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官 >

第20部分

天官-第20部分

小说: 天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到外九房。

虽说跟宗房与十二房相比,外九房算是寒门;可对腊梅这个乡下丫头来说,外九房就是好人家。这一圈的房子,慈爱的老太太,温柔的小姐,不爱说话的少爷。

燕嬷嬷、燕伯无儿无女,也比较喜欢这个浓眉大眼的朴实丫头。腊梅没几日,便也将家务都接了过去。同顺娘的慢条斯理不同,腊梅手脚很是麻利,半日的家务活,她用不到一个多时辰就都做完,还剩下很多功夫,也不肯闲着。即便女红上并不擅长,也陪着顺娘做女红,只是顺娘绣花,她纳鞋底之类的。

这样能干质朴的丫头,谁能不喜欢呢?

同被众人喜欢的腊梅相比,小厮惊蛰只在过来的那日,进了一次二门,给王宁氏磕了头;剩下几日,便一直在二门外住着。

他比道痴大两岁,已经是十三岁的半大少年,实不好在内院住。外院除了燕伯、燕嬷嬷的屋子,就只剩下南厅。惊蛰进外九房这几日,便在南厅打地铺。

道痴晓得这不是长久之计,现下是盛夏,可以不挑地方,以后怎么办?

道痴在前边小院看了一圈,便去同王宁氏商议,在外院东西各盖一间盝顶房。东边的那间,可以留给惊蛰住;西边那间做仓库。

王宁氏也晓得家里住不开,犹豫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道痴的建议,只是不忘吩咐他,不要操心此事,只预备好去王府的事情就行了……

今日,便是道痴与王瑾入兴王府之日。

王宁氏心中百般不舍,需要带的衣服物件,昨晚就收拾好了,今早又重新清点了一遍,生怕落下些什么。老人家早早地兑换了两片金叶子,换成了一包碎银还有两贯钱,也半点没留,全部放在道痴的包裹中。

她已经打听清楚,这次兴王府要进六个伴读,除了王家王琪与自家孙儿外,剩下那四个都是安陆州说得上的士绅人家子弟。

即便晓得孙子是恬淡的性子,可也不愿意他因手头窘迫在王府受欺负。

祖孙三人用了早饭,除了道痴依旧用的香甜之外,王宁氏与顺娘都有些食不下咽。

这时,院子里想起“蹬蹬”的脚步声,道痴不由翻了个白眼,这般登堂入室的,再没有旁人,正是王琪这厮。

道痴去宗房学规矩这几日,王琪差不多隔天就来一遭,一口一个“叔祖母”,就像是王宁氏是他亲奶奶似的亲近。王宁氏因他没有父母,便多怜惜他两份,祖孙两个相处的竟十分融洽。

就将顺娘,对王琪这个胖子族兄弟,也厌烦不起来。

王琪一个一个姐姐,温良无害,晓得顺娘喜欢做女红,便在堂姊妹那里收刮一番,给顺娘带来半尺高的花样子。

他这般用心,顺娘自然领情,面上越发温煦。

看的道痴心里都跟着泛酸,觉得王琪这小子实在是有些碍眼。可他也看出来,王琪虽有的时候鲁莽跋扈,可对王宁氏与顺娘,到底带了几分真心。只是这小子就不能悠着点,作甚在得了王宁氏与顺娘的称赞后,便眯着眼睛看着自己,小眼八叉地掩饰不住其中得意。

说白了,这胖孩子,就是少爱。看见王宁氏与顺娘对道痴关爱,心里受刺激了,才主动往这两人身边凑合,有“争宠”之嫌。

换做其他人,怕是早就恼了,道痴怎么会同他计较?可王琪显然不是个见好就收的性子。

这不,没等进门,便听到这小子的公鸭嗓:“叔祖母,孙儿来了……”

*

周一换榜单,榜单数值﹦收藏﹡2+点击﹡10+推荐票﹡10,收藏与点击很难冲,全要看推荐票了,请大家帮帮忙投一下推荐票,鞠躬感谢。

第二卷 伴王孙 第二章 **少年初聚首(上)

(冲榜关键时候,小九拜求推荐票,求点击,求收藏。现在点击15,推荐21,正是关键时刻,紧急求援手)

“七郎来了。”王宁氏脸上露出笑模样。

“叔祖母,姐姐,七郎来了……”随着说话声,王琪大踏步地进来,对着王宁氏与顺娘露出一口小白牙,随即视线却落到饭桌的半碟素馅包子上,咽了一口吐沫。

道痴虽说不甘不愿,可是“长幼有序”,便也只能从座位上起来。

王宁氏关切道:“七郎没有用早饭就出来了?”

