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冈村宁次 >

第6部分

冈村宁次-第6部分

小说: 冈村宁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岛,现地搜集资料。这是冈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日军攻占青岛等地,本来是以帮助中国驱逐德军的名义进行的,但它得胜后却
赖在那里不走。接着,又进一步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举世震惊的“二十一条要求”,
而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竟然接受之,结果当袁氏的“洪宪帝制”开
张时,反袁的护国战争爆发,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一片讨伐声中病死于北京
中南海。随着袁世凯死去,护国战争自然结束,在南北方互相妥协下,黎元洪继任
了北洋政府的大总统。
    黎元洪本来比较亲近英、美,但顾及到日本的压力,不得不聘请日本陆军中将
青木宣纯为自己的顾问之一。青木到北京上任后,即经参谋本部的推荐,将冈村宁
次大尉调来做自己的助手和副官,负责些对外联络、文读书案之类的工作。这样,
冈村宁次抛妻别子,在北京的青木顾问处一干就是4年多,直到1919年7月才返回了
日本。
    回国以后,冈村的新职务是陆军省军事调查部新闻班的少任班员。陆军省的军
事调查部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14年底,任务是调查研究战争进展的实
态。大战结束后,由于日本财政抬据,国民中要求削减军备、压缩军费开支的呼声
越来越高,蔑视军人的倾向也有所抬头,所以军方日益感到对外开展宣传活动的重
要性,于1919年8月在军事调查部下面专门设立个新闻班,目的是沟通军队与国民之
间的“感情”,为战后日本陆军不被削减而制造舆论。
    在新的职位上,冈村不得不暂且放下自己刚刚熟悉又非常愿意做的有关中国的
“工作”,每天忙于处理军方对国内民众的宣传事务,为争取陆军的所谓“生存权”
和“发展权”摇旗呐喊。
    冈村笔头子功夫不错,如果不是厕身于“皇军”行列,可能也会是个蛮不错的
记者、评论家或作家。他这个时期撰写发表的文章,除极尽阐述歪理之能事外,单
就文笔看,朴实而娴熟,语意简练而尖锐,有时写得还很幽默,确实是放在哪儿都
是块料。
    在新闻班干了将近2年,1921年6月,陆军省决定选派冈村宁次等人赴欧美考察。
对冈村来说,这种难得的机会既是上司对自己才干的赏识,又意在向其暗示今后的
前程远大。
    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国家里,军队的主要职能都是对外的。日军首脑认为,一个
优秀的军官必须明了外部世界,这样才会有战略头脑和了解今后潜在的盟友或敌人。
所以自明治维新以来,日军的财政状况虽然并非那么宽裕,但它历来舍得花钱,将
一批批被认为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军官派往欧美学习、考察、游历,像冈村宁次、东
条英机、山本五十六、山下奉文等二战中的日军高级将领,年轻时几乎都得到过这
种机会。当然,日本人出去倒也很自觉,一般不会白花国家的银子去镀镀金、游山
玩水,而真是出去长见识、学本事的。更有甚者在明治时期,一个赴英国学习的日
本青年,返国时为了带回英人所禁止带走的技术资料,竟不惜让同伴将自己开膛破
肚,把资料夹进其尸体腹中带回日本,可见日本人卧薪尝胆之精神是何等顽强!
    眼看出发的日子就要到了,不巧妻子理枝生病住进了医院。冈村虽然挂念着妻
子的病体,但还是不舍得放弃这次机会,于6月18日登船离开了日本。同行的人中间,
还有一位肩佩少佐军衔的青年军官,阴沉着脸很少与人交谈,这个天生的特务坯于,
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士肥原贤二。         去欧美考察的期限为半年,研究课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军民关系。其实,
由军方安排的这次欧美之行,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漫游旅行。冈村要在所到之处召开
调研会,听取当地日本人的意见,尤其期待着同已在欧洲工作的好友永田和小(口克)
畅谈友谊。
    摆脱近年来繁忙的新闻班事务,过轻松愉快的航海生活,对冈村来说是再喜欢
不过的事了,他想这也是上司们对自己勤奋工作的一次奖赏吧。
    7月1日,冈村他们所乘的船到达了加拿大的维多利亚港。他们一行登岸后,坐
了3昼夜的火车横穿北美大陆。火车的速度不快,冈村觉得加拿大的“火车只不过是
