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冈村宁次 >

第2部分

冈村宁次-第2部分

小说: 冈村宁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外。翻建新屋之前,要请人看风水,尔后择吉日动工。而巨动工之前,要举行地
镇祭;上梁之前,要举行上梁祭,一项也不能少。偏屋是女人生孩子和小孩子长大
成人的地方,为了多子多福和子孙日后前途远大,就更不可以忽略。”
    宁永是个随和的人,特别是他觉得山田老人说的话有些道理,对他家未来的子
孙是有好处的,便深以为许而采纳了。冈村家请来的工匠把几间偏房拆掉并清理好
场地后,便在山田老人的张罗下热热闹闹地做了地镇祭。
    日本的所谓“地镇祭”,也有称地祭、镇祭的,据说是从古代由中国传过来的
并有所演化。在建筑新房之前,先在地基四角插上带叶子的竹子,在中央部位建个
神篱,之后用稻草绳圈起来(日本人称稻草绳为“注连绳”,起洁净的作用),表
示向镇守这块土地的神借用一块地方,构成一个神域,作为祭场。一切准备就绪,
由造新房的主家请身着白衣、头戴黑高帽的巫师除去土地上的妖魔鬼怪,请神降临
于干净之地。接着供奉神撰,即酒食等供品,并宣读祝词。此后巫师将小铁人、小
镜、小刀剑等所谓镇物,分别埋入地基的中央和角落里。是日,还要摆酒席祝贺。
    冈村家这次造屋搞的地镇祭,自然也是一切照老规矩办的。晚上,酒足饭饱已
有些醉意的白衣巫师突然告诉宁永夫妇:“君家宅基似有斧钺之状,我们师徒做场
时巧逢风吹净砂如硝烟,看来你家后人定出厮杀于疆场的皇国大将军。”
    宁永听罢一愣,连连摇头:“我家虽是武士先遣队之后,但弯弓盘马之锐气势
头已衰退无复当年,想必神主过誉了。”
    “非也。在下奔走作法多年,上观天相,下察地貌和人缘,替人预言料事还很
少有什么差错的。”白衣巫师微露出不悦之脸色。
    “失礼了,神主。”宁永嘴上这么说着,心想巫师们惯于逢场作戏,见人称吉
祥,无非是多得些馈赠罢了。这也难怪,宁永自诩满腹韬略学问,也曾在官场和商
场上浮游过,但始终抑郁而不得志,所以他对未来前景的看法是晦暗的:“我家的
人能成为皇国大将军,这怎么可能呢?”
    宁永这样的疑问不是没有根据的。且不说冈村家祖上的门第并非属于武士门阀
中品级高贵的阶层,眼下的家境也并不显赫和富有,而且最要命的是他家原是属于
德);博府的御家人,尽管地位不高,但却是明治时代军政界打击和排斥的对象。
    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主要是靠关西地区的长州和萨摩藩的改革派武士发
起的。特别是长州藩,带头从尊王攘夷转向倒幕维新,使德川幕府视其为眼中钉,
必欲除之而后快。幕府曾多次发兵征伐长州藩,但最终于1868年1月在鸟羽、伏见之
战中,被长州等落兵打败。幕府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在得到对方保全自己身家
性命和给予70万石之领地俸禄的允诺后,向讨幕军投降并献出江户城,自己带着家
人返回老家水户藩。至此,德川幕府“三百年天下”宣告结束。同年10月12日,天
皇睦仁在长州等藩改革派武士的拥戴护卫下,正式举行了隆重的即位大典。23日,
改年号为“明治”(取自中国古籍《易经·说卦篇》“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
并将原称庆应四年改为明治元年,同时规定“自今以后,一世一元,永为定制”,
即一代天皇只用一个年号。11月4日,明治天皇从京都出发,亲自“巡幸”原为德川
幕府直接统治下的关东地区。26日,驾临江户城,将江户改称东京,定为日本国都,
同时将城内的西龙宫改为皇宫。显然,明治改元、天皇东巡、迁都东京的真实意图
是用提高天皇权威的办法,建立巩固的中央集权,而倒幕有功的长州派武士诸如高
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自然也就在明治新政府中大权在握。
    但是,幕府将军德川庆喜的投降,并不意味着他原来的部下御家人也对新政府、
特别是长州派门阀伏首。这些幕府武士先是组织“彰义队”进行抵抗,失败后又联
合起关东和东北地区各路诸侯结成“奥羽越诸藩同盟”,以更大规模的武装反抗新
政府,在史称“戊辰战争”的日本内战中,重创长州藩武士控制的政府军,连伊藤
博文、山县有朋的几个亲朋好友都在厮杀中阵亡。明治政府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最终镇压了幕府余部的反抗,重新统一了日本。而心有余悸的伊藤博文得胜后权
势更加炙热,一时竟怒言:“今后皇国的陆海军中江户(即东京)人和关东诸藩子
弟,不得充任中佐以上的军官!”
