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510部分

权倾大宋-第510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剿灭叛羌没生大规模疫病,却也造成不少人病故,六万余人不过是明面数字,大人也应该明白。就算六万人中,真正战没者也只是四万余,还要归功于改善了后勤辎重,医官配置到营队,汤药准备的也充足。要是能让吏士战后浆洗,换上干净的衣衫,不仅可以让他们迅恢复精力,还能避免脏病传播,减少非战事减少。”

“是有必要。”李纲无话可说,只能承认。

“打仗,解决饮食、女人、洗澡问题,让他们得到最舒适待遇,归来时能够洗个痛快,换上干净的衣物,吃着肉好好地休息,还有女人陪着,这比什么都要重要。尽管和道德不符,却是现实存在的,谁也不能回避。”

李纲不免摇头苦笑,王秀的话真是坦白,让人无话可说,少了女人,恐怕军中要暴动。

话说,往昔大军出动,动紥十万人,的确也有这个数字,只是跟随的家眷要占到六七成,也就是说十万人的队伍,只有三万余人的吏士,其他都是家眷。

新军制规定,军人出征不再携带家眷,各部家眷留在后方城池,这就需要恢复前朝女乐随军,虽说拿不到明面上,却是高层默许的事实。

“他日北伐,禁军保持旺盛的士气,方能力克强敌,一雪靖康之耻,保持士气的手段,不能单单凭借家国大义,金钱亦是不能长久维持,而是要以一种关心士卒,尽可能为他们保证温饱舒适。好在西北战事暴露了不少缺憾,可以安心做下来补救,算是这场战争最大的收益。”

提到了北伐,李纲的精神头明显振作,正色道:“只要善理马政,不出十年,朝廷就能组建二十万马军。”

“西李猖狂百年,不过凭借山讹、铁鹞、强,无不以凉州马驰骋,虏人铁浮屠非凉州马不能,既然回到朝廷手中,也不可能一蹶而就,二十万是有点费劲,十万精骑足以纵横天下。”王秀眯着眼睛,颇有调侃意味地笑了笑,他并不打算竭泽而渔,破坏性地展马军。

二十万马军,开什么玩笑,就算大宋行朝能够负担,也没有必要,又不是草原蛮族,要那么多马军干嘛!大宋行朝的进步日新月异,禁军注定要成为技术性军队,马军不过是过渡,最终将沦为辅助性兵种。

再说,维持二十万马军,就需要百万之上官马,再加上私人放牧马匹,现有越恶劣的水草地,肯定不堪重负,最终逐渐退化为沙地,他还想着有限利用,大规模封育草场,对西北环境进行恢复,岂能做那杀鸡取卵的破事。

大宋禁军要展的,是以战车为核心的车兵,以冷结合的步骑兵为主力,还有展管型的火器,马军只是作为中间环节,地位不能太突出了。

李纲心情显然不错,快慰地笑道:“等了许久,不妨再等等!到我十万精骑气吞山河时。”

“不过,还需要河西的稳定,虏人显然大好算盘,以乌剌海城为支撑,坚守肃州、瓜州,伺机夺取沙州。嗯,一旦他们夺取了沙州,战线将更加稳固,必然会加大对乞颜、克烈人的收服。”王秀悠悠地来了句。

hp:。。

第1134第1134章时不我待

李纲自然明白,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眼看王秀态度玩味,联想到欲言又止的态度,不由地道:“文实,有办法尽管说,何必遮遮掩掩。。。”

王秀眉头一挑,笑咪咪地道:“我能有什么好法子,沈识之震天价地叫穷,实在没钱打仗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李纲见王秀继续关子,也就按耐着性子,道:“总不能连这点钱也拿不出来,沈识之太过了,户部和太府可是有库存未动的。”

“李大人,征战率意不得,每次都要把利益最大化,否则,还不如按兵不动。”王秀眉头微蹙,神色尤为严谨,又道:“再说,那些钱粮都是应急的,不是天灾决不能动用,户部和太府有封驳两府的权力。”

户部和太府寺,掌管天下的民政财赋,态度对军国大事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也有权力以财赋名义,对两府不合理的策划进行封驳,这就是王秀要的制衡。

“沈识之也是有难处,这是可以理解的,西北战事打的是钱财,除了马政还有什么?每次大战都是百万千万,时下府库能够撑得住,那才是怪事。”

“就算两年下来,各项用度就有一万万又三千万,简直就是无底洞,十倍咸平年间战事。”

李纲不由地翻个白眼,这话说的倒是真的,不要说那些火器的花费,但说车兵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简直让人触目惊心,说是一辆战车出动,实际作战中的更换器件,还有那些不要钱一样的箭矢,就足以让人崩溃。

