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求道 作者:簌簌花微雨(晋江vip2014-11-06完结) >

第69部分

求道 作者:簌簌花微雨(晋江vip2014-11-06完结)-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岂是虚言?我族立誓东归,岂能因生死而却步?便请初阳当先,强行破关而去。”
  “正是。故园有难,男儿不思奋起报国而欲要羁留他乡,岂可谓之男儿?”李姓族老这般说道。
  “虽未尝亲近故园之水土,但求以血汗遍洒其上。”亦有人这般说道。
  你一言我一语,皆是急于归乡,并无一人肯甘于人后。初阳笑道:“群情若此,我又何必瞻前顾后。明日尽力向前,必不负诸位之所望。”
  次日,初阳英娘当先引导,舜英居中策应,素来迟缓的橐驼也随着马群向前奔跑。期间或有康居兵士欲要留难,然为初阳乱石迷阵所阻,皆是一无所得。而康居地势狭长,东西相距不过百里,众人一路狂奔两个时辰后终是停步于一座土城之外。越过此处,便是安西四镇之一:疏勒,便是神州之属。
  抬头只见其上匾额:旭阳关,却是以神州、康居两国文字题写,盛世时观之颇有示好之意,今日看来却多有讽刺之感。
  城上有康居兵士俯视眈眈,城外更有数千铁骑严阵以待,初阳不觉微微一笑,与英娘并行而前,高声喊道:“神州子民欲借道还乡,还请通融一二,以彰两国通好之谊。”
  康居兵士闻言不为所动,城上弓箭早已蓄势待发,铁骑更是扬刀欲动。初阳神色不变,脚步不停,弓箭利刃又当如何?熟视之若无睹也;千军万马也当如何?于我恰如无物也。
  四野皆静籁,八方俱安定,唯见二女含笑而行,宛如凉秋赏玩霜叶红,并无一分惊惧之色。不知何人难以自持,一只利箭飞射而来,其势迅猛无可挽回。而女子依旧缓缓向前若无所见,只轻声叹道:“却原来康居待客之道若此,果然与我神州大相径庭。然则来而不往非礼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迎我以箭我自当奉还。”
  言罢,素指轻招引则见飞箭兀然转向而回,迅捷更胜方才。砰然一声直射城墙之上,没金饮羽,骇人耳目,马骑亦为之所惊。
  初阳随意一瞥,漫不经心地问道:“礼仪已全,不知可否让道而行?”话语淡淡,如叙家常,却无人敢于应答。
  “莫不是康居好客,一应事务皆由客人自行主张?英娘,此应是所谓宾至如归之用意。我等自当谨遵主人好意,开城门归故土才是。”初阳三分调笑,七分讥诮,真假难知。英娘却未应答,只巧笑倩然,若为称许。
  眼见二女步步紧逼,康居将士愈发紧张,局势已是一触即发。猛然进击鼓声隆隆响起,刹那间弓箭如雨下,烈马如云涌,欲将城下众人除之而后快。
  英娘故作惊色,骇然叫道:“初阳所料有误,何来宾至如归,明明便是自恃武力以强为尊。”言罢却见一条沙龙呼啸而起,摇头摆尾,地动山摇,人尚且站立不住,更遑论狂奔之马?数千铁骑瞬时便已败回。
  箭羽纷纷飞来,却见白莲一朵悠然绽放,灼灼光华,映日多娇,将众人护住。凡飞来之箭触之皆焚为灰烬,便是有千羽万箭亦是枉然。
  初阳摇头叹息不止,却再无二话。而沙龙盘旋而上,咆哮声声震耳欲聋,径直撞向土城,声势夺人。
  眼见土城将为齑粉,却听得有人厉声喝道:“以安拉胡之名义,尘归尘,土归土。砂石成龙必不得久。”沙龙若为重击,复又散落成沙土,重归大地。
  初阳拊掌喝彩道:“久闻天方教先知为神明之口舌,代神明之行事,今日观来确是神通广大。只是神州康居素来交好,今日发难不知是为何故?”
