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23部分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23部分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用询问的目光看着郭丰,亲切地说:“郭老爹,你说呢?”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王爷用老爹的字眼称呼郭丰,郭丰心里热乎乎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像他一个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从来没有哪个当官的把他当人看待,如今尊贵的代王称他为老爹,并且谦虚地向他讨教春耕生产,他的心情无比激动,热泪盈眶。他直言不讳地说:“没有谷种,一切都是枉然。”

    “能把人气聚集到一块儿,也十分重要。”里正郭玉献插嘴说:“北方战事方兴未艾,青壮劳力全部征到前线,直接影响春耕生产。”

    对于郭丰和郭玉献提出的意见,刘恒高度重视,扭过头,问站在他身边一直不言语的张苍:“丞相,里正郭玉献提出聚集人气以及郭丰老爹提出的春耕备播,你看如何妥善筹措?”

    “丞相的职责不外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作为代国的丞相,理应把春耕放在首位。乡亲们有谷种的应该利用眼前大好季节,抢播抢种,没有种子的可以到官仓租借。至于里正提出聚集人气一议,本丞相从内心赞同,但是北方讨伐陈豨的战事一时难以结束,在前方打仗士兵能否归家耕种,本丞相认为指望他们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张苍停顿一下,见众人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果断地说:“那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回答肯定不是的。我们可以招集流亡,分给他们土地,来聚集人气,本相认为,这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租借春种,招集流亡。”刘恒从张苍的一番话中提练出两条简便易行的措施,仔细回味,觉得丞相的建议是解决郭家庄乃至整个代国春耕生产的最好办法,于是,他提高嗓门说:“丞相所言,完全符合我们郭家庄的实情,切中要害,至关紧要。孤回去后,在向朝廷奏请的同时,颁布租借春种、招集流亡的政令,解除百姓春耕生产的后顾之忧。”

    一个困扰郭家庄很久的难题,今天意想不到迎刃而解。村民们为刘恒深入到乡村、关心民生的非凡举动深深感动,他们黑压压跪满地上,高呼:“代王爱民,自古罕有,代王千岁,千千岁。”

    刘恒双手一展,颇具王者气度,大声说:“各位乡亲请起,孤知道你们各有各的苦难之处,孤恨不能顷刻予以办理,但孤不是万能,不能包罗万象,囊括一切,咱们得慢慢来,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不能心急,战胜困难最终要靠你们自己。”

    村民们更加激动,一个个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太阳也似乎善解人意,金灿灿的光芒格外耀眼。

    “快到晌午,代王何处用膳?”宋昌觉得私访目的已达到,想请刘恒原路返回。

    没想到刘恒的回答出人意料:“不仅孤王不走,随从也不能走,要让大家都尝一尝野菜团子,都了解一下百姓的疾苦。”

    里正郭玉献面露难色,欲言又止,最后心一横,愧疚地说:“说实话,郭家庄很穷,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招待代王,我这个当里正的,感到很失职,但我们有一颗颗火热的心。”

    刘恒笑着说:“孤今天来体验百姓生活,就是要尝尝野果子野菜团的味道,与百姓同苦同难,从而在代国官员中树立一种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

    话没说完,村民们群情振奋,欢呼雀跃,“代王千岁,千千岁”的喊声此起彼伏。而对一群朴实的百姓,流淌着高贵皇族血液的刘恒双眼潮红,翕动嘴唇,轻声叹道:“多好的百姓呀。”

    在里正郭玉献的陪同下,刘恒一行在露天中简单吃了一顿野餐,然后打道回府。

    刘恒从乡下返回春和宫,心里像有一块棉絮堵塞似的,感到憋闷,以前只听说百姓生活艰难,今天亲眼一看,果然与牛马生活没有什么区别,这实在是人间悲剧。

    晚膳时,刘恒没吃几口,就停箸不动。细心的薄姬注意到儿子的变化,轻声问:“恒儿,怎么不吃了?”

    “我吃不下去。”

    “原来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下了趟乡,就不吃不喝了?难道你下乡遇到不顺心的事了?”

    “太悲惨啦,地没有种子播种,家没口粮下锅,一群饥民水深火热。”刘恒挪近薄姬,攥紧她的手,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我儿善心热肠。”薄姬掰开儿子的手,叹息不已。她扭过头,询问张苍:“丞相有何高见?”

    张苍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薄姬:“当务之急,一则从官家仓廪中租借谷种给农夫,二则招集流亡人员,开垦荒芜之地。”

    “你说到点子上了呀。”薄姬连连赞许,继而教诲刘恒:“当着百姓的面,你应该极力倡导两议,显示出国王的仁慈”。

    “儿臣已顺应民心,首肯两议,百姓无不响应。”刘恒细嫩的脸上闪现出自豪感。

    “两议既定,儿何愁之有?”