更恐怖的是铁砲弹,一次性的投入,价钱居高不下,每次投入大战,都让太府揪心。

忽然,他对赞同组建两三个车军,有了一丝动摇,要耗费财帛才行,打起仗来一次齐射,就是数万手消耗。

王秀见李纲神色恍惚,不免笑道:“不过,花费多效果好,一个车旅就能形成突破,要是两三个车军,可想虏人溃败场景,真是令人神往。”

他对李纲玩了个偷梁换柱概念,两个车旅固然取得辉煌战绩,五十二旅镇更是声名鹊起,却不能不承认经典不能重复,车兵之所以能一鸣惊人,就在于人们传统的思维。

他们用老眼光去看车兵,不理解新式战车和战术,完全被打糟了,无法适应车兵的战术,不知怎样去抵抗汹涌而来的车队,尤其是射火器的战车,就是靠上去也没法打。

每次遇到两翼钳形攻势,或是车马配合的中轴突破,都完全不知所措,用对付步军或马军战术,遭到战车编组的分割绞杀,尾不能相顾。

之所以说经典不能重复,就在于女真人肯定会研究,任何战术都不可能完美,必然有应对的策略。

不要怀疑女真人的智慧,这些尚未被腐蚀的蛮族,的确具备高明的战略战术头脑,会从战斗中吸取经验。他们很有可能找出应对策略,甚至也展新式车兵,让宋军战术大打折扣,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存在的。

车军和车旅战术又不同,大规模的车军就像正宗装甲部队,由各技术兵种组合而成,尤其是辎重保障,各环节都需要密切配合,级别上就不是车旅可比,战术运用上也是质的升华,金军用对战车旅的办法对抗车军,只能是一败涂地。

简单的一句话,车旅是运用到战役战术上,车军是为战略战役准备的。

“文实,真准备让欧阳德明去开封?”李纲不再去想军务,那会让自己心脏加,看着西北战事的一列列单子,就让他气喘吁吁,把话题转到内政上。

王秀目光深蕴,平静地道:“正是。”

“哎。”李纲轻轻叹息,语重心长地道:“成都府路试行不错,应该在四川各路实施,再向江南江右推广,五路可以缓缓,至于陕西更好缓行。”

王秀明白李纲的好意,实在担忧两银法遇到阻力,毕竟沿河保守势力强大,容易受到抵制,笑咪咪地道:“李大人不用担忧,在下自有主张,两银法固然会受到些许阻力,却也是螳臂当车。”

“钟离明叔在灵夏路,欧阳德明在京东路,互为犄角,相信场面定然很乐观,真想看看那些跳梁小丑作态。”

“跟随两银法在京东、灵夏路实施,各路设置也应该改变,现在的路太多了,应该减一点,地方官吏精简,也应该提上日程。”

随着一枚枚重磅抛出,李纲不免苦笑,本以为步子够大够冒险,哪想到王秀玩的更玄乎,不要说灵夏路搞起来,顺带着连地方官制也要进行,绝对是不亚于西北战事。

王秀双眼闪烁着智慧光芒,中央官署的革新6续完成,应该说是第一阶段革新结束,紧接着是对地方路进行合并,某些小州也进行合并,压缩官吏的数量,节约行政开支。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6续把二等军事路撤销,恢复开国初的行政区划,无形中少了很多衙门,某些州本来是大州,时代变迁被一分为二,也要重新合并,县治也要扩大。

他的设想是京东、京西、陕西,灵夏、河西、四川、荆湖南北、淮南东西、江南东西、两浙、福建、广南东西、河西十七路,撤销京畿路,保留开封府、河南府、成都府、江宁府、京兆府,实现五府十七路地方行政格局。

既然有了侍军司和行营,设在边地的二等军事路,也要全部撤销,厢军归各州统辖,平时撤销乡军土兵,战时根据各州为基础,选拔壮丁为乡军,跟随禁军出战。

灵夏、河西两个军事路,上升为都转运使路,现在规模是不大,却碍不住今后的展。

“文实,反咬一口口吃,还是推行朝廷第二步官制改良,完成江右两银法推行,再对地方官进行精简。”李纲不免苦笑,简直和天下官僚为敌,他也是心中酥。

“等不了了,携西北大胜的时机,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拖个一年,恐怕再干就难了。”王秀意味深长地看着李纲。

hp:。。

第1135第1135章搏一搏

李纲和何尝不明白,借势,王秀是借着西北大捷,灭亡夏政权的余势,还有愈加飙升的威望,来强行推进两银法,地方行政区域和官制变革,不能不说很有道理。。。

不过,他认为王秀太焦急了,步子迈得太大了,来日方长不争朝夕,完全没有必要强力推行,却忘了自己那么多年的坚持,不计代价的要收复故土。

王秀见李纲脸色犹豫,又道:“还有,官府不再做经营,重新核定俸禄,全部用钱财实物放,不再用乱七八糟的东西替代。”

李纲眼前一亮,要是真断了人家财路,那可是深仇大恨,关键是最后一句,简直是神来之笔,怎么回事?