  云中有一人飘落城上,神色峻冷,正色答道:“何来发难之说,只是神州战乱又起,好意留客亦是保全诸位性命。”
  “神州战乱,我等自甘血洒疆土,与你何干?”初阳极是不屑,随口驳斥道。
  “你愿以身殉国,未必人人愿意以身殉国。人心多乱,人性多恶,唯信奉我安拉胡方可洗涤罪孽而得永生之乐。”先知傲然答道。
  “安拉胡?不如以城门为界,你借神明之力而守之,我合众人之力而破之。若是城门为我等所破,你当任我等安然离去;若是我等不能为之,自当从你所言,如何?”初阳不愿与之多费口舌,亦不愿因争斗而见鲜血淋漓,故而如此说道。
  先知亦觉不错,却不出言唯首肯而已。城门本是坚木所成,只听得先知俯身祷告道:“以安拉胡之名义,借安拉胡之神迹,圣光庇佑信徒,天堂之门阻拦异端。”祷告完毕,则见城门渐高渐广,终将整座土城遮掩不见。
  初阳却不曾施法,只含笑转身对众人说道:“越过此门,便可归乡。若是同心一致,便与我一同用心叩开这归家之门。”
  “如何方可谓之为用心叩响此门?”余氏疑问道。
  “我等俱是凡人,不知法门又怎能叩响这等神灵之门?”晴娘如此问道。
  “神州悠悠,忠义刚勇可成神明,忠心为国可成神明,忠正守义可成神明,今日忠心归乡怎就不可叩动这神灵之门?放松心怀,将数百年归乡之念凝聚为一,必能叩开这归乡之门。”初阳这般鼓舞道。
  众人半信半疑,俱皆收敛杂念,一心只想数百年先祖归家之情切,一心只想数百年共祖祠之香火不绝,一心只想那从未亲近的故土情缘,沉浸其中心潮起伏,归乡近在眼前岂可为一门所阻隔?
  突然有一声叩门声轻轻响起,似乎有人在说:“开门,开门,我欲归去。”
  有一便有二,只听得叩门之声一声更比一声高亢,一声更比一声急促,似乎有一群人齐声在说:“开门,开门,我要还乡。”
  门始终悄然无声,人群似乎为之所触怒,由叩门转为撞门、推门,一浪一浪,宁死而不退,宁折而不弯,如此声势神明又怎可阻挡?如此信念神明亦要低头。
  随着吱呀之声,神灵之门终是散去不见,眼前土城之门早已洞开。众人欢声雷动,击掌为贺,满心满眼都是那未曾亲近的神州故土。城墙之上,那先知面色颓败,挥手示意初阳一众自行离去。
  “神州千载何以久而不衰?先知今日可曾知晓?即或有贼寇一时逞凶,有子民如斯神州亦定能崛起。此语敬劝先知,莫要行差踏错。”初阳人影早已不再,话语却随风而来。先知立于城墙之上,若有所思。

  ☆、第125章故友重逢

  疏勒;安西四镇之一;乃有神州外抚突厥、匈奴部族,内安边塞防卫之用,兼具维护丝绸古道之责。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中疏勒确是神州疆域至西之地,名副其实的边陲首镇。
  初阳一众由康居叩关脱困而出;甫一入神州便望见这雄伟城堡,其态不尽相同,或是喜极而泣,或是悲恸难当;或是难于置信;或是手舞足蹈,皆是情怀激荡所致。汪姓后人更是亲手取出先祖编撰之书,一一焚化;以告慰其在天之灵。
  独有余氏族长不吵不闹,安立良久方才双膝跪地重重三叩首,而后俯身捧起一把沙土扬落风中,高声叫道:“列祖列宗尽可瞑目,不肖子孙今日归家了。”其余人等随之亦齐声叫喊道:“列祖列宗尽可瞑目,不肖子孙今日归家了。列祖列宗尽可安息,不肖子孙今日还乡了。”
  刚劲男儿声中夹杂娇柔女儿声,老迈嘶哑之音中夹杂稚嫩清脆童音,其声虽是不同其心皆是一同。这声声叫喊汇聚成河流便是大江大河,这声声叫喊汇聚成山脉便是三山五岳,直可感天动地。
