者们主导的制度,算是资本营运制度的一个升级版。某种意义上就如同中国通过科举摧毁了血统贵族政治一样,资本营运与血统继承最终分家。

但是这种发展基础大概得是整个劳动阶级的觉醒,如果竞争没有发展到一个高度,这种制度营运上肯定会有很大问题。

如果各省都能在南海建立自己的种植园,这其实不是坏事。这本身就是竞争,为了能够得到更廉价的原材料,大家肯定会拼命采取先进技术。虽然此时各省的打算中根本没有考虑到这点,韦泽能想象的到,这种做法不过是各省希望能够圈定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地,如果种植园开辟成功,原材料供应就能得到保证。既然出发点已经是这样,事情的发展未必能够变成一场真正的竞争。

“表决的时候我会同意这个议案。”韦泽最终做出了表态。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地方上的同志第一次真正提出“国家政策”,韦泽也不想打击大家的政治觉悟。这个国家并不是韦泽这么一个孤家寡人的国家,各个省都有理由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能否通过是一码事,有没有让大家提出来的制度则是另外一码事。

得到了韦泽的认同之后,各省官员都是极为兴奋。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这是对“生产资料”的争夺,这种争夺在工业社会里面可以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过有些事情只要进入了工业社会,大家就会根据社会营运有着自己的感悟。

三会结束之后,国家就开始按照在三会上制定的政策、方案开始营运起来。外交部部长左志丹将新的普鲁士大使带到了韦泽面前。在双方见面之前,左志丹就把普鲁士大使的意图告诉了韦泽。普鲁士希望能够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普鲁士属于理论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地区,这个“帝国”版图由超过300个大大小小的独立邦国组成,帝国整体事务则由邦中最强大的奥地利掌控,奥地利大公弗朗茨兼任帝国皇帝,称弗朗茨二世。1805年8月9日,奥地利、英国、俄国、那不勒斯和瑞典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最后反法同盟大败收场。战败使奥地利在帝国中威望扫地,伴随着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退位,各邦宣布解散,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现在普鲁士以极为务实的态度决定建立排除了奥地利的“小德意志”,结束不久的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战败,奥地利将威尼提亚省割让给意大利,永远不得干预德意志一切事务,失去对原德意志邦联内成员国家的影响力。

普鲁士建立起北德意志同盟,法国则希望吞并莱茵河地区的南德意志,双方的矛盾已经没有调解的可能了。

普鲁士大使见到韦泽后,直接提出了一个请求,“我们想购买贵国的1865步枪的生产技术。”

第204章 中英矛盾(二)

“这些事情都是外交部负责谈判的内容。”韦泽说着废话。全世界的外交部都只负责事务工作,而不负责政务工作。就如同普鲁士大使本身没能力决定是否买中国1865步枪的生产技术。因为大使本人没钱,更没有权限。

普鲁士公使并没有被韦泽推诿,他态度坚定地说道:“陛下是否同意出售技术?”

韦泽盯着普鲁士公使看了片刻,他并不讨厌这个人,只是有些讶异普鲁士公使的坚定。他不知道能否把这种坚定与普鲁士进行普法战争的决心等同起来。想到这里,韦泽试探道:“如果你们想要这款步枪,那就用克虏伯的火炮技术来换。我听说贵国克虏伯兵工厂有一款火炮射程超过三公里,如果贵国肯用这款火炮的技术来交换的话,我们也会同意提供步枪的技术。”

中国步枪独领世界风骚,按照道理来说,自打韦泽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工业组织领导人之后就是一个必然而不是偶然。工业产品很多时候都是这样,革命性的设计往往是其中某一部分的天才设想,想把这个革命性的设计变成一个体系,需要千锤百炼的努力,以及某种机遇。

