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41部分

权倾大宋-第341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楚国公主赵柔嘉的婚事,那可是皇室唯一的嫡亲长公主,马虎不得啊!

朱琏是看上范宗尹的嫡长子范离,王秀也觉得范离还行。不过,作为父亲的他仍然在选择,希望女儿找到更高的归宿,而不是为了政治利益去牺牲。

他也觉得范离为人太柔弱,自己就两个女儿,决不能太随意了,一直拖着不办想再看看还有没有青年俊杰。

且不说朝廷那点事,就说离崖州千里海疆的三佛齐东部的沿海,大宋行朝花费重金买来的据点。

一座沿海诺大的石头城城头上,一身紫袍的高堪,站在城楼上,那张有点阴郁地面庞上,挂着浓浓的忧思,那双炯炯有神的丹凤眼,透出冷峻萧瑟的寒光。

他凝视着西北不见边际的天海一线,时时发出轻轻地伤感叹息,刚来时的兴奋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忧愁。

只能通过往来的海船,带来聊聊的乡音,但他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反而为他自己多年来的成就感到由衷自豪。

年纪轻轻地他,已经是大宋知博望军事,而博望军的规格是军州级别,也就是说三十余岁成为从五品,绝对有堪比当年王秀的势头,就在一年前他还是通判。

当年,大宋侍卫水军尚未成军,上官谦率船队护航,却深入大海抵达三佛齐。三佛齐国主哪里见过大宋的使臣,那浩大的水军舰队让人震撼,还有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为之眼馋,就出现了租赁沿海城寨作为晾晒货物的场地。

上官谦和部将商议,决定在朝廷尚未形成决议前,拿下三佛齐一块土地,建立大宋朝廷的飞地。

在经过严密的部署下,随军商人施展外交手腕,以随船的贵重丝绸瓷器,混迹在三佛齐高层,连骗带诈得到了一大片土地,美名曰商船驻泊,许诺通过这个港口,大宋的名贵货物都将成为三佛齐贵族的私有。

三佛齐国内分成两派,但最终还是决定划出一片地方,作为大宋海上的中转站,不仅能抽取厘金还能近水楼台,这些酋长算盘打得很精明。

经过四年的发展,这块飞地已经颇具规模,汉人经过几年的适应,倒是有三千余人适应了新生活,并不断有出海冒险者定居。

他来博望军上任,表现的也很精明,以汉人为核心,招募那些出海讨生活的人,更多拉拢当地土著部落,给他们土地和工具,教他们先进的耕种技术,逐渐形成城市。

朝廷秘密设置博望军,建成了大型的双城,并有港口和防卫堡寨,每年都有一支水军海船战队驻扎,逐渐形成了气候。三佛齐国主这才醒悟过来,大宋朝廷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要密谋驱逐。

不说大宋朝廷,就说中原正朔皇朝历朝历代,都有个改不掉的臭毛病,那就是外患稍轻时的内斗加剧,大家都想争名争利,更可怕的是不计后果。

随着大宋行朝的不断强盛,南北盟好的继续,女真人似乎计较岁赐得失利弊,并没有把河北放在眼中。某些士人松了口气,把精力和才华放在名利上。

名誉可以通达,让自己享誉名望,为仕途增添无限的助力,至于利益方面很好说,朝廷诸般法度实施很得民心,就算有反对声音,在每岁庞大的收入中,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所以,大家对王秀的新举措也就见怪不怪了,反正只是增加朝廷收入,官制改良不过是虚实置换,并未触动大家的利益,反倒是让某些人更容易得到官职和声誉。

也就是丁银法和丁亩法,对地主有产者触动不小,但那又能怎样?历朝历代不都丈量土地,竭力把隐瞒人口解放出来,看上去丁亩法没有新鲜事,大家还有办法应付。

第723章钟离睿和费苏的话

既然天下一片大好,王秀所谓的改良新政,不过是温风细雨,还有什么可安心的,大家还是好好过日子得了。新奇新地址:

就算那些所谓的杂学,能够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在对外大加驳斥的时候,暗中给于无形的支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义愤填膺骂是骂,那是读书人不务杂的本分,私下有钱挣又是一码事,两者没有任何的矛盾。

议论是公,私下结交是私,名利双收两不误才是君子随着大宋水军不断南下,争议也好非议也好,既然有源源不断的巨大利益,大家也心照不宣地把辩论限定在义利上,而不是非要闹到不可开交的程度。

真要是把打嘴仗放到行动了,也不是没有,那些都是所谓的傻瓜,没有本事的好处的人。

杭州

“哈哈,快来看这位名家评论,当真是笑话。”钟离睿笑着点了点手中小报,吃吃地笑,神色间破位的不屑。

费苏正在品茶,他的生活品味很高,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切都非常讲究。放下精细的官瓷彩陶,接过小报扫了眼,淡淡地道:“何事让明叔兄兴高采烈”

