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547部分

权倾大宋-第547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守珏也没有要求太多,能忽悠成功就行,随着战事展,也由不得忽图剌了,温声道:“那些边军杂兵,不过嗷嗷待屠狗尔,根本不值一提。”

忽图剌很得意地笑了,是人就喜欢听好话,他也不会例外,有着乞颜数万战士,只要不去撩虎须,相信他会游刃有余,在南北两方交战中捞足好处,不免放声大笑道:“好了,来人,让呼兰沐浴。”

进来的一名汉子明显一愣,似忽有些犹豫不决,没有迈动脚步。

“还不快去。”忽图剌见汉子迟疑,脸顿时黑了下来。

“是。”蒙古汉子浑身颤了颤,恨恨地瞪了眼段守珏,转身退了下去。

hp:。。

第1223第1223章大势

段守珏嘴角一阵抽缩,这是玩的可真不好,忽图剌要选择自己的侍妾侍候他,心里稍弱的人,还真有些承受不了。。。

说来,草原上的规矩让人蛋疼,迎接尊贵的客人,往往都要自家女人来陪伴,寻常人家可能是妻女,到了贵酋那就是侍妾,还要看对方是怎样的人物,决定选择美人的等次,这种风俗众说纷纭,却没有绝对权威说法流传。

显然,忽图剌下了血本,让最美艳的侍妾陪伴,这就说明人家已经心动,想要拉拢他促进关系。

说实话,他来回几趟草原,奔走大小部落间,那些领贵酋没少巴结他,自然是少不了这种破事,他也就入乡随俗,不好拒绝人家美意。

说真的,这些草原的小娘子,还真看不入他的眼,哪有中原江右小娘子的风情,只是远在异乡奔走,有个暖脚的也不错,耍乐子的机会谁也不愿意放过,该谦让的脸面还是要有的,当下笑道:“还是算了,这是大汗的娘子。。。。。”

“区区女子而已,贵客理应如此。”忽图剌爽快地大笑,那些女人不过是,相对于手中的权力,是可以随时抛弃的物,甚至不如段守钰抛出来的几套铁甲值钱。

段守珏无可奈何地笑了,既然人家不介意,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真是拒绝了,恐怕会生出嫌隙,也就顺水推舟,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这才是草原的安达。”忽图剌呵呵大笑,目光尤为玩味,仿佛看着堆积如山的精良甲仗。

“哦,事不宜迟,还请大汗火派出快马,我这就修一封,请忽儿札胡思到来,咱们也好商议。”段守珏不想耽搁时间,谁知道朝廷会还是北上,他来的时候见到北侍军坚兵利马,殿前司各部也正在北上,偏师随时可能北上,也就是说战斗很快打起,草原的事要争分夺秒了。

当然,通过秘密渠道,安排机使臣传递情报,晚上就得进行,让朝廷权衡决断。由于西北的收复,官塘可以通过河西向东传递,虽说兜了个大圈子,却总比通过女真人地盘安全,也就是多置舖递而已。

却说,怀州的胜利,让景波、岳云等人声名鹊起。景波转一官,授予正任青州团练使,这可是了不起的存在,凌驾于刺史之上的官阶,在军指挥内也是有了资历。

大宋武官阶相对较低,从七就能率数千人,从六除了少数参军和部分资深镇主,几乎被用于阶官转迁,也就是说大多数将校终身止步七,最多给个遥郡刺史名誉。

实任从五是真正的都校,大将级别的存在,统御上万人的军主,或是侍军司都虞侯,哪怕是武人巅峰也足够了,绝非另个时空明清时代,武官官阶高的吓人。

团练使也是从五,却全称团练守捉使,地位远远高于刺史,再向上就是正五的防御使。他领云骑军本身官阶不高,只能作为权,现在进阶团练使就能称权判,意义绝不相同。

岳云职事未动,也是遥领黄州刺史,离都校一步之差,让岳飞脸面增光不少,三次上请避嫌,都被朝廷驳了回来。

作为岳飞前妻的儿子,他是相当悲催的,有了清傲的老子,还有抛弃婆婆逃命,嫁给别人为妻的母亲,岳飞固辞儿子官阶,还有他的自个的心思,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北方的东北方向,大宋行朝派驻高丽的最高使节,也是挞懒名义上的使副,实际上的监军,史浩的担子非常重,眼看朝廷即将动北伐,挞懒的部队要进驻高丽本土,一系列外交斡旋免不了,万不得已要动用武力。

