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将军夫人心狠手辣 >

第66部分

将军夫人心狠手辣-第66部分

小说: 将军夫人心狠手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同他的父亲一样,若是无便无了,若是真的出现了一个他认定的人,刀山火海能闯,唾手江山可放。”
  “这种不管不顾的疯狂,攻是最利的剑,守是最坚的盾;听起来煞有其事,实则却是致命的软肋。”
  “自古温柔乡便是英雄冢,你明白了这一点,便明白了他。”
  说来可笑,比起一直养在身边的儿子,她竟是更了解魏央这个只跟了她几年的侄子。
  无声自嘲地笑了笑,她继续道:
  “昔年先帝能用央儿的母亲换我兄长我一生忠肝,今日你大可效仿先帝,旧招新用。”
  至于如何效仿,如何新用,她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欢儿或许是聪明,可他常年圈养在深宫,躲在她羽翼下,再如何聪明,又怎么抵得上央儿的身经百战。
  一如她比不过她的兄长一样。
  哥哥,
  就让我再偏心这个儿子最后一次吧。
  ‘月儿是他的软肋。’
  这是魏荣芊要传达给谢欢的意思。
  在这层深意里,她又动了个不易察觉的小心思。
  他希望谢欢能够把月儿留在宫中,这样冉儿的孩子就还有一丝依靠。
  谢欢还未从混乱中理顺思绪,他疑心于这是否是太后与魏央共同做的一场局,
  或是太后为解眼前困的另有他计。
  就算撇开这些疑虑不谈,
  她为何自信自己会听信于她的话呢?
  他知晓白问月这个女人在此局势中或许举足轻重,但从未下过‘她会是魏央的软肋’这样的定论。
  没有质疑,没有反驳,
  甚至没有给出任何反应。
  外面的雨开始逐渐停了,屋内静寂了许久。
  太后看起来许是真的乏到了极点,有气无力。
  谢欢思索不出结果,见太后一脸疲惫,便想着是否该先起身回了。
  谁料,他正欲开口,魏荣芊忽然拍了拍床沿的被褥,轻声道:
  “你坐过来,”
  “让哀家瞧一瞧。”
  不自觉顿住了身子,满面狐疑。
  约有片刻,他还是起身坐了过去。
  两人离的近了,太后憔悴的面容便看的更清晰了。
  看来病得很厉害,谢欢心里这样想。
  他虽封了宫,但并未禁步太医院日常请脉问诊,太后病的如此厉害,都未传命人去传张之仲来吗?
  魏荣芊盯着谢欢的脸,面上不自觉覆上了一层慈意,
  目不转睛。
  乌密的发,英挺的眉,细长的眼,这个孩子比起先帝,似乎更像他的母亲。
  曾经那个还在襁褓中牙牙学语的婴儿,不知不觉间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身如松柏,俊秀挺拔。
  她忽回想起,第一次见到谢欢时场景。
  那个时候她还是个日日为情所累,从心底嫉妒谢欢的生母的皇后,
  然而又因着是魏家之女,不得不顾全大局,不敢妄动。
  好在,
  谢宁渊虽不曾施舍过半点感情给她,却也给了她一个孩子。
  她想,往后深宫寂寞,漫长的岁月里,有个孩子陪伴着她,总归是好的。
  于是她便将谢欢养在了身边,悉心照料,处处维护。
  这一养,便是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二十多年。
  赔上了自己、赔上了魏家,还赔上了她的冉儿。
  眼眶忽然一热,忙垂眸低下头,掩去了忽起的波澜。
  又过了许久,
  相对无言,
  察觉到了谢欢的不适,她稳住了情绪,淡淡吟声:
  “天色不早了,回吧。”
  谢欢被她盯得如坐针毡,话不知该从何挑起。
  听到太后出声打发,忙点了点头,起身行礼:
  “那儿臣便退下了。”
  正欲转身,轻声又起:
  “倘若。”
  他抬眼去瞧,见太后的身形掩于帷帐暗影之中,灯影交错,看不清面容。
  细弱的声音传来,似有执念:
  “倘若你我是亲生母子,你会相信我当年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你吗?”
  勾结林广,杀亲王、杀谢氏、杀谢宁靖,不是觊觎谢氏的江山,想取而代之。
  或许是为了他这个并非亲生的儿子呢?
  屋内一片沉默。
  谢欢思索挣扎了许久,最终,他还是温声答道:
  “儿臣自然一直都是信您的。”
  毕恭毕敬。
  轻轻闭上了眼睛,无力地轻嗯了一声。
  “回去吧。”
  魏荣芊喃声道:“江山万里,黎民百万,还有人再等你。”
  “回吧。”
  一场毫无头绪的谈话,
  无头无尾。
  宫闱重门深巷,冬雨止。
  天和十九年,腊月二十五,皇后毙后十五日,
  太后驾崩,
  鸣钟三万。
  这一月里前后殁了两位高后,且都出身魏氏,皇帝在朝中的局势顷刻得到了扭转,政权不二,史称丧后之变。
  ——
  白问月醒来时,天色渐黑,已经到了酉时。
  许是这些天来一直紧绷着神经,一刻未得放松,这才听着雨声,不知不觉睡了许久。
  摸了摸孩子温热的脸颊,她安心笑了笑,抬首间,正诧异着屋内四下无人,寂静反常,
  宫人忽疾步来报。
  说太后娘娘殁了。
  浑浊的懒意瞬间消散全无,她愣了一下:
  “你说什么?”
