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68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368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矿产就是个扯淡了,从西澳大利亚到中国有几千公里的距离,除非是运送的黄金白银,否则的话这种矿产的运输消耗就足以让任何有利可图的买卖变成赔本买卖。英国公使心中想到的只有一件事,中国肯定要从矿产买卖中得到无比巨大的利益。

不管是中文的“月亮”和英文的“Moon”之间天堑鸿沟般的差距,但是天上的那轮月亮不会因为人类的称呼分歧而受到丝毫影响。英国人说不出中文的“攻守之势异也”,英国人却知道新中国与满清统制下的中国完全不同。满清是尽力抵御外国对中国的渗透,新中国则全力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伦敦方面对此非常难受,派遣几千甚至几万军队到中国来就是送死,根本无法让中国屈服。

克里米亚战争已经证明一件事,幅员辽阔的大国只要还能战斗,英国就无法取胜。英国现在的实力无法让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屈服。如何应对中国这样的大国突然崛起是个全新的课题。

“那贵国想开发什么矿产呢?”英国公使试探着问道。

“铁矿。”左志丹回答的极为干脆。说完这话之后,左志丹与英国大使都有种极为扯淡的感受。铁矿石在这个时代不是特别珍贵的玩意,英国自己就有铁矿,欧洲的铁矿也不少。中国现阶段更不缺乏铁矿。海南岛的石碌铁矿,马鞍山的磁铁矿,都足以让中国的钢铁企业全力开工。且不说西澳大利亚有没有铁矿,就算是有,千里迢迢的从西澳大利亚运输铁矿到中国,怎么看都是无比离谱的选择。

与英国方面的震惊相比,中国外交部长左志丹的感受更有神秘主义因素。

光复军里面最近十年来一直有一个“玩笑”,那就是洪天王创立了拜上帝教,实际上真正的天王转世不是洪秀全,而是韦泽。这是一个不算玩笑的玩笑。平心而论,如果不是韦泽从一开始就把大量的基础知识在光复军中普及,大家会觉得包括电报在内的很多东西都是法术。即便是大家知道这不是法术,而是韦泽所说的“科学”,但是能够创立这样科学的体系,这件事本身就有一种浓厚的神秘主义感受。

为什么只有韦泽一个人才能看到并且创造出中国的科学体系,这是“例外”,这是“孤例”。想解释这种“孤例”,神秘主义往往是最好的解释。“受命于天”“天授”“星宿下凡”,中国特有的解释在中国科技发展以及工业化建立上有着莫名的说服力。越是强调韦泽的与众不同,就越有说服力。越有说服力,就越强化了韦泽的与众不同。

从韦泽的角度来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对中国极为重要。那鬼地方的铁矿无比精纯,铁矿越纯,炼钢成本就越低。最重要的是,精纯的铁矿能够让生产工艺变得简化,钢材的品质可控程度提高。21世纪韦泽在钢铁业的朋友们说过此事,中国21世纪的钢铁炉子都已经“极为娇嫩”,用中国自产的铁矿只怕会炸炉。

如果能用上澳洲铁矿,中国1870年的钢产量只怕能够轻松突破三百甚至五百万吨的规模。这就完全凌驾在英国之上。从更长远的视角看问题,只要有利可图,中国的航海业就会以可怕的速度膨胀起来。

最近两年军舰的建造就极大促进了民用船只的发展,广东造船厂就提出了一种万吨轮的设计方案。传统的铁骨木壳遭到了颠覆,一种钢骨架钢壳的运输船设计被提了出来。只有这种设计才能实现快速建造万吨轮的理念。而这种万吨轮无疑能够让远洋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左志丹并不清楚这种变化,他只是觉得韦泽的跳跃性思维已经让他无法跟上。他对一脸不可思议的英国大使问道:“英国方面能接受么?”

“如果真的只是铁矿的话……”英国大使差点就要说出“NoPloblem”两个字。但是处于外交的技巧,英国大使把这两个人咽回了肚子里头。他思忖了片刻答道,“我会向国内汇报此事。不过日本的问题还得先确定才行。”

“铁矿的事情不确定,日本的事情就不能确定。”左志丹也想把这件事给弄成死循环。毕竟如此的商业讨论未免太离谱了,中国根本就没去过澳大利亚,韦泽怎么都不太可能知道澳大利亚的矿产分部。与其信誓旦旦的谈论之后的事情,还不如把这个当作一个筹码来堵住英国人的要求。此时左志丹突然怀疑韦泽也是这么想的,外交上的确要说实话,但是有时候实话却完全要当作瞎话来说。讨价还价就是如此。