    十几年过去了,日本军界虽然发生了些许变化,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的想
法也多少有些改变,但他们还在世,关西长州派掌权的基本格局依然如故,他们压
制来自关东地区军人晋升的既定人事政策也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在当时(甚至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日本军队中,来自关东地区和江户的子弟,尤其是出
身家世与德川幕府有些沾连的人,当兵或是充任中下级军佐的倒是不算少,但绝少
能跻身于高级将领之列。岁月悠悠,冈村宁永饱经政情世故,对这一点岂能看不清
楚?因此他对白衣巫师的预言并不放在心上。
    偏屋翻建后不久,阿定便生下了一个男孩,但宁永夫妇这头胎儿子没能活下来,
仅因赤痢而夭折了。冈村宁次是他们后来生下的第二个儿子,由于长男夭折,次子
实际上被视为日后掌门立户的长子。
    1884年5月15日,冈村宁次呱呱落地。由于日本孕妇在胎儿隆起后有束腰的习惯,
加之不足月份,所以他出生时略显瘦弱,宁永夫妇甚至担心这个孩子仍然活不下来。
当然,这个孩子后来平安长大,并终于成为日本陆军大将,在中国战场上充当了侵
华恶魔的角色,但他矮小瘦弱的身材确确实实减损了其大将的“风度”和“威仪”,
他自己也曾在日记里为此而流露过苦恼。这是后话。
    中国人讲究婴儿出生后一个月,要过满月;而日本的风俗是孩子生下来的第7天
便是应该庆祝的日子,日本人称之为“御七夜”。按日本的旧习,这一天要由婴儿
的外祖父或委托父母信赖之人为孩子起名字。不过,进入了明治年间以来,这些习
俗有所打破,由孩子父亲自己起名的越来越多。但不管谁为孩子起名字,都要注意
汉字的使用范围,因为用于名字里的汉字在法律上是有限制的,否则官衙里的户籍
管理部门不接受登记。在日本,一般老大如是男孩叫大郎、一雄、一男者多,如果
老二则起名次郎、昭一二等;女孩则多起名和子、良子、加代等。冈村宁永的第一
个男孩虽然夭折,但作为父亲,在其悲哀的内心深处仍要为他留下名份和位置,好
让以后将会陆续出生的孩子记得他们有这么个长兄。所以他取自己名字里的“宁”
字,再加一个表示顺序的“次”字,给这个刚出世不久的瘦弱男孩起名为冈村宁次。
    日本民间的迷信意识中,每年5月是妖魔泛滥、灾难四起的凶月,而冈村宁次恰
恰是降生于这个月份的正中间。据说阿定分娩前的几天,曾梦见一只瘦骨磷峋黑鹰
落在自家的屋顶上,长时间地呱呱吼叫,弄得这对夫妻也搞不清是何兆头。往昔,
日本人认为生孩子是喜事,然而又说生育是件不干净的事情,故称生育为“赤不净”,
并因此安排孕妇回娘家去生孩子,特别是第一胎时。这次已经不是阿定第一次生孩
子了,预先请来帮助接生的妇人又说孩子恐怕会早产,回娘家的路途上受到颠簸要
出危险。所以,她这次生冈村宁次一直没有离开过四谷坂町。接生的妇人经验丰富,
胎儿的个头又不大,总的说生育还算顺利。
    在日本。婴儿降生于人间,如是男孩在第30天,如是女孩在第32天,一定要去
参拜神社,就是向神报到,将孩子在过“御七夜”时起的名字写人祖神的子孙名册
中。届时,让孩子穿上姥姥家赠送的小裤袄,由孩子的母亲亲自抱着前往。参拜神
社之后,宁永夫妇照老规矩要抱着小宁次到给予过关照的亲戚邻里家致谢,向人家
赠送红豆饭和红白年糕,而对方则赠送他们预先做好的纸糊小狗。自此以后让小狗
睡在孩子身边,因为小狗可以替代孩子要生的疾病,免除孩子的灾难。冈村宁次生
下时虽因不足月而显得瘦弱,但后来在童年时期也确实没有生过什么大毛病,阿定
说是神的保佑和按老规矩做足了各种仪式的结果,其实不过是在他们夫妇的悉心照
料下,偶然的巧合罢了。
    冈村宁次出生时,虽然日本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开始的明治维新已进行了10
多年,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整个国家经济还远未达到摆脱贫穷落后的程度。他家
的底子本来就不殷实,宁永夫妇又接二连三地生出一大堆弟妹,加上冈村宁次,这
一家总共有8个孩子要抚养,生活是拮据的。1936年3月,刚刚就任陆军第二师团长
并晋升为中将的冈村宁次在回忆他的童年生活时说:“那时我的母亲总是小心翼翼
地把我穿过的衣服、鞋子保存好,留给弟弟们穿戴。家里开支用的钱,母亲总是用
纸包成几份,由于精打细算,有时每月竟能留下一份额外应付开支。那时的日本,
大多数人家的主食是紫菜酱汤和粗质的米,新鲜的鱼片和牛肉是节日才能吃得到的。”
正是对童年时期母亲勤俭持家的印象深刻,所以他成为军官后,包括远离本土撕杀
于中国战场时,也总是不忘记每隔一段时间将自己那份渗含着日本工农大众血汗、
尤其是中国人民血泪的“皇军薪金”寄给母亲,而且每次邮寄的时间和金额,都一
笔一笔认真地记载在自己的日记中。
    日本家庭是非常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的、从冈村宁次4岁开始,宁永夫妇就教他