  宫女红肿着眼睛,哽咽不止:“太后娘娘她,殁了。”
  宫女说,“太后整日未起,午时只用了一些药粥便嚷着要睡。
  这一睡便直接到了酉时不见动静,方公公忧心不放,方才忍不住到暖阁去喊,喊了半天不见醒,这才上前查看,发现娘娘已经没了气息。”
  “太医呢?”白问月恍惚起身,拢了拢长裙,顾不得装扮便直奔正殿暖阁而去。
  她一边急走,一边忙问道:“张太医喊了吗?”
  “快,去喊。”
  宫灯烁亮,温室明皇,
  她仓皇推开了门,看到满地跪着抽泣不止的宫女太监,像极了魏冉死去的那个晚上。
  忽生胆怯,
  一路跌跌撞撞穿过人堆,踉跄来到床前,看到了魏荣芊毫无血色的面庞。
  平和安详,无牵无挂。
  她忍不住握住了拳头,不知是问谁。
  “这是怎么回事?”
  泣涕如雨,呜咽不断,
  无人答她。
  她又问了一声,
  “这是怎么一回事?”
  不应该啊。
  深宫重地,谢欢?还是别人?铤而走险不顾后果地加害太后?
  不可能的。
  那是为何?
  她呆坐在床前,心中混成一团,理不出任何线索。
  一切都太过突然。
  愈思愈怒,
  不敢置信地瞪着眼睛,心中肝火难抑,她正要发作,
  忽然清明。
  闭宫放权、难医的病、古怪的药、以及被幽禁后的‘无动于衷’。
  思绪一闪,
  她忽然便将所有的事情串联到了一起。
  隐约有了答案。
  她本一直心有疑虑,也知晓太后有事刻意瞒她,却从未把这一切往‘时日不多’这个方向指去。
  太后素来身强体壮,便是得病,又怎么会有性命之忧呢。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层。
  裙袖下的拳头松了又紧,紧了又松,来回反复了几次。
  既是气自己没有早些察觉,也是气太后至死不肯同她松口。
  ‘咚’
  闷声砸了一拳手下的被角。
  没有再说任何过多的话。
  愤恨起身,毅然离去。
  张之仲与谢欢是在白问月离去不久后赶来的太宜宫。
  她后来听方圭说起,
  说是他去长华殿报丧时,谢欢当场惊愕失色,约有半晌不定惊魂。
  之后急赶来太宜宫,见到太后没了呼吸的样子,一向以谦逊温和示人的皇上,第一次忿然作色,
  大发雷霆。
  处置了一干人等。
  君王一怒,血流千里。
  皇帝是孝子,太后猝然长逝,他身为人子,痛极生愤是理所应当。
  皇后的死,注定了这个新年没有欢乐,而太后的死,更是夺去了整个正月的喜色。
  西平的天,又重新笼罩起了一层阴云。
  从二十五号,一直到正月十五,整整二十天,宫中都充斥着悲鸣。
  谢欢罢了二十日的早朝。
  魏央不在京中,他独自在中和殿守了七日的灵。
  一刻也不曾离过。
  白问月想,他这也算是在报答太后这些年来对他的养育之恩了吧。
  七日之后,棺椁送去了景昭宗陵,谢欢又一头扎进了长华殿,再也没有出来过。
  不朝不见。
  魏荣芊崩逝后,太宜宫虽撤了禁,但却依然不许白问月离宫回府。
  其实,就算谢欢不这么做,她也会想方设法地留下。


第89章 一代女后
  皇后与太后前后离世; 撇下一个孩子在宫中无依无靠,其他的妃嫔姑且不说,只一个谢欢; 怕他的寿命也难长久。
  她带不走孩子; 只能想办法留下; 尽力护着这个孩子的周全。
  时日遥遥,魏央归期不定;
  她不知晓自己还要在这宫中待多久; 也不知晓魏冉与太后相继离世后,留下的一片残局,该如何收拾。
  她带着孩子还居行在太宜宫,
  因为谢欢的盛怒,宫中先前的宫人,只剩下了方圭一人。
  他曾任总管一职; 又服侍太后多年,对宫内所有的大小事务; 所有人员; 皆都了如指掌。
  如此有用的一枚棋;
  饶是谢欢再如何生气; 也不会拿他泄愤。
  除夕夜那日;
  白问月抱着小皇子对窗静坐; 夜深起风,方圭拿着拂尘去合窗,她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合窗的背影。
  猝不及防地问了一句:
  “太后真的是因病疾而死?”