    “当儿臣尝到野菜团粗糙难咽的滋味,心如尖刀剜割般难受,即使人参燕窝、大鱼大肉摆在眼前,也难咽一口。”

    薄姬久久凝望着自己的儿子不语,为儿子一往情深地挚爱着一群嗷嗷待哺的饥民而高兴。难怪朝廷称赞自己的儿子温智贤良,儿子也确实堪称一位仁贤之王。

    她吩咐王敏撤去剩余的菜肴,声情并茂地说:“今后给厨子说一声,把我们的饭菜减少四成,节俭下来的东西全部施舍给城中那些饥民,也好积些阴德。”边说,边返回景明宫。

    当月牙儿悄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月光像水银一样,透过郁郁葱葱的树叶,在寂静的院中泻下斑斑驳驳的影子。刘恒来到薄姬的景明宫,在宦官的服侍下沐浴,然后麻利地钻进薄姬旁边的被窝。与往常不同的是,昔日刘恒一旦钻入被窝就会无忧无虑地发出轻匀的齁声,可今夜他翻过来掉过去,无论如何难以成眠,郭家庄饥民一张张面带菜色的脸不断浮现在他的眼前,怎么也驱赶不走。

    薄姬静静地斜躺在儿子的身侧,她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儿子睡了,她才睡,儿子不睡,她绝对不会睡。儿子不时翻身的声音传进她的耳朵,她从被窝探出半个身子,俯在儿子的脸上问:“恒儿,睡不着?”

    刘恒一个咕噜翻起身,紧紧抱住薄姬,痛心地说:“娘,儿臣一想起那些饥民,就怎么也睡不着。”

    薄姬爱惜地抚着刘恒的头,叹道:“儿呀,遇到事儿,心里置不下不行呀,丞相肚里能撑船,将军头上能跑马,何况一国之王呢。”

    夜深人静,万簌俱寂,母子俩嘀嘀咕咕,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翌日,在刘恒的督催下,张苍颁发租借春种、招集流亡的公告,阐明代王广施仁义的政见。

第37章 悔不听蒯彻之言() 
二十天后,正当刘恒和他的伙伴把春耕生产搞得紧紧张张、如火如荼之时,去长安的张武回来了,他不仅把刘恒的外祖母薄氏、舅舅薄昭顺利接了回来,还带来一则惊天动地的消息:“淮阴侯韩信因为谋反被诛杀,被夷灭三族。”

    薄氏与薄昭的到来自然让薄姬欣喜不已,她让王敏把老太太安置到景明宫,与自己住到一块儿,让薄昭住到春和宫,能经常料理儿子刘恒,一家人能团聚在代地,也算一种福份。

    韩信被诛杀则让刘恒惊讶不已,他把张武叫到春和宫,惊讶地问:“淮阴侯韩信被诛杀,朝廷怎么没有给各国诏旨?”

    “代王有所不知,朝廷封锁了淮阴侯被杀的消息,我到京都时,看到京都巡逻的军吏增多了,城中的百姓神情紧张,经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一块儿偷偷议论,我一打听,他们都说淮阴侯被皇后杀了,不像谣传。”张武拍着胸脯子说:“臣没长几个脑袋,不敢胡说八道。”

    “那你说说淮阴侯如何被杀的?像淮阴侯这样军功卓著、韬略满腹的大将之才,没有父皇的亲口命令,皇后哪能轻而易举说杀就杀呢?”刘恒摇摇头,仍然不相信发生在韩信身上的一切。

    “据说皇后为了树立个人的权威。”

    刘恒深知,从吕后的平时举止来看,张武所言并非没有根据,这位母仪天下、统驭六宫的皇后,杀伐决断,阴骘刚毅,从不心慈手软,但淮阴侯韩信又何曾是一个等闲之辈,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为开创汉朝天下立下盖世奇功,岂肯轻易俯首就擒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刘恒有些儿茫然,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淮阴侯韩信被诛杀被夷灭三族的消息千真万确,绝非讹传。这位空前绝后的军事家在被疑忌的日子,仍然不肯恬居人后,退隐山林,如果说是冥冥之中定数的话,可以说,贪恋官位的毛病把他推上了一条不归的道路。如果说皇帝刘邦与他一起驰骋疆场,朝夕相处,尚念旧情,在杀他与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迟迟不肯下手,那么皇后吕雉为了树立个人权威拿功臣开刀则毫不留情,不用皱一下眉头。韩信遇到吕后,算是倒了血霉。

    在平息陈豨叛乱的战斗接近尾声时,淮阴侯韩信的舍人栾说举报他准备打开长安监狱,释放囚徒,攻占未央宫,策应陈豨叛乱。

    吕后接到密报,异常惶急,她立即让大谒者张释把丞相萧何召进长乐宫椒房殿,商量对策:“丞相,有人举报韩信谋反。”