王琪耷拉下脑袋,闷声道:“孙儿从没离开过家里,心里头恁不踏实,只喝了半碗粥。”

王宁氏与顺娘都露出几分心疼,王宁氏望向道痴,顺娘则是起身去厨房取碗筷去了。

道痴没法子,只能将老太太右手边的位置让出来,自己往下挪了一位。

在王宁氏的吩咐下,王琪老实地坐了,“腼腆”地笑道:“孙儿也不知怎么,在家里恁是吃不下,来了这边见了二郎心里便踏实,一下子就觉得饿了。”说到这里,还不忘转过头看看道痴,眼里隐隐地都是得意。

一句话,便说的王宁氏眉开眼笑,连拿了新碗筷回来的顺娘,眼睛也越发弯了。这祖孙两个待王琪再热络,也不会越过道痴去。除了怜惜他没有双亲外,主要还是为了道痴,希望他们族兄弟多亲近。毕竟道痴是同王琪入王府,王府里能依靠的王夫人,又是王琪嫡亲的姑母。

道痴虽偶尔心里有些泛酸外,还是很欢迎王琪搞怪的。太多的坎坷,使得王宁氏与顺娘的性子都有些过于压抑。王琪的数次造访,耍乖弄宝,倒是使得这个家里添了不少生气。

当王琪将剩下的半盘素馅包子吃个精光,也差不多到了将出门的时候。

恋恋不舍地从饭桌前起身,王琪看着道痴身上的潞绸长衫,撇撇嘴。倒不是不忿祖父安排针线房为道痴缝制新衣,而是觉得这小子还是穿细布衫子时顺眼。

这小子穿细布衫子,固然也不会显得寒酸,可也不会完全抢了他的风头;如今两人穿的衣服料子、样式相同,就显得这小子好风采,自己圆鼓鼓的不爽利。

道痴顺着他的目光,自然也留意到自己身上。为了这四套潞绸衣服,他又欠下宗房一个人情,他心里并不乐意。在他眼中,王宁氏与顺娘给他缝制的细布衣服与夏麻衣服,吸汗轻薄,并不比潞绸的衣服差。

可是他进兴王府,代表的却是王氏家族的脸面,总不能肆意行事。

这会儿功夫,王珍也到了,今日将由他送王琪两个去兴王府。原本定好的是打发马车过来接了道痴,从宗房那边去王府的。王琪却是不耐烦等,同车夫一道过来。

王老太爷想着该叮嘱的都叮嘱了,便打发王珍过来,直接带两个小的去兴王府。

兴王府在城正中,占地三百五十余亩,名为府,实际上就是一座王城。四周高墙耸立,将王府众人与百姓仕宦隔了开来;王府中前殿**,自成一个小天地。亲王家眷住王府内城,亲王府属官的住宅与办公之处,则分布在王府外城。

亲王府定制,本在八百间以上,兴王府却是由弘治皇帝亲自下旨为长弟兴建,立时四年才修建完毕,其巍峨宏伟可见一斑。

王珍与王琪兄弟因王夫人的缘故,都来过王府,还不觉得有什么。

道痴是第一次来,站在王府大门外,觉得甚是震撼。上辈子在京城,也游览过王公府邸,不管是占地五十亩的恭王府花园,还是屡经扩建后占地百亩的雍和宫,都没有眼前情景的震撼。

道痴脑子里出现在宗房补的王府知识,王城墙高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河阔十五丈,深三丈。

同这巍峨的王城相比,安陆州城的城墙与城门就像是小儿过家家。

王府外门外,是一座五彩琉璃材质的九龙壁,十几丈长,台基加上主壁高三丈,不说旁的,就这道九龙壁,就已经将清廷后来在故宫里烧制那个九龙壁比下去。这个九龙壁的面积是那个的数倍。

九龙壁正对着是外门,第二道门是前门,第三道门才是王府南大门端礼门。

端礼门两侧,是两个牌坊,其中门东面字“钦承上命世守代邦坊”,门西面书“天璜宗帝亲藩坊”。

进了端礼门,才算真的进了兴王府。

府学所在就在王府东路,是个三进的院子,第一进正殿挂了匾额,上书“大成之殿”,是供奉孔子先师之所,左右是“崇文堂”、“修文堂”是王府储书所在;第二进正堂匾额是开华堂,左右厢匾额为“星罗”、“三叠”,则是府学学堂之处。

第三进,则是伴读所居之处,正房五间,做宴饮茶会之用,左右厢共三间,都是独立开门,就是道痴等人宿舍;厢房南边,又有盝顶房合计六间,则是净房、小厮住处。

按照王府这边的说法,外头选进来的伴读,未来三年就要在这里陪世子读书。

王家几兄弟来的不算早,两侧的厢房已经有开门的。

王瑾与道痴两个房间,是西厢靠北的两间。王府使官将人送过来后,这边有两个小太监接应,问清了二人姓名,拿了钥匙开门。

这时就见东厢第一间屋门打开,走出个穿着绸衣的中年人。

王珍与王琪两个见了,忙躬身作揖:“见过姨丈。”

道痴见状,听了兄弟两个的称呼,晓得眼前这个当是王珍的姨夫,安陆四大姓中的吕家家主吕盛。安陆四大姓氏,王、沈、刘、吕,是安陆一等一的大户。王珍的舅家郑氏,虽比不上这四大家,可是家族中举业不断,家教又好,所以两个女儿,分别嫁入王家与吕家为宗妇。