钟离睿眉头一挑,淡淡地笑道:“看看评论版,一位夫子评价蔡易之的段子,相当精辟啊”

“哦,那倒是要好好拜读。”费苏含笑看着报纸,脸色逐渐沉凝,玩味地道:“这不是尹先生的大论嘛哎,似乎还有几位老大学的观点,怎么把矛头都对准了蔡世叔。看看,给夷人以国人待遇,授夷人差遣,言利而不将教化,恐怕蔡世叔焦头烂额了。”

钟离睿地笑了,道:“这些老儒,平日里之乎者也,不知农桑四时,整天里嘀咕别人,也就是大人真正的宰相胸怀,容纳百川各家之学,那些螳臂之言还不入他耳中,只不过刘三哥任由他们评论朝廷,恐非存身立命之道。”

费苏放下小报,饶有兴致地看了眼钟离睿,玩味地道:“尹先生谈的不无道理,三哥身为玉泉山书院山长,也要为士林表率,明叔多虑了”

钟离睿眉头一挑,心中却不以为然,呵呵地笑道:“解斋说的也是,却是我浅薄了。”

费苏认真看了眼钟离睿,似乎觉不太对劲,又道:“尹先生是持平至论,他们和蔡世叔看法不同,那些老儒们是牢骚一身的酸,尹先生却直中蔡世叔要害,不可同日而论。”

“有几分道理。”钟离睿端起茶慢慢地品味,心里早就翻了几百回,看来自己要融入王门子弟中,还是不太可能,像费苏这种王秀重视的经济之才,也难免有门户之见。

他是王秀的心腹不假,甚至可以说和宗良为王秀左膀右臂,但在那些商水小学校出身的王门子弟眼中,始终是远一层的外人,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费苏眼珠子转了两转,飚起二郎腿,似笑非笑地道:“明叔下任知杭州节南海,能否比蔡世叔走得更远”

钟离睿一怔,他不想费苏倒打一耙,这可是问到了点子上。蔡易虽说是王秀倚重之人,但他也确实秉承祖风,对言利这一套轻车熟路,上任一年来几次大的动作,比王秀当年知杭州时还要彻底,光是他请奏夷商出资办理实业,授予散官阶这一项,就足以惊世骇俗、引起士林的惊讶。

当年,王秀只是提议,却没有迈出这一步,最多只是给予夷人种种经济上的优惠。

尹焞在报纸上尖刻的指出,蔡易与王秀施政冒似雷同实则大异,说白了就是王秀还顾及士人的颜面,在对待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面前,处置较为圆滑谨慎。

蔡易没有这么多的顾及,尹焞笔下的蔡易并不是真正的儒者,甚至他对待利字要远远过蔡京,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实在是有辱士大夫脸面。

费苏见钟离睿不语,冷笑道:“不过,明叔兄说的也有道理,玉泉山书院乃先生寄予厚望之所在。”

钟离睿不置可否,他不敢说对王秀理念了如指掌,却认为略知一二,王秀最寄予希望的并非是玉泉山书院,但他并不十分的确定,只好笑道:“解斋高论。”

费苏没有察觉钟离睿神色游离,他的思维海阔天空,道:“明叔兄,虏人在边地倒是安定,不知你有何看法”

钟离睿懒散地笑了,道:“有意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还是多想想远在南海的高八哥吧人家的通判当得好好的,入朝就能有馆阁荣耀,这会就被派到了烟瘴之地,想想也怪难为人的。”

“八哥他那里是九死一生的,记得他曾经说过,文不如三哥武不如四哥,不如奋起一搏,算算风向和时辰,二哥的船队也该到了。”费苏似乎对高堪不感兴趣,人总有自己的喜好,他对相对沉寂的高堪、薄章等人,没有太多的关注。

钟离睿摆了摆手,淡淡地道:“单凭奋起一搏的胆色豪情,就让天下豪杰为之丧气,要知道这几年来,多少人一去不归,能在外面站住脚的,哪个不是响当当的汉子。”

费苏可是两浙路海事局最高官长,自然知道南下的人来人往,就听回来的人说,也知道南海不是人呆的地方,几次跟随船队南下的破落户,十人死去五六人,还是医药及时跟上的情况下,不然会死的更多。

他也赞成开拓南海,但在方式方法上有自己的想法,王秀的办法极为粗暴,那就是放开人口,以人命去填口子,优胜劣汰下让人口逐渐适应,并来往两岸最终形成整体。

那要造成多少人的死亡他很不赞成王秀的无情,认为中原和东南也经过几百年才慢慢融合,形成今天的繁华,岭南仍然没有完全融合,南海要放在岭南之后,制定几代人的计划慢慢地去融合,而不是强行殖民。

