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创业立志书籍 >

第283部分

创业立志书籍-第283部分

小说: 创业立志书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压力难以忍受,并且研究数据表明,长期交通压力会抑制免疫功能,从而缩减寿命。弗兰克
在另一项实验中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让人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做出选择:
A:居住200平米但每天忙碌没有时间锻炼身体;
B:居住100平米但每天有45分钟锻炼时间。
多数参加试验的人起初选择了A,但后来则倾向于认为B更加幸福,锻炼会使身体处于
比较健康的状态,会增进幸福感。
由此,罗伯特??弗兰克提出了“平行世界理论”。最初,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感会迅速
增加,越有钱越幸福;然而存在某一个点,当收入超过这个点时,幸福感并不会随着收入的
增加而增加,反而有可能出现减少的情况。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对市民幸福感调查的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时,幸福感随
着收入的提高而迅速提高,达到4000元后,幸福感呈波状上升,5000—7000元中等收入时
幸福感最强;7000元后随着收入的提高,幸福感却在下降,而当月收入到达20000元以上时,
调查的结果显示,他们并不比其他人有更大的幸福感,在追逐成功的“重压”下,也许已经
忘记了幸福的感觉。
所以,在我们做出决策之前,首先要明白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成为有钱人?还是成为幸
福的人?有人很有钱,却不快乐;有人居无定所,但一样幸福。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
尔??吉尔伯特在他的畅销书《撞上快乐》中这样评价人们对幸福的态度,“在回首过去的决定
时,我们都戴着玫瑰色的眼镜”。
经济学中的这些描述人类感知的词汇,幸福、快乐、效用、偏好、均衡、正义,成为我
们思考问题的基础,对幸福的渴望也是人类思索经济问题的开始。直到今天,经济学家们仍
然将幸福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
2007年4月,世界上最顶尖的幸福经济学家云集罗马,探讨幸福是否可以量化的问题,
可是,这个问题早在三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
幸福也可以量化
杰里米??边沁,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吧。
虽然在经济学领域,边沁不如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这些名字般如雷贯耳,
但他是第一个将苦与乐量化的人;尽管边沁对经济学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但是他的功利主
义的效用度量观点无疑是经济学最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
200多年前,这位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总结了人类快乐的源泉,他提出了将快乐和痛苦
进行量化的想法,单单就是这个简单的想法,却大大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边沁的确是位不平凡的人,他用特殊的方式让人们永远记住自己。他将遗体捐献出来用
于科学解剖,并将所有财产捐给了伦敦的大学学院并约定在董事会的所有会议上展示他的遗
体。他的遗骸被装扮和衬垫之后放在玻璃箱子中公开展览,他坐在椅子上,手上戴着手套拿
着拐杖。这位奇怪的老人将这看成是对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
边沁认为,快乐与个人受到的刺激以及个人的感觉成正比,影响人们的感觉因素很多,
包括生理、心理、风俗习惯和天文地理等等,所以同一刺激引起的苦乐量往往因人而异。今
天通过现代化的仪器也证明了边沁的猜想,人们发现快乐的程度与人体内一种叫做多巴胺的
化学物质有关,快乐的感觉能够通过如同血压计一样的“快乐计”来测量。
不过,边沁真正有价值的想法是将货币作为衡量快乐和痛苦的尺度。尽管我们前面极力
否认这个想法,但是除了货币,我们似乎连替代品也找不到。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增加
财富就是增加幸福,这样可以买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到处旅游,财富是满足欲望的灵
药和付出努力的结果。
在边沁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不断修正了幸福的公式。萨缪尔森提出了
幸福=效用/欲望
的幸福方程,因此,研究幸福的量化问题时,不妨先把效用搞清楚。
哲学家说,效用是个人快乐的数学表示。而经济学家说,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
的若干种商品后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进一步,当我们聚焦商品社会时,商品的效用因人而
异,不同消费者在消费了同等数量的同一商品后,所取得的效用是不同的,各个有各人的感
受。
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法登曾经深入的分析了人们的决策过程,在他的研究中,我
们每一次选择都可以看做是在有限种可能中做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一个效用函数,而我们
的目的就是使得效用最大。比如我们在上班方式的选择上,步行、骑车、开车还是坐公交车,
就是一个涉及多个特征的最优化问题,它包括的特征有:实际开支、行车时间、等待时间、
舒适程度等等,人们根据自己的偏好对不同的特征进行权重,并以此对不同的出行方案进行
比较,最后确定了今天是该开车还是坐公交车。
假定人们认为步行上班会比坐公交车辛苦2倍,那么如果能够减少10分钟的步行时间,
人们宁愿花20分钟的时间用在等车和堵车上,可是如果堵车很严重的时候,走路10分钟就
能到,乘车要花20分钟以上时,乘车的效用就下降了,就会有很多人选择步行。为此麦克法
登收集整理了庞大的数据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人们的情况,对各种特征的权重进行
了研究,最终,他把我们“拍脑门”的过程演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分析理论,经济学上称这个
为“个体经济计量学”。
按照这个研究成果,麦克法登甚至准确地估算出,1967年时美国普通工薪阶层的月工资
是1000美元时,花在路上的时间成本大约每20分钟0。37美元,根据他的计算结果人们就能
够依据自己的工资和上班地点的远近准确的选择交通方式。这位执着的经济学家甚至用他这
套研究方法评价了美国阿拉斯加州休闲资源的评价,分析结果再次证明了他的效用选择模型
是正确的。
读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更加明白效用的差别会有多大。
不龟手之药
《庄子??逍遥游》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
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
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
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故事是这样的,宋国有一人家,世代以漂洗为业,会做一种保护手不龟裂的药。一游客
听说此事,愿用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洗,也
正不了几个钱,现在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以后,便献
给了吴王。正巧此时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药方使得吴军
将士的手都没有被冻裂,战斗力大大提高,从而击败越军,吴王大喜,割地封赏了这位游客。
这个故事曾被多次引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资源用于不同的地方,其效用的
差别非常大。一副不龟手的药方,在百姓家中就是普通的药膏,但有人就会拿它获得封赏,
成为诸侯。