大宋自开国商业极为达,各级官府纷纷开办酿酒、贩运等营生,助长了官场的奢靡风气,也造成官吏俸禄的看着很高,实际上却有所减少。

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倒好说,大多数官吏包括被贬官的大臣,看是俸禄不低,其实相当部分是盛酒袋、胡木等物,几乎没有多少作用,还得低于市价贱,有的压根就不出去,无形中损害了大家的利益。

长期形成了潜规则,大家虽说是明白吃亏,却也无法挑战,只能摸摸地承受,顺便写诗自嘲。

要是断了官府收入,是绝对招人嫉恨的,用钱财实物放,那就补足大多数人损失,要知道三四成的俸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真的没有半点水分,绝对受到欢迎。

想想那些每月几十贯,甚至十几贯的官吏,他们的公使钱本身就少,还要负担一些幕僚,本身就有点吃亏,能补足他们个人损失,也是相当不错的。

“世上没有绝对公平,也没有符合全部人的利益,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再说,禁止官府开办买,能杜绝贪婪风气,避免官商勾结,或是影响正常商业,也能让大多数人得到实惠,一切要看怎样去办,而不是办不办。”王秀不紧不慢地道,语气是相当坚决的。

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先把某些中央衙门和地方官府爪子断了,能够更好地深化改制。何况,激烈反对的既得利益者,只是很少部分人,纵然这部分人手握重柄,却还不放在他眼中,他有足够的资历和威望,还能笼络到中下级官吏?

那些人可都在眼巴巴候着,等着上面空出位子,自己好撸袖子搏一搏,只要逮到机会,还不像饿狼一样扑上去。

最让某些人不能不承认的是,他们无法公然反对,道德的制高点不在他们脚下,士林主流舆论站在他这边。

李纲无奈地看了眼王秀,沉声道:“你总是兵出险招,还是要谨慎为上。”想想,王秀坐镇开封两年,看来是早就谋定而后动,既然说出来就要实施,他还真没有办法劝阻,这可是有利国计民生的事情。

“可惜,要能拿获叛逆的妃嫔,就更让人放心了。”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意味深长地看着王秀。

王秀眼皮子一跳,不以为意地道:“事无十全,却没想到叛王妃刚烈,哎,可惜不见踪影。”

“刚烈,的确是。”李纲不可置否地道,态度相当玩味。

“滔滔大江,早就葬身鱼腹,真是可惜了!”王秀轻轻摇,一脸的可惜模样。

“希望,沿江能现什么。”李纲看了眼王秀,目光更加耐人寻味。

“说到大江倒是想起来了。”王秀眼珠子一转,心里暗骂李纲不为人子,却把话题转开,道:“三佛齐已经灭了,他们要在沿海设立十二军州,设想是不错的,却会引起各国的强烈反应,恐怕王正道也会为难。”

“这些将校在海外行事,实在是太孟浪了。”李纲也不赞成十二军州,要造成多大的动静,需要多少人口来填充,随着家国经济不断展,除了真正想博取富贵的人,大多数生民还是挺满足的,并无移民的打算。

再说,海外军州不断扩大,朝廷根本没有力量管辖,最终会沦落为割据势力。

“不过,看他们献上的图册,选择位置倒也是不错,以博望军为中心,东西扩展,形成七州一军,又在东部存在一军三州,以海路为连接,进可向东南直逼詹卑,向西可以威慑东爪哇,多是有矿产的地方,海港也非常优良,很不错,大型矿山足以支付战争费用。”王秀笑咪咪地道,那些军州的位置,绝对是优良的港湾,还有大量金银铜铁产地。

李纲很无奈,王秀从经济方面考虑,也让他不能去辩驳,这场西北战事消耗太大,要想还上战争债券,又不要动用国本,只能从海外想办法,或许设立军州是不错选择,至少能在数年间获取大量财富,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

“应该再度移民,朝廷的官吏也应该派驻,总之很多事情让人头疼。”

“海外总归是小事,境内才要重视。”李纲诚恳地提醒。不要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海外,以免造成本末倒置。

“李大人说的是,那就着手准备。”王秀眉头一挑,显然信心十足。

李纲松了口气,只要王秀不存异志,他全力支持就是,现在是解决了西北,下个就轮到女真人了。

朝廷的新一轮调整到来,王秀自然是功勋卓著,无人出其右,被议加金紫光禄大夫,封赐河北郡开国公,赐勋上柱国,食邑八千户,实食封二千二百户。

他也算是坦然接受,金紫光禄大夫并不算太高,甚至想比他的官位和名望,低上了许多,给个开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