他就针对李长昇率军出征,带了几万讨生活的平民上奏弹劾,简直拿人命不当一回事,数万人最终能生存几人难道朝廷诸公没有想过。

。。。

。。。

第724章时雍的能耐

为此,沈默还文呵斥他,让他管好分内事,有能耐就多做点公务,不要妄自菲薄。暖色

“我还是比较关心通商,别的事真不想太多问。”在钟离睿面前,他有所保留。

钟离睿很洒脱地笑了,但他非常清楚,不仅是王秀势力中有斗争,王门子弟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似乎有越演越烈的势头,却不知王秀作何打算。

行在南京,王秀府邸的后花园,一座古朴简洁的凉亭子。

时雍为王秀斟上一杯茶水,恭恭敬敬地呈上,神色却是忐忑不安。

王秀坐在一张高背椅上,面色平止地看着时雍,他接过了茶水放下,并没有问话。

宗良悄悄给时雍使了个眼色,但时雍像是没有看见,仍是恭敬地垂着头,封元似笑非笑地站在柱子边上。

“先生。”宗良见气氛有些沉闷,时雍不说话,封元更是指望不上,有心打破一下僵局,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开口。

良久,王秀才瞥了眼时雍,慢悠悠地端起茶品了口,才意味深长地说道:“子睦,这几年苦你了”

时雍一怔,浑身上下剧烈抖动,噗通跪在地上阵阵抽涕,宗良是放下心来,王秀话中充满了慈祥和温和,终究是好的结果。

“山长,学生错了,这几年。”时雍不知如何再说,想想几年在蛮荒小县的苦楚,悔恨的泪水不住流了下来。

王秀温和地笑了,道:“这几年你很不错,但也有错。”

时雍脸色立即大变,惶恐地跪在地上,不知所措,连宗良也不明就里。

“不过,这些年你在南面做的还行,我是是看在眼中的。犍为地处偏远居民多蛮,山寨林立、对抗官府,你能略施手段让县内为之肃然,也算是大才。”王秀毫不在意这对兄弟脸色,似乎在自言自语。

他是关注时雍的,就在这厮的任上,还是可圈可点的。在任上与那些夷人领称兄道弟,时雍似乎并没有吸取当年在钱塘任上的教训,到任始初就收取好处,甚至笑纳山寨贿赂的美女,公然地好生享用,只要那些山寨领不做危及朝廷的事,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勉强过去算了。

仅仅四年,把一个时常起事反抗官府的小县,治理的井井有条,很多山寨都能效忠于朝廷,并为朝廷提供大量精悍的枪手,得到成都府路安抚司嘉许。

有趣就有趣在此,按说一个贪婪的知县,正好对了那些山寨领口味,完全把时雍架空。

但是,时雍的能耐在此得到最好的挥,别看他开始处处采取笼络退让,就在他上任之初,看是沉迷于金银美色,引起很多山寨领的蔑视,久而久之根本不把这位年轻知县放在眼里,放松了戒备之心。

果真,时雍在不动声色中,耐着性子几次宴请山寨领,甚至谦虚的不得了,让这些轻视汉官的山寨领,又大大鄙视一番。

就在他任期一年,宴请当地出名酋长的时候,埋伏甲的兵突然难,当场捕拿其中十余名领,更不上报州郡,直接当众宣布其罪状,快刀斩乱麻地杀了十余人。

连跟随而来的护卫也没有走脱,全部被拿下充军。

这还不算完,时雍在当天,集结驻泊禁军和土兵千余人,对被杀土豪的山寨进攻。

由于失去了领,被宋军连续攻破十余个山寨,这厮再次施展了铁血手腕,命宋军吏士大开杀戒,只要你能有本事打下来,那里的财富子女都是你的。

这个许诺对士气的激励可不是玩的,各队吏士都红了眼,牟足了劲厮杀,爆出无以伦比的战斗力。

最终的战果可想而知,几乎将寨中男丁斩杀殆尽,女子儿童全部贱卖给别的山寨,牛羊财帛都归了参战吏士。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财帛,都给了战死吏士家眷,没有让人寒心,结果是皆大欢喜,眼巴巴瞪着再打仗财。

完成了一系列血腥的杀戮,他又是像没事一样,将那些领礼数有加地放回,如同没有生任何事情,照样与他们往来,美人财帛来者不拒,还是一片歌舞升平。

自此,那些平素里骄横不法的山寨领,知道这位平时文质彬彬,似乎软弱可欺的知县,原来是一个笑里藏刀手段毒辣的屠夫,哪个还敢和他做对。

大家之所以当了头领,图的就是在自己领地作威作福,既然人家强硬手段,建立在你反抗朝廷上,平时还是比较好说话的,大家慢慢摸清了这厮脾气,投其所好一切皆大欢喜,只要你不反抗朝廷,一切还是好说的。

时雍把那些头领治的,不能说服服帖帖,却也不敢公开与朝廷州县对抗,他在成都府路知县考功上上之。

不过,却少不了御史弹劾,新上任的四川道监察御史,就把他重重弹劾一次,说什么收受贿赂,包庇土酋等等,要求朝廷把这个蛀虫拿下。

王秀的赞誉让时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