毕竟,高丽人也不愿别人进驻开京。

江华岛侍卫水军大寨,实行了军事戒严,一个海船战队护送辎重转运船队抵达,送来大批的甲仗粮草,形势颇为紧张,连刚到江华的马扩,也认为该奇袭开城。

马扩是老当益壮,从南迁就沉寂下来,现在又被王秀启用,自然是挥余热,也让他有了用武之地。

先不说北方形势,却在行在又掀起了大风波,缘由是薄章回归了!历经千辛万苦,劈波斩浪的壮士回归,这绝不亚于后世登月宇航员的回归。

恰好钟山院、玉泉山院联合举办学术大辩论,邀请当世明儒大家、院名流参加,刘仁凤更是带实力雄厚的队伍到来,薄章的回来让气氛更加热烈。

江宁城内外,那是大儒名流们云集,繁华的商业氛围中,又多墨香流韵,增添了几分文风儒流。

此时,正是北伐前夕,又有开拓海疆壮士归来,朝野公开办文学大会,显然有些疯牛不对马嘴,有些人并不理解,认为朝廷不应鼓励,甚至有人传言,竟然有佛道人参与其中,要辩论是非,王相公要利用文会,达成不可告人的目地。

刘仁凤也算是天下名士,执掌玉泉山院多年,桃李满天下,却不得不去拜见王秀。

就在王家位于玄武湖南麓的别院,王秀接见了刘仁凤,自然也少不了薄章。应该说,他真正接见的是薄章,这位历经七八年的航海英雄,刘仁凤不过是顺带而已。

虽说,宗良满脸笑容和刘仁凤招呼,却又显得很公式化,封元的表情非常淡漠,李长昇也是态度平淡,就是高堪也笑的很假,费苏眸子里尽是冷漠,连最起码的掩饰也没有。

刘仁凤恭敬不失自尊站在王秀的下,他和宗良的对面而立,依旧保持优雅的风度。

倒是薄章黑瘦许多,满脸的沧桑,站在那里不言不语,显得沉稳老练。

“二哥,玉泉山是精英尽出,看来要志在必得了。”王秀没有先去问薄章,反倒是打量着刘仁凤,显得意味深长。

“玉泉山执天下学问牛耳,自然是文无第一。”刘仁凤很淡定帝回答,透露出天下第一大院山长的傲气。

王秀莞尔一笑,并不置可否,只有那一抹玩味态度。

众人岂能看不出王秀的笑,又岂能听不出刘仁凤的自傲,心下却腹诽不已。

hp:。。

第1224第1224章王门子弟的面对面冲突

玉泉山院是王秀一手创办,那些名满天下的大儒,全都是他聘请,连本也有半数是王学,可以说没有王秀,绝没有玉泉山院,现在的研究院还掌控王秀手中,连院高层也不能全然染指。天籁『小说hp:

只因,有了钟山院,王秀放松了对玉泉山各堂斋的关注,让他们去自由挥,才有了刘仁凤挥的余地。

费苏是相当看不起刘仁凤,他秉承沈默的路子,大肆吹鼓工商便利,在刘仁凤眼里就是言利之人,又时常公开驳斥玉泉山某些人的论调,忍不住道:“二哥,玉泉山是山长心学,王学奠基所在,天下学问自无出其右。”

这话点了刘仁凤,不要太狂妄了,没有先生也就没有你,更没有玉泉山的辉煌,更何况王门心学依旧占主流。

也是心学是专克理学的学术,良知无善无恶深得人心,虽说也有无法回避的硬伤,甚至本身也有矛盾,却经过王秀后世的观点,逐渐加以完善,就算人们还有争论,却并没有引内部的分裂。

宗良赞赏地看了眼费苏,这厮浑身铜臭,满身的毛病,比时雍还要贪得无厌的家伙,端地是个奸佞之辈,却还是不忘本,是王秀的坚定支持者。

“哎,大家探讨学问,要有海纳百家学说的胸怀,名次倒是次要,此次还有佛道辩论,义利辩论,你们不妨听听。”王秀很重视这次佛道辩论,可以说是预谋已久的,关键是老子化胡,彻底定下道家正统的地位,为他君权天授打下基础。

注意,他定论的是道家而不是道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佛道出自玄门,道以三清为尊,道教却以龙虎为祖廷,不能混为一谈。

刘仁凤对佛道争论不感兴趣,甚至对玉泉山成功胸有成竹,却不明白当此北伐前夕,朝廷并不焦急,反倒是粉饰太平盛世,不由地道:“先生,我有一事不明。”

“但说无妨。”王秀淡淡地道。

“天子遇刺养伤,太子监国本是正理,却已经过了半年,却是该让太子入学了。”刘仁凤正色道。

王秀眼中闪过一道厉色,刘仁凤说的委婉,却明白无误地点出,现在应该归政天子,算是触动他的底线,隐约间还有争取政治资本的趋向。

封元眉头紧蹙,冷冷地道:“二哥,过了。”

刘仁凤瞥了眼封元,蹙眉道:“天子居深宫,监国年纪十岁,士民惊疑不定,怎能服人?”

“二哥,天子养病深宫,监国虽是年幼,内有太后,外有两府,天下士民无不赞叹监国,怎能说惊疑不定?”宗良瞪着眼怒视刘仁凤,这厮太过份了,竟然直接质问王秀,端的不为人子,当年怎么就没看出这厮有反骨?