“我认为左部长把中英的贸易与日本问题联系到一起并不合适。”英国大使也明白了左志丹的想法,他立刻提出了抗议。

左志丹白了英国大使一眼,他说道:“中国和日本作为邻居几千年,不论英国是不是插手,我们都是邻居,我们也会继续做生意。英国要求中国在日本内战上和英国站到一起,我不认为英国有理由命令中国。我们本来也没有介入日本内战的打算。”

这话让英国大使无言以对,英国现在距离日本最近的地盘就是大马,这个近距离差不多等于西澳大利亚到中国广东的距离。正如左志丹所说,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不可能中断,这是地理所决定的。就如同英国与法国的贸易不可能中断一样,一条窄窄的英吉利海峡不可能改变英国与法国的关系。

正在想该怎么谈判此事,英国大使就听到左志丹继续说道:“高丽是中国的属国,最近高丽就承认了新中国政府是高丽的宗主国。基于这样的关系,我们不接受任何国家介入高丽。”

韦泽要求左志丹搞定与高丽的问题,外交部派人去和高丽联络,高丽国王最终不情不愿的承认了新中国的宗主地位。虽然还得敲打高丽一下,但是在敲打之前,中国总得对其他国家表明态度。

英国大使登时就不爽了,高丽与英国的贸易基本等于零,中国才是西太平洋与英国最大贸易国。但是这不等于英国就老老实实承认中国对高丽的所有权,在承认中国在远东的统治权之前,英国无论如何都要尝试一下。“我们要求高丽对我们英国实施开放!”英国大使表明了态度。

“我们并不阻止你们和高丽做生意,但是我们不接受你们对中国的属国实施任何军事行动。”左志丹也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这些谈完之后,左志丹向韦泽做了汇报。韦泽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干的好!”

左志丹询问道:“陛下,高丽的事情有些麻烦,他们想得到鸭绿江以西的地。”

“让他们洗洗睡吧。”韦泽嘲讽地说道,“只要湘军还在,就不至于让高丽打过鸭绿江。”

说完之后,韦泽脸上突然浮现出一种相当强烈的恶意。这种恶意让左志丹感觉很熟悉,在韦泽想出些别出心裁的念头时,他总会有这种表情。左志丹忍不住问道:“陛下准备让满清出兵高丽么?”

韦泽冷笑道:“原本中国与高丽的分界可不是鸭绿江,只是到了明朝时候才把鸭绿江以东的地盘给了高丽。我倒是想联络一下湘军,他们若是能保证占据汉家旧地,我们打进高丽的时候他们还能维持那样的地盘,那我就可以考虑饶了湘军的性命。”

以湘军的罪恶,光复军不太可能放过他们。这点甚至连外交部长左志丹都能理解,他万万没想到韦泽竟然能因为汉家旧地而放过湘军一马。左志丹几乎是本能的提出了反对,“陛下,我觉得不妥。高丽虽然谈判的时候诸多借口,但是他们好歹答应了……”

韦泽乐了,“咱们不能亲自打进高丽,高丽人是不会真的服气的。不过这件事我们姑且看高丽的态度吧。就我所知,退到关外的满清日子可不好过呢。”

左志丹还真的不太清楚退到关外的满清日子有何难过一说,关外地盘广大,据说退出去的满清总共不到20万,还是所谓的精锐。20万人到了关外有什么难过的呢?要知道在关内,一个县也得有20万人口。而关外地盘之大岂是一个县能比拟得了?

“反正我不会接受高丽现在任何的领土扩大。这是我们的底线。宁饶家贼,不予外国!”韦泽给了底线。

第206章 中英矛盾(四)

英国驻华大使把中国要求开发西澳大利亚铁矿的消息传到伦敦之后,英国上层觉得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编瞎话好歹也编一个像样的瞎话行不行!”这是英国方面的想法。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在两者之间,新西兰的地位明显在澳大利亚之上。虽然新西兰与澳大利亚比较起来面积要小太多太多。

澳大利亚的精华在东南部,西北地区根本就是荒漠。从道理上讲,中国不太可能花费巨大的力气探矿并且开发矿藏。可这时候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有四五亿的人口,此时的英国也就是四五千万人口而已。如果英国让中国人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那对于英国有一种威慑。

中国是不是想吓唬我们?这是英国上层的一种共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恐吓还真的挺有效,英国殖民部反对中国人到西澳大利亚探矿采矿。此时的淘金潮还挺生猛,西澳大利亚也有些小的浅层金矿被发现,在英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可中国人把话说的这么直白,英国不肯让中国去西澳大利亚开采铁矿,中国就不会支持英国在远东的任何行动。这貌似是中国方面阻止英国的理由。对中国采取什么态度,这就成了英国上下讨论的焦点。

