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23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23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位的嫌疑已被儿子洗白,第二位曾经有过太宗托梦,必然是受上天眷顾的,第三位的功劳大家看在眼里,谁也无法否认。

    所以只能往前推了。

    黑锅只能由太上皇朱祁镇来背。

    但是作为臣子,某些东西可以心知肚明,却不能说出来。

    朱见济既然利用王竑的话开了这个头,那肯定得把它续下去,不然下面没有了,岂不是跟太监一样?

    “天灾频频,想来是太上皇居于南宫,仍然不思悔改之过!”

    前面已经有了铺垫,朱见济毫不客气的将这句话拋出来,引得在坐的两位朝中大员纷纷色变。

    高谷率先惊慌的说道,“太上皇已经退位数年,何须至此?”

    “这个孤可不知道,得看太上皇自己如何想的了。”

    朱见济耸耸肩,无所谓的说道。

    王竑却是个直肠子,他左右看看,觉得眼下没有其他人在场,便直接开口问朱见济,“太子可是还在担忧太上皇与陛下争位吗?”

    不然何必这样子不给自个儿大伯体面?

    景泰帝对此却是先发出一声轻笑,“太子得太宗庇佑,哪里需要担心此事?”

    “朕当初迎回太上皇之前,的确为此担忧,可朝臣信誓旦旦的告诉朕‘大位已定’,朕自然没有再挂怀了。”

    这当然是屁话。

    景泰帝彻底安心那还得是朱见济被托梦之后,自觉被祖宗肯定了,他才俯视起自己大哥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景泰帝在臣子面前装样儿。

    “两位卿家也是历仕过正统朝的,那时候如何情况,自当明白!”

    “如今敢当面说出朕的过失,又何必对太上皇做下的事情视而不见?”

    于是王竑高谷沉默,最后待不下去,主动请求退下了。

    景泰帝对着儿子笑笑,摸了摸朱见济的头毛,“今天青哥儿可真威风,还护着为父。”

    “儿子说的都是真话,”朱见济理直气壮的讲道,“天灾是无法预料的,要怪也只能应在太上皇那边,哪里能说父皇的不是?”

    “对对对,肯定是太上皇有问题!”

    “走,咱们父子用膳去,讲了这么多话,也是费力气的!”

    景泰帝大笑起来,弯下腰本想着把儿子抱起来,结果尴尬的发现自己还抱不动朱见济了。

    于是他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从容的拍了拍儿子肩膀,然后父子俩亲热的走出大殿,去找了杭皇后。

    他今天心情非常愉悦,打算凑齐一家三口,享受一下家庭的温暖。

    而等吃饱了饭,时间才是下午,朱见济又去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凑一块。

    柳承庆和张懋因为年纪小识字不够,理解课文也需要时间,所以还在抱着朱见济给的小本子研究,时不时惊讶出声。

    朱见济路过好学二人组时,总能“听取哇声一片”,就差当场吟了两句诗。

    徐永宁因为是小团体中最年长的一个,个性也很彪悍,于是完成了每天陪太子读书的任务后,就喜欢去咸阳宫空出来的大操场上看东宫三百猛男跑操训练——

    时至今日,朱见济的东宫六率才勉强有了后世大学生军训的水平。

    虽然动作还没有做到复制粘贴一般的齐整,却由于猛男们本就体格健壮,上过战场见过血,加上好吃好喝,被朱仪努力的监督训练着,行动之间自然虎虎生风,具有很强的力量感。

    特别是齐步行动的时候,更突显出了“强军”气质。

    其实在古代操练军队的方法中,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教导士兵进行列队的。

    只是受制于生产力这个根本原因,导致军队没有足够的钱财和粮食,支撑士兵去做这种“华而不实”的训练,必须要更注重实际性的进攻练习。

    毕竟古代十个农民才能供养起一个脱产士兵,现代的花销就更大了。

    朱见济作为太子,有皇家金库做后盾,才能训练六率三百人进行这种训练。

    徐永宁本来是想作为晚辈,去看看朱仪这位同为顶级勋贵的工作情况,谁知道一眼就被东宫六率的操练给吸引住了,缠着朱见济也想加入进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徐永宁都开始昧着良心夸赞朱见济的书法进步飞快,有名家之风了。

    柳承庆和张懋对此,还是在背后偷偷的“哇”,都快给人当捧哏了。

    朱见济则是记仇。

    他拉拢勋贵的目的,肯定是想要扶持起其中有能力的家伙,来烘托皇帝的至高无上,平衡朝堂势力,以免文臣一家独大。

    但因为徐永宁此前的二哈行为,朱见济决定先吊他一段时间,让他想清楚跟太子殿下应该说些什么话。

    “你对护驾将军张輗有何印象?”