这个故事还暗含了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效用的增加是交换的基础。在游客看来,不龟手药方的价值远大于百金,而对于世代漂
洗丝絮的宋国人,卖得百金肯定是笔好买卖,吴王以此药方提升了战斗力从而打败越人,这
是将不龟手药方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在这次交易中,交易双方所获得的效用都增加了。
进一步,期望效用是人们交易的源泉。人们在交易中判断“值”与“不值”往往不是根
据客观的最大效用,而是根据主观的期望,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商品的最大效用。
故事中的宋国人并不知道不龟手药最后的效用,因此对他而言百金就是他期望的最大效用。
而游客的角色如同今天的投机者,虽然他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支付给宋国人的百金,但他的
获益来自于发现了不龟手药最大价值。
当然,有时候效用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19世纪初,强大的俄国靠两次战争武力征服了
阿拉斯加,但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元气大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卖掉这块不挣
钱的土地。为了引起美国对阿拉斯加的兴趣,俄国还破费了10万美元收买美国的记者和政客,
让他们游说美国政府。1867年,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William Henry Seward),这
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在一夜之间同俄国达成了购买协议,150多万平方
公里的巨大半岛及其周边的阿留申群岛划归美国。
今天看来这笔再好不过的买卖当时却几乎让这位美国国务卿下台,因为大多数美国人对
阿拉斯加一无所知,签订协议的消息在国内引起一阵反对声,西沃德竟然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而现在看来,全美国的人民都应该感谢他,他为美国完成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交易。抛开
重要的战略意义不说,仅就阿拉斯加地下埋藏的巨大的资源就足以使美国人大赚一笔,这里
拥有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00亿桶原油,其价值目前已超过2万亿美元。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商品的效用是人们价值判断的基础,而对价值的判断直接影响了
商品的价格,因此对效用的判断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
商家们为了让我们多花钱,自然会想方设法提升我们对商品效用的评估,广告的目的就
在于此。广告的批评者认为,商业广告是通过夸张的场景创造一种本来不存在的效用。
不过,关于效用还有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钻石与水的悖论:水比钻石更有用,离开了
水,我们将很快的死去,而离开钻石却不会,然而钻石却比水更昂贵,效用理论是不是出错
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怀疑,而古典经济学家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最终经济学家如何
解决这个难题的,还是先从下面的故事开始。
第三块三明治
罗斯福曾三次连任美国总统,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
明治让记者吃,记者吃下去,总统又拿出第二块,记者勉强吃下去,没料到总统又紧接着拿
出第三块三明治,记者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笑笑说:“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
味吧。”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说得专业描述些,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
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
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将会递减。
边沁最早曾经说过,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少。
如果用货币来衡量,边际效应递减就表现为:给某人一定货币,会引起一定量的快乐,再给
他同量货币,他的快乐量虽然会增加,但第二次增加的快乐量并不会达到第一次的一倍。虽
然这位伟大法学家的功利主义思想不为人们所认同,但他的思想直接启发了后来边际效用理
论的构建,而依据该理论建立的主观主义价值论,已经成为经济学整个大厦中不可获缺的一
块基石。
最早发现并完整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德国人赫尔曼?? 海因里希?? 戈森
(Hermann。Heinrich。Gossen),戈森将他的发现写成《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
这本书自费出版,他在序言中写道:“像哥白尼的发现能够确定天体在无限时间中运行的轨道
一样,我自信通过我的发现也能为人类准确无误地指明,他们为以最完善的方式实现自己的
生活目的所必须遵循的道路。”
不过,当时的人们还沉浸在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崇拜之中,深信劳动差别是商品价
格差异的源泉。结果戈森的书只卖出了几册,他在失望和痛苦之余要求停止发行并销毁余书,
而这位可怜的德国人不久就因肺病默默离开了人间。
幸运的是,30年后,一个英国铁器商人的儿子,最终让世人知道了这位他,这个英国人
名叫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5岁的杰文斯已经进入伦敦大学,
当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有成就的思想家,不过这位最喜欢化学和植物学的思想家在1860
年6月1日的一封信中,完全而准确的表达了边际效用的基本原理:
“随着一个人所消费的任一商品(例如进餐)数量的增加,得自所用的最后一部分商品
的效用或福利在程度上是减少的。进餐的开头和结束之间享乐的减少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一
般来说,效用的比例是商品数量的某种连续的函数。事实上,政治经济学家们在更复杂的形
式上,以供给与需求规律名义已经提出了这个效用规律。”
当时的杰文斯还不满25岁,这封信也是边际效用基本原理的最早陈述,杰文斯在其《政
治经济学理论》中详细介绍了戈森的思想体系和观点,并承认戈森这些观点是先于自己的。
从这些学术的言论回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想起吃自助餐时的场景。回忆一下你进入自
助餐厅尝到的第一片烤肉和离开餐厅前,强吃下去的最后一片肉的感觉,会让你对所谓的边
际效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再来看看杰文斯关于经济学和效用的一段堪称经典的描述:“经济学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
分学??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满足,以最小厌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
至最大,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几乎同时独立提出了
主观价值论,因此他们三人也被称为“边际三杰”。杰文斯建立了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
法论,门格尔是顽强的价值观捍卫者,而瓦尔拉斯则构建了伟大的一般均衡体系,三位边际
革命的创始人在不同的维度上留下了不同长短的坐标。
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 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
说的都是微积分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