从1840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8年,英国人打开中国市场的努力总算是得到了回报,新中国政府的确打开国门与英国做生意。现在从英国在中国最大的购买者无疑就是新中国政府,大量机械设备订单让英国工业资本有了相当不错的收益。可这种开放也是双刃剑,英国出售给中国政府大量火车以及相关技术,中国政府大修铁路,中国企业自己生产的轻工业品垄断了中国本土市场。反倒让英国轻工业品被挤出中国市场,肥皂等产品甚至反攻了印度市场。

由于中国的大量出口,生丝与茶叶的国际价格暴跌。这种暴跌又让能够承受低价的中国生丝与茶叶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大烟贸易基本断绝,英国人辛辛苦苦的靠战争打开中国大门,结果冲出来的不是中国的白银,而是更加海量的中国商品。

英国之所以想支持日本萨长联盟,很大理由是英国想利用日本开始萌芽的现代蒸汽船厂。因为现阶段新加坡的蒸汽船都要到中国广东造船厂进行维修护理,上海新开了一个叫江南造船厂的蒸汽船厂,让英国船可以到更靠北的地区维修。这些收益都流入了中国政府的手中,英国支持萨长联盟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控制日本的造船业,让英国得到一个稳定的基地。有了日本,英国就能打通从加拿大到新加坡这一路的航线,至少让这条航线上的英国有更大发言权。之所以全力要求中国支持英国对日立场,英国的目的未必是完全打开日本市场,它想在这件事上得到自己的好处。

商量了将近半个月,伦敦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在战略顺序上以控制日本造船业排第一位,如果能够在日本有巨大的影响力,就能在远东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压力。西澳大利亚毕竟是英国殖民地,控制着新加坡与大马,英国相信自己的海军有能力应付中国的运输线。不管是用什么样的胡萝卜都得让中国人先上钩再说。

当然,如果真的能够大规模的向中国输出铁矿,这就是不亚于大烟的买卖。握着这样的财源,英国政府也会极为高兴。

所以在日本明治天皇发出了要求大政归还的1868年1月,英国驻华大使也正式向新中国政府提出英国政府同意中国在西澳大利亚探矿采矿的要求。

左志丹没想到英国人竟然真的答应了这个要求,他从这里面闻到了浓浓的阴谋气味。英国佬怎么可能真的这么老实的与中国合作,用脚趾头都能想出这不现实。然而韦泽的反应更让左志丹觉得讶异。

“签署一个长期合约,要么以头十年我们在矿区进行投资,作为投资的回报是免费运输矿石。或者双方合资投资铁矿,我们中国方面负责探矿与开发。向中国输出的矿石以重量计价。”韦泽拿出一种真正准备搞的架势。

“陛下,你真的准备这么干起来么?我们可是要做与英国打仗的准备呢?”左志丹连忙提醒道。为了应付夺取荷属东印度之后有可能出现的中英海上冲突,现在海军造舰进入了一个疯狂期,海军并没有敢小看英国海军。如果双方大打出手,这买卖只怕就会半途中断。

“如果我们打不过英国人,这买卖自然就黄了。如果我们能够逼迫英国人不得不和我们妥协,这个买卖就一定能够进行下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整个军委甚至政府都对夺取荷属东印度有如此强烈的愿望?”韦泽问左志丹。

“因为有种植园。”左志丹回答了这个问题。

韦泽颇带着恶意笑了笑,“如果铁矿开发失败,那就没什么好说。假如铁矿开发成功,你听说过得陇望蜀这个词么?”

左志丹思忖了片刻之后恍然大悟了,俗话说“无利不早起”,只有前面有丰厚的利益,才能让所有的利益攸关方团结在一起。大家现在对进攻荷属东印度如此热情,军队可以说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政府看到了改善中国人民生活的机会,归根结底就是“利益巨大”四个字。

如果这件事是韦泽一个人的强制命令,战争如果失败,责任就得韦泽一个人来扛。当这种诉求成了所有利益集团的共识,那就不是韦泽一个人的问题,从军队到政府,每一股势力都希望胜利,每一股势力都愿意承担代价。这比韦泽一个人赌上所有号召力要好太多。

铁矿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铁矿这个对军队与工业非常巨大的诱饵,由韦泽一个人宣称要对英国发动战争,战争或许能够发动起来,可任何失败都有可能导致反对战争的可能性。万万不会出现如同此时备战阶段万众一心的局面,要知道海军可是反复强调将来要遇到的与英国之间的残酷海战。在宣布战争残酷性的同时,海军也以更大热情讴歌着战争胜利之后能让整个中国获得的好处。

“好吧!我和英国人谈这个问题!”左志丹答道。

第207章 中英矛盾(五)

1868年1月1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