    朱见济找到跟着六率一块吃着训练场上尘土的徐永宁,突发奇想的问他。

    徐永宁点头应下,“肯定知道!我父亲跟叔叔都说这老头不是个好东西,幸好继承爵位的不是他。”

    作为大明顶级勋贵,而且都是开国靖难双套功臣,定国公和英国公世代交往都比较频繁。

    徐永宁他爹徐显忠在世的时候,对于老英国公张辅是很夸赞的,但同时也告诉了儿子,张辅和张輗、张軏三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

    徐永宁根本想不明白,像张輗张軏这种依靠祖辈恩荫升官发财的家伙,哪里来的脸去嫉妒身为靖难功臣的大哥。

    这让徐永宁对张輗这个老东西感官并不好。

    “殿下怎么不去问张懋,这是他们家的事啊?”

    朱见济心说张懋还在和柳承庆“哇”着呢,他怎么能去打扰这两人提升知识水平呢?

    “那你可知道有哪些人和张輗走的近?”

    朱见济想着,既然要扶持勋贵集团,那也不能什么垃圾都要。

    以人的劣性根而言,贵族传三代,基本上就要烂掉了。

    勋贵之中也不全是配得上皇家青眼的人。

    反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像张輗这种,能跟他混在一块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朱见济决定首先就把这群人给排除掉。

    徐永宁想了想,回道,“听说会昌伯和张老头有些交情。”

    这个会昌伯朱见济也知道是谁,

    会昌伯孙继宗,这不是勋贵的一员。

    人家属于外戚。

    而且好巧不巧,第一任会昌伯孙忠,正是孙太后的父亲!

    这位孙老太爷父凭女贵,因为女儿成为了皇帝的真爱,不但成了宣宗皇帝的岳父,还捡了一个伯爵爵位,成为明朝罕见的有实权的外戚。

    不过孙忠行事还算低调,他儿子孙继宗才叫真的狂野。

    年轻时候仗着自己是国舅,便肆意妄为,正统时期依靠皇帝舅舅的身份,更是横着走,丝毫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甚至还让皇帝外甥给孙家家奴封官,真正做到了“国舅门前七品官”。

 第四十章 太子再次召见卢忠

    比起后面弘治正德时期,那个贪财放贷款的外戚张家,这家人还要更嚣张,更无耻。

    也就是景泰帝上台,提拔了于谦这位铁面无私的纯臣后,孙家的嚣张气焰才逐渐变小。

    有这样的家庭和兄弟,朱见济总算想明白了孙太后的智商为何如此之低,以及土木帝到底像谁了。

    民间老话说得好,外甥像舅。

    如今一看,还真是至理名言。

    而张輗这人品不行的老头,跟孙家应该很合得来,所以才会以勋贵的身份和外戚来往。

    更重要的是,随着景泰帝屁股坐的越来越稳当,这位富贵了大半生的会昌伯又会如何想?

    以常理推断,隔绝了朱祁镇,以至于孙家无法再作威作福,估计是恨他们父子恨的咬牙切齿的。

    于是朱见济生气的哼了一声,“大明自太宗以来,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故而让皇家娶清白百姓之女,会昌伯一家享受了国戚的便利,却不知道修养德行,孤一定要父皇好好管管他们。”

    “应该的,应该的!”徐永宁激动起来,“他们家的孙子跟我过不去,殿下赶紧的针对一下孙家,我方便直接上门揍那小子一顿!”

    朱见济无语了,他才不想让徐永宁这个二哈捡便宜。

    不过既然他和孙家有点小矛盾,那朱见济顺水推舟也无妨。

    “那你得空为孤多盯着点孙家。”

    “那盯的时候我能拿殿下当靠山揍孙家小子吗?”徐永宁认真发问,“帮殿下做事,能不能让我跟着六率一块操练?”

    他的属性的确是二哈,有点子大智若愚的味道。

    虽然定国公是很高贵,但架不住孙家一家子都能来事儿。

    万一孙家人找到孙太后让她帮忙做主呢?

    没有皇帝太子当挡箭牌,按照力的相对性,徐永宁的手也会疼的!

    而且徐永宁要回报!

    他要加入六率和猛男们一起享受做操的快乐!

    朱见济都无语了。

    这样一算,徐永宁不但帮他盯梢孙家,还主动要求给他当侍卫。

    这就是所谓的双赢?赢两次?

