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孙子略解 >

第3部分

孙子略解-第3部分

小说: 孙子略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敌情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敌远而挑战,欲人之进者,其所居者易、利也。
  (曹操曰:所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
  (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
  鸟起者,伏也;
  (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
  兽骇者,覆也。
  (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采樵者也;
  少而往来者,营军者也。辞卑而备益者,进也;
  (曹操曰: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曹操曰:诡诈也。〕
  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
  (曹操曰:陈兵欲战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阵兵者,期也;
  半进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
  汲役先饮者,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曹操曰:士卒疲劳也。〕
  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军士夜呼,将不勇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军无悬甀者、不返其舍者,
  穷寇也。
  谆谆翕翕,徐言人者,失其众者也;
  (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
  数赏者,窘也;
  数罚者,困也。
  先暴而後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轻敌,後闻其众,则心恶之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曹操曰:备奇伏也。〕
  兵非多益,
  (曹操曰:权力均也。一云:兵非贵益多。〕
  无武进,
  (曹操曰:未见便也。〕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曹操曰:厮养足也。〕
  夫唯无虑而易敌者,必擒於人。
  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信已洽,若无刑罚,则骄惰难用也。〕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
  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
  相得也。

地形篇
  (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曹操曰:此六者,地之形也。〕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曹操曰:宁致人,无致於人。〕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曰:敌无备,出而胜之;敌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
  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
  出而击之,利。
  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曹操曰:隘,两山之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
  以出奇也。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
  险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勿从也,引而去之。
  (曹操曰:地险隘,尤不可致於人。〕
  远形曰: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曹操曰:挑战者,延敌也。〕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所灾
  ,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曹操曰:不料力也。〕
  卒强吏弱,曰弛。
  (曹操曰:吏不能统卒,故弛坏。〕
  吏强卒弱,曰陷。
  (曹操曰:吏强欲进,卒弱,辄陷败也。〕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曰:大吏,小将也。大将怒之,心不压服,忿而赴敌,不量轻重,则必崩坏。〕
  将弱不严,教导不明;吏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
  (曹操曰:为将若此,乱之道也。〕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曹操曰:其势若此,必走之兵也。〕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
  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
  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居死地。
  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
  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曹操曰:胜之半者,未可知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困,举而不穷。故兵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篇
  (曹操曰:欲战之地有九。〕

  孙子曰:
  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覆地,有围地,有死地。
  (曹操曰:此九地之名也。〕
  诸侯战其地者,为散。
  (曹操曰:士卒恋土,道近易散。〕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
  (曹操曰:士卒皆轻返也。〕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
  (曹操曰:可以少胜众、弱击强。〕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
  (曹操曰:道正相交错也。〕
  诸侯之地三属,
  (曹操曰: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也。〕
  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
  (曹操曰:先至得其国助也。〕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
  (曹操曰:难返之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覆。
  (曹操曰:少固也。〕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众者,为围。
  疾则存,不疾则亡者,为死。
  (曹操曰:前有高山,後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
  是故,散地则无战,
  轻地则无止,
  争地则无攻,
  (曹操曰:不当攻,当先至为利也。〕
  交地则无绝,
  (曹操曰:相及属也。〕
  衢地则合交,
  (曹操曰:结诸侯也。〕
  重地则掠,
  (曹操曰:蓄积粮食也。〕
  覆地则行,
  (曹操曰:无稽留也。〕
  围地则谋,
  (曹操曰:发奇谋也。〕
  死地则战。
  (曹操曰:殊死战也。〕

