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690部分

大明武夫-第690部分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起来,脸也涨得通红。

而我的其他同事们则比我更加不堪,他们几乎有人马上就吐了出来,我们狼狈的样子好像给巡逻队员们带来了很大乐趣,他们都大笑了起来。

而后,我们才得到解释,原来这种酒也是赵进经营的产品之一,而且是他最早经营的产品之一。这种酒的味道十分浓烈,带有令人难以忘记的独特口感,是一种在明帝国北方各省十分畅销的产品。

这种酒也被赵进列为了重要的军需品之一,既可以给军人们御寒提神,在受伤的时候也可以当成消毒剂来使用。

到这个时候,我对这个年轻人越来越感兴趣了,几乎忘记了自己原来的目的地是明帝国的京城。

这个经营着庞大产业、又拥有一直富有战斗力的军队的年轻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心里又在想着什么呢?

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就权势而言,虽然从来没有人公开提过,他已经可以和德意志的选帝侯们相提并论了,这样一个有权势的大人物如果支持我们传教的话,这对我们的使命,将是一种十分大的促进,甚至是决定性的促进,要是能够将他也发展成信徒的话,我还用担心什么呢?

我的这个想法,并认为不是特别乐观或者天真的想法。您想想看,赵进已经用他无人可比的成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和传统格格不入的人,一个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出自己独创性的成就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敢于接受更加不同的思想的,只要我们能够拿出足够好的表现、让他觉得听从我们的建议更加有利的话,那么无疑地,得到他的支持是可能的。

从这时候起,在不知不觉当中,我就已经将‘争取赵进对我们传教的支持’当成了我来中国的主要目的之一,对赵进的兴趣,甚至比那位深处在皇宫当中的明国皇帝还要更加大。

我原本以为这些巡逻队员会将我带向徐州城内,就我的观察来看,一开始他们也是往这个发现带的。然而,就在接近徐州城的时候,有一个城内派出来的使者找到了我们,然后跟巡逻队长交代了一些事情。

虽然不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什么,但是从那之后,巡逻队长突然改变了我们的行进路线,带着我们向另外一个方向走了过去,而我们的大炮,被这个使者带来的人直接接管了,然后被他们往我们的将要走的方向拖了过去。显然,使者带来了城内对我们的处理意见——他们对大炮更加有兴趣,而且徐州城内的主宰者还不想见到我们。

结果,我们只能遗憾地同徐州擦身而过,无法实现自己立刻见到赵进的愿望。

我对这个处理结果大为疑惑,所以不停地追问巡逻队长,想要从他们这里得到一些信息,了解自己的处境。然而,也许是使者带来了另外一番告诫的缘故,巡逻队长对我们的态度突然转变得生硬了许多,他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用冷淡的面孔回答我,告诉我说他无法将具体情况告诉我,到时候我自己就知道了。这种态度无疑也再次明确地提醒了我,不管这里的人多么谨守礼节,我在这里终究也只是一个囚徒而已,并没有什么行动自由。

一想到这里,我不禁对自己的前途未卜感到沮丧了起来,幸好这个时候还有主在我的心中,让我得以轻松了不少。毕竟,再糟糕又能比之前的旅途糟糕多少呢?

过得不久,这位巡逻队长带着我们来到了一片被深藏在森林当中的区域当中。而后,在树林之间,我们看到了一条长长的围墙。这道围墙很高,还被人漆成了黑色,看上去就有一种不祥的气息。只有隐隐约约从里面传来的声音,才让我们稍微减少了不安。

这时,一群面色凝重,而且看上去身强力壮的人走到了我们面前,而巡逻队长满面笑容地同他们打了招呼,然后和他们聊了一会儿。

聊完了之后,他就将我们移交给了他们,然后友好地跟我们告别。显然,这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

从接收我们的这群人的严峻表情来看,我原本以为这是徐州的监狱,因此也做好了自己可能需要长时间身陷囹圄的心理准备,但是当我被送进去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猜想是完全错误的。

当我们从大门走进去之后,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热风,这让我们已经在寒风当中行进了许久的身体感觉到振奋了许多。然后我们发现这堵围墙里面竟然是一个开阔的广场。

这个广场也许平日里是一片草地,但是现在则因为季节的关系变得一片枯黄,地势十分平坦,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十分开阔的视野。而在这个广场的边缘,就是一幢幢砖石制作的房子,也许是因为烟熏的缘故看上去有些发黑,但是看得出来建成并没有多少时间。

而这些房子里面都人声鼎沸,不停有人忙碌地进出其中。

很快,我们就发现这些房子里面都是作坊,而这些进出其中的人都是工匠。

这个区域所聚集的作坊比我们之前在路上所看到的那个区域还要多,远远望去可能有上千人,这些工匠如同蚁群一样,忙碌而且有规律地在各个作坊之中劳作着。而有一些身强力壮的劳工,正推着一辆辆手推车,将原料不停地送入到各间作坊当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又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赵进要将这么多作坊集中到这个隐蔽的地方里面?

