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第37部分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37部分

小说: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的理论认识,即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曾作过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突破了原来只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的视野,而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这三方面的统一上认识社会主义,从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更为科学、更为全面。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为准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奠定了基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或者说,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载体。这是因为,一种生产关系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所有制来体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来体现的。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实际上是同一内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要说明的是这一生产关系体现的人们相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经济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说明的是在这一所有制下人们会形成怎样的经济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也是区别于其他一切私有制的根本所在。任何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都包含着所有制的主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派生的占有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在这些权利中,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的最终实现,因而也是任何一种所有制的最本质的内容。因此,不同所有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剩余”(这可以表现为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等)的归属上。不同的所有制的区别,就表现在〃剩余〃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就在于“剩余”不是归于私人,而是归于公有。“剩余”归属于全民所有,就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本质体现;“剩余”归属于集体所有,就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本质体现。无论是全民所有还是集体所有,都是公有,而不是私有。总之,“剩余”归属于公有,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体现。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这一本质特征,就能够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各种私有制区别开来。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中,把握这一标准不仅能够认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本质,而且也能科学地把握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本质。例如,现实中的股份制企业有公有制,也有私有制,但更多的是混合所有制。所以,就股份制来说,它并不是一种所有制形式,不能认为股份制一定是公有或是私有,股份制只是资本的一种组织形式。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在股份制企业中,如果股东是私人或私有制企业,“剩余”归私人占有,那就是私有制。如果股东是国家或集体,〃剩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那就是公有制。如果股东既有私人,又有国家和集体,那就是混合所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得到具体实现的,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保了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也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这一点,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在: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确保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呈现出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生产力的这种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水平不可能太高、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各地区在所有制结构上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必然是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乃至于提高综合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的涵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单一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出现了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例如股份公司、跨所有制组建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一定比重,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资本和权益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当然属于公有制经济。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今后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分,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还会逐步提高。    
    2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1)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方式。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的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有同样的实现形式。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两者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能否找到好的公有制形式,关系到公有制的优越性的发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我国阶段的公有制还不成熟、不完善,它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实现形式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随着国有、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入,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我国公有制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类型各异,在所处行业和地区的地位不同,这也决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除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两种主要形式外,还出现了诸如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等新的形式。    
    ①股份制经济。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不能公开发行股票的“有限责任公司”,二是能够公开发行股票和流通的“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调整了资本的所有权结构,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优化了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我国目前的股份制企业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实践表明,股份制有利于筹集重要建设项目资金,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把消费者转化为生产建设基金;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政企分开,协调地方、部门、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集团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用得好,可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只要确保国家和集体的控股权,不但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反而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股份合作制经济    
    股份合作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是群众创造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合作为基础,吸取了股份制的一些做法,使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比较适宜于国有小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比较规范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是企业职工既是出资者又是劳动者,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担风险;企业实现民主管理,采取一人一票为主的投票决策制;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共享劳动成果,使劳动者与企业利益结为一体,因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目前股份合作制有多种形式,还不够规范,应支持其发展,并加以正确引导,使之逐步完善。    
    (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根据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的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    
    (3)公有制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标志。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当然,公有制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只有当公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时,才能得到体现和有效地发挥。因此,既不能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公有制的优越性,更不能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盲目追求扩大公有制的范围和提高公有化的程度。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要全面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整体素质的提高,数量的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确保其自身的优势。    
    3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国有资产和集体所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公有资产的这种优势地位不能简单地从数量和比重上加以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    
    (2)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发展的控制力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必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3)支持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符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乡镇企业为重点,支持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形式。个体经营的性质是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劳动,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劳动者同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劳动产品归其私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小私有制经济,我国城乡的个体经济包括:分散在城乡的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所经营的小型手工业、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和运输业等。    
    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经营灵活和方便群众等特点,适宜劳务为主和分散经营的经济活动。个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扩大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以雇佣劳动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经济。私营企业主占有和支配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和依靠雇佣劳动先进生产经营活动。劳动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