  不知何时,有数十骑飞奔而来,眼见这千余众皆是涕泪交零、嚎啕失声,始而迷惑,然终是动容。为首之将领昂然向前道:“疏勒镇守使鲁阳迎接诸位重归神州。路途迢迢,风尘仆仆,我虽无美酒相请,但愿以清水为贺。”
  余氏勉励站起,躬身施礼道:“宁得乡中一盏水,不需他乡千杯醉。我等远归之人何劳镇守使大人亲来迎接。”
  鲁阳面有风霜之色,话语亦多直爽之词,大笑道:“你等千余人齐声高喊,声动四方,倒叫人别生思乡之情。我若是不急急前来迎接,只怕是征人一夜尽望乡,而我手下再无坚守之兵士。”
  余氏也长笑道:“千难万险,方得平安归来,一时忘情失态,还请将军多多见谅。”鲁阳人如其名,生性鲁直豪爽;余氏惯于商旅之事,说话行事无不妥帖。二人谈谈说说倒也极为融洽,初阳不愿出头,便依旧与妇孺同行。
  “听闻神州战乱又起,不知乃是何方生事?登州、沧州之地可有战火牵连?”攀谈许久,余氏终是问及正题。
  鲁阳闻言面色凝重,略略迟疑方才答道:“苇原假称使节无故失却行踪,突起发难,先侵占济罗之地,随后借济罗为据点连夺辽州、锦州、连州数地。神州承平许久,将士再无进取之心,因而措不及防,节节败退,一月前邸报称登州、莱州俱已落入贼寇之手。到如今只怕沧州亦不能幸免。”
  “若是余兄欲要归乡,依我之见,不如暂时寓居渝城、蓉城,待战事平定再做道理。”鲁阳又顿了顿,又这般说了一句。
  “果然如此。”余氏低低叹息了一声,转而拱手谢道,“将军玉言,我自当铭记于心,本要叨扰,此时却是心忧如焚,不得不去。”
  “余兄欲要从军?”鲁阳讶然相问道。
  “男儿热血,非是为家便是许国。今时乃是国家有难而故园遭劫,如何能冷眼旁观?我虽已四旬,然我儿正是年少,当自请长缨为国尽忠。”余氏虽是行事圆滑,不失商人本色,但于此等大义却多有壮举。
  鲁阳喟然长叹道:“余兄所言,倒叫我多有羞愧。若是粮草不足,尽可开口。”
  “粮草倒还充足,只是路途不明,还要将军指点一二。”余氏谢了鲁阳好意,略作休整便要上路。鲁阳也不再留客,指点往龟兹、焉耆、哈密直至玉门一线道路。这一路,多有绿洲村落倒也不算难行;虽是东部战乱纷纷,四镇将士坚守不退,倒也十分安宁,夜间休憩亦觉分外安心。
  只是行至焉耆,方知西海原属此处;绕行哈密,遥望火焰山却不知火龙何在;初阳心中不免有些感伤。
  玉门关依然屹立不倒,只是来往商旅寥寥无几。沿酒泉张掖而下金城,亦不复昔日之繁华,旧时盘桓之地如今冷冷清清,酒肆歌台皆是了无生气。唯有客栈小二见来者甚多,堆起久已难见的笑容,上前热切招呼。
  初阳见众人皆是面有倦容,强自支撑,不免出声道:“京都近在眼前,不如今夜就此歇息,打探一二再赶路不迟。”
  余氏亦觉可行,当下拣了相邻的数家大客栈,将人分作几批安置其中。老弱妇孺多是疲惫不堪,用过饭食便已早早睡下。余氏等一干族老心有牵挂,未免焦躁难安,唤来小二便急急要问战况如何。
  小二虽是伶牙俐齿,却只知神州虽是一时挫败,然得益于国力雄厚、兵多将广,暂时已将颓势挽回,约莫在德州、沧州一带交战。若再要细问,如小二这等人物也一无所知,初阳等人亦无可奈何,只得作罢,心中却更多几分忧虑。
  金城一路东行至京都,乃是初阳熟识之路,故而不曾耽搁急速而至。方一入城,便觉气氛大不相同。募兵榜前人头攒动,除却些精装汉子,更有不少皆是儒衫翩翩的学子。
  初阳耳中只听得有人歌道:
  弱冠系虏请长缨,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从军净胡尘,慨然不顾身。
  其词如金玉相击,铿锵有力;和以战鼓,更添悲壮。不少人闻声而动,争先报名,可见男儿血气岂会因诗词文赋所消磨?