这次进来的伴读中,就有王珍的表弟、吕盛的长子吕文召。

吕盛见道痴站在兄弟两个身后,没有随之给自己见礼,眼中有些不快。不过也晓得,这里不是发作的地方,便温煦地对王珍道:“是大郎过来送人。”又对着王瑾道:“既入了王府,可不比在家里,七郎以后要多听你表哥的,少淘气些,省得使家族蒙羞,还要连累到夫人。”

吕家与王家虽是姻亲,可因早年两家为地界之事有过纠纷,所以往来并不亲近。这会儿却摆出长辈的架子,不过是想要让王琪与自家儿子多亲近些,好得到王夫人的照拂。

不过因是一族之长,又是长辈,心下倨傲,这说出的话就变味了。

王琪听得腻歪,可碍于堂兄的面子,只能老实应下。

这时,便听到有人冷声道:“老爷,说什么呢?儿子来府学,是跟着大儒做学问,可不是来照看人的。读书的时间都不够,哪里有空闲理会闲杂人等?”

开口说话的,是跟在吕盛身后出来的少年,身材颀长,面色莹白,细眉细眼,穿着青绸直衫,手中握着一卷书,这就是吕文召。

即便是说话的时候,他的视线也没离了手中的书卷,看也没看众人一眼。

道痴见了,真是纳罕,这是吕家长子?哪里有士绅公子的模样,活脱脱就是读书读傻了、不通人情世故的书呆。

这样的人,不关在家中备考,送到王府作甚?

王珍与王琪兄弟两个的脸色都有些难看,原本是因吕盛是长辈的身份,两人才过来寒暄,并且还听了吕盛的啰嗦。

即便吕盛说的隐晦,可是兄弟两个也听出他是想要让王琪与他儿子亲近的意思。可到了他儿子口中,王琪倒成了打扰他看书的“闲杂人等”。

吕盛也觉得不妥当,刚好开口训斥儿子,便见门口又进来几个人。

是沈家与刘家人送子弟到了。

几家人同在安陆州,彼此都能论上亲的,不管实际上交情如何,面上都满是热络。

大人们寒暄完,少不得将几个孩子也叫到一处。除了道痴之外,剩下那四人显然都是相熟的。吕文召还是手不释卷的书呆状,让人看了气闷;王琪腆着圆滚滚的肚子,小眼睛眯缝着,看着憨痴不敏;刘家子弟叫刘从云,气质斯文,老是微笑,露出两个酒窝,看着很是可亲;沈家子弟名沈鹤轩,不仅是众人中长得好的,穿着打扮也最出彩。

其他人都是或青或蓝的直衫,沈鹤轩身上穿了藕荷色的圆领衫,下身还系了围裳,手中拿了把檀香扇子,一副风流公子的装扮,看的吕文召与王琪直翻白眼。

这几个少年都是旧识,自然少了拘谨,趁着大人们没注意,你一言我一语地挖苦起来。

这个口称“吕书呆”,那个低喊“沈凤凰”,要不就叫“王胖子”,不用说,正是这吕文召、沈鹤轩、王琪三人的“绰号”。只是刘从云的外号,有些叫道痴意外,那三个竟然叫其“大猫”。

若说叫“小猫”外形上还有几分相似,叫“大猫”所谓何来?

似是看出道痴不解,王琪附耳道:“那小子最是黑心肝,有名的笑面虎。”

刘从云似也接受了这个绰号,笑吟吟地看着大家,一副好孩子模样。

在道痴打量这沈、刘、吕三人时,这三人也在打量道痴。

王家十二房将庶子过继到外房之事,早已在安陆州士绅人家传遍。

吕文召看向道痴的目光,就带了轻鄙;刘从云笑容渐深,沈鹤轩则看了众人一圈,道:“这里才五个,不是说这次进府的伴读是六个么?”

第二卷 伴王孙 第三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中)

(在点击榜单15的位置就停了半天,泪,现在掉到40,竞争太jī烈了,40到15就差几百点击。推荐榜单22位。新书榜单被挤下第三,泪奔。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收藏与点击,想要增加难度太大,唯一好增加的就是推荐票,恳求大家帮忙,用三秒钟的时间,投一下推荐。)

沈鹤轩并没有压低音量,他这般一说,不仅几个小的好奇,连送少年们过来的诸位长辈也都留意到此事。

第六个入府学的伴读是谁?

众人未免有些好奇,沈、刘两家的家长都望向吕盛与王珍:“吕兄,大郎,剩下的人选莫不是郑家子弟?”

不怪两人如此相问,在安陆州,除了王沈刘吕四大姓外,二等人家中,以郑家为首。

兴王从士绅子弟从未世子选伴读,不过是加深世子与地方士绅之间的牵系。四大姓才来五个少年,那第六人从次一等人家遴选也不稀奇。

吕盛也面带疑huò,望向王珍。虽说他是郑家的女婿,可同岳家的关系平平。

王珍摇头道:“小侄昨日还曾见过舅父,并不听闻此事,剩下的伴读当不是小侄舅家的表弟。”

众人面面相觑,实猜不出这第六个人是谁家子弟?既是有资格入府学,家世即便不能与他们四家比肩,也当差不了多少才是。

不过,显然答案就在眼前。

第六个少年来了,众人齐刷刷地望了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