满洲铁路的水平,也没有什么”;到了芝加哥则为“六层以上的大楼林立,马路交
叉纵横,汽车喇叭声响彻四方”而赞叹不已。他们还参观了芝加哥最大的百货公司,
见到它比日本著名的三越商业大楼还大好几倍,里面商品种类之丰富更是日本所不
能比,深感美国国力的强盛。在这里,他们也看了号称世界第一的罐头公司——斯
维夫特公司的生产线。生产线上,一头活牛从屠宰、剥皮、分割、清洗到制成罐头
仅仅用十几分钟,然后装车发运,以供军用民需。冈村参观了生产全过程后,虽觉
得‘其惨状不堪入目”,但也深感对比之下,当时日军的野战部队食品供应太落后
了。
    到了华盛顿,他们游览了白宫附近的景色。返回住合后,冈村在日记中写道:
“(白宫草坪)幽静且优雅,美国此处独佳。”并做诗一首:
        盛夏时节,
        伫立于异国河边,
        惦念着祖国的宏业。
        风清凉,
        漫步在沿河小径,
        绿荫中隐见白墙素瓦。
        ……
    离开华盛顿后,冈村一行来到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冈村对这座纷乱喧闹的
城市印象不佳,没有怎么到街上转悠,只是独自去观看了一场棒球比赛。由于生在
东京,又上过此项运动开展得比较早的早稻田中学的缘故,冈村宁次可以说是个棒
球迷。
    他们总共在美国逗留了2周后,7月下旬,冈村一行乘坐“毛里塔尼西亚”邮轮
跨越大西洋到了英国。当时的日本军方还没怎么把美国放在眼里,所以安排青年军
官赴外考察研修,历来都是将重点和大部分时间放在欧洲国家。
    冈村一行在英、法停留了1个来月,分别与驻在这里的日本武官和研修人员开了
几次研讨会,于8月20日晚上从法国来到瑞士的伯尔尼。时任瑞士公使馆副武官的永
田铁山少佐,来到车站迎接他们,冈村和永田异国重逢。“两人紧紧地拥抱和握手”。
次日,永田又来到冈村下榻的旅馆,陪着他们去著名的少女峰游览。下山后,永田
带着他们到市内观光。傍晚,永田邀来他的前任梅津美治郎少佐与冈村共进晚餐,
一直畅饮到次日凌晨。梅津美治郎在二战结束时,任日军参谋总长。
    9月6日,冈村一行经奥地利到达德国首都柏林,在这里见到了小(口克)敏四郎。
本来,小(口克)是作为驻苏俄使馆副武官出国的,但由于当时日本尚未正式承认苏
维埃政权,因而不能入境,只好滞留在柏林待命。由于冈村他们这次欧美考察的时
间和经费,可以安排到年底,所以冈村决定把柏林作为自己活动的据点。又恰巧小
(口克)借住的德国朋友欧波尔家还有空房间,冈村便退掉原来预定的旅馆,搬来与
小(口克)一起住,这样既可以和几年未见的老友多呆些时光,食宿费用又可以便宜
一些。
    当时,刚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许多地方都有被战火破坏的痕迹,
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冈村借住的欧波尔家,是个有钱人,给他家收拾房
子和花园的女佣人则衣衫褴褛。而就是这样一位佣人,闲暇时经常与住在主人家里
的这几位日本人谈论欧洲和平和《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如何不公平之类的话题。通
过聊天使冈村感到,德国人甚至包括下层老百姓,政治和文化素质普遍比较高,这
样一个民族是不会长久忍受协约国《凡尔赛和约》之压迫的,早晚有一天会重新向
世界挑战。
    10月8日,在驻德使馆武官处见习的东条英机少佐和山下奉文少佐,邀冈村宁次
游览了莱比锡,在那儿呆了几天后,他们又一同返回了柏林。
    10月27日晨,冈村和小(口克)一起乘火车离开柏林,于晚上10点多钟到达了德
国的南部小城巴登巴登。这时,如约来此的永田铁山正在车站里等着他俩。他们3人
聚到一起,自然分外亲热,互相问候后便一道住进了当地最豪华的斯捷法尼宾馆。
    巴登巴登是来因河上游有名的温泉城市。德国帝制时代,这里聚居着许多王侯
贵族,是个吃喝玩乐的旅游胜地。冈村他们投宿的斯捷法尼宾馆,也是第一流的:
宽敞的房间,精心的室内布局,高大的衣柜,精致的装饰灯,豪华的浴池等等,处
处都遗留着德国全盛时期的气派。
    他们三个陆军士官学校在校时期的“三羽鸟”,之所以从不同地点相约跑到这
里,其实是以游览为名,避开其他日本军官的视线,在这里密谋所谓“改造”日本
军队的“宏伟大业”。对此,冈村宁次在战后一次与别人的谈话中,回忆了当时的
情况:
    “有一本《昭和军阀兴亡史》的书,提到了大正10年(1921年)我和永田铁山、
小(口克)敏四郎在德国南部城市巴登巴登点燃了革命烽火。其实,这么说太夸张了。
当时我们根本没有考虑到满洲等其他国家的事,只是讨论了日本陆军的革新问题。
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很认真的。所说的革新,其包括的内容是:第一,当时陆军人
事有派系,长州派垄断军队人事安排的做法必须打破;第二,因为日本陆军独立实
