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

第16部分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第16部分

小说: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俊两点,而其人品,性格,道德等等诸多立人之本均无可取之处,更别提英雄二字了。在历史材料中未能如愿,但是能否以现代人的价值观能对吕布当时的所作所为有所改变呢?粗粗品味了一下,发现自古以来,违背仁义理智信的所作所为实在难以立足,和时间系数似乎没太大关系…。。 
  1“三姓家奴”的由来,这个词实际意义并不准确,而为何偏偏灌在了吕布头上呢?张辽,赵云,关羽,马超,张郃,黄忠,魏延等等诸多名将都曾易主,唯独吕布留下此名想必有与那些名将有不同之处,这个不同之处没必要多说,可以参考一下历史: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三国志——吕布臧洪传第七评》) 范晔:“焉作庸牧,以希后福。曷云负荷?地堕身逐。术既叨贪,布亦翻覆。”(《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评》)这些记载说明当时的吕布反复无常已众人皆知了。不算三姓家奴也称的上反覆小人了。 2“杀董立功”正史中确实记载中,没有貂禅一人,也没什么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正史中记载吕布同董卓的家婢有私,也记载了董卓曾经拔手戟掷向吕布。此时是董吕二人冲突的颠峰时刻,也是董卓被刺的直接原因。主观上来说,吕布并无大谋,诸董只是因为一己之私,而且正史中记载的是吕布同董家婢有私,吕布犯错在先,董为次之。如此行径杀主实在属小人。再看看当时的客观环境吧,当时的董卓已被众诸侯赶出京城,退守长安了,此时的董卓大势已去,别说称霸天下了,能守住一方疆土已经很不容易了,此时的董卓被刺,吕布不仅没有成为天下大功的英雄,而是走投无路杀主求荣的小人,看看众诸侯如此礼遇这位逃亡“英雄”便略知一二。这便是当时客观环境。那时的董卓之死外界已不太关心,最想杀他的只是汉朝老臣而已,也许是董废帝之举。我认为想杀董称雄的时候应在董军进城霸权之时,而非兵败溃军之时!退回长安的董卓已是没牙的老虎,死期将至了。所谓的杀董立功,主观、客观分析后,荡然无存,只不过主旺,厮为虎作伥,主败,厮杀主弃城。大胆设想吕布有意借董卓之势强取天下,但加入董势后,虽得器重,但发现董政权始终摇摇欲坠,难已如愿,常抗之。可自己杀丁原已无法回众诸侯之列,只得为其卖命。在董势力大去后杀之……。。这也只是我的猜想了…… 3“徐州之争”,吕布做过文官(丁原手下主簿)虽未立什么功,但至少应该知书达理才行。驻小沛也是暂借。这个借字可能有些人会忽略,但吕布应该不会。因为借小沛后夺徐州争议之处就在吕布为何打小沛上,照有些说法是应为张飞无德,欺压作恶,而吕布则是救万民于水火。助董卓火烧京城的吕布顿时思想觉悟在这一刻有了质地的飞跃?我想这句话行不通,市民生死并非吕布关注对象,董卓时期的种种表现足以说明,切不可断章取义,以赶走张飞就称他是救世主了。保守点来分析占徐州的原因是因为曹豹之死,此人和吕布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成为占徐州的直接导火索。这是大家都会觉得岳父被杀,理应报仇,无可厚非。而大家忘了吕布在亲情面前的作为了,他杀丁原和屠董卓并非是无个人利益可取而为之的。这次的徐州也是只为报仇而起兵的么?不是,吕布向来无视亲情,至少是轻视亲情。而此时为老丈人动武,正是和前两次一样,利益当前!此时机是让吕布看见还是陈宫等人就不得而知了。这客观的利益便是,一方太守,如此时不占徐州恐借人一辈子地了。不知道各位看官还记得这个借字么?此番事件之后,吕布便得徐州而刘备则暂借小沛了。而曹豹被杀之事也因真正目标的达成而不惜自灭了。于是吕布见刘备后不要找张飞报仇而是将他们客客气气得迎回小沛了。有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此借地谋主,恩将仇报之人实在难称君子。 