  所谓古善战者,能使敌人前後不相及,众寡不相待,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曹操曰:暴之使离,乱之使不齐,动兵而战。〕
  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
  (曹操曰:或人问之。〕
  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曹操曰:夺其所恃之利。若先据利地,则我所欲必得也。〕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给,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曹操曰:孙子应难以覆陈兵情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
  掠於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曹操曰:养土气、并兵力,为不可测度之计。〕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
  (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
  士人尽力。
  (曹操曰:在难地,心并也。〕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
  (曹操曰:拘,专也。〕
  无所往则斗。
  (曹操曰:人穷则死战也。〕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曹操曰:不求索其意,而自得也。〕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曹操曰:禁妖祥之言,去疑惑之计。一本作至死无所灾。〕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死,非恶寿也。
  (曹操曰:皆烧焚财物,非恶货之多也;弃财致死者,不得已也。〕
  令发之日,士坐者涕沾襟,卧者涕交颐。
  (曹操曰:皆持必死之计。〕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军者,譬如卫然。卫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身则首尾俱至。敢问:贼可使若卫然乎?曰:可。夫越人与吴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
  也,相救若左右手。是故,覆马埋轮,未足恃也;
  (曹操曰:方马,缚马也。埋轮,恃不动也。此言专难不如权巧。故曰:虽方马埋轮,不
  足恃也。〕
  齐勇若一,整之道也;
  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曹操曰:强弱一势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曹操曰:齐一貌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曹操曰:谓清净幽深平正也。〕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无知;
  (曹操曰:愚,误也。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
  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
  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登高,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曹操曰:一其心也。〕
  聚三军之众,投之於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曹操曰:险,难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曹操曰:人情见利而进,遭害而退。〕

  凡为客: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背固前敌者,死地也。无所往者,穷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偻。
  (曹操曰:使相交属。〕
  争地,吾将使不留。
  (曹操曰:地利在前,当速进其後也。〕
  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趋其後。
  (曹操曰:掠彼也。〕(按:一作「重地,吾将继其食」,故曹操有此注。)
  覆地,吾将进其途。
  (曹操曰:疾过也。〕
  围地,吾将塞其阙。
  (曹操曰:以一其心也。〕
  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曹操曰:励士心也。〕

  故诸侯之情,殆则御,
  (曹操曰:相持御也。〕
  不得已则斗,
  (曹操曰:势有不得已也。〕
  过则从。
  (曹操曰:陷之甚过,则从计也。〕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曹操曰:上已陈此三事,而复云者,力恶不能用兵,故复言也。〕
  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
  (曹操曰:四五者,谓九地之利害。或曰:上四五事也。〕
  彼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於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养天下之交,不事天下之权;伸己之私,威加於敌:
  (曹操曰:交者,不结成天下诸侯之权也,绝天下之交,夺天下之权,故威得伸而自私。〕
  故国可拔也,城可隳也。
  (曹操曰:言军法令不豫施悬之,《司马法》曰:「见敌作誓,瞻功作赏。」

  无法之赏,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曹操曰:犯,用也。言明赏罚,虽用众,若使一人也。〕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
  (曹操曰:兵尚诈。〕
  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曹操曰:勿使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曹操曰:必殊死战,或在死亡之地,亦有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
  夫众陷於害,然後能为败为胜。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
  (曹操曰:佯,愚也。或曰:彼欲进,设伏而退;彼欲去,开而击之。〕
  并力一向,千里杀将,
  (曹操曰:先示之以闲空虚弱之处,敌则并向而利之,虽千里可擒其将也。〕
  (一曰:并兵向敌,虽千里能擒其将也。〕
  此谓巧事。
  (曹操曰:是成事之巧也。一作是谓巧攻成事。〕
  是故,政举之日,无通其使;
  (曹操曰:谋定,则闭关梁、绝其符信,勿使通使。〕
  励於廊上,以诛其事。
  (曹操曰:诛,治也。〕
  敌人开闠,必亟入之,
  (曹操曰: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
  先其所爱,
  (曹操曰:据便利也。〕
  微与之期,
  (曹操曰:後人发,先人至。〕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曹操曰:行践规矩,无常也。〕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後如脱兔,敌不及拒。
  (曹操曰:处女示弱,脱兔往疾也。〕

火攻篇
  (曹操曰:以火攻,当择时日也。〕

  孙子曰:
  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地。
  行火有因,
  (曹操曰:因奸人也。〕
  因必素具。
  (曹操曰:烧具也。〕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
  (曹操曰:燥者,旱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四者,风之起日也。

  火发於内,则军应之於外。
  (曹操曰:以兵应之也。〕
  火发,其兵静而勿攻,极其火央,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