    他都快赢麻了。

    “行吧行吧,只要你给孤捉住点孙家小把柄,孤就让你献身东宫。”

    “那好!”徐永宁露出了豪迈的笑容。

    晚上,在阮伯山的偷渡之下,卢忠再次来到他所效忠的咸阳宫。

    时隔多日,卢忠的精气神已然变了个模样。

    有了新主子投喂的狗狗虽然还没有被养到油光水滑,但也不至于小心翼翼的连门都不敢出了。

    甚至因为找到了新工作,老婆徐氏都温婉了不少。

    朱见济盘腿坐在卧榻之上,问卢忠近来情况如何。

    卢忠先将近来收集的各种物品市价波动呈上。

    由于开春以来,紧邻直隶的山东遭灾,虽然朝廷做出了迅速的应对,但还是波及到了直隶,使得京城的粮价提高了一点。

    好在波动不大,属于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除此之外,朱见济还把散播到民间的那几位口艺人也交给了卢忠管理,在这位前指挥使的矜矜业业下,“德云社”已经成功发展到了十人规模,分布在京城各大酒肆茶楼之中,利用自己利索点嘴皮子和各种新鲜段子,吸引了不少忠实听众。

    利用他们,朱见济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制造舆论。

    于是他毫不客气的下令,“传出去,太上皇不修德行,以至于大明这些年天灾不断!”

    “正统年间的王振专权,还有作为外戚的孙家人如何蛮横无理,至于土木堡一战中太上皇的举动,都让那些人传播出去。”

    “孤保他们无事!”

    此时民间的风气还是很宽松的,根据太祖高皇帝的《大诰》,老百姓直接把有问题的官员绑了都没问题。

    如今虽然不至于此,但仁宣之治的辉煌还在,于谦掌权后也在整顿官场风气,京城老百姓还是敢说些敏感话题的。

    更何况他们说的是太上皇,又不是现任皇帝,话说艺术把握住,别直呼土木帝的名字,朱见济夹在中间摸鱼,也就把这事模糊过去了。

    “不过话头引起来不能让人感觉太刻意……”

    “你先去找些在保卫战中,家里有伤人的人,去茶馆酒肆看准时机让他们哭诉……”

    北京保卫战之惨烈,不仅仅有军队被迫出城和瓦剌人野战,还有无数百姓受难。

    想要找到符合条件的人,并不算难。

    朱见济需要让他们的哭诉,勾起百姓心中对土木帝的不满。

    然后再鼓动勋贵集团打配合。

    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重视封建道德的士大夫们也不可能制造太大的阻力,继续维护太上皇。

    毕竟大明朝的文官一直都有比较灵活的道德底线。

    卢忠立刻意会,知道太子这是要对朝中残余的太上皇党羽以及南宫那位进行清理了。

    这样最好。

    当年卢忠就是因为金刀案下的台,现在正好报复回去。

    “张輗和石亨哪里如何?”

    卢忠禀报,“张輗近来与会昌伯往来频繁,手下打听到从他府中曾流传出一些话语片段……”

    “据说会昌伯来拜访时,抱怨当今陛下苛待太上皇和太后,属实不忠不孝,并且说陛下无识人之明,没有让张輗继承爵位。”

    “张輗也附和着他,两人都口出违逆之语。”

    “这些话你怎么打听来的?”

    “在下的夫人善于交际,和护驾将军府的管家夫人认识,而会昌伯出言不逊之时,恰好隔墙有耳,并转达到了我夫人耳中。”

    徐氏知道了,卢忠自然也知道了。

    朱见济顿悟,原来是“夫人外交”。

    其实这件事情,朱见济也有过预料——

    因为在升级了南宫管理系统后,孙太后曾经把景泰帝找过去就是一顿责问,然后端起一个寡妇的架势,泪流满面的朝着宣宗皇帝的在天之灵哭泣起来。

    景泰帝早就习惯了孙太后的作妖,左耳进右耳出,看了一下孙太后的热闹就借口有政务处理告退了,顺便吃了孙太后宫里的两盘点心。

    一点便宜都不给别人占。

    孙太后知道自己奈何不了景泰帝,后面还想找杭皇后的麻烦,结果发现自己所在仁寿宫的安保系统都给换了,谁都见不着。

    前面说为了节省财政支出,推了她供奉佛祖的宫殿修建,转过头就说“太后一心礼佛”,不让人随便打扰,这像话吗?

    孙太后差点真被气出病来。

    随后会昌伯夫人请恩进宫探望她时,孙太后便对自己的嫂嫂抱怨了起来。

    阮伯山安排的人手听到了,自然也传到了朱见济耳朵里。

    但朱见济没想到孙家人脑子的坑这么大,不但把这话到处说,还让手下人知道了。

    幸好自己这边的外戚不是这样。

    杭皇后是个很平和的女子,她爹也安安分分的当自己的百户,从不搞事,富贵度日。

    “石亨呢?”朱见济又问。

    “武清侯有问题!”

    卢忠果断答道,“在下探听到,武清侯私自在府邸和朝廷所赐下的周边田地里,养了近千民家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