“天尚不明,北伐又有何用?六军将士鼓噪,为谁而战?”刘仁凤毫不避讳地问,话说的非常直白,更是相当的无礼,这是对王秀裸地威胁、

“住口,你还不给我退下,丢人现眼。”宗良大怒,几乎要蹦起来骂娘,这厮展到当面斥责王秀,明显说王秀图谋不轨,居心叵测。

费苏冷冷一笑,平静地道:“二哥身在士林,倒是关心北伐,不如请个副都参军罢了。”这话损人啊!大儒从军本就让人笑话,你请个都参军也就罢了,竟然还是使副。

王秀脸色如常,王门子弟的分歧,他早就洞若观火,刘仁凤的理念和他越来越远,他也是心知肚明,就算刘仁凤无礼,却也是说了现实存在,的确有不少人不满现状,从“王师北伐日,黄袍加身时”的流言,就能看出来。

他似乎没有恼怒,也不在乎这种流言蜚语,自家的天下还有什么可争的?平静地道:“二哥关心国事,不错,士人对国政敛口不言,这才是为政者的悲哀,更是天下的不幸。然,朝廷军国重事或可问或不可参,军国重事要告知士人,那还能算军国重事吗?”

费苏差点笑出来,这话说的简直是打脸,明白告诉刘仁凤,你没有资格知道军国重事,呵斥人不带有脏字的。

刘仁凤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却又反驳不得,王秀说的是实情,朝廷隐秘事岂能让外人知?那么多年来,他执掌天下文学牛耳,受到士林的尊重,从未有此尴尬。

可以预见,他已经被在场的同门边缘化,只是并未后悔,他有自己的政治理念,认定天地存在理字,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服合理的标准,王秀也不例外,尤其和院中名儒长期交往,他对天理人欲有了认同,决不能是心外无理。

他敏锐地意识到,王秀加平章军国事,权势已经到了顶峰,再走下去除了篡位,还真没有别的路途,这并不以王秀意志为转移,而是身边的人所左右。

李长昇、钟离睿、封元哪个不是当代俊杰,个个是意气风,岂能甘当中兴之臣?让王秀黄袍加身,自个做个开国功臣,岂不是更好!当年的太祖赵匡胤,不也是被将士黄袍加身吗?

那么多年的思考,他逐渐凝固的思维,也让玉泉山学派斗争越演越烈,可以说是王门内讧,并不牵扯王学学问,而是纯粹的政治思想斗争。

王秀不可置否,刘仁凤执掌玉泉山,以经义、诗赋堂为的所谓主流,竭力打压研究院和格物、博物,甚至有把旁门左道清除出院的呼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院之所以有雄厚财力,能够聘请最优秀讲学,往往是研究院创造的财富,经义诗赋学子被研究院称为穷酸,简直就是天下的废物,长者手脚的非人。

当然,在他的感官中经义诗赋学子,想必另一时空明清时代读人,也算是思想开放,却离他希望远远不足。

“不要说别的,就是家国重利,那些措大有几人能知?”费苏抓到机会,自然要出口气。

“国之存亡、国之兴衰,存乎义理,浩瀚天下存人之道理,正所谓之天理。。。。”刘仁凤拿出理学道理。

hp:。。

第1225第1225章大航海时代开启

“农户耕种,商人通有无,朝廷名臣,哪个不是理财能手,穷措大又能怎样?”费苏可是新一代理财能手,说出话来尤为尖刻,半点情面也不留。

其实,他的话无可辩驳,治国是做什么?无外乎国计民生,财货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历代名臣哪个不是理财闻名,只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不去掌具体实务。

“农耕是国本,商贾岂能相提并论。”刘仁凤脸色很不好看,他对工商并不反感,甚至也有支持,却不能认同王秀观点,大力去扶持工商,大商贾在蜀川、北方的圈地,简直就是裸地掠夺。

圈地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历朝历代末期的土地兼并,才是造成皇朝覆灭的根本原因。虽然,大宋行朝工商达,工场的不断增多,技术学校的大量开办,让人们选择机会多了,观念却不能一下转变,手里无地不踏实。

所以,他认为王秀错了,错在让土地大量兼并,恐怕会日积月累,最终展为民变。

王秀赞赏地看了眼费苏,这小子有几分能耐,不动声色就转移敏感话题。

李长昇冷冷地看着刘仁凤,那么多年过来,他早就看的透彻,什么狗屁国之存亡、国之兴衰,存乎义理,你跟那些蛮夷说天理,人家不砍死你才怪。

对于四夷除了征服就是欺压,最多是用天理来同化,儒学上的温情,不过是表面上维系传承的纽带,撕开这层遮羞布,所剩的只有裸的掠夺。所以,他对精英统治非常崇拜,刘仁凤显得太保守,不符合他口味,尤其那浓浓地农桑氛围,更让他很不满意。

“玉泉山没有研究院,恐怕早就办不下去了,山长说的对,天下是精英士人的,并非措大能轻易议论。”费苏不屑地笑了,宗良、封元不方便说的话,他却能肆无忌惮地说。

“再说,朝廷有定制,在乡村民必须保留三亩留田,任何人不得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