认日语假名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并已规定了每日作息时间和识字进度。与宁永谦卑
随和的脾气相反,阿定是个干练而严厉的人,冈村宁次一直不怎么在乎他的父亲,
但从小时起,甚至在成为了将军以后,一见到母亲便不敢放肆而肃然敬畏。4岁的孩
童正是贪玩和注意力很难集中的时候,每当冈村宁次在小板凳上坐不住,跑到院子
里或街上玩耍的时候,只要听到母亲的喝斥声,就立即钻回屋里拿起识字卡片。渐
渐地他也学得机灵了,见到母亲出门,他就赶紧跑出去玩耍,估摸着母亲快要回来
了,他便端坐在小板凳上装模作样地背诵卡片上的词句。但不管怎么说,他在父母、
特别是母亲的严厉督促下,在学前就认得了不少的字。
    1890年3月,冈村宁次入坂町小学,开始了学校生活。东京市真正建立小学校是
在1872年(明治5年)“新学制”实施之后。以前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各地把初等
教育机构叫作“寺子屋”,实际上是一种私塾性质的教育。1869年(明治2年)3月
23日,明治政府颁布了小学设置令,决定在各府县建立小学校。已经定为首都的东
京市,自然要率先执行政府的法令,经过几年的准备便建立了各种小学校100多所,
坂町小学校即是其中的一所。不过,因这一带学区的负责人悉为武士之后裔,政府
为笼络他们支持维新改革,从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投资上给他们以重点照顾,使这
里小学的校舍和设备都堪称一流,选聘的教师也都是由智识上乘并且合乎武士们口
味的人来担任。
    明治时代,日本小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寻常小学与高等小学,各为4年。其中,
寻常小学是4年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从1889年9月入坂町小学起,当时才5岁多一点
的冈村宁次开始度过其长达8年的小学生时代。据他早年的同窗回忆说,小冈村是一
个很聪明的孩子,有时很老实,有时又很乖巧,比较合群,擅长于交往;他的算术
成绩一般,但语文和历史学得好,写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他的父母对其学
习成绩总的说来是满意的,特别是他一直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冈村宁永,对儿子日后
的荣华富贵抱有莫大的希望。
    1897年,13岁的冈村宁次小学毕业,考进了著名的早稻田中学。这所学校当时
是东京专门学校的附设中学部。东京专门学校是著名维新派政治家大限重信等人于
1882年(明治15年)10月创办的,大限认为“国家之独立,要基于国民之独立。国
民之独立,要基于学问之独立”,即以坚持学问之独立为建校宗旨,培养有“自由
精神”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后来在1902年9月,东京专门学校正式更名为早稻田大学,
成为如今享誉日本乃至世界的一所私立大学。由于它当时的收费就较高,所以冈村
宁次在其中学部仅仅读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当然,冈村宁次在早稻田中学辍学,也不仅仅是出于家庭经济上的考虑。他是
武士后裔,其父宁永虽然落魄而又无可奈何,但其本性上对所谓“自由精神”是格
格不人的。特别是他的母亲是个性格刚强的妇人,做梦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
地、重振家业,后来冈村宁次步入军旅,每晋升一次职务和军衔,她都狂喜一番;
当冈村宁次中年丧妻时,她竟能不顾耄耋之躯替他拉扯孩子,好让儿子无后顾之忧
地专致于“事业”,可见其功名心之炽热丝毫不逊于其子。冈村宁次奉父母之命离
开早稻田中学,自然不是辍学在家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浮浪少年,而是紧接着靠母亲
四处活动拜托到的关系,进入了东京陆军幼年学校,目的是为下一步进入日本陆军
士官学校铺垫道路,最终成为一名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帝国军官。
    那时日本的所谓陆军幼年学校,其实就是陆军少年军校。明治维新开始后,在
西方列强日益渗透的压力之下。当权者环顾字内,认识到在“强权即公理”的环境
中建设国家近代化军队的重要性。明治新政府成立不久,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就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