  那日张之仲经过一番查探; 最后给了谢欢一个“疾病缠身不愈,损耗而死”的定案。
  谢欢对于太后的病知之甚少,自然不会怀疑。
  可她却不相信。
  早前八月底,她同魏央进宫时,便已经察觉到太后服的汤药有异。
  之后她再来太宜宫时,那种遮掩不住的浓重药味,更是再一次让她笃定,太后所服之药,医的绝非普通之症。
  太后死后,她曾猜想过,有无可能并非是病,而是毒呢?
  可何时中的毒,又因何而中毒,皆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
  便真的是毒,她曾请张之仲炼制能解百毒的永生丹,当时情况虽然紧急,可张之仲并不知晓丹作何用。
  他不可能思虑不到太后身上。
  也就是说,太后如果真的中了毒,也早该解开了。
  非病非毒,那还有什么?
  她望着方圭,知道他一定是那个能给出她答案的人。
  方圭仔细合好窗后,返身便跪了下来。
  “夫人,请恕老奴不能答你。”
  声音不急不缓,退进有度。
  他知晓白问月是聪明之人,寻常的理由必然欺瞒不过她的警觉。
  索性,直言坦白,宁死不能答。
  闻言,
  白问月并不着急。
  她起身将孩子小心放到了床榻上,仔细盖好了被子又返身坐下。
  “公公先起来吧。”
  她沉沉地道了一句,准备慢慢同他讲。
  然而,方圭跪在地上纹丝未动。
  只道:
  “奴才真的无话能说。”
  他跪在地上,俯着身子,姿态虽低,却带着硬骨。
  白问月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伸手翻起一个茶杯,若有所思。
  她在想,如何能够撬开方圭的嘴巴呢。
  不知不觉,一杯茶饮尽。
  亥时的钟鼓,响了起来。
  幽幽回过了神,放下杯子,白问月自顾自道:“公公的不说,想来多数为的也是太后娘娘。”
  “而太后娘娘所忧不过唯二,一是北绍的江山,二是魏家的忠名。
  能让方公公你如此坚决,宁死不言,看来是又关江山,又为忠名了。”
  她顿了一下,瞧了一眼方圭无动于衷的反应,继续道:“可是公公你可曾想过,将军知晓皇后与太后相继离世,回京后,同皇上是有几分说的清楚的。”
  “纵使与皇上并无半点干系,可他能在将军面前把自己摘的干净吗?”
  “到时候,只怕江山也好,忠名也罢,皆都竹篮打水,一场空得罢了。”
  话如刀剑,直指要害,
  见方圭不由自主地颤了颤身子,白问月便知晓,自己说到了点上。
  片刻沉默挣扎。
  其实方圭早明白这层道理,所以他才在太后离世后,心中虽悲痛万分,却依然不敢轻易随主而去。
  他怕若他也走了,事态到了一触即发之时,
  太后娘娘这些年来的隐忍与付出,便真的石沉大海,皆成了徒劳。
  “说吧,”白问月出声安抚他道,
  “我可以帮你。”
  她没有说谎,她确实可以帮到方圭。
  只要他肯说出来,这背后究竟有什么事情,是连她这个活了两世的人都不知晓的。
  又过了片刻,
  方圭回想起这些日子以来,将军夫人一心顾念着小皇子的处境,不但亲自照料,还事事为他所思。
  并非虚情假意。
  况且,不管是于魏府还是将军府,她的话都比自己有份量。
  思虑再三,
  方圭最终慢慢抬起了身子,还未出声,泪眼迷离。
  衣袖拭了拭眼角,无声哽咽。
  然后用一声长叹,开始摊出事情的真相。
  “先帝登基初年,改国号天兴,立魏氏嫡幼女荣芊为后。”
  “为的是体现圣恩,笼络君臣情谊。
  老皇帝早下有旨,太子登基,定立魏家之女为后,娘娘从一众女儿中脱颖而出,被先帝选中。
  奴才记得清楚,进宫那年,她刚好及笄。”
  方圭的话自很久远的天兴一年开始说起,那是白问月不曾接触过的一段历史。
  “先帝是有抱负之人,他一心想展宏图霸业,统一中原,登基多年,后宫总共也只有过两位主子。”
  “一个是当今圣上的生母,还有一个便是娘娘。”
  “娘娘做了十多年的皇后,受尽先帝敬重与呵护,却不曾得过半分恩宠,是以,这才导致她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回想起魏荣芊那些艰难不易的当年,方圭忍不住哽咽着嗓子。
  “圣上的生母殁后,身为皇后,又是后宫唯一的娘娘,自然要肩负起养育皇子的责任。”
  “她起初心里确实不喜,毕竟是皇上同别的女人所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