我的心里,原本的忐忑不安已经消失了,只剩下了无比的好奇,我想要去那些工坊当中去看一看,了解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搞得如此神秘。但是,押送我们的人显然十分严厉,他们制止了我们任何其他举动,然后强行将我们带到了更深处。

在他们的押送下,我们来到了一间大屋里面。这间屋子十分整洁,里面的摆设虽然并不奢华,但是都挺结实,还分成了许多小隔间。然后,他们告诉我们说,这就是我们的宿舍。

这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我原本以为被押送到这里之后,可能会过上囚犯的生活,而看到现在我们所受到的待遇之后,我的心放下了不少——至少在生活待遇上,我们会比可怜的囚犯要好。

然后,他们问我们当中谁领头,说有人想要审问我们。

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我们商量了一会儿之后,最终决定由我去接受审问。看到同事们如此信赖我,我不由得感到十分荣幸。

经过了片刻的休息安顿之后,我被押送着走出了宿舍,然后来到了另一间大屋里面。

这间大屋里面没有作坊,也没有充塞其中的工匠,从摆设来看,应该是某个人的办公室。当时,我猜能够在这里拥有这么大的办公区域,也许这个我们即将见到的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甚至是这里的负责人吧。

押送我们的人讲我们带到这里之后,他们严厉地跟我们说,很快就有人过来审问我们了,他要求我们老实一点,不要有任何隐瞒,我连忙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事实上我也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

很快,审问我的人就来了。

当我看清楚来审问我的人之后,我真的又吃了一惊。

是的,我原本以为我一路上所受的惊奇已经更多了,但是我仍旧免不了吃惊。

因为,这个审问者的相貌,完全就是一个欧洲人的相貌。他的脸型细长,前额宽阔而有一些皱纹,看上去已经不再年轻。而且他的表情十分严肃,紧绷着脸,看得出来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他鼻梁高而挺直,眼睛也是那种灰蓝色,跃动着精明的神采,正冷峻地看着我。

更让我惊奇的是,这个人竟然是一副教士打扮!

天哪,我之前从没有听说过哪个传教士已经来到了赵进身边!

这个人是我的教友吗?如果是的话,我的工作将会容易开展很多啊。我当时心想。

就在我还沉浸在这种惊讶当中时,这个人突然开口了。

“请问您是哪国人?”这个教士打扮的人用流畅的拉丁文问我。

然后,他又改成了法语,同样十分熟练,“您说说您会哪一种语言吧,我想我们需要好好谈谈。”

“我可以用好几种语言,不过我们最好还是拉丁语吧,阁下——如果您有教籍的话。”抑制住了自己的好奇之后,我也同样用流畅的拉丁文回答。

“很好。”看到我如此顺从,这个人点了点头。

不过,虽然语气和缓了一些,但是他看上去对我还是不太友好……

第1096章天启三年了

而且这些年来,徐州以及周围从来都是干旱少雨,在这样的情况下,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维持黄河又有何用。

不过赵进很快就知道这么做的重要,他喜欢和人交流,靠这个来了解周围,搜集必要的消息。

每一位徐州人,无论贫富,无论贵贱,无论老少男女,都对这黄河充满了恐惧和担心,年纪大一些的都经历过黄河泛滥,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墙拦不住汹涌的河水入城,城外的乡村甚至直接被冲毁淹没,年纪小一些的,则是被祖辈父辈灌输这种恐惧。

赵字营把徐州经营的越好,建设的越繁荣,大家就越怕黄河水患,生怕舍生忘死战斗,呕心沥血的劳作,让这徐州前所未有的太平富庶,却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天灾冲毁,那岂不是让人痛不欲生。

这么一个个谈过来,赵进的观念也在改变,黄河水利是赵字营头等重要大事,每到秋冬时节,各处田庄的人力就会被调拨前来,开始挖掘河道,加固河坝。

每年赵字营在这个上面都耗费了巨量的粮草,这个赵字营倒是负担得起,不过这种每年的修缮和重视,每年巨量的耗费,却让很多和赵字营本来很疏离的徐州、邳州士绅百姓,慢慢扭转了看法,能做到这些,那就是地方上的万家生佛,护佑众生,该去叩拜膜拜的,最起码官府没有做到,地方所谓的英雄豪杰,也没有一个能做到。