施统帅权,而使军政、军民关系疏远,这一定要扭转。当时,我们3个人下定决心要
改变日本军队这些不正常的东西。因为我们到欧洲后,看到了这些国家的军事状况,
认为不这样干不行。那时我们3人都是少佐,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
    从冈村宁次的这份自供状中,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这个德川幕府武士的后代,
对自明治维新以来,由山县有朋开始的长州派执掌军队的局面激愤已久,他们要在
军队中不断地晋升,必须要结成自己的团伙,才有力量清除这种人为的障碍。二是
冈村等人通过在欧洲的考察,已经意识到今后的战争,对一个国家来说,必须采取
全国总动员体制;而要顺利实现这种体制,就要加强军队与政府、军队与国民之间
的“协调”和“团结”,日军上层领导随着甲午、日俄等战争的胜利,愈加骄傲自
满、目空一切,是妨害这种“协调”和“团结”的因素,所以冈村他们要下决心
‘扭转”。
    冈村他们计划以自己这“三羽鸟”为核心,吸收志同道合的其他少壮军人,在
各自的工作职位上酝酿并促成军内的改革。至于国家改革、满洲“问题”之解决等
等,是下一步的事情,他们首先要实现日本陆军自身的改革。这就是有名的“巴登
巴登盟约”的主要内容。
    “三羽鸟”为实现自己的狂妄野心,订立了这宗攻守同盟后,冈村宁次又跑到
正在莱比锡的东条英机那里密谋。东条英机本来是比冈村低一届的“陆士”第17期
毕业生,但由于其父东条英教是日军著名的高级将领,他也跟着沾光,一群趋炎附
势的小军官唯他马首是瞻。冈村知道抓住了他,也就抓住了大部分第17期毕业生。
这样,“巴登巴登盟约”以“陆士”第16期毕业生为主体,有部分17期毕业生参加,
力量一下子壮大了起来。到了昭和时代,这帮人正式成立了“二叶会”,后来发展
并改名为“一夕会”,随着他们职务的不断升迁,在日本政界和军界里纵横捭阖、
翻云掀浪的能量也越来越大。这是后话。
    可见,由冈村宁次等“三羽鸟”发起的“巴登巴登盟约”,是这一系列军国主
义法西斯军人团体的毒源恶渊。
    “巴登巴登盟约”和与驻欧美各国少壮军官的交往,使冈村宁次在军界中初步
有了自己的盟友和支持者,为他站稳脚跟并寻求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又
立志“改革”军内事务,要在中国干一番“事业”的冈村来说,这次欧美之行使他
认识到:涉足复杂的中国事务,不但需要从东京和北京的角度来琢磨策略,还必须
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来认识和思考扩张的办法。那个曾训斥过他和山中峰太郎的侵
华老前辈井户川,不就是这样教导他们的么?
    上级规定的半年考察期快要到了,发给的经费也花的差不多了。11月13日,冈
村一行怀着惜别的心情离开了柏林,经法国巴黎取道陆路到达马赛港,准备赶乘日
本邮船“佐渡丸’返回日本,而恰好在此时,从法国报纸上传来了日本政局动荡的
消息,总理大臣原敬被刺身亡,国内局势空前紧张。本来兴高采烈的冈村等人,被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弄得一时摸不着头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漂泊在茫茫海上,欲
知其归国情形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冈村宁次        
      第五章  仕途几折
                    政局动荡民众怨,裁军声势难抵挡;
                    天灾人祸同临降,索性赴任领事馆。
    话说日本国内这次政局动荡,颇有一番来历背景。还是在1918年9月,寺内正毅
在“米骚动”冲击下被迫下台,接替他的是由政友会总裁原敬组织的新内阁。原敬
主张实行政党政治,他的内阁因而是个较为正式的政党内阁。原敬本人亦与历任首
相不同,没有华族爵位,故被称为“平民宰相”。
    原敬上台后,为了缓和中小资产阶级和普通国民的不满,积极推行以“奖励实
业”、“改良教育”、“整顿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执政纲领,其内阁又因而被称为
“实业内阁”。1919年3月,原敬在第41届议会上提出的修改选举法案得到通过,改
大选区制为小选区制,并降低选民纳税额(由纳税10日元降至3日元)的资格限制,
使日本选民人数由150万增加到330万左右。1919年8月,原敬内阁将朝鲜等殖民地长
官,由武官专任制改变为文武官员均可担任制。1921年在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出席
华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