光复军的1865步枪就是千锤百炼的结果,这款设计思路上“非常先进”的单打一历经十年工艺锤炼总算是能批量标准生产了。11毫米口径,均匀分部膛线,冲压黄铜弹壳,被铜尖锥弹头。所有的革命性设计都被统一在1865步枪之上,让这款步枪有850米的有效射程。这款步枪在战斗中呈现出碾压的威力,面对任何敌人都能所向披靡。

德国也有针击枪,但是比不上法国的步枪。可普法战争中德国的克虏伯火炮有效射程在3。5公里,法军根本不是对手。韦泽当然很清楚克虏伯火炮的赫赫威名,虽然法国的“75小姐”那款火炮的确极为出色,但是在历史上都到1897年左右了。气液混合的退炮架对韦泽没有理论设计上的难度,只有工艺上的困难。与之相比,德国克虏伯的钢炮工艺就显得很是珍贵。

听了韦泽的话,先被唬住的不是普鲁士大使,尽管这位大使其实已经被唬住了。中国对普鲁士,或者说北德意志联邦的了解程度未免太高。说真的,连普鲁士大使都不清楚克虏伯钢炮的很多事情,对面这位中国皇帝居然能提出如此要求。

真正感到不安的是外交部长左志丹,左志丹没想到韦泽对外国的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外交部。外交部搜集的情报里面都没有如此明晰的针对德国火炮的情报。在结束不久的美国南北战争中,各国武器都有大量登场。各种传说的数据漫天飞,韦泽能够只选择相信德国的武器,这种眼力和判断力未免太古怪了。

普鲁士大使的震惊只维持了片刻,不管大家是否认同价码,至少这种讨价还价的方式并不过份。他思忖片刻之后才说道:“这件事我会向国内询问。”

送走了普鲁士大使,韦泽对左志丹说道:“你确定一下英国对未来德法之间战争的态度。”

左志丹答道:“就我们收集到的情报,英国好像没什么态度。英国国内好像并不在乎这场战争。”

“真的么?那法国人对意大利统一战争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韦泽问道。1850…1870之间,全世界除了英法之外的好几个国家都发生了激烈的内部战争。欧洲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北美的美国,亚洲的中国与日本。占了全世界主要人口四成的国家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因为韦泽的出现,这期间互相之间关联有限的国家内战都以推翻旧有制度而告终。此时的第一强国英国态度暧昧,它并没有真正赤膊上阵介入任何一场战争,反倒是法国除了没有直接介入美国内战之外,在其他几场战争中都有介入。韦泽以前没有能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现在他这样考虑法国问题之后,发现法国这种姿态或许为普法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与左志丹讨论了一番,左志丹有点恍然大悟地说道:“陛下,你的意思是英国人乐于见到法国人失败么?”

“英国当了上百年的欧洲搅屎棍,岂是浪得虚名?”韦泽笑道。

只有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处于“均衡”状态,英国才有机会上下其手,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如果法国人在欧洲大陆上称王称霸,英国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英国当年卖肝卖肾的作为反拿破仑的中坚力量,就是这种政策的绝佳表现。

“都督,英国人就不怕其他各国反扑么?他造下这么多罪孽,欧洲国家就不会联起手来先把这个王八蛋给灭了再说?”左志丹以前也知道英国人的态度,这几年来对英国人是越来越不待见。

听了左志丹有强烈个人态度的观点,韦泽笑了,“谁能灭了英国,谁就是欧洲老大。欧洲的问题在于它不是一个统一国家,各国之间心怀鬼胎。左部长,你这就是标准的大陆心态,还是标准的大陆的大国心态。在欧洲哪里有大国可言?就算是毛子那种土地广袤的国家,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北方冰原上的国家而已。中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心态不同,我们从来认为我们是中央之国,我们有东南西北的四方概念。”

“我会尽力打听英国人的态度,不过陛下到底担心什么呢?我们距离英国人这么远。”左志丹大概有点理解了英国人的感觉,他想弄得更清楚一点。

韦泽解释道:“英国人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一旦被从西太平洋赶走,很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也就是说英国人手里面拿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放弃了一件之后,其他人就会群起效仿。例如我们如果能够把英国人撵出西太平洋,英国人还能回来么?如果英国人回不来,那其他国家觉得英国人能丢了西太平洋,那为什么没有理由丢掉印度洋?为什么没有理由丢掉地中海?这个你能理解吧?”