    “韩信谋反?”萧何惊愕地反问:“他掌控百万大军时不谋反,到了手中没有一丁点兵权时谋反,臣不太相信。”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现在不是丞相相信不相信的时候,而是应该怎么对付他的时候。”一般人很难想象吕后的恶毒,为达到目的,吕后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好一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萧何暗暗地倒吸一口凉气,想当初,老夫在皎明的月下跑了几十里路,才把这样一个天下奇才追回来,实现了汉军出关,与项羽一争天下的宏伟志向。现如今强敌破灭,英雄卸甲,没有用了,平白无故被君王疑忌,皇帝谎称云游梦泽,囚禁韩信到都城,楚王的封号削成淮阴侯,闲居家中。在他最能谋反的时候,他没有谋反,在他最不能谋反的时候,他居然要谋反,而且要释放几千个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囚徒谋反,看来这个举报带着挟私报复的色彩,说他谋反,我死也不相信。但不管我相信不相信,皇后已经为他定了谋反的基调,岂能因为我说他一句不谋反而轻易更弦易辙呢?我要是不与皇后一唱一和,皇后肯定会把我视为淮阴侯的同谋,一块儿给烩了,眼前也只有违心地与皇后同流合污,共同算计淮阴侯这条路可走,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凭着自己的性子乱来的事情,至于淮阴侯冤屈,那也没办法,过去有冤案,现在有冤案,将来还要有冤案。萧何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屈从于吕后,他不动声色地问道:“皇后想如何处置韩信?”

    “干掉他。”吕后铁青着脸,眼露凶光。

    “皇上考虑到淮阴侯韩信在战争年代立下的奇功,给了他三个特殊的待遇,那就是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这三条约定限制了我们的手脚。”萧何仍然为不杀韩信找借口。

    “这个好办,丞相只要把韩信诳进长乐宫,下边的戏你就不用管了。”吕后胸中似乎有了成熟方案。

    “韩信乃通晓兵法的人,臣无故叫他进宫,他会起疑心的。”萧何推脱着,他知道把韩信骗进长乐宫的后果。

    “笨蛋,亏你还当丞相,皇上出征时,把京城托付给咱两个人,没想到灾难临头,丞相还麻木不忍,太让本宫失望啦。”

    萧何语塞,脑子高速飞转。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只见吕后眼珠飞快地转动,铁青的脸色换上一副温柔的笑颜,假惺惺地说:“我们何不假称朔方大捷,诳群臣进宫道贺,包括韩信在内,趁机”吕后作了一个砍的手势。

    “韩信要不来呢?”

    “要不让丞相去,丞相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一定会相信你的。”吕后眼睛紧紧盯着萧何,萧何不敢迎视她那两道凛冽肃杀的眼光,眼神迅速移至别处。

    在吕后的授意下,两个宫卫悄悄绕至城北,在艳阳高照、游人如织的街道上,骑着马,举着竹简,一路高喊“朔方大捷”,飞驰入都,直到长乐宫,仿佛真的一样。

    一时间,朔方大捷的音讯像长了翅膀,在长安城中广泛传开。

    到长乐宫道喜的群臣一拨拨来,一拨拨去,唯独没有韩信,不是他没有听到朔方大捷的消息,而是自从皇帝刘邦伪称云游梦泽,把他逮到监狱,削去王号降为侯,他对皇帝对朝廷就产生了一种严重的不信任感,遇到事情,总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陈豨是他的老部下,起事被镇压下去,也不符合他的本意,两种原因加到一起,使他再一次选择称病不朝。

    正当韩信足不出户之际,丞相萧何登门来访,他是韩信的特殊客人,韩信没有理由拒绝他,热情地把他迎进侯邸,笑着问:“是什么风把丞相吹来?”

    萧何默视韩信只一瞬,所答非所问:“看贤弟气色不错,不像有病的样子。”

    “兄弟我不是装病的那号人,如果没有病,我这次就随着皇帝北征。”韩信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汉中甘当伯乐的萧何,此时此刻充当了一个诱骗他的使者,根本没有心理防备。

    萧何谈笑风生,看不出有任何异常:“朔方大捷,皇帝上派使者回京送信,群臣都到长乐宫贺喜,唯独贤弟没去。”

    “朔方大捷是预料中的事,陈豨以一隅抵抗朝廷雄师,自然不是对手。”韩信托词道:“我疾病缠身,一向深居简出,对朝廷之事不闻不问。”

    萧何眨眨眼,激将一下对方:“贤弟不至于漠不关心吧?”

    “如今强敌破灭,我已派不上什么用场,能够平安无事,就算烧了高香,遑论其它奢望。”韩信长叹一口气,万念俱灰。

    萧何微微一笑,邀请韩信道:“贤弟大可不必沉沦下去,今天趁着气色好,何不随我到宫中贺喜。”

    “这?”韩信犹豫着,一时拿不定主意。

    “贤弟,去吧,有我在,你怕什么?”萧何再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