  又听得募兵校官亦漫声和道:
  东望江山起狼烟,马嘶旗卷剑如霜。
  茫茫瀚海无人渡,寂寂边城有我狂。
  怎叹忠魂埋异地?何惜百死报家乡?
  风寒血浸犹长笑,守土开疆震四方。
  此诗虽嫌工整不足,然则豪气直冲云霄,又何须拘谨于此小节?初阳为之所感,回首去看,却不免吃了一惊,原来却是久未蒙面的钱章侯。
  作者有话要说:知识青年从军歌,写得很是不错。中国男儿写得更是不错。此中小诗乃是我胡诌而成,莫要较真。

  ☆、第126章

  初阳心中虽是对往事早已坦然;却不想在此时与章侯相见,驱动坐骑正要避开,怎料章侯早已瞥见;不顾他事急急赶上前来勒住缰绳。
  见他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光芒;见他若有满腹话语欲要倾泻一出却又难于启齿,初阳霎时间只觉时光倒转,脑中满是那甘为驭夫的章侯、那六艺俱通的章侯、那神采飞扬的章侯、那洒脱俊逸的章侯、那莽撞示爱的章侯;一幅幅、一帧帧清晰可见。
  然则那爽朗俊秀鲜衣怒马的少年终是不再,眼前唯留一胡髭浓黑满面风霜的男子,只是往昔岁月虽已逝去不回,但情谊怎能轻易抹杀,初阳不觉有些涩然,又觉有些歉然,当下翻身下马,盈盈一笑道:“章侯久不相见,今日一见倒是应了你旧日策马论功名之意。”
  章侯脸色由喜转怒,由怒转悲,由悲又转为释然,终是开口说道:“维城之悲戚,我今日方才领会。道不相同岂止是不相为谋,其间堪比天堑鸿沟之隔,其中更胜门第世俗之见。”
  此言一出,初阳却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叹道:“当日情非得已,含忿而去,还请章侯多多原宥。不若待兄公事完毕,席间我自罚三杯以为赔罪?”
  “此言当真?”章侯见手下军士皆瞩目于此,也知此处非是叙旧之所,只得这般问道。
  “自是当真。我今驱驰万里而回,待觅得安顿之处,必然回转来寻章侯。”初阳从容对答,话语诚挚。
  “京都虽非是临战一线,然近来凄惶逃难之人不在少数,或是投亲靠友而来,或是流离失所为生计而来,故此人流十倍于往昔。初阳若是单人独骑尽可往客栈去,若是这偌多男女皆是同行,不如往郊外庄户借住。”章侯见余氏一众人数极多,皆是停步不前若有所待,不免要出声提醒一番。
  初阳轻拍额头,懊恼声声:“是了,是了。烽烟犹在,只怕京都难觅宿处,章侯所言极是有理。”言罢转身与族老低声商议后,众人便各自拨转马头往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