左志丹当然能理解,满清哪怕是不甘退出历史舞台,可丢掉了南方,丢掉了西北,后来连捻军都起来在北方四省打击满清,连苗沛霖那样的首鼠两端的家伙都敢占领了山东南部之后要求满清封他齐王。当然,满清的应对很简单,打不过光复军,他们暂时避而不战。可满清始终没有放弃过与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斗,甚至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至于苗沛霖这家伙,文祥统领八旗在山东北部的时候,想办法分化收买了苗沛霖的手下,突然派兵猛攻济宁,把苗沛霖抓到之后砍了脑袋。满清尚且如此,没理由英国人不这么做。

对这个想的越清楚,左志丹反倒不安起来。他皱着眉头说道:“都督,难道我们真的要和英国人来一场大决战么?”

“不是大决战,我们会和英国人来一场漫长的战争。”看着左志丹那忧心忡忡的模样,韦泽一点都没有生气。一个热衷于战争的领导者无疑是国家的祸害,就如同现在的拿破仑三世一样。中国说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好战比忘战更可怕一点,他笑道:“但是你不要弄错一件事,这场战争并不是那么低格调的战争。这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漫长战争的胜利者就会拥有世界霸权。”

“那得打多久?十年?二十年?”左志丹没有被韦泽的话所主导,打仗的消息并不能让左志丹感到高兴。

韦泽给左志丹倒了杯茶,“如果把战争广义话一点,那就有很多战线。外交无疑就是重要的战线,如果能够弄清楚英国人的态度,英国人的介入范围,我们就能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担心与英国人直接打起来。最关键的是,我们近期的目标只是荷属东印度,消化掉这么广大的地区,对我们来说需要十年甚至更久。如果能够消化掉荷属东印度,我们之后的战争就只是砍瓜切菜而已。如果不能消化掉荷属东印度,也同样不用担心去挑战英国了。英国人那时候会打上我们的门来。总之,我们完成了战略目的之后,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认真的消化着韦泽所说的话,左志丹好一阵子之后才说道:“都督,你是说我们打荷属东印度的目的不是为了与英国人开战。但是英国人无论如何都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一定会和我们开战喽。”

“对!”韦泽很满意地答道。如果左志丹连这个都理解不了,那韦泽只能选择寻找新的外交部人选。因为在之后的外交中,一个满脑子只想着与英国人打仗的外交部长明显不合格。虽然荷属东印度某种意义上也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好歹名义上是属于荷兰的。名义在很多时候非常重要。

“如果英国人和我们打起来,我会据理力争。”左志丹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了下去。

“很好!”韦泽满意的点点头。一个以避免战争为首要目标的外交部长,同样是完全不合格的外交部长。

第205章 中英矛盾(三)

“如果你们能够让我们得到西澳大利亚的探矿权,我们就可以支持萨长联盟。”左志丹说着一些他自己都不太明白的话。

韦泽交给了左志丹一个任务,就是在外交谈判中提出矿产开发权的讨论。如果英国人肯答应,那么中国也可以同意英国人在日本的立场。

英国大使听完之后眨巴着眼睛,这个要求未免太出人意料。英国大使甚至都没有怀疑中国要入侵西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个大荒漠,西澳大利亚地域广袤,更是个鸟不生蛋的鬼地方。仅仅没水源这一条就足以让所有入侵的可能等于零。中国人真的到了西澳大利亚,他们难道能靠喝海水为生么?

至于矿产就是个扯淡了,从西澳大利亚到中国有几千公里的距离,除非是运送的黄金白银,否则的话这种矿产的运输消耗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