调集人力,筹备粮草,然后运作起来,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物资,怎么分配人力,怎么将物资分配到每一个人,这一切都是极为繁杂,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赵字营内的农垦、贸易相关人等,也在这样的锻炼中不断成长。

在一开始的时候,徐州一州四县的吏员们参与非常多,怎么调集物资,怎么处理账目,做许多事都要靠他们的经验,颇有些吏员借此发了财,可慢慢的,这些出自官府的吏员们发现自己跟不上了,赵字营已经不需要他们大多数人,就可以完成官府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或者说赵字营那些掌柜、文书、账房这些人,已经可以比官府做得更好了。

天启二年最后三个月到天启三年年初,赵字营农垦田庄内进行了一次大调动,这个调动不是庄头管事和团练连正们的调换,而是普通庄户们的迁移。

在骆马湖东岸的各个村寨里,当年被俘虏的流民大多数都已经安家立业,赵字营不光给他们温饱,也给他们希望甚至是奢望,很多人觉得可以拥有一块田地,在这里的田主很严酷,动不动就杀人,却也讲理,说收取多少就收取多少,绝不会加派浮收,也不会胡乱征发徭役,让大家自带粮食去劳作却不给一文钱,在这边凡是你付出的劳务都有相应的补偿,大家甚至愿意为主家做活,因为感觉不吃亏。

除了各项实惠之外,大家还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随处丢垃圾,随处便溺,这个都是严禁,轮值定时清扫,村寨里从来都是干干净净,宅院、水井、畜栏甚至还有村寨的土围壕沟,都有规制,一切井井有条。

听说主家要把这些田地长包给每个人,甚至可能把田地授予每个人,那么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一份产业,如果在忙碌些别的营生,那就会有不错的日子了。

但就在这期盼越来越浓烈的时候,很多人接到了搬迁的命令,有些地方是整个村寨搬迁,但在某些地方只是几户或者一户的搬迁。

每个人都舍不得离开,很多人对着自家的房舍和田地嚎啕大哭,不过没有人敢违逆命令,不用家丁巡丁什么的动手,村寨里平时那些和气笑脸的团练立刻就能杀人。

大家都记得刚到这边的时候,那时每个人都不知道第二天还能不能活下来,每个人都在绝望和恐惧中,这边大片的盐碱荒滩,苇草长得比人还高,蚊虫多到好像云雾,时不时的就有毒蛇出没,还有那些不知道吃什么壮大的野狗和狼,不断有人逃跑,有人被抓了回来,有人死在外面也被带了回来。

很多死在外面的人都不是人追杀,而是饿死或者被野兽咬死,那死状让人看着不寒而栗,绝了逃跑的念头。

将湿地荒滩围起来,放火烧掉苇草,放掉积水,然后开垦播种,谁都知道第一年不可能有什么收成,但田地里稀稀落落的庄稼长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把他当成宝贝。

在这荒草滩上不安宁,不知道那里来的团练和官兵要强占大家辛苦开垦的田地,虽说最后进爷赶过来打跑了他们,但各家也死了不少人,还有那些该死的邪教人物,混进来装神弄鬼,连累着那些糊涂蛋死了不少。

就这么遇到天灾人祸,可大家就这么坚持了下来,没有了那种大旱饥饿的绝望,没有了被人驱使,生不如死的恐惧,在这荒草滩上虽然艰苦,可大家顶了下来,一致坚持到现在。

现在田地一块块的平整方正,引水灌溉的沟渠纵横其中,看着就让人满心舒服,这边不缺水,这么多年荒草堆积等于有了肥料,田地出产相当不错,而且铁制的农具,用来辅助的大牲口都是不缺,收成比山东不知道强出多少。

粮食多了,盐货也不缺,在山东想要吃口咸可不容易,人缺盐干活都没力气,在这边这点事真不错,又有人家在地边地角的种点菜钟点棉花,甚至还央求借贷买了鸡养,纺纱织布能贴补家用,种菜养鸡能吃点好的,日子一天红火过一天,今年过年的时候,甚至还杀了年猪,还有不少咸鱼什么的,这样的日子多少年没过了……

可就在这样的红火势头下,突然间接到了搬迁的命令,你所有东西都不会克扣,家里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会折价给你银钱或者折算成你想要的,大家倒不觉得赵字营会借机坑骗,自家这位主上,说话算数,公平公道,这个还是信得过的。

也有村寨里的人注意到,被要求搬迁的人家是什么人家呢?都是那些日子过得好的,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