  4“生死之意”,死是必然结果,但意义却各不相同,三国时期。不少忠臣良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忠而亡,受之敬仰,为志而亡,受之爱戴,为义而亡,受之效仿,为情而亡,受之怜悯。任何时刻并非有人愿意去死,而求死之人想必已找到超越生死的意义,所以舍生取义。这是圣贤真正能做到的,吕布没有做到,所以他决非圣贤。尤其在圣贤倍出的三国时期,他显得尤为失败。再观常人之死,常人无大志,生死看得很重,但理义廉耻并重。杀其父者必杀之,湮人妻者必杀之,弑其兄者必杀之,断其子者必杀之。吕布仍没做到。他在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那便是求降。这一降为救万民么?为全情意么?为明志向么?纵观他一生,不难想到他死前必有此举。此举客观来说不能算吕错,一般常人皆如此,只是我们把吕布看成一方诸侯了,或者看成他的武功可以盖世了,更有甚者把他看成“英雄”了。所以都不愿看他被捉求降。但其实他始终是个小人物,武艺再高,却为子为臣,手下有贤良之才,却颠沛流离。小人物历程在演义中克化的淋漓尽致,在正史中记载的也合情合理。 最后说一下吕布的能力,引:“事实上,他只会骑马耍戟;至多能带上几百人或几千人,作一个偏裨之将,他个人的武艺相当高强,然而战术的知识有限,战略的学问毫无。至于政治,他更是门外汉了。我们再说得浅一些,他有勇无谋;而他的勇,也不过是比起匹夫之勇略微高些而已。”这便是武艺一流的吕布在客观军事中的作用。这也是武艺超群的吕布总被称为家将的一个原因。更何况他虽勇而不忠于主,无人善待之,其能何在?他虽猛而不纳贤言,无人善扶之,其能又何在?他的一身武艺只能受凡夫之敬仰,何奈我只一嗤鼻。朗朗乾坤其容小人所逞强,此人必自取灭亡。 三国时期有不好英雄豪杰,这些天地男儿的鲜明事迹证明着古往今来中华儿女的千古美德。他们必将流芳百世,铭记人心。相形之下,三国时期的恶义行径更显得丑陋无比,三国时期不乏无仁无义之辈,也不乏无不忠不孝之徒,更有不少无德无谋之人,但像吕布这样无仁无义不忠不孝无德无谋集一身实为罕见。再看看同时期成事的诸侯,曹魏聚贤能而征天下,刘备施仁义而建蜀汉,孙权任奇才而保江东。吕布在他们面前犹如牛毛比泰山,荧光比日月。若有人称其为英雄,上述三位何言而论?只看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或者只看一个人的客观结果都太片面了,评论一个人应从主客一致,意识导致结果,结果体现意识。断章取义实不可取。            
“荆州城”在哪里     
  在《三国演义》中,“荆州”是全书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地名。罗贯中围绕荆州的争夺,编织了一系列生动奇妙的情节(包括刘表镇荆州、曹操得荆州、刘备孙权 争荆州、刘备“借荆州”、吕蒙袭荆州等),使之成为全书最脍炙人口的部分。然 而,《演义》中与荆州有关的地理错误,也是全书中最为突出的。例如,书中多次 出现“荆州城”,就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读者常常会问:这个“荆州城”究竟 在哪里? 
  在历史上,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 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三家共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 ,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 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 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荆州治所,即荆州州府所在地,东汉末年曾几经变化。荆 州治所原在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任荆州刺史, 移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建安十四年(209年),刘琦病死,刘备领荆州牧, 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后,又移治江陵(今属湖北),关羽镇守 荆州,仍以江陵为驻所。从“借荆州”起,江陵既是荆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 
