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363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萨、善知识有时候见到我们过失,不讲,那是慈悲。为什么?有时候讲了没用处,生反效果。讲了我们心里感觉得难过,如果心地善良还好,我慢慢来改;如果是个普通人,他受不了。受不了会有两种现象,一种不听你的,你常常说我过失,渐渐疏远,不听你的;或者是阳奉阴违,你的教育就失败了。所以有可以说的,有不能说的。
  这些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细心观察老师教化这些学生,教我们这批同学,细心观察看出来了。他对每个人方法不一样,真实智慧,真实的慈悲。要很长时间你才能发现,你才知道他那个教学的方法高明。是不是都能收到效果?不一定,虽然不一定,我们在旁边用心的人学会了,这叫恩德。所以赞,决定是有功德,礼敬,决定没有条件。赞是他真正有德行才称赞,没有德行不可以称赞,跟普贤菩萨十愿相应,「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供养没有条件,恶人也供养。作恶的人,他今天没饭吃,挨饿了,要给饭给他吃;他冻著了,要给衣服他。不能说不顾,他是恶人我就不管,不可以,没有条件的。只有赞叹有条件,决定赞善不赞恶。
  下面「礼敬贤圣尊长,顶肉髻相」,我们看佛顶,佛的顶上有肉髻,那个相从哪里来的?礼敬贤圣尊长,这不是贤美,贤圣,圣人的圣。对於贤人、对於圣人,对於长辈,有德行的长者,不管我们认不认识,我们对他要有恭敬心,要有礼貌。这是什么?都是教学。让别人看到,一般人看到我们对这个人尊敬,别人也尊敬他;我们跟他学习,别人也跟他学习,这是好事情!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教化众生,念念有这个心,才有好的相好,果德的现前。好,今天时间到了,其他的我们就省略了,诸位要想多知道一些,看《金刚经讲义》。三十二相,经论里面讲得很多。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四一卷)  2006/5/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4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三小段所遇人物。请看偈颂第二首: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在这两首偈子里面让我们很明显的体会到,这个世间乃至於六道三途十法界,确确实实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看前面第一首「见严饰人」,我们现在一般讲盛装,礼仪端庄,第二首跟这个完全相反,穿著、威仪很随便,没有任何打扮,没有任何装饰,这就是所谓市井一般小民。菩萨看到这样的人。这种人多,毕竟是地位高的,我们讲上层社会高官、大富长者毕竟是少数,一般士民毕竟是大多数。菩萨跟他们接触,引发称性的大愿,『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头陀行就是一般讲的苦行僧。
  佛教弟子要放下一切,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统统放下。为什么要放下?因为这些东西障碍自己的自性,你就不开悟。佛在经上讲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什么意思?如来是本有的,自性本有的,自自然然的。你看《金刚经》上解释如来的意思,「如来者,诸法如义」。诸法,这是讲法相,现相。如是什么?如其性。诸法,相如其性,性里面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的德能、具足无量的相好,没有一样东西你要向外求,向外求不到。佛教我们向内求不要向外求,内里头本来具足,只要把障碍去掉。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那确实是经论里常讲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说得这么肯定,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什么原因?你本来有。说老实话,不是你求得的,是你本来有的现前,本来有的智慧现前了。
  在佛陀的时代,释迦牟尼佛常常赞叹头陀第一,是谁?迦叶尊者,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出生在贵族,他明白了,他觉悟了,跟著释迦牟尼佛去学习,我们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他舍得干干净净;效法释迦牟尼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天去托钵,沿门托钵。而且迦叶尊者专门到穷苦人家去托钵,为什么?他说这些人很可怜,前世不知道修布施供养,所以得贫穷下贱的果报。迦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圣人,到这些穷苦人家,人家就供养一点点菜饭,他就得福报,慈悲!换句话说,令一切苦难众生依迦叶为福田,你去供养他,你去布施他,你来生就得福,他是真正的福田。世尊赞叹他,诸弟子当中头陀第一。
  你能够放下,心就清净,心就平等,心就定,定生慧,智慧就现前,不但智慧现前,福报也现前。说是智慧,我们大众大概不会怀疑,佛与他的大弟子们确实有智慧,但说起福报,人就怀疑了。世尊当年在世,每天出去托钵,我们中国人讲乞丐,沿门托钵,这算什么福报?这种生活叫做福报,那什么叫没福报?所以免不了让人生起疑惑。但是你如果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你才会恍然大悟,他福报真的比我们大。我们今天要房屋遮蔽风雨,人家在树下一宿,无论是刮风下雨,他无所谓,他不生病,这是不是福报?我们要是露天坐一个晚上,第二天恐怕就要到加护病房,你们想想是不是的?托钵得来的饮食,一钵饭托好多家,你说这个饮食中不中意?这个饮食卫不卫生?我们现在人一定会这样想。这里面有个大道理,这些圣者都有这个本事,境随心转,无论什么样的饮食,酸甜苦辣咸在一钵里头,他确实用他的意念都变成最好的上味,我们相信。
  世间凡夫僧没有到这圣贤位子,懂得这个道理,都能够用自己的意念转境界,何况是圣人,何况是大圣不是小圣!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迦叶尊者早就成佛了,古佛乘愿再来,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迦叶、阿难都不是凡人,舍利弗、目犍连,哪个不是古佛再来的?无论什么东西到他面前,他的意念就能把它转变成最殊胜的。自己身体也是一样,所以他那个身叫金刚不坏身,不会受外面环境的干扰,也不会中暑,也不会受寒,你说这是不是福报?这是不是自在?
  再给诸位说得明白一点,这是你很难相信的,我们住秽土,他住净土,世尊偶尔也示现了一下。有弟子向他老人家请教:世尊,你的净土在哪里?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佛不吝啬,佛是盘腿打坐,他把腿子放开,脚趾按在地上,这整个大地就变成极乐世界,地是众宝所成,不是泥沙。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跟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没有两样。佛笑笑,这个境界马上没有了,那是佛展示给你看,真的他住净土。他就是在饿鬼道、在畜生道、在地狱道还是住净土,净秽不二。
  净土跟秽土从哪来的?心清净则国土净。世尊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跟我们和光同尘,实际上他住净土。我们肉眼当中他跟我们一样,那是我们的念头变的现相,在他的清净心里面不一样,他看我们这个世间跟我们看现在这个世间绝对不会一样的。这桩事情让我们细心去思惟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你从这里能得到一点讯息。我们每个人心不一样,念头不一样,每个人去做实验,这水的结晶都不相同。他跟我说过,做了十年几十万次的实验,从来没有两个图案是完全相同的。同一个人,前念跟后念就不一样,所以它怎么会相同?
  凡夫起心动念速度太快了。现在科学家发现也肯定,所有一切物质是现相,不是真的,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现相从哪里来的?从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是能现,现相就是法相,是所现。所现的时间很短,我们看到这个现相好像是真的、存在的,其实是相续相,不是真的。我们说刹那生灭,生灭就是变化,刹那生灭,时间已经说得太长了。现相生,它就灭了,几乎是生灭同时。我常常,前面讲了好几次,现相之存在确实是亿万分之一秒,时间太短,短得叫你没法子想像,而是它连续的相续相,我们才看出来。我们看到一个现相的生灭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这在《华严经》上说什么人能看到?八地以上,八地菩萨。《华严》是圆教大乘,八地菩萨才看到这个生灭相。所以每个相都不是完全相同,相似,不相同。
  今天科学家讲这些物理,无论是宏观、微观,都讲不过《华严经》,没有办法超越它的范围。这是事实真相,真相如是,所以你那个妄想分别执著是决定错误。你真正通达明白,妄想就断掉了,为什么?你不会再忧虑我明天生活怎么办,你自性里头本有,圆满具足,还需要去经营、去营求吗?需要,为什么?你没见性,只要你见性就不需要。什么叫见性?只要你放下,彻底放下,就不需要了,它自然现前,妙不可言。在我们功夫还不够的时候,我放下,放得不够彻底,事放下,理是一塌糊涂并不清楚,不要紧,你真的向这条路上走,你要相信经上所说的,佛在《金刚经》上嘱咐大菩萨一定要常常照顾小菩萨,小菩萨没见性。大菩萨跟小菩萨的定义是在见性,见性才称之为摩诃萨,大菩萨,没有见性则称为菩萨。所以菩萨彻底放下,有的时候福报不能现前,去托钵托空钵,没有人供养,他生不生烦恼?不生烦恼,饿一天也没有问题,饿两天也没有问题,都很快乐、很自在,大菩萨照顾他,这我们要相信。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这是近代人,距离我们不太远。老和尚曾经到过香港,我听说他在香港住了一个多月。你看他朝五台山,三步一拜,拜了二、三年才拜到五台山,路上经历荒山僻野没有人的地方,生病了,你说这多可怜!病倒在地上没人照顾。在这个危难的时候有个乞丐(叫化子)遇到了,这个叫化子照顾他,帮助他调养,养到身体恢复差不多了,他再去拜,叫化子也走了。他问这个叫化子,你叫什么名字?叫化子告诉他,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问他住在哪里?我住在五台山。他很欢喜,原来你是从五台山来。路太长,时间也太长,第二次生病又遇到他,又是他照顾。到了五台山之后,他头一个就打听文吉有没有人知道?五台山的法师告诉他,文吉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路上遇到苦难,菩萨来照顾他。给我们证明了《金刚经》上世尊对菩萨的嘱咐是真的不是假的,大菩萨要照顾小菩萨。佛菩萨用什么样的身形不一定,总而言之,你遇到苦难一定有人照顾。
  到你明心见性那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讲的,你有特异功能了,凡事都有预知,你今天出门会遇到些什么人,会遇到些什么事情,自己都知道。也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那是什么?那是明心见性,他那时候年岁不大,二十四岁。五祖把衣钵传给他,知道想争夺衣钵的人很多:法可以传给你,你现在不能出头,出头有人害你。所以叫他到南方去避难。虽然老师指点他一个方向,他很清楚。他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也是个真正修行人,一生受持《涅盘经》。《涅盘经》的分量也很长,常常读诵,心地清净,不懂得经义。遇到能大师,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无尽藏比丘尼向他请教经中的义理。惠能跟她讲,你念给我听,她就把《涅盘经》从头到尾念一遍,能大师给她讲解,她就开悟了。所以惠能大师一生,他的学生里头四十三个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无尽藏比丘尼是第一个。那个时候惠能大师二十四岁,还没有现比丘相,在逃难当中。这是说明什么?说明自己的智慧德相现前得受用,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今天所讲的特异功能他有,他不是没有。
  惠明要去夺衣钵,那是个四品将军出身的,真的看到了。惠能大师一看他来了,没有法子,衣钵就放在大石头上,自己躲在树林里面。惠明看到衣钵,想提起来提不动,他就明白这有护法神,所以赶紧忏悔,就请他出来:我不是为衣钵,我是为求法来的。惠明是第二个得度的。他就出来为他说法,一说法,他明白了,开悟了。你细心去观察就晓得「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为什么不肯放下?所以我讲这十六个字,这是基本的障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要不肯放下,大乘的门进不去。不但大乘你进不去,小乘也进不去,永远你在佛门之外,你没入门。
  所以佛法肯定众生平等、万法平等,佛法肯定宇宙和谐、众生和谐,违背了性德必定出乱子。什么时候会违背性德?科学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峰就会出现这个现象。外国的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生物毁灭了再重新生出来已经有好几次了,不是这一次,至少有三、四次,可是在佛法里面来讲那是无数次,科学家他们证明的有三、四次。在前一次,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是五万年之前,地球上科技发达到极处,所谓是亚特兰提斯的文明。那个时候的能源取自於太空,飞机、轮船、车辆没有噪音、没有染污,科学比现在还进步,可是人怎么样?道德沦丧,相信科学不相信神,不相信伦理道德,也不相信因果,随著自己烦恼习气,杀盗淫妄,造无量无边罪业,招致整个世界毁灭。世界毁灭之后,从头再来起,这是上一次。
  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科学技术发展得也差不多,也到饱和点,所以西方宗教经典里面讲二000年;换句话,用现在的话说二十一世纪,这世界末日。可不可信?你细心去观察能够看出徵兆。你再有佛法的基础,以这个基础来观察这个世界,宇宙本来是和谐的,地球本来是和谐的,人跟人类也本来是和谐的,现在怎么样?不和了,不和问题就出来了。你再从因果上看就更清楚,任意杀害众生,任意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你一定要遭受它们的回报,这就是讲报应。你不能跟它和睦相处,不能跟它平等对待,你认为你很优越,你能够主宰大自然,你能够改造大自然,大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