  《三国演义》叙述有关荆州的故事时,已是刘表任荆州刺史之后。因此,在赤 壁大战之前,所谓“荆州城”,实际上是指襄阳;而在赤壁大战之后,所谓“荆州 城”,实际上是指江陵;此外,并无单独的“荆州城”。罗贯中不明于此,误以为 有单独的“荆州城”,并老是把荆州、南郡、江陵这三个地理概念混淆不清。第3 4回写蔡瑁趁“襄阳会”之机谋害刘备,事先对刘表说“请主公一行”,似乎刘表 不在襄阳。第40回写刘表死后,蔡瑁立刘琮为主,“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守荆 州;蔡夫人自与刘琮前赴襄阳驻扎……就葬刘表之柩于襄阳城东汉阳之原”。其实 ,这里的“荆州”乃是江陵(第42回写曹操兵至江陵,邓义、刘先率军民出城投 降,即为明证)。蔡夫人、刘琮本来就随刘表驻襄阳,怎么又“前赴襄阳”?从哪 里“前赴襄阳”?这是因为作者把刘表的荆州治所襄阳与后来刘备的荆州治所江陵 搅作一团,以致叙述混乱。第75回写吕蒙袭取荆州时,也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史 实是:吕蒙逆长江而上,奇袭关羽设置的“江边屯侯”(沿江侦视警戒的部队)之 后,直趋公安,招降守将士仁(《演义》误为“傅士仁”);随即又进逼荆州治所 江陵,麋芳亦降(麋芳以南郡太守身份驻守江陵)。而《演义》却写成吕蒙巧夺烽 火台后,首先袭取“荆州”,然后到公安招降士仁,再由士仁往南郡说降麋芳。那 么,这个“荆州”在哪儿?它与公安、江陵的方位关系如何?作者根本无法回答。 读者只要一对照地图,马上就会感到这一部分描写被搅成了一笔糊涂账。这并非罗 贯中有意进行艺术虚构,而是因未解“荆州”府先驻襄阳后移江陵而产生的“技术性错误”。   
  为什么只有关羽可以镇守荆州,赵云不可。 
  1用人角度的必然性: 看关羽: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虽然不是兄弟,但是关系之好。确实存在。 这点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就可以看出一斑。假如你是刘备,你面对这样的选择你会选谁?你也不知道关羽在后来会有那么样的大失败。不是吗。你要说刘备该会看人。但是这是现实,不是游戏。马有失蹄。人必然有错误。 
  看赵云:赵云,说其忠义,刘备不得不承认。但是赵云论威名没有关羽大。论行军打仗没有关羽强。论功劳,没有关羽大。要说服众,平人心。关羽在荆州的名气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所以赵云不可为帅。镇扎荆州要地。 
  2战略角度的必然性: 刘备入川只有两路。陆路。水路。水路绝对不行。刘备政权刚扎稳荆州。而守荆州,水兵不可缺。而再组织一只攻击型强大的水军伐川。对于刘备来说无疑于痴人说梦。那么只有一条路。而这样的功劳是绝对只有刘备可以。因为刘备要的是平蜀川,建立其根据地。试问,古往今来,打根据地的有几个是将领干的?别的不说。高祖立关中。虽然是封的。但是平三秦。却是高祖挂名打出来的。这是一个人心是否归属的问题。 在这样的必然情况下。我们来看看关羽与赵云当时的职务和官爵。 
  关羽:有汉寿侯的爵位(虽然是空的。但是那是一种表示。一个将领兵和一个侯领兵对于军队的士气那是显而易见的)若说名气威望当时的刘备阵营中谁能超过关羽?而水战,我不多说。关羽的水战,大家有目共睹。操习水兵,看过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到荆州后,水兵的主脑只有刘崎和关羽。所以说战略角度上,兵对将的认可,关羽和赵云的选择中。关羽又胜了。 
  赵云:大家都知道其在河北事袁绍,公孙瓒。 
  袁绍的兵:步兵强悍。河北之地地形我不多说。大家都明白其地只有步兵可以称雄。 公孙瓒的兵:骑兵,我不多说了。“白马将军”镇乌丸。公孙瓒的骑兵早已名响塞外。 所以说,陆军和骑兵的选择方面。赵云不用说有种强势和经验。所以入川援刘。必他赵云不可。 
  3东吴,曹操势力与两人的微妙关系。 关羽: 曹操:曹操爱关羽才,不忍杀他。所以出兵的话也不会尽全力。况且曹操在私人感情方面上也会因此产生微妙的反应。 曹军士兵: 破袁绍大军与白马。关羽在曹军将领中的威慑力方面。赵云是不可能于其相比的。这在对曹作战中。将是一个大大的心理优势。 曹军将领:看看当时曹军负责荆州的军事将领我们就知道其中奥妙。 夏侯敦:被关羽所败过。 曹仁:被关羽所败过。 吴军:吴地百姓对于关羽的景仰比各地百姓都来的容易。因其地多出奸诈凶横之辈。 
  但说孙坚,孙策。这两位霸王干的事情。大家就会明白其中奥妙。 关羽性格傲上不欺下。这正好适合了江南人对英雄的评价。其在吴军的威信也是很高。从后来孙权欲与关羽连亲变可以看出。 赵云:赵云在刘备的帐前一向是充当的为近卫军的角色。这点和许楮的角色很象。这对于统令荆州兵是万万不可的。大家看看荆州兵在曹军中的地位变可看出。所以赵云在这方面不可为镇守之人。而这也恰恰使赵云在将来汉中王成立后为什么官只到“前将军”。连个太守都没有当上的原因。因为赵云可以说是刘备的保镖。属于精卫。兵少但是实际权限大的很。但是拿警卫军统令受荆州。可能吗?不可能。 
  以下还有很多条可以阐述赵云与关羽在镇守方面的不可能,换作话说,我如果是刘备的话,别说让赵云一人独挑大担镇守荆州我想都没有想过。更别说